「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位同學問,是不是因為美國公立中小學給老師的待遇不好,無法留住人才,才導致了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低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延伸開來,讓我們思考一個更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很多事情辦不好,是不是因為沒有錢?這封信我們就從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就美國公立中小學而言,對這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可以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美國公立學校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能列舉出十個原因,缺錢這件事也許只能排在第十位。下面我們一步步具體分析。
首先,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軍費佔了大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其實美國在教育上的開支並不比軍費少。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詳細的情況。
美國是世界第一稅收大國,2018年美國的GDP是20.58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稅收分別是3.33萬億美元和1.06萬億美元,合計4.39萬億美元,而當年排在全球GDP第三的日本,整個國家的GDP也不過才4.97萬億美元。
美國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有七成都花在了經常性的必須開支上,也就是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和國債利息,其中國債利息大概佔聯邦稅總額的4%多一點,不算多,真正巨大的支出是各種福利和保險。剩下的三成稅收收入算是國家的自由支出,裡面一大半都算在了軍費頭上,大約是6490億美元。但我要提醒一點,這部分支出包括了軍方控制的科研經費,而這些科研經費最後還是到了大學的手裡。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每年可以從軍方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而美國2018年花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支出是6400億美元,攤到每個學生頭上大約是一年12600美元,這是我在美國政府網站上看到的數據。如果按英國《衛報》的報道,數據還要更高,每年平均花在每個K12學生身上的錢高達16300美元。這些花銷中,州政府撥款和地方房地產稅貢獻了將近90%,聯邦政府的撥款不到8%,剩下的是捐贈。這就是公立中小學的情況。而2020年全美國所有私立中小學,學生的平均學費是11000美元,即便算上學校的捐贈收入,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最後得出的數字和公立中小學的人均支出數字可能也差不了太多。
從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公立中小學其實並不缺錢。實際上,如果你到硅谷地區看看幾所最有名的公立高中,比如帕羅阿圖高中和薩拉托加高中,就會發現它們的校園比硅谷地區最好的私立高中哈克學校一點不差。而且州政府給公立學校撥款是按學生人數計算的,而公立學校師生比例較低,一個老師教一大群學生,因此如果算到每個老師頭上,教育支出比大部分私立學校應該還更高。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老師待遇其實也不差。在加州,一個公立中小學老師基本上只要工作10年左右,就能拿退休金了。然後他們就可以一邊拿著退休金,一邊到私營教育機構工作掙錢了;反倒是很多私立學校老師生活壓力很大。以我女兒的老師們為例,他們不僅買不起房子,有的甚至在硅谷租不起房子,只能住學校提供的廉租房。這些老師之所以願意在私立學校教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女就免費可以上這些私立學校。
這裡順便說一句,美國幾乎所有大學教授的孩子上父母所在的學校都是免費的,這就是很多教授雖然工資不高還要在大學呆著的重要原因。至於《絕命毒師》里那位主人公的遭遇,與其說是公立學校老師待遇不好,不如說他遭遇了中產階級的典型困境,就是因為一場大病而導致貧困,這一點在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類似的。
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到底有哪些因素?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不是因為缺錢,那很多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我的觀察,至少有以下四個因素。其中一個和老師有關,剩下的三個和老師或者說師資力量都沒有太大關係。
先說和老師有關的原因,就是美國公立中小學搞大鍋飯,老師們沒有動力和意願去深化教學,發掘和培養每個孩子的特長。我的大女兒曾經在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讀過一年,這所學校的排名在加州幾千所小學中僅次於兩所只能靠抽籤入學的實驗小學,而且學校位於硅谷最富裕的一個區,絕大部分學生的家境都很好。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學校應該很好了吧,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一般來說,美國小學一個班會有一個老師來講所有的課程,我女兒所在的班有兩個老師,兩個老師教學經歷都超過10年,聽上去好像很不錯。但實際情況是,這兩個老師熬完了10年的年頭,都在等退休,都指望另一個人出力,自己落得輕鬆。他們佈置下來的一星期的作業,學生最多半小時就做完了。後來我就把女兒轉學轉走了,換到一個要求嚴格一點的學校。
這家新的學校也是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班上的老師也是新來的,教課果然認真很多,一天留的作業比過去一周的都多。但是這所新學校的老師從來不講任何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因為這不是他們的義務,我們這些家長只好自己到學校去講課。之前我女兒上的第一所公立小學,不久之後家長們也不乾了,在家長的要求下,那所學校被一拆為二,其中之一變成了一所半公立半私立的特許權學校。
經過種種波折,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要是再呆在公立學校就給耽誤了,於是我們就把女兒轉走了。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三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公立學校的政治正確風氣太重,甚至影響到了教學。
我有一位谷歌的同事,他的女兒在硅谷一所最好的公立高中讀書。有一學期他女兒很鬱悶,因為講歷史課的老師是一位非洲裔,課上的論文,只要你不寫當年黑奴多麼悲慘、美國這個國家有多壞、白人多麼可惡,最多也只能得B。後來家長們忍無可忍,告到學校,學校開除了這位老師。但這位老師又把學校告上了法庭,並且勝訴了,從此學校沒人敢管她了。但這樣教歷史課,教學質量是什麼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公立學校政治正確過重的風氣,家長們即使有意見,也沒有辦法。相比之下,私立學校因為學費是學生家長直接出的,所以家長(特別是大的捐贈者)對學校就多少還能有點影響力。
第三個原因,就是美國基礎教育普遍輕視理科;加上公立學校的老師認為「教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不是自己的義務」,家長即使想給孩子補上理科內容,老師也不會配合。結果就是我之前講過的,許多美國中學生到高中畢業還不會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老師還告訴我,這還是美國「高三」學生的表現,要是等高中畢業一年之後,恐怕一半的學生一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了。
學生水平這麼差,怎麼畢業呢?有些學校的做法就是放水。比如學生交了白卷,按中國的標準應該是0分,但有的美國學校說,白卷可以給50分。這樣,學生只要做對20分的題目就能及格,算是通過了。
考核標準這麼低,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畢業,那怎麼評價衡量學校的教育成果呢?你可能知道美國有個著名的政策叫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就可以形成一個考核指標。怎麼樣算「不掉隊」呢?只要孩子來上學,不逃學,就算學校教育成功了。這種教育政策和理念之下,很難想象教學質量能上得去。
第四個原因是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效率低。前面我們算過了,公立學校人均經費其實並不比私立學校少,但從我的觀察來看,很多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率非常差,學校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支出項目。
比如,有的學校講要環保,在校園花錢裝太陽能板,用太陽能發電。但這筆成本什麼時候能收回來呢?學校並沒有算過這筆賬。實際上目前在美國,天然氣發電比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要低得多。
有的家長覺得,公立學校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錢,效率低一些就低一些吧。但有點常識就該知道,公立學校的經費大部分來自稅收,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止學校是這樣,公立機構資源利用率低其實也是社會的一個通病了。
小結
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旦辦不好,很多人就喜歡歸結於「沒有錢」。但回到現實你就會發現,「沒有錢」很多時候只是藉口和托詞。比如韓國和新加坡在中小學生身上的人均支出都不如美國,大約只有美國的2/3;然而根據調查,新加坡和韓國的中小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分別領先美國3.2年和1.9年。
在之前的來信里,我介紹過一些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的人,如果你去看他們的生平經歷,就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多少資源,更沒有什麼錢,依然創造了那些偉業。即使不說改變世界,只談我們身邊的見聞,一個人能做成事情,通常也是因為他認真去做事了,而不是因為他有錢。微軟、谷歌、eBay和特斯拉等公司,創業時的融資總金額和同行業的公司相比都不算高,但並不影響它們做成大事。
很多人喜歡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拿來鼓勵自己掙錢還好;但如果在失敗的時候拿出來講,把「沒有錢」當成失敗的理由,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為自己做不成事情找藉口。
這封信的內容,核心其實就是一句話:永遠不要把辦不成事簡單歸結於「沒有錢」。」
「成大政治轉學考」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nag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心得] 成大政治轉考心得- 看板Transf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政治系轉學考?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政治系轉學考家教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成大政治轉學考、成大政治系特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成大政治轉學考、成大政治系特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問題] 成大政治vs. 政大民族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政治公行系轉學考備審資料準備技巧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問題] 成大政治vs. 政大民族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問題] 成大政治vs. 政大民族 - PTT 問答 的評價
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nag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月7日言論自由日
今天,半夜12點,在看天橋上的魔術師3、4、5集,看的當下馬上就知道這幾集在隱喻的歷史背景和人物。這段命運真是巧合到不可思議!在毫無預警不知道劇情的情況下,剛好在4月7日看了這一段,更是加倍沈重。
以下摘自 前衛出版社
https://www.facebook.com/AVANGUARDTaiwan/posts/3784133388303136
「我叫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鄭南榕(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
鄭南榕出生於中華民國對台大屠殺的一九四七年。小時候學習成績表現優異,曾考上建國中學,因家境的關係曾選擇就讀成大工程科學系,後來仍因為興趣不符而轉學到台大哲學系,潛心於邏輯與自由主義,因拒上中國國民黨強制要求學生必修的國父思想課程而無法從台大畢業。在學時鄭與葉菊蘭相識相戀而後結婚,並定居於台北市。
鄭南榕曾歷經數次創業,最後踏上政治一途,並於一九八一年開始以作家身分在黨外雜誌發表評論。一九八四年創辦「自由時代周刊」,訴求「爭取百分之百的自由」。由於國民黨全面禁止言論出版自由,所有黨外雜誌與非經審查的刊物都會被警備總部查禁,鄭南榕便利用友人的身分一口氣申辦十八張雜誌社執照,好讓刊物被國民黨查禁後仍可以迅速維持雜誌社的正常運作。
鄭南榕開辦的黨外雜誌經常揭露中國國民黨高官的黑幕醜聞,因此也被國民黨官與深藍軍方視為心頭大患。鄭南榕在一九八六年發起五一九綠色行動,領導群眾靜坐龍山寺以訴求解除戒嚴。一九八七年鄭串聯許多團體,發起「二二八真相平反運動」,四月十六日,在演講時公開主張台灣獨立,九月聲援蔡有全、許曹德的台獨案。
一九八八年國際人權日當天,鄭南榕在「自由時代周刊」刊登許世楷所撰寫的「台灣新憲法草案」,此舉卻因此讓他在一九八九年一月遭高等法院簽發涉嫌叛亂罪的傳票。鄭南榕為了堅守台獨理念與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原則,決定自囚於雜誌社內長達七十一天。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警察派員包圍攻堅雜誌社,他反鎖房間門之後自焚就義身亡。這天後來也被民進黨推動訂為「台灣言論自由日」。
以上。
(帶隊攻堅的隊長,今日,當人民問他對當時做黨國鷹爪是否愧疚後悔,他毫不猶豫的回告訴記者,我為國家服務,問心無愧。那個隊長,就是現在擔任新北市長的媒體寵兒侯友宜。台灣沒有經過轉型正義,現實就是比進擊的巨人的設定還扯)
很多史盲會說,吵這些議題,是撕裂民族,挑起族群對立。錯了,鄭南榕就是當年所謂的「外省人」,是中國人後代。主張建立民主自由的台灣國家,是不分族群的。反而是威權統治者在操弄族群對立。
延伸閱讀
聚珍臺灣
「我叫作鄭南榕,我主張臺灣獨立!」(原發音為臺語)
https://www.facebook.com/gjtwn/posts/1850646471771829
言論自由日的反思:奉命行事就不用負責嗎?
威權使我們從一個獨立的人,變成了一顆沒有生命的小螺絲釘
1989年的4月7日,正是侯友宜率隊強行攻入自由時代雜誌社,讓早已公開表示「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抓得到我的屍體」的鄭南榕,因此選擇為了言論自由而自焚殉道。
30年後,在上一次新北市長選前,侯友宜公開表示對這件事他問心無愧,再來一次還是一樣。
這正是威權時代留給我們最大的傷害。從漢納鄂蘭的平庸邪惡理論,到米爾格倫的電擊實驗,再再證實了威權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讓人失去道德上的判斷能力,以為只要奉命行事就不需要付出責任。
https://www.taisounds.com/Taiwan/Politics/uid5975109430
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考生超強企劃篇──學測公民搞不懂這些 不要進考場!PART 2
#歡迎分享做功德
#有隱藏版跨科試題喔
*考前不到3天,周老師今年特地邀請內湖高中公民大家庭合力撰寫,包含姜淑慎老師、沈倩伃老師、劉炳勛老師和新秀郭益恩實習老師,感謝眾老師一起發想「微翻轉」學測公民素材,服用時 #建議翻查課本或自己整理好幾個月的複習筆記!
▋ 時事四:被記過、補考成績被打折的學生,都有權可以告上法院囉!大法官784號解釋讓學生救濟權更進一步!
這次釋憲改變了「大專院校以下學生」的救濟管道,對於高中生的大家可說是息息相關!過去基於學校與高中生的特別權力關係,認為高中生僅有被退學或開除學籍,因而損及「受教權」,學生身份被剝奪時,才可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如果學校只是基於「維持學校秩序、實現教育目的」所必要,例如記過、記警告時,大法官認為校內申訴途徑的救濟就夠了,並無提起行政爭訟的必要。
1.學生救濟權
784號解釋則貫徹憲法「有權利,就可以救濟」的訴訟權保障,若憲法上的基本權利,例如身體自主權、言論自由、財產權或人格發展權等,因學校處分而遭受侵害時,在不服校內申訴管道後,亦可繼續行使訴願及行政訴訟的救濟權,不再以退學處分為限。
但也要提醒大家,為避免濫用司法資源,並不是所有處分都可以請求喔!行政法院還是會依個案判斷,並尊重學校的教育專業,如果干預很輕微,就很難說是構成基本權利的侵害!
可以看看→中央社 (2019)。大法官釋憲鬆綁 各級學生權利受侵害可提行政訴訟。參考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0255003.aspx
2. 行政救濟
學校的處分是國家公權力措施的一種,不論公、私立學校都算,因此適用公法上的權利救濟哦!還記得訴願跟行政訴訟的流程嗎?要對哪個機關提出呢?而在訴願未果,判決又敗訴,窮盡救濟途徑後,你還可以怎麼辦?
#關鍵字:大法官違憲審查制度、憲政主義
3. 人權的保障與落實
幾位大法官也強調總算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這裡兒童的定義是18歲以下哦)。《兒童權利公約》是哪個國際組織訂出的呢?你知道我國早已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有聽過哪些校規內容違反公約而侵害兒童權利呢?最後,別忘了回顧我國《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與普世人權的關係!
▋ 時事五:肚子餓了!不能出校門買午餐,沒關係打通電話請「外送平台」送到學校就好啦!
美食外送平台,為消費者提供了品嚐美食又不用出門的麻煩。許多外送員也是利用下班時間兼職,增加一些收入。自由市場運作起來,看來對買賣雙方都有好處!
1. 市場機制與外部效果
但因外送平台的盛行,街道上出現了許多外送員,不時看到揹著小盒子的外送專車,道路比起平常擁塞、廢氣似乎也更嗆人。外送員因搶快而造成各種交通事故,已嚴重影響用路人的生命安全。這些外部性,都是由社會共同承擔的。
2. 行政法、外部效果的政府對策
2019年底,因數位年輕外送員之死,促使政府重視此一問題。其相關勞動權益也受到關注。然而,政府究竟要「直接管制」進行「行政管制」,還是下「行政指導」,引導業者遵守?
3. 契約自由的限制
你知道嗎?由於勞動部確認外送平台業者對食物外送員有指定工作時段、穿品牌制服、用品牌保溫箱等要求,依此認定食物外送員和外送平台具備組織從屬性,即雙方具有「僱傭」關係,一切均應依照勞基法之規定。是雇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不是你這三天需要搞懂的事,重點是:為什麼政府這麼雞婆,要透過立法來限制契約自由?為什麼勞動契約的資方不可享有完全的締約自由?
可以看看→經濟日報 (2019)。外送平台僱傭關係 勞動部採個案認定。參考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135687
⭕️ 隱藏版:跨科試題登場
你知道108學測史地公大亂鬥的考題,讓考生寫得頭昏腦脹嗎?那就一定要來看跨科試題!
【本題已出題於108-1 內湖高中高三期末考】
#多選題
某一政治事件的爆發蔓延全國,形成大規模傷亡。當時的民意機關籌組解決問題的處理委員會,不僅成為官民間的橋樑,也提出政治改革訴求。該委員會提出訴求包括:「除警察機關之外不得逮捕人犯」、「非武裝之集會結社絕對自由」、「言論、出版、罷工絕對自由」等,如果依據現代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的理念評論該事件,下列評論哪些較為適當?
(A)該政府於當時並非實踐憲政主義的民主政體,因此未能回應民間訴求
(B)所提出的訴求已涉及勞工團結權及團體爭議權,可促進社會權的保障
(C)所提出的訴求主要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規範內涵最為相關
(D)若依我國現行憲法規範,當國家遭遇上述危難可以行政命令限制人權
(E)若依我國現行憲法規範,集會結社的權利已透過法律保障享絕對自由
#歡迎在留言處作答喔,0115傍晚公布答案!
#敬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教育用途請註明出處 #禁止未經授權之商業用途
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政治系轉學考? - 考試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請問各位政治系相關學校的評價個人偏好國際關係- 轉學考. ... 2018年4月23日.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 0. B2 別自肥了,東吳在哪? B202018年4月23日. ... <看更多>
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政治系轉學考家教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成大政治 系榜首成大政治系榜眼成大政治系備一成大政治系備二成大政治系備三成大政治系備 ... 轉學考是條艱辛漫長的路,若學弟妹從現在便開始準備,將具有很大的優勢。 ... <看更多>
成大政治轉學考 在 [心得] 成大政治轉考心得- 看板Transf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開學過了這麼久才來PO心得文,真是不好意思。
不過,我在這個版算是獲益良多,所以沒考上之前就立志要來回饋轉學版了!
(人小志氣高....)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真的必須聲明,我不是個用功的好孩子,我比較擅長的是投機取巧...
所以想得到紮實的作法的人可以先按<--
先講講我的背景,中字輩中文系的。(我猜版上也有很多我的同班同學啦...)
背景對考生來說算是很重要的,什麼背景決定你有什麼優勢。
決定轉學考的原因是因為我再考一次指考成績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分析:國文(均標) 歷史(高標) 英文(前標) 地理(均標) 數學(後標)
這是指考的成績,坦白說就是一個弱字...因為指考一定會考到我的弱科,而我的興趣
科系又會採計時,我重考肯定不利。
轉學的優勢:基本科目是國文英文,英文努力拼拼,應該也會有一定的程度,而國文
讀了兩年中文系,再覺得自己弱那我還是直接去跳圖書館前面的湖好了...
基本上優勢只有國文一科,英文廢了兩年,跟大部分的考生不會相差太多。
所以決定的科目就是專業科目,然而這個部分的成就就要看個人了。
因為校內沒有政治系,所以我只能靠自己念(這也是轉學的原因..不然我喜歡原來的學校)
補不補習是看個人的,就我而言,從幼稚園蹺課翹到大學,只有越來越嚴重的傾向
所以我不可能補習.....這也變成一種不安定因素,因為自己讀總是不知道重點在哪裡
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但是這也是我給自己的考驗,真的有興趣的話,自己念下去是快樂的
反正我的書有一半都是沒聽過老師上課自己讀的(好孩子不要學...我差點被退學)
政治學:呂亞力<<政治學>>、海伍德<<政治學新論>>、任德厚<<政治學>>、高點重點整理
其實在政治學方面,我沒什麼說話的本錢,成大我只考五十幾,台大只考四十幾
不過聽其他轉學的同學說,大家最高也只有五十幾,所以....六十以上是強者
課本的使用上我不推薦呂亞力,因為....我覺得呂亞力的很難懂。
我個人幾乎完全在使用海伍德的!大推海伍德,這本根本是聖經!!
我自己是慢慢的看一遍之後,第二遍就比較用心的念,而且有做筆記。
第三次的時候,我是做考古題,然後翻很多本書找答案,基本上我翻過的書不下
五本,都是參考考古題的答案。骨幹還是以海伍德為主。任盃盃的是參考台大的
考古題時候比較有用。
考前就是看自己的重點筆記,我的筆記後來還有重整過一次,算是融合很多本的
的概念。不過某本研究所的重點整理我不建議大家使用,我拿給當時校內國策所
的老師看的時候,老師說這裡面的東西亂七八糟,錯誤一堆...囧rz..當時都三月
了...不過我也是二月才開始讀的啦...
法學緒論:根據版上的推薦讀了法學入門(月旦出版),但是書只讀了第一部份,就是理
論那裡,然後就放著廢....廢到了五月,考完期中考開始做考古題。
我把考古題拿給班上雙主修法律的同學看,同學就自動把資料印給我
拿去問轉到法律系的,他就告訴我去找哪本書。
簡單來說,法律是靠貴人拉起來的XD 我自己後來完全依靠做考古題來讀這科
因為時間不夠(汗),時間足夠的人還是建議紮實的讀完兩本書之後,選一本
做筆記,然後做考古題。考古題的部份我參考很多本書:中華民國憲法概要
、民法入門(書名忘了...總之應該都是月旦出版的)、行政法(李震山)
總而言之,你覺得題目牽涉到哪個領域,就去找書來看,不知道就問人。
圖書館是你的最佳良伴。
最後法緒的成績顯示出我讀書方法的結果,成大是76,台大是四十幾。
台大這次考了超冷門的題目(對我來說),有兩題我完全沒看過,一邊冒冷汗
一邊掰完。
成大的題目就很規矩,完全是唸過的概念,所以結果算是很能接受。
共同科目方面,我的英文幾乎沒再準備,寫完一本中高級閱讀測驗之後就再也沒管了,
所以兩家都考五十幾....這也是我放棄政大的原因,覺得自己在英文會被慘電。
國文的話,台大考九十,成大考七十四。
成大的分數我不是很滿意,但是題目總是有些很出人意表的部份,所以我就不想去計較太
多了,畢竟荀子的文章不是每篇都看過的,而且我們大三才有選修荀子...
成大的國文我真的覺得考古題一定要看,部分的題目是學測跟指考程度的國學常識題
其他就要靠自己的日常閱讀跟考古題補足吧...因為兩年的必修都很講究古文的閱讀,所以
我一開始就沒有準備國文,只有在考試前三天印考古題研究一下。不確定的就去翻文章找
答案,仔細研究你會發現有幾篇文章是重複出現的,所以我大概把這三篇古文瀏覽一遍,
也沒有準備太多。
作文的部份,這一年成大題目是自訂的,我看完題意還滿開心的,大二買的書裡有龍應台
的野火集十年再版,大概知道龍應台的風格,其實平常也頗常接觸他的文章的,所以題目
就定「多元化的不倒翁」
台大的題目是新天地,我看題目的感覺是老師有點道家的感覺....好像是吧...
記憶久遠,總之,我選的路背道而馳,我寫論說文。因為我不會抒情文...
這麼說吧!我的抒情文寫的不好,因為我是屬於綺君那種平淡的寫法,但是我又不是著名
作者,也沒那麼好的意境,所以就會變成文辭平淡,毫無特色的一篇文章。不會高分也就
算了,還可能會低分....大學兩次入學考試就是這麼死的...
所以我堅持寫論說文,只要我寫的內容合理,我相信分數不會太差。其實這是個賭注...
當時就覺得挺冒險的,但是反其道而行也算是一種特色,所以我就把一百分給壓下去了
觀察先前版友的說法,都是認為引經據典、名言錦句很重要。但是我一句名言也沒引,
我引的是歷史典故,大約兩個典故,三個名人吧...
我的大學文選老師很講求作文,他認為作文的佈局、段落安排很重要。但這是對於我們
這些有相當底子的人而言。如果說一個連文辭都無法寫得很流暢的人,再怎麼講求段落
跟典故的運用,也只是徒然。所以平常一定要加強自己的閱讀,古文也好,社論也好
這些都很基本。
本來想講多一點作文,順便PO以前的作文上來....不過感覺上版上強者很多,精華區也有
就不在此多為著墨了。
時間的安排:
如果你是一進大學就決心要轉學的話,建議你去找相關的書籍,多讀個五六本,然後慢慢
的打基礎,上學期以加強國英文主,政治學就挑一本順眼的,不一定要別人推薦。
(政治學的使用上,每個人都不一樣,我用海伍德,正取三用呂亞力,正取五用彭懷恩
正取四沒機會問...XD)課本用自己順眼的最重要喔!上學期以瀏覽為主,就當課外書看
寒假再用心的讀一遍,做筆記。下學期開始再讀一遍,然後做考古題。
如果想要像我一樣三月才開始專心讀也可以,不過不推薦...風險很大。
報考學校的選擇:
台大跟成大是唯二。當初放棄政大也是個心痛的選擇,不過興趣是我的重點,政大是純粹
的政治理論,成大可以選讀我喜歡的國際關係領域。所以這個決定並沒有錯。
最後,考轉學考並不容易也不能說難,讀書的時間在精不在多,好的環境跟心態才是重點。
考上了還只是個開始,未來要奮鬥的路遠的很。
希望大家都可以考上自己的理想校系喔!
要去拼期中考了...話說...政治系的期中考月真可怕。
國文的部份,如果有版友真的很想知道的話,我考完再來補充(考完有做不完的報告...)
--
╭──╮┌──╮╭──╮╭──╮╭──╮╭─╮╮╭─╭╮
│ ││ ││ ││ ││ ││ │││ ││ NO16
│ ├╮│ ─┤│ ┘││ ││ ─ ││ ││ │█ █nyctenvoy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231.127
※ 編輯: vamsky 來自: 125.229.231.127 (11/04 03:13)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