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的,就能變瘦嗎?
透過想像能變瘦,可能是有根據的!
研究發現,將心態的轉變化成動力,將有助強化減重效果。
我知道,少吃多動是違反人性的。不管是靠運動或控制飲食,減脂真的好辛苦,要是靠想的就能瘦,那有多好?只能說這世界真是無奇不有, 還真的有科學家用這個概念下去做了一篇研究, 於2019 年發表在《精神科尖端(Frontiers inPsychiatry)》期刊上。
▶️認為吃的是低卡飲食,就能減重?
來自保加利亞的學者招募了14 位肥胖的成年人,分為兩組。根據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年齡、活動量,推算出每日熱量需求,並且將數值告訴每位參加者。
控制組被告知要剛好吃到每日熱量需求,這樣體重就能保持穩定。但是實驗組的每日所需熱量,被研究者刻意高報了700 大卡,假設原本一天需要2500 大卡的人,會被告知他需要3200 大卡才能維持體重。
為科學撒的謊,不知道可不可以算是善意的謊言?
簡單來說,兩組人吃的都是熱量均衡的飲食,但只有控制組知道實情。實驗組還以為自己吃的是低熱量減重飲食,只要堅持下去,八週就能瘦六公斤。除了飲食控制之外,兩組受試者同時接受一週三次的重量訓練指導。
過了八週之後,他們的身體發生什麼變化呢?
從兩組人經過8週同樣飲食及運動後身體變化的圖表可以看出,兩組人都瘦了,但實驗組比控制組多減去了七公斤體重,多減去了2% 的體脂肪。請記住,不同組別的受試者都吃到每日所需熱量,差別僅在於一組以為這樣吃會瘦,一組以為這樣吃不會瘦。
心裡的預期竟然化為現實,這真是太神奇了🤩
▶️對改善的期待越高,減重效果可能越好
醫學上心理影響生理的例子並不少見,例如廣為人知的安慰劑效應:只要受試者相信自己接受的是有效治療,即使假的藥丸、亂扎的針灸、甚至假的手術都會有效。曾有科學文獻指出,藥物30% 的療效都是來自安慰劑效應。
而上述研究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安慰劑效應能加強減重成效。或者更精確的說,原來讓人正常吃飯也能瘦。
雖說心靈的力量很強大,但這不代表以後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安慰劑效應能幫助減重,是因為參加者認定自己要變瘦了,所以有意無意之間,做了很多有助於減重的事。
舉例來說:
● 我是一個將要變瘦的人,所以我不會吃桌上的甜食。
● 我是一個將要變瘦的人,所以我走樓梯不搭電梯。
● 我快要變瘦了,所以我晚上不喝啤酒,在健身房練得更勤奮。
英文裡的“Self-fulfilling prophecy”(譯:自我應驗的預言),就是在說這個現象:一個人心裡認定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往往就真的會發生。或是我們常聽到的「吸引力法則」、「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都是在描述心理如何影響現實世界。
我看過一些心理學的書籍,談到人有「先畫靶再射箭」的特性──會先在心中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再照著這個形象去行動、替自己的行為找理由。
例如:
● 因為我是一個勤勞的人,所以我每天六點起床跑步。
● 因為我是某某政黨的支持人,所以他們就算推西瓜出來,我也還是支持。
● 因為我屬於某個群體,所以我要像其他群體成員一樣,穿這類衣服、聽那些音樂、閱聽特定媒體。
因此,這篇研究並不是在於證明吃得多也能瘦,而是告訴我們,人心才是減重成功的關鍵。
👨⚕️Dr.史考特1分鐘小叮嚀:減脂仰賴行為的改變,行為則需要自我身份認同來維持。
強化自我意念,對減肥也會有正面增強效果!
---------
以上文字摘錄自《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
作者: 史考特(王思恒) 一分鐘健身教室
了解更多 👉🏻 https://bit.ly/3pfEZmj
#哇賽心理學 和 三采文化Suncolor 合作舉辦留言抽書活動。
請在貼文下方分享你增肌減脂的小撇步,或是「 #我要科學增肌減脂」,我們將在6/10抽出幸運獲書者,並在限動中公告喔。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0/20(六)或 11/25(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2/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8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
心理學 英文 期刊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教師節的早上,一早被學生們的祝福叮叮噹噹作鬧鐘被吵醒,覺得很幸福 😄 我也決定用了一張照片,讓自己回到學生時代,這是陪我翱翔在期刊論文裡頭無數個日子的 Butler Library at Columbia University.
於是,我也寄了三封 email,一封給我的高中英文老師、一封給了影響我英語教學事業最深的研究所教授 Dr. ZhaoHong Han,她開啟了我從 learning science 的角度看語言學習的大門、最後一封給了世界知名心理學家 Dr. Angela Duckworth 感謝她的正向心理研究。
能表達感謝是幸福的。Thank you all for the wishes.
心理學 英文 期刊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用「#Taiwan」不得發表 國際學術期刊發生了什麼事? 】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yataib…/gangtai/jt-08262020113515.html
▫️英文版:https://www.rfa.org/…/news/china/article-09012020091523.html
▪️🙅🏻期刊編輯:不改成「中国台湾」不考慮刊登
臺灣醫生吳若玄 Dr. Hsuan 若玄’s work-blog Hsuan Wu及她的團隊在8月24日收到一封來自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編輯部的回信,要求她在所提交論文中作者的國籍”#Taiwan “後面加上"#China",以符合該期刊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配合的中國相關法規,否則不考慮刊登。
吳若玄25日告訴本台,這是她跟台灣大學老師合作的一篇關於視網膜病變的醫學論文,遇到這樣的政治審查讓她感到震驚。
「我們沒有打算回復…我們就覺得算了,去找別的比較'友善'的期刊。」吳若玄說,考慮到一來一往的折騰,他們決定放棄在有學術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機會。
「這凸顯臺灣學者在職業生涯中,只能被迫在’誠實面對自己的國家身份認同’及’學術機會’上做出抉擇的困境。」美國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歷史系助理教授周怡齡告訴本台。
吳若玄把自己的經歷放上社交媒體,更引起學界對於學術期刊政治審查的批評。
▪️🥘施普林格自然:中國擁有的期刊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詢問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是否對投稿作者掛名「臺灣」有所限制?
該集團發言人25日以書面回復自由亞洲電台時,否認會要求作者改國家名,並把責任推給《Eye and Vision》期刊的擁有者:#中國溫州醫科大學。
聲明寫道:「對於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所擁有的所有期刊,作者在論文中的機構關係如何呈現都由作者決定。不過,《Eye and Vision》期刊是由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所有,因此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26日進一步詢問施普林格自然與《Eye and Vision》的關係為何?得到的答覆是施普林格自然只是合作出版商的角色,「這是我們以及其他許多出版商為全球許多機構和學術團體所做的事情,」發言人在郵件回覆中寫道。
▪️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配合中國🇨🇳審查
全球總部位於倫敦的施普林格自然是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旗下覆蓋包含《自然》(Natur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超過3000本期刊。
2017年11月,施普林格自然也曾因配合中國合作夥伴,封鎖其中文網站上至少上百篇涉及 #臺灣、#西藏、#人權 和菁英政治方面文章,遭學界譴責是「以自我審查換取市場」,並擔憂日後會成為常態。
當時,施普林格自然回應稱,僅有1%的內容是在中國無法查詢到的。
▪️💄走向國際的中國學術期刊
至截稿,《Eye and Vision》期刊及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未回復本台查詢。
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網站顯示,《Eye and Vision》是由溫州醫科大學主辦、該院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 #瞿佳 擔任主編的國際英文期刊,於2014年10月創刊。
這個期刊是在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組織實施的「 #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專案 」下成立的,目標是為中國科研界「提升期刊國際化打通道路」。
▪️🏆🧑🏻🔬「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 帶來了什麼?
中國自行創刊與外國出版商合作,或直接收購外國出版商,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在中國官方報導中,多使用「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的語境。
2019年,中國科學院控股公司以全資收購由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創立的法國EDP Sciences出版社。新華社當時報導稱,這是中國科傳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中國藉由資金擴張收購國際學術期刊,並從中審查研究者的機構身份與論文內容,嚴重侵犯了學術自由的價值。」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文向本台表達擔憂。
劉文在今年八月剛於SAGE 期刊出版關於心理學相關的論文,就被要求不得在署名中放上所屬單位為「臺灣」兩字,與她合作的另外兩名作者則得以加上所屬國家美國及南非。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助理教授王宏恩則向本台表示,近幾年臺灣學者投書學術期刊常遇到的兩種情況,一是要求臺灣研究單位的國籍改為中國,第二是當論文中提到臺灣,被要求加入「中國的一省」。
🗣「有時可以跟編輯申訴不用修改,但有時也會因此被期刊拒絕,這類的情況還蠻常見的......這類(爭議事件)聲量要夠大,才有可能迫使期刊改變。」
🗣華盛頓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則提出另一層擔憂,「這不僅跟臺灣有關,更是中國在控制世界的敘事、塑造成更符合中國共產黨利益的觀點。」
她說,如同中國勢力在 #聯合國 及 #世界衛生組織 打壓臺灣的案例,中國政治審核進入科學界的代價不僅是讓臺灣學者無法為學術界貢獻力量,更影響到全球民眾的健康利益。
#言論審查
#學術自由
心理學 英文 期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0/20(六)或 11/25(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2/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8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11.1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自己,平常每一天的情緒,是怎樣起伏變化的?或者是如果以每週為單位,你從禮拜一、禮拜二,一直到禮拜六、禮拜天;你的情緒,如果要畫出一個曲線,它大概會長成什麼樣子?
那為什麼我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最近讀到一個研究,真是太有趣了!在這邊給你分享哦。有兩位康奈爾大學的社會學家,分別是麥肯.梅西,跟史考特.高德。
他們花了兩年的時間,收集了84個國家,大概有240萬名Twitter的用戶,他們所張貼的Twitter的貼文,總共大概有五億則以上。他們希望從這些資料當中,去衡量人們的情緒,尤其是那些「正向的感受」。
比如說像熱情啊、信心啊這些部分;和「負向的感受」,憤怒啊、消沉啊、愧疚啊。那這些「正向」跟「負向」的感受,是怎麼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但是你聽到這邊,你一定會很好奇,開什麼玩笑!五億則貼文,他要怎樣去一個一個分析?
所以呢,他們自然不是用這種人力、手工的方法,他們是把這些貼文,丟進一個電腦分析程式裡面,而這個程式的英文縮寫叫做LIWC.。中文的翻譯叫做「語文探索與字詞計算」這樣的程式。
這樣的程式,能夠幫助這些研究者,去分析、評估每一個字所傳遞的情緒到底是什麼?於是啊,梅西跟高德,他們的研究結果,就刊登在聲譽卓著的《科學期刊》裡面。
而結果是什麼呢?他們發現喔,人在清醒的時候,有一個非常一致的模式;一般而言,那些正面的情緒,會在上午開始攀升,然後到了下午急遽下降,到傍晚再稍微回升一些。
不管這些發文的人,是北美洲的人士、亞洲的人士、穆斯林、無神論者、黑人
、白人,或棕色皮膚的人,他們都沒有區別,大概都是這個模式。於是呢,在他們的研究結論裡面就寫哦,類似的時間作用模式,橫跨迥然不同的文化和地理位置。
然後,他們進一步也發現,在星期一或星期四的貼文,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基本上週間的日子差別不大,到了週末會有一些差異。這個差異來自於「正向的感受」,通常會在禮拜六和禮拜天稍微高一點,可能是因為放假,大家比較放輕鬆。
然後,上午的高峰期在禮拜六、禮拜天的時候,開始的時間,大概會比週間晚兩個小時。這可能是因為多數人在周六、周日,都睡得比較晚的原因;但是整個曲線的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
當我讀完這個研究的時候,我心裡就一直迴盪著,每一次我在教學的現場當中,就會遇到很多人,皺著眉頭跟我說:「人啊,真的好難懂喔!」、「我真的搞不懂人到底怎麼了?」。
那其實在這些挫折感,跟緊皺的眉頭背後,他沒有先瞭解一個人,只要他身為人類,會有的一些「共同模式」;就像今天分享的這個研究一樣,這是大多數人的「共同模式」。
當你先從這種大多數、大樣本的「共同模式」瞭解起之後。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以此作為背景,抽絲剝繭,回到每一個個人,跟每一個個案的個別差異。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所有的動物跟植物的研究裡面,你一定要先知道,這個動物跟植物長在哪裡,而這個環境、背景是如何?
這個環境、背景當中的動、植物族群,有什麼樣的「共同性」跟「變化」?接下來他們的差異,他們個別、個體,在各自不同環境底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跟效果?
這個時候,你才能夠去做細部的區分。甚至於你才能夠去分辨,哪些訊號是值得你研究的;而哪些訊號,他可能只是某個時空底下的特殊個案,如此而已。所以,當你聽到這邊,如果你還是覺得「人很難懂」的話,那或許真的有必要,你要幫自己安排一個,真正去學習「人的模式」。
而「人的模式」就如同今天所分享的這個研究,是從情緒狀態跟每天的週期性,作為研究的開始。那其實只要是人類,當他的情緒有所變化的時候,在他的臉上、在他的表情,都有相對應的「變化模組」。
你也可以把這個視作為「共同的模式」,當你先從這裡瞭解起,自然你對人的判斷,就能夠慢慢的依此而前進。
其實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在『人際回應力』的這一門課,最主要的就是讓你學會,怎樣有效的「辨識」別人的情緒,透過正確的辨識別人的情緒,進而給予最適當的人際回應。
所以,這麼多年的教學經驗下來,我真的深刻覺得,人並沒有你我覺得的「難懂」,但是,你一定要先懂「他的模式」是什麼,只要是人類都會有這樣的「共通性」。
就好像是你看只要是魚類,只要是任何植物,都有它的「共同性」。先從這裡瞭解起,那麼你就會慢慢的明白,這千變萬化的背後,它的根本脈落跟原因,到底是什麼?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內容當中提到的『人際回應力』課程。今年的最後一期,是在12月12號開課,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了你;希望能夠跟你一起攜手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WUxyGvdYqw/hqdefault.jpg)
心理學 英文 期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跟你分享的這個實驗,可能會讓你覺得有一點違反直覺,這個實驗呢是我從《別讓下意識騙了你》這本書讀到的,然而這本書呢,我個人也有掛名推薦喔。
它裡面羅列了很多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很歡迎大家可以買這本書來看,那我們就直接進入這個實驗,有兩位學者叫卡倍斯跟奧丁根,跟他們在2011年的時候,投稿在《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這裡面的一個報告。
在裡面的實驗研究結果發現哦,對於未來有過度正面的願景,可能沒有辦法帶來好的結果,反而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那你聽到這個結論一定會覺得很奇怪!誒~「正面思考」不是會引導我們對於未來更充滿希望嗎?為什麼反而會帶來相對不好的結果呢?
那我們就來看,這兩位學者是怎麼做實驗的喔。他的實驗呢是讓女學生穿上高跟鞋,去想像自己是否會得到別人的讚賞,覺得自己穿上高跟鞋很美、很有魅力。
於是呢他們就把實驗的女學生分成兩群,其中一群比較樂觀的認為自己會得到讚賞,然而另外一群,是比較悲觀的認為自己不會得到任何的稱讚。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呢,測量他們的血壓,從醫學的角度來看,血壓高一點,表示他的能量佈滿全身,我們可以把他視為是活力幹勁十足,但是令人很驚訝的是,那些正面思考的女學生,他們的血壓反而比較低,反而呈現一個比較沒有活力的狀態。
然後兩位研究者又讓這些女學生去想像,自己未來一周可能可以完成的事情,接著去測量他們的血壓,結果呢那些正向思考的群組,他們的血壓仍然低於那些比較負面思考的。
又過了一個星期之後,他們就以七分為滿分作為評分,讓這些女學生自己把這一周可以完成的事情打分數。那些正向思考的群組,他們打的分數竟然比負向思考的群組來的更低。也就是說那些正面思考的人,在他們自己的判斷裡面,他們在一個禮拜之內完成的事情,相對的是比較不滿意也比較少的。
所以呢兩位學者就在這個實驗當中,得到了一個結論,那些在想像當中,專注在積極正向的事情,不僅他們的血壓會降低,也就是他們的能量跟精力會比較弱,而且還沒辦法愉快、自在去享受,經過一個禮拜工作之後的時光。
所以如果你還有耐心聽到這邊,我真的要給你拍拍手,因為這樣的實驗跟這樣實驗的結果,真的很違反我們的直覺,真的覺得怎麼會這樣子呢?
可是呢作者在這一本書當中,在這個實驗的結尾,他也說他不是否定正向思考這件事,他其實透過這個實驗想要告訴我的是,其實現在坊間有很多,都不斷的強調正向積極,像是一些激勵的課程。
你可能進入這樣的課堂,或者參與這樣的活動,或工作坊的時候,你就會彷彿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氛圍,他們有一定的講話模式,他們有一定的思維模式。
然而如果你只要跟他們的講話模式,或思維模式不一樣的話,你彷彿就是一個所謂不成功、不會賺錢的人,這其實是很可怕的哦!
這裡面你可以細細的去感受,其實這樣的「正向思考」在本質上其實叫做單一化思考,它不是一種務實的思考,它把所有的事情都框定在一個他們認為的正向,而不是回歸到那件事情的事實。
所以你就會發現自己身旁有很多人,他們可能是好人,但他們可能沒辦法完成任何事,或者是他們總在臉書,或者各個管道呈現出一副積極的樣子,可是你只要真的跟他們相處,或真的跟他們合作,你會發現他們做事不一定是可靠的。
因為當你只是活在一種正向的想像當中的時候,那麼真實世界當中所謂的務實,所謂的守時,所謂的時間到了,要做什麼,往往可能會被你忽略掉!
在我自己的教學經驗當中,就遇到好多這樣的人,在他們正向積極的呈現背後,卻是經常會忘記上課的時間,或者是約定好的事情卻無法兌現,那麼這時候想想,你需要的是正向思考還是務實思考呢?
如果你問我,我永遠會回答你,我所相信的跟我說活出來的是「務實的思考」,而不是所謂的正向思考,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7月21號有一門『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課程,希望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6月份我們也有相關的講座,詳細的資料我都有附上相關的連結,期盼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ow6342m5hk/hqdefault.jpg)
心理學 英文 期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YouTube紛絲NT1,000元折價專屬優惠,直接輸入代碼:「07pjNj6l」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可能聽過一句勵志語,叫做「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那這一句話呢!事實上在腦神經的科學研究裡面也是成立的。有兩位日本的學者,一位叫做內藤榮一,另外一位叫做廣瀨康。
他們在2014年的時候,在一本叫做《開拓人類神經科學》的期刊上面發表過一篇論文,這個論文的主題很特別哦,叫做《內馬爾在腦內很有效率的控制自己的腳》。
內馬爾是誰呢?他是巴西國家隊的足球員,這一位足球員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名。而且他還扛起了巴西國家隊,象徵隊長的背號10號。
在這兩位日本學者發表這一篇論文之前,也就是2015年的12月為止,他代表巴西出戰了64場比賽,其中射進了44球,這樣的表現可以證明內馬爾他是一個世界一流的足球員。
那這兩位學者,他們就很好奇,如果內馬爾那麼厲害,那麼他在上場踢足球的時候,他的大腦會呈現什麼樣的活躍狀態?
從比較直覺的觀點來看,多數人都會覺得,內馬爾那麼厲害,那他的腦部活動,特別在踢足球的時候,應該是十分活躍的。他的大腦所有的部位都會為了足球,而產生很大的活躍狀態。
如果這個時候做電腦的斷層掃描,他的大腦應該會因為非常非常的活躍,而呈現一片通紅。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兩位日本學者就用功能性的磁振照影,也就是俗稱的FMRI這樣的機器來測量內馬爾的大腦。
那因為實驗狀況,跟真實上場踢足球還是有差別,所以呢兩位科學家就一個折衷的辦法,就是讓內馬爾在檢測的時候只轉動他的腳踝,這樣子一方面比較接近踢足球狀況,而二方面呢又不會影響到檢測的結果。
結果從功能性的磁振照影當中,我們看見什麼呢?內馬爾的大腦在進行腳踝運動的時候,他的腦部活動反而是最小的,反而是一般人在進行腳踝運動的時候,他們的大腦活躍程度,都比內馬爾來的更大,那這樣的一個狀況意味著什麼呢?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就是內馬爾的大腦在進行跟踢足球有關的活動的時候,它的消耗能量是最少的。他可以用最小最小的消耗能量,最小最小的活化程度,而達成一般人都不一定能做得到的技術水平。
所以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在於他是怎麼做到的,他是怎麼樣在做同樣的動作底下,卻可以比一般人消耗的能量卻少非常、非常的多?
這其中有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來自於他的天份,這個部分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先天的遺傳的狀態,他的神經肌肉的連接,全身的協調性,都會比一般人來得更好。
可是更別忘了,第二個叫做他多年累積下來的努力。這些努力的一個痕跡,不斷的在他的大腦神經,跟肌肉之間去創造很強的連接。而這很強的連接,可以讓他在做這些動作的時候,產生非常高的效率,也就是說他可以消耗非常小的能量,就做到比一般人還要來得更好的水平。
所以回到你我的身上,永遠不要去羨慕那些超凡入聖的人,永遠不要去羨慕他們,怎麼可以在這麼輕鬆自如的狀況下,就做出這麼好的表現。你應該先在乎的是他們究竟有多努力。
就像我也聽過另外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這世界上不缺努力的人,然而如果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要更努力,那麼請問你的競爭力又在哪裡呢?」。
所以我想很多人,當你在努力的朝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反覆做著一些你覺得很枯燥無聊的事情的時候,或許這一段分享能帶點力量。
因為你真的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我們一起加油,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做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是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分享的末端都有相關的連接,我們近期的課程是7月2號的【CIA通達力】課程,它運用量身定做的教練式的學習,讓你長出自己的力量,讓你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好好的發揮自己原本就有的潛能。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剩下三位了,然而在你聽到這一段播出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名額。所以如果當你聽到這一段內容,你看一下我們的網站,如果還有名額,那就期盼你好好的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在7月2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_Aq7X-h1K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