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一篇關於偶像文化很有意思的文章:
https://www.nippon.com/hk/people/c08302/?pnum=1
⠀⠀⠀⠀⠀
犬山:休息真的挺重要的。可你卻因為從沒休息過,所以直到退團之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我是女團粉,但我也很糾結,有時會想我們到底有沒有在剝削她們。
比如,小小年紀就被置於眾目睽睽之下,她們肯定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我已經是成熟的成年人了,但即便如此,站在眾人面前有時也會感覺心理疲憊。而女團成員正處於青春期,人格還沒有完全定型,這時受到世人的過度注目,或是聽到一些很難聽的話,肯定非常煎熬。
作為一名始終受到偶像鼓舞的粉絲,我很在意自己支持的偶像是否幸福。從偶像的角度來看,為了避免被粉絲剝削,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你覺得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或者重視呢?
⠀⠀⠀⠀⠀
和田:我自己也在公開談論社會性別、女權主義、性取向之類的話題,這些話題一般情況下偶像們是避免談論的,我周圍有很多粉絲都跟我說過類似您說的話。粉絲會告訴我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也會跟我共用各種資訊。
前段時間在Ins直播的時候,我說要開始思考女性問題了,然後就有墨西哥、法國、韓國等好多國家的粉絲給我留言。這些回饋都讓我非常開心,還讓我知道了粉絲們都很接受我的想法,這給我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後盾。但我也知道另一方面,如今的社會結構有些失衡也是事實,而偶像這個職業就是在失衡之處誕生的。外界會要求女團偶像要像個女孩子,要有偶像的樣子,這些要求有時候會讓我感到自己被強行禁錮了。
⠀⠀⠀⠀⠀
犬山:雖說是偶像,但也沒必要滿足世人對偶像的所有幻想。畢竟偶像也是人。
⠀⠀⠀⠀⠀
和田:說的是呢。今後的社會,我認為不限於偶像,而是所有人都沒有必要被刻板印象束縛。
只不過,我雖然發表了很多言論,但是我也不能把我的社會性別觀強加給未成年人。我可以告訴他們現在存在一些偏頗的觀點,告訴他們用公正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重要性並教會他們方法,但這本身也是一種價值觀和思想,所以我也很難跟他們說:「你們最好知道這些。」
不過女孩子們聚在一起,總會被人進行比較,顏值至上主義(以美醜為標準品評人的容貌,對外表富於魅力和缺乏魅力的人進行區別對待的思維方式)是個很大的問題。
⠀⠀⠀⠀⠀
犬山:你雖然內心很糾結,卻努力想要保護未成年人啊!我感覺無論男女,偶像是不是都需要心理護理呢?
⠀⠀⠀⠀⠀
和田:訓練也是這樣。只要站在鏡子前跳上幾個小時的舞,你就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拿來和別人比較了。或許這很重要,但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心理負擔。我覺得現在還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能讓我們毫無顧忌地說出自己的這種感受。
⠀⠀⠀⠀⠀
犬山:當然還有未成年人穿不穿泳裝的問題,舉個ANGERME(Hello!Project的女團。舊團名為S/milage)的例子,拍雜誌寫真的時候,想穿的人就穿,不想穿的就不穿,是這樣的吧?那時候我就覺得風氣開始一點點在改變了,雖然本來就應該是這樣才對。還有就是既有那種「吹彩虹屁」給偶像打氣的粉絲,也有發言欠考慮的粉絲。
⠀⠀⠀⠀⠀
和田:確實如此。
⠀⠀⠀⠀⠀
犬山:還有人喜歡對偶像的形象指指點點,要求女生就必須怎樣怎樣,或者說什麼「A醬比B醬可愛多了!」,雖然粉絲可能只是想吹捧自家,但卻無意中拉踩了另一位女孩子。
⠀⠀⠀⠀⠀
和田:這就過分了……
⠀⠀⠀⠀⠀
犬山:自己支持的偶像能夠幸福快樂,這應該是做粉絲最大的快樂了,但總有成年人對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們咄咄逼人,品頭論足。每次看到都真的會很傷心。明明偶像也是人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00的網紅小肥Siuf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無定向喪心病狂〉是小肥「喜愛夢遊」系列作品中最「夠膽死」的一首作品,因為他「夠膽死」找來Jerald與阿偉@RubberBand作曲兼監製,又「夠膽死」找來梁栢堅填上最瘋狂惹笑的歌詞內容。 小肥分享道:「在Swing年代,我已是Jerald的忠粉,沒想到在阿偉的介紹下,初次與Jerald飲酒交談...
對偶例子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對偶像的一往情深 是流行文化的因信稱義】
年年都說樂壇已死,但每年年尾都有樂壇頒獎禮,網民都會討論賽果是否公平、得獎者是否值得。爭議點通常都是得獎者「實力」足不夠夠、與上一代明星相比是否夠班?其實「偶像」一向是流行文化之必須,「實力派」更像糖衣毒藥,因為一開始你會覺得這個歌手「唱功很好」,但正是其他部份乏善可陳,大道廢有仁義,才會顯得實力值一支獨秀。
單純販賣技術多數不會成為現象,必須有「品牌」。偶像就是品牌升值的結果。香港輝煌的流行文化,沒有一個不是由「實力」羸弱的偶像帶起。張國榮比起譚詠麟,就是被瞧不起的「偶像派」,張國榮的唱功到了後來才圓熟,首先擔起了偶像包袱,得到巨大資源並且成功,後來張國榮才玩到自己的東西,可以主導自身的 art direction;古天樂也唱過歌,《今期流行》一開始被人笑,但最後也成了偶像魅力的集體回憶。
另一個例子是鄭伊健。你不會覺得鄭伊健很有唱功,說演技出神入化也不會數到他,但鄭伊健「package」 的每一個部份都是恰如其分,他就是一個時代的偶像,別人寫給他的歌,都是圍繞著一個形象去創作。你不是因為他某一個技藝特別好而喜歡他,你就是喜歡。喜歡要夠盲目才是喜歡。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其餘三個都是「偶像派」。劉德華賣的就是「劉華」的味道,黎明是靚仔的情歌輸出機,郭富城是現場演出的舞台王者。黎明一開始也被看不起的,那個年代的文藝青年都不會說自己喜歡黎明,但黎明最後也得到了《今生不再》,打動了千千萬萬香港人,曾經輕視他的人都要慢慢改觀。
00 年代突然多了一批「實力派」,最後剩下來的都不是唱功特別好。謝霆鋒不是唱家班、結他也不是彈得很好,但他就是有一個反叛青年的形象,也寫出了很多經典之作。周國賢在那個年代出來,他唱功也不是特別好,例如同期的側田就技術上強得多,但周國賢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世界觀,不只是唱準一首歌每粒音就完事。那個年代也是卡啦 OK 的時代,藝人窄化成「歌手」,變成第一個唱一首歌的工具,這首歌只是用來給消費者在 K 房裡覆唱,不再專屬於藝人。
以前搞一個藝人出來,「A&R」(Artist and Repertoire)這個部門的權力很大,完全決定這個藝人大方向要怎樣走,形象、人設、選甚麼歌去製作,藝人的「特色」就取決於 A&R 的大腦,而不是由不通文墨的老闆或者銷售部門決定。這些年很多山頭的 A&R 權力開始褪色,甚至被取消,後來就出現毫無特色的唱歌佈景板。現在很多人轉為厭惡的楊千嬅,就是一個例子。楊千嬅肯定不是演技好,唱功又不是好,但她就是有一個台前幕後一致縫製的形象。從早期「人山人海」給她製作的都市文青形象,到後來做了寂寞香港中女情感歸宿患得患失的代言人。雖然一切最後在習近平那雙手下出了戲,但在之前,你不能說楊千嬅不是一個成功的「偶像」。
文化之中要有偶像,才有生氣。藝人叫自己做 artist,藝術家要有魅惑力,像一個部落社會的巫師,讓群眾暫時解除理性,他的現場演出有瑕疵,但觀眾在狂情之中,也不在乎了,那就是真正的喜歡和力量。女粉絲為劉華跳海、追著黎明的少女變成中女仍然瘋狂,能夠超越「實力」,能夠不被「實力」的概念所規範,才是偶像真正的形態。
喜歡「偶像」是肉慾的,不是根據具體客觀標準的好壞。喜歡偶像,是一個因信稱義的文化行為。評論家總是喜愛權衡,教人要崇優,但粉絲愛偶像是「不問是非」也不崇優,不是說你唱得好演得好就愛你,而是你唱得不好他也會愛你。不是因為他最好,而是因為他是「我們的」。
因信稱義是一班人認為人類不用透過教會,直接就能接通更高的存在,直接獲得救贖;不是說你做了多少好事,不是說你交了多少具體的贖罪券,你信了就稱義,是一種極度的自我肯定。喜歡本土偶像,也是這樣一份自己自己的肯定和認同。中國和外國一定有聲色藝更好的藝人,但你就是覺得香港出來的藝人有一種親切感,他們說我們的潛語言,有特殊加分。
現在有了新偶像,就像入主白宮的總統,一定有很多女秘書來獻殷勤;香港藝人紅了,中國娛樂圈就會來吸收、各種看似本小利大的機會也將接踵而來,有些很快就會人設崩壞,成為在二線城市商場騷滿足老闆的娛樂從業員,但也許亦將有一些人能穩穩陣陣地捱出頭來,成為符號,成為下一個偶像,能夠逃過成為周柏豪的宿命,像以前的香港偶像,成為一方之雄,在本地成功,然後不失本色地向外進行逆輸出。
對偶例子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對偶像的一往情深 是流行文化的因信稱義】
年年都說樂壇已死,但每年年尾都有樂壇頒獎禮,網民都會討論賽果是否公平、得獎者是否值得。爭議點通常都是得獎者「實力」足不夠夠、與上一代明星相比是否夠班?其實「偶像」一向是流行文化之必須,「實力派」更像糖衣毒藥,因為一開始你會覺得這個歌手「唱功很好」,但正是其他部份乏善可陳,大道廢有仁義,才會顯得實力值一支獨秀。
單純販賣技術多數不會成為現象,必須有「品牌」。偶像就是品牌升值的結果。香港輝煌的流行文化,沒有一個不是由「實力」羸弱的偶像帶起。張國榮比起譚詠麟,就是被瞧不起的「偶像派」,張國榮的唱功到了後來才圓熟,首先擔起了偶像包袱,得到巨大資源並且成功,後來張國榮才玩到自己的東西,可以主導自身的 art direction;古天樂也唱過歌,《今期流行》一開始被人笑,但最後也成了偶像魅力的集體回憶。
另一個例子是鄭伊健。你不會覺得鄭伊健很有唱功,說演技出神入化也不會數到他,但鄭伊健「package」 的每一個部份都是恰如其分,他就是一個時代的偶像,別人寫給他的歌,都是圍繞著一個形象去創作。你不是因為他某一個技藝特別好而喜歡他,你就是喜歡。喜歡要夠盲目才是喜歡。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其餘三個都是「偶像派」。劉德華賣的就是「劉華」的味道,黎明是靚仔的情歌輸出機,郭富城是現場演出的舞台王者。黎明一開始也被看不起的,那個年代的文藝青年都不會說自己喜歡黎明,但黎明最後也得到了《今生不再》,打動了千千萬萬香港人,曾經輕視他的人都要慢慢改觀。
00 年代突然多了一批「實力派」,最後剩下來的都不是唱功特別好。謝霆鋒不是唱家班、結他也不是彈得很好,但他就是有一個反叛青年的形象,也寫出了很多經典之作。周國賢在那個年代出來,他唱功也不是特別好,例如同期的側田就技術上強得多,但周國賢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世界觀,不只是唱準一首歌每粒音就完事。那個年代也是卡啦 OK 的時代,藝人窄化成「歌手」,變成第一個唱一首歌的工具,這首歌只是用來給消費者在 K 房裡覆唱,不再專屬於藝人。
以前搞一個藝人出來,「A&R」(Artist and Repertoire)這個部門的權力很大,完全決定這個藝人大方向要怎樣走,形象、人設、選甚麼歌去製作,藝人的「特色」就取決於 A&R 的大腦,而不是由不通文墨的老闆或者銷售部門決定。這些年很多山頭的 A&R 權力開始褪色,甚至被取消,後來就出現毫無特色的唱歌佈景板。現在很多人轉為厭惡的楊千嬅,就是一個例子。楊千嬅肯定不是演技好,唱功又不是好,但她就是有一個台前幕後一致縫製的形象。從早期「人山人海」給她製作的都市文青形象,到後來做了寂寞香港中女情感歸宿患得患失的代言人。雖然一切最後在習近平那雙手下出了戲,但在之前,你不能說楊千嬅不是一個成功的「偶像」。
文化之中要有偶像,才有生氣。藝人叫自己做 artist,藝術家要有魅惑力,像一個部落社會的巫師,讓群眾暫時解除理性,他的現場演出有瑕疵,但觀眾在狂情之中,也不在乎了,那就是真正的喜歡和力量。女粉絲為劉華跳海、追著黎明的少女變成中女仍然瘋狂,能夠超越「實力」,能夠不被「實力」的概念所規範,才是偶像真正的形態。
喜歡「偶像」是肉慾的,不是根據具體客觀標準的好壞。喜歡偶像,是一個因信稱義的文化行為。評論家總是喜愛權衡,教人要崇優,但粉絲愛偶像是「不問是非」也不崇優,不是說你唱得好演得好就愛你,而是你唱得不好他也會愛你。不是因為他最好,而是因為他是「我們的」。
因信稱義是一班人認為人類不用透過教會,直接就能接通更高的存在,直接獲得救贖;不是說你做了多少好事,不是說你交了多少具體的贖罪券,你信了就稱義,是一種極度的自我肯定。喜歡本土偶像,也是這樣一份自己自己的肯定和認同。中國和外國一定有聲色藝更好的藝人,但你就是覺得香港出來的藝人有一種親切感,他們說我們的潛語言,有特殊加分。
現在有了新偶像,就像入主白宮的總統,一定有很多女秘書來獻殷勤;香港藝人紅了,中國娛樂圈就會來吸收、各種看似本小利大的機會也將接踵而來,有些很快就會人設崩壞,成為在二線城市商場騷滿足老闆的娛樂從業員,但也許亦將有一些人能穩穩陣陣地捱出頭來,成為符號,成為下一個偶像,能夠逃過成為周柏豪的宿命,像以前的香港偶像,成為一方之雄,在本地成功,然後不失本色地向外進行逆輸出。
對偶例子 在 小肥Siuf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無定向喪心病狂〉是小肥「喜愛夢遊」系列作品中最「夠膽死」的一首作品,因為他「夠膽死」找來Jerald與阿偉@RubberBand作曲兼監製,又「夠膽死」找來梁栢堅填上最瘋狂惹笑的歌詞內容。
小肥分享道:「在Swing年代,我已是Jerald的忠粉,沒想到在阿偉的介紹下,初次與Jerald飲酒交談,便邀得他幫我創作〈無定向喪心病狂〉!」面對偶像,小肥坦言錄音過程壓力不少,起初更因為未能放鬆演繹,難以唱出歌曲的upbeat感覺,但經過Jerald給予不少例子的啟發(例如Michael Jackson),加上又喝了點點酒relax一下後,小肥就漸漸唱出神隨。之後,Jerald與阿偉也加入和唱的部份,令錄音變成了一個瘋狂的玩樂晚上。
細心聆聽旋律,就知玩味性質甚重,所以小肥立即想到要找梁栢堅,而今次梁栢堅以金正恩來形容一些人,憑藉去做一些癲喪事情來提升自己的地位形象,來比喻小肥亦可靠著一些獨特的個性,殺出一條血路。這個構思,實在癲喪到盡!
iTunes: https://goo.gl/o9rkxv
Apple Music: https://goo.gl/7wt65m
hmvPLAY: https://goo.gl/NSM3fQ
JOOX: https://goo.gl/m2v5yt
KKBOX: https://kkbox.fm/ASKEVF
MOOV: https://s.moov.hk/r?s=z5koRJ
MusicOne: https://goo.gl/1rbASN
Spotify: https://goo.gl/AZUNER
無定向喪心病狂
曲:Jerald 、李偉@RubberBand
詞:梁栢堅
編:Jerald
監:Jerald 、李偉@RubberBand
核武器 我要嚇你哋
核武器 狂撳掣會四圍飛
射喇喂 你買我怕未
嚇到你哋半死
點樣至會搞慶個騷 先俾我話事
識玩嘅人就係 會話鬼知
唔合理 出隻牌
其實你點走出我圈套
無定向 黐線佬
再玩一舖
核武器 我要嚇你哋
核武器 狂撳掣會四圍飛
射喇喂 你買我怕未
嚇到你哋半死
癲癇症發 即變躁鬱
應該有月事 (我應該有月事)
氫彈發明就係 人類幼稚
唔順眼 犬決先
然後搵支迫擊炮炸爛
無定向 黐線佬
你點估到
核武器 我要炸你哋
射喇喂 狂射錯炸中自己
獨腳戲 無錯我係肥
重到繼續貼地
核武器 射喇喂
核武器 獨腳戲
核武器 亂到痺
射喇喂 做套戲
做到尾 就冇氣
對偶例子 在 雅麗老師學習方法教室的貼文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或文章中也能有對偶。例子: A.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對低,動詞。頭對頭,名詞。 ... <看更多>
對偶例子 在 成雙成對(對偶)丨中國語文教育(小五至小六)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 對偶 修辭手法的定義、類別2. 對偶 修辭手法的特色、應用3. 對偶 修辭手法應用之古今經典範例賞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