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篇-3
2.上課的時候一直東張西望、東摸西摸、或玩自己身邊的東西
4.寫作業的時候無法持續,寫一下就停下來玩兩下
(請參照注意力-1,注意力不集中的12點臨床表現)
由於這兩點是相同的問題,所以放在一起講。這些問題在注意力中是屬於持續性注意力、集中式注意力、與選擇性注意力差的表現,牽涉到的問題如下:
1.認知不佳,無法持續太難的學習,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在上面
2.警醒度太高,很容易被其他小東西給吸引,轉不回來
3.智力高,很容易理解上課內容而覺得無聊
4.情境理解差,不理解現在是上課時間
很多小朋友無法專注在必須完成的事情上,上課如此,寫作業也是如此,所以造成老師與家長很大的困擾,老師在上課中必須不斷的拉回小朋友的注意力,導致課程中斷,而家長在家中監督寫作業的時候,可能必須拿著棍子在一旁全程伺候,否則寫到半夜12點都是有可能的。依據上述四點可能的原因,其分析如下:
1.認知不佳,上課如鴨子聽雷,根本無法理解老師在說甚麼,所以只好玩自己的東西,而寫作業的時候,因為必須持續動腦筋思考,對於認知不好的小朋友來說,坐在椅子上動腦筋寫作業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所以他只好寫一下作業,然後玩一下他旁邊的東西,轉移痛苦。很多家長以為所謂的認知就是說出各種物品或動物的名稱,能夠分辨顏色形狀,這樣認知就是正常的,但其實認知包羅萬象,因果關係、邏輯推理、歸納整合、工作記憶、處理速度…等等,這些都是屬於認知的範疇,如果有某個環節出問題,整個學習就會出現狀況。對於這樣的小朋友,要處理他的問題就必須從基礎的能力開始訓練,提高反應速度,再來就是要讓他理解上課或是作業的內容,讓他懂他在做甚麼,這樣才有可能在課堂上專心,寫作業不分心。
2.警醒度太高,很容易被其他小東西給吸引,轉不回來的小朋友,通常會伴隨著活動量高,衝動控制差,破壞行為多,不受控制等等行為。甚麼是警醒度?以看電影來形容好了,相同的一部電影,有的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但有的人會抱怨看得快睡著,容易哭的人,就是哭點太低(閾值太低),容易被誘發,導致一點點刺激就哭了(警醒度太高),而那些覺得電影無聊的人,則是哭點太高(閾值太高),除非是很大的刺激,否則就跟老牛一樣,打都打不動(警醒度太低)。對於這樣的小朋友,可以藉由感覺統合訓練來調整他的警醒度到正常的範圍,另外,也必須了解他在哪個部分的感官最容易被誘發,然後針對這個感官作訓練,這樣才有辦法去改善他的問題,而家長在幫小朋友準備文具時,也盡量準備樸素的以減少刺激。
3.智力太高,學習速度很快的小朋友,如果環境無法滿足他的求知欲,就會出現類似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不過,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小朋友聰明,都學得會,所以上課不認真就隨便他了,這樣的小朋友非常容易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使得未來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辛苦。對於這樣的小朋友,家長必須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增加難度,使他們有足夠的學習刺激,他們的注意力問題自然會改善。
4.情境理解差的小朋友不但上課會跑來跑去,即使可以坐在椅子上,也無法專注在上課中。除了自閉症特質的小朋友之外,會有這樣表現的人,通常都會合併全面的遲緩,不知道老師在講甚麼,不知道現在要聽甚麼、看甚麼、做甚麼,所以就玩自己的東西,這部分只能從最基礎的能力開始訓練,學校部分則必須設定個別化教育計畫,教他能力所及的內容,這樣才能提升他的注意力。
上課無法專心,或是寫作業拖拖拉拉,這部分看起來似乎是與注意力有關,但其實牽涉到的問題很多,例如動機、習慣、執行力、態度等等,這裡礙於篇幅,無法全部描述,未來會再針對這些問題分別解釋。
#員郭醫院小兒治療室 04-8312889 轉1230
#希望基金會 自費時段教學 04-8316668
#彰化縣員林市員林大道六段51號
感覺統合 閾值 在 曾人和 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注意力篇-2
「1. 在教室都坐不住,會跑來跑去,無法
好好坐著上課」
這個問題是家長最常詢問的。在教室坐不
住,會跑來跑去,在注意力中是屬於持續性注意力差,牽涉到的問題有很多:
1. 認知不好,上課聽不懂,又缺乏自我控
制能力,所以亂跑。
2. 缺乏規範性的概念,有可能是衝動控
制,也有可能是教養問題。
3. 感覺需求高,不斷搜尋前庭本體的刺
激,所以坐不住。
4. 對情境不理解,根本無法察覺現在該做
甚麼事。
依據以上的分析,家長應該可以理解這些會亂跑的原因都是必須用不同的方式處理。
1. 認知不好的小朋友,必須先加強其基礎的認知能力,提高大腦的連結與思考速度,只有認知提升了,他的注意力才有可能提升,所以對於這類基礎認知不足的小朋友,用感統或是其他方式來治療也是無效,甚至都可以不用考慮吃藥了,因為世上並沒有聰明藥,只有不斷的提升其認知,提高理解度,才有可能藉由理解規範,並使其習慣遵守,而不會在上課期間亂跑。這類小朋友不是注意力問題,而是認知問題,家長必須先分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2. 有些小朋友的家庭本身對於小朋友的管教比較沒有原則,有的是放任不管,有的是溺愛,這樣會導致小朋友從小不懂得自我約束,不會遵守規矩,對於大人的指令不會服從,上課時他想跑就跑,想做就做,成為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這類的小朋友,他們的問題必須從學校、家庭與醫院三方著手,一起制定規範與原則,讓小朋友可以慢慢的學會自我約束,只有在被約束的狀態下,小朋友才有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課堂上。而家長平常看到小朋友做出一些不恰當行為時(例如亂拿別人東西,沒禮貌…),當下應立刻反應,教導他正確的行為,而不是嘴巴唸一唸,但是放任小朋友繼續搞破壞,家長隨口唸唸但不確實處理的這種行為,會助長小朋友的僥倖心態,使得情況日益嚴重,因此在學校時自然不會去遵守學校的規範。這類的小朋友也不是注意力的問題,而是父母教養方式錯誤引起小朋友本身的態度問題,這種小朋友最難藉由治療改變,即使小朋友在治療室被訓練得非常遵守規範,但是回到學校或是家裡卻又故態復萌,唯有從根本的家庭介入,才有辦法徹底解決。
3. 至於感統所引起的注意力問題就比較複雜,有可能是感覺調適問題所引起的閾值太高或太低,使得閾值太低的小朋友的警醒度易被誘發或是閾值太高使小朋友長期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使得注意力無法集中。這部分找職能治療師用感覺統合治療,會有不錯的療效。不過有很多感覺統合的問題都會引起注意力無法集中,例如感覺區辨問題或姿勢張力不佳,都有可能間接導致這個結果,因為要說明的部分實在太多,之後會再寫一篇關於感覺統合及感覺統合與注意力相關的文章,在此就不多做說明。
4. 至於情境理解不佳的小朋友所引起的注意力問題,通常會合併些許的亞斯伯格人格特質,或是全面性的發展遲緩,對於這類的小朋友,訓練的方向會放在參與度的提升,理解力的改善,指令服從度,與視覺聽覺理解力的訓練,應該很快就能讓小朋友進入狀況。不過,如果是有亞斯伯格人格特質的小朋友,由於本身的限制,導致他們很難理解情境並遵守規範,這樣的小朋友,單純訓練注意力對他們的效果也不好,因為他們最主要的問題並不是注意力問題。
以上是對於上課會亂跑的小朋友所提出的分析與討論,家長如果有疑問,可以在留言處補充。後續還有11篇關於注意力的文章,是依據第一篇的順序來寫的,家長如果看不懂,可以先從第一篇開始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