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閱讀能力最後提示:文言】
甲部範文
基本建議
1. 若然溫習時仍不知道何從入手,不妨先以自己文句記誦全文內容。如此文章中的個人情懷、思想特點乃至文章主旨自然了然於胸。
摘錄句子題
2. 一字不漏式的背誦,只適用「摘錄句子」的題目,題目有清楚顯示考生須引錄原文作答,這類題目佔全卷約6分。
3. 部分「摘句表」考生可以用自己文字作答,但留意翻譯時必須保留原文中所有元素。如果翻譯原文時不夠準確,無法完整表達原文意思,亦會失分。因此,背誦原文為比較保險的做法。
問答題
4. 除摘錄句子題外,其他問答題目均以自己文字作答。在問答中引用原文並非必要。如你認為這有助你的解說,你可以引用原文,但引用原文後亦必須附上自己的翻譯及解說,切忌「引而不解」。
5. 部分題目分成兩個分題,同學必須留意兩個分題的關係和分工。例如樣本試題中要求考生先回答「魚」和「熊掌」分別比喻什麼,再問孟子借此表達什麼道理。第一問應直接回答「生」、「義」,切忌和後部分的道理混為一談,例如「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東西」、「被放棄的東西」、「價值較低的選項」均不是合理答案。
字訓題
6. 字訓題如以範文為考核範圍,大家可以有備而來,但如果準備不足亦可隨機應變,因為考評局會提供相對較長句子,通常在句子中已提供足夠的語理邏輯,所以同學即使未有熟背範文,純粹根據語句邏輯推斷,仍有不錯的機會得出正確答案,故同學宜冷靜應對。
7. 字訓題應利用最簡單的字詞作答,如果以困難的詞語,或該字詞本身仍帶有文言色彩,考評局將不能確定考生是真正理解該詞的意思,因而有機會失分。
修辭手法題
8. 修辭手法雖多,但十二篇範文分別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又或哪些修辭手法在哪些篇章中曾經使用,已經整理成總表。同學宜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配合該表記憶相關內容。
9. 謹記修辭手法題中的說明部分,必須運用引文的具體內容引證,不可抽離地只利用個人對修辭手法的認識空談修辭效果。
乙部:文言文
基本建議
1. 謹守自己所分配的時間,別因為白話文「看得懂」便花上所有時間;陌生文言文題目一般有三分一屬於淺易題目,只要基本解讀便能得分,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
2. 文言文讀一次未能透徹理解十分正常,在審題後,從題目中推測文意,逐步調整、修正自己的解讀。
字訓題
3. 字訓題若再次出現在陌生文言文,同學不用過於害怕。謹記只寫一個答案,三項要求:字義、詞性、語境。字義上可以透過成語或諺語記憶,如利用「化險為夷」一詞中記得「夷」字尚有「平穩」之意。詞性和語境需根據上文下理,尤其留意可否從對偶句、排比句中幫助定位。
4. 有需要時根據語境,冷靜地利用通假字,部首互換等方法得出最合理的解釋。
譯句題
5. 譯句實行扣分制,非關鍵字詞可不譯,故在白話語用上仍然普遍的詞語,或難以翻譯的專有名詞(例如:諸侯、義烈之士),均可不譯;相反錯譯非關鍵字詞卻會被扣分,故如果不肯定,折衷的做法直錄不譯。
6. 記緊在保留原句字詞詞性的大前提下,檢查文句是否通順;如句子不合常理,可嘗試調轉當中詞語的次序,以測試是否倒置句。
問答題
7. 一般需以自己文字作答,切忌只引錄原文而不作任何分析。宜精確地回應題目重點,並附以文本證據佐證。作答方式和白話文題目相約。
8. 比較題要對焦:不論篇章間的比較、或是同一篇章中不同人物之比較,切忌泛泛而論——抓住題目要求的比較點,集中回應,討論以均衡為宜。
9. 在表格題中,如題目有示例,要仔細分析示例的結構,並嚴格要求自己的答案能夠對應事例的每個結構部份。因為示例往往清晰顯示考評要求,故必須仔細模仿。
10. 留意題目用語的細節,定出作答的方向,切勿粗疏理解題目用語。例如「樣本試卷」中,考評局問及鞭子的「色澤」。當時大多同學只答顏色,其實考評局要求考生同時回應「顏色」和「光澤」,故「白色而沒有光澤」才是完備答案。我們在會展大型模擬試中刻意用上「言行」一詞,亦是要求考生從「說話」和「行為」作答。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