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風景〗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 | #香港鵝頸橋下的打小人儀式 // 李長潔 👻
.
2016年去香港,就是去看「#打小人」儀式,對從小看香港恐怖電影的我來說,打小人充滿神秘感。這個引子是課程「文化理論與田野」的 #喬健 教授開啟的,當時在我小小的腦袋裡,文化人類學根本就是解開人類一切謎題的鎖匙,喬教授分析打小人的故事,簡直讓我想立刻轉唸人類學。想必很多學生都聽我講過打小人的旅行小故事。
.
香港電影《#迷離夜》對「打小人」儀式的詮釋,更讓我迷戀鵝頸橋下細碎的咒歌與鞋底拍打的聲響。
.
■ #什麼是打小人
.
打小人是流行於華南的簡短民間習俗之儀式,目前主要還存於廣東地區。於古代則在盛唐時期已經流行,稱為「厭詛」或「厭勝」,即以小物詛咒討厭的小人。「小人」與「貴人」相對,是貶抑對自己的運勢造成阻礙之人的稱呼,這個 #二元對立,反映了中國文化對人際關係的理解。這個儀式的操演,則是次此二元對立的投射。
.
■ #打小人儀式中的老虎
.
大廟通常沒有那麼多儀式,那些民間習俗的儀式總是設置在小廟,而小廟是較「陰」的空間,例如橋下、十字路口、山坡旁,這些地方在空間的秩序時常是被打亂的,例如車禍、意外等,即所謂的「凶」,但這裡被認為是具有較強的力量。
.
在廣東地區,小廟常供奉 #白色石虎,並由喃巫主持,有操演儀式。而打小人行業則是比小廟更底邊的信仰活動,根本沒有廟的形式,則如鵝頸橋下,並且從事的人大都為平日有正常工作女性,這些活動,結合了白虎信仰與中國對「小人」的觀點。
.
在打小人儀式中,會有一個過程,就是拿一隻白色的紙虎,包裹一小塊肥肉,燒去,這是白虎信仰的儀式。在神話中就有許多關於「#白虎」的故事,白虎是作祟力量的象徵,白虎崇拜有的出自土家族,有的來自道家四象,其共源自同一種集體潛意識。白虎,在此處有供給了打小人儀式作祟的力量,讓打小人能夠得到「模擬」、「交感」,就是真的「打」到要「打」的人或物。
.
■ #儀式的過程
.
我慢慢地經過打小人的婆婆們,仔細地觀著她們環境與動作。小神壇鮮豔的顏色渲染著神秘感,神壇裡供奉著觀音等神明,前面放著在祭祀提供的標準食品,包括花生、核桃、糖果、肥豬肉、芝麻和梨,各自有諧音的象徵意義,例如「盛」、「合」等吉祥字眼,也是希望透過音相似性而達到社會目的。
.
整個儀式過程包含了:#奉神、#稟告、#打小人、#祭白虎、#化解、#祈福、#進寶、#打杯,出現聖杯表示儀式完成。整套程序在各地大都一樣,鵝頸橋下的阿婆還會仔細地進行,讓觀光客好好拍個照留做紀念。
.
■ #小人其實是一個替代性的惡的象徵
.
仔細想想「打小人」的儀式細節,可以觀察到幾個特點。第一個,「紙小人」與「事實上被下咒的真人」,在儀式內被連結起來,就是真實與象徵在儀式中被關聯了,「真人」的真實情況必定有千百種,但打小人的咒術中,被歸納為「小人」象徵,一種惡、壞、阻礙的普遍狀態。
.
當混亂、無法解決的真實被轉化為象徵符號時,就進入了可以解決、解釋的關係邏輯中,下咒人自我說服地認為事情已經被解決了。
.
■ #巫術追求有效利益
.
第二個就是,「打小人」真的是一個巫術,而還不算是宗教,僅管有觀音像出現,但Malinowski說:「宗教創造價值,巫術則有效地追求的利益」。從打小人的針對性,咒術話語的內容,還有後面「納貴人」等的儀式過程,基本上,「打小人」較不具有任何較完整典型的宗教特質。
.
■ #打與拜作為一種行動
.
從上面兩個分析來看,「打」與「拜」兩個動作有著奇妙的關係,通常我們「拜」是在宗教中進行,是對抽象、高層、價值的一種崇拜,並且較具普遍性,動作沒有明顯的針對。
.
但,到了「打」時,就成為有針對性,較為實踐的,有目的的策略。其實,在很多台灣的道教活動裡,「打」也是更為世俗的宗教實踐,與信仰者更為貼近的動作,例如某些去邪、收驚的動作。
.
看到「打小人」,算是完成了人生的某個心願(哪有人心願是這個XDD),覺得了無遺憾惹~
|
#夏日炎炎
#鬼月怎麼還沒到
#先熱身
#咒術
#拿來舒壓的時候po文
#旅行的反思性
#要收聽節目欸
Search
小人其實是一個替代性的惡的象徵 在 大黑佛母真的存在嗎?」從正統藏傳佛法密教看電影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個故事其實傳達了兩個訊息: a.鬼神需要、也可以被教化,他們與人的關係是「互馴」的。 其實,我認為這才是《咒》這部電影中一直被忽略的一個悲傷面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