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進行每月一度(盡量)的書單分享,二月底三月初有很多精彩的書,類型多樣且內容豐富,排開後覺得各出版社又展現了難得的默契,紛紛在這陣子選擇以白、灰為書封或書脊底色,給人清新、淡雅、明亮之感,賞心悅目,果然是屬於春天的氣息。其中還有好幾本是自然書寫,於無法出國的非常時期來一場躍動於筆尖和想像的紙上之旅確實再合適不過,一起來看看這批可遇而不可求的春季書單:)
⠀⠀⠀⠀⠀
照例以本月選書為起點,這兩年獲獎無數、史上最年輕艾略特獎得獎詩人 Ocean Vuong 首部小說《#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承繼同為越南移民、經歷過越戰的作家阮越清,《同情者》思考雙面文化下戰爭所撕裂越南深處的衝突、困境與身分認同,年僅 32 歲的王鷗行,則從受害者心態昇華成倖存者的思維,卸下了憤怒與控訴,愛與慈悲緩緩浮現,藉由一封寫給不識字母親的信,一朵藍色超音波下的盛開玫瑰,極其詩意地將回憶錄式文體內化成傷口與生命。「小狗」年幼隨家人從越南移居美國,面對陌生的土地和陌生的語言,母親教導他維持低調隱形,以保安全。十多年過去,已成為作家的他某天被母親問到:「作家是幹什麼的?」於是他決定為不識字的母親寫一封信,信中款款回溯他與母親以及外婆三人相依為命的童年往事,他出生前的家族史,以及,他個人祕密的情感。
⠀⠀⠀⠀⠀
以及,掛名推薦了符合新世代都會年輕人理想生活方式的一本書《#兩個女人住一起: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這也是我未來期許自己的生活藍圖。獨居資歷超過 20 年的好友漸漸厭倦一個人住的孤單與不安全感,偶然看上一間房子,便決定一起買下,展開同居生活。而後,兩個好友才真正看見彼此的巨大差異,她們在爭吵磨合與長短互補間,藉由與對方的差異,漸漸更懂得自己。一起吃飯、運動、喝酒、當貓奴,不用奉養對方父母,不用成為誰家的媳婦,生病互相照顧、困難互相幫助。兩個女人住一起,找到了單身的輕盈感與有人相伴的溫暖,能夠同時並存的美妙。傳統婚姻制度和家庭觀念早已跟不上生活樣貌變化之快速,「多元成家」代表的不只是性別平權,更包括了突破以婚姻或血緣結合的傳統家庭形式。金荷娜、黃善宇正是掙脫了傳統價值束縛,讓我們看見「家庭組成不只有一種方式」,隨著她們的同居生活,重新找出各自獨立、又能平等付出的幸福生活新藍圖。
⠀⠀⠀⠀⠀
日前分享過台美幾乎同步上市的石黑一雄新書《#克拉拉與太陽》,被盛讚是探索愛、孤寂、生死與人性的偉大著作。過去同樣有著科幻色彩的《別讓我走》,是其小說中個人數一數二喜歡的,據說這次在探索人類與科技的關係中深度延續了故事的獨特性與開創性,不但發人深省,也被許多外媒評為至今最喜歡的石黑一雄作品。克拉拉是最尖端的人工智慧,具敏銳知覺與情感,她的任務是作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存在的理由是盡心盡命地陪伴與愛人。克拉拉對萬千世界充滿好奇,不論是前一刻嘻笑走向櫥窗、下一刻卻臉露哀傷的孩子,還是街角向人乞討的遊民,甚至是奔跑過街急著擁抱彼此的戀人們,她亟欲理解人的喜怒哀樂和離合悲歡。人心的種種執念與反覆無常,生命的轉瞬榮枯,是一條暗潮洶湧、在繼續與放手之間拉扯的旅程。當陪伴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魔鬼交易,當智能進展引來無情的反挫,克拉拉被賦予如太陽般恆久的希望與愛,是否恰恰凸顯人的冷酷善變?
⠀⠀⠀⠀⠀
接著,這兩本書要一起介紹,已經讀完的 Erin Morgenstern《無星之海》與目前讀到欲罷不能的森見登美彥《熱帶》,兩部小說都以書中書的概念開啟難以置信的一趟奇幻旅程。《#無星之海》是《夜行馬戲團》作者睽違八年的魔幻小說,薩克里在圖書館發現一本無名之書,沒有作者、出版資訊,甚至連建檔紀錄也不存在,開頭只有一個美麗的標題,但更多是空白頁以及被撕毀的痕跡。這本書雖然詭異,卻讓薩克里情不自禁地一頁頁翻讀下去。一段海盜與少女的浪漫故事,一座失落的城市與地下圖書館,一場華麗繁複的考驗與驚心動魄的冒險等,這些片段零星破碎,卻讓人深深著迷,但隨後薩克里竟讀到「自己」的故事 —— 他的童年,歷歷如繪出現在書裡。一段幾乎遺忘的久遠記憶瞬間湧現,年幼的薩克里當初沒有勇氣將「門」打開,如今再度現身,他不知道「門」一直都在等待,等著指引他前往神秘浩瀚的「無星之海」。《#熱帶》同樣耗時八年,講述一本讀到一半便會自動消失的小說。在神祕的「沉默讀書會」上,出現有著謎般警語的奇書《熱帶》,但能將這本書從頭讀完的人並不存在,而這群曾經有幸捧起卻從未完食的讀者為了解開謎團而行動,從東京一隅開展的冒險,急速轉向京都馳去,再潛入滿州的深夜。京都才子小說家森見登美彥構思多年的新作,讓人從頭開始就被故事強力拉走,將敘事與追尋謎團結合,親手打造連作者自己都逃脫不出的故事真相。
⠀⠀⠀⠀⠀
再者,還有以下三部作品,先是上周冒著驟雨參加的發表會新書《#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長年在音樂裡馳騁的陳德政轉向眺望山脈,「K2 Project」是文化評論家詹偉雄為應援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攀登世界第二高峰 K2,在 2019 年春天發起的募資與認識高山計畫,獲得熱烈的迴響。同年夏天,陳德政成為隨行報導者,跟著兩人飛到巴基斯坦,歷經顛簸,在氧氣濃度只剩海平面一半、日夜溫差五十度的基地營生活了一個月,目睹朝八千公尺「死亡地帶」奮進的身影,親見那些被刻在冰河裡的名字,體會到疑惑與勇氣如何共存,感受攀登者間命繫一繩的人情。而後,將這趟跨越自身極限的經歷、對國際登山家與雪巴民族的近距離觀察、人類從探索荒野到征服高峰的過程,以及自己如何從一個城市青年蛻變為被自然淬鍊過的大人,在浩瀚的山谷中醒悟到神的力量,精采揉合,寫成這本動人的書。其次為林奇伯的《#極地紀:穿越象徵的森林》,藉由他在芬蘭駐村時的所思所感,開發出嶄新的文學象限。描述旅人愛瑞克在芬蘭原野的一段奇遇,書名典出《浮生六記》的當代作品,與其說是異國題材的書寫,更像是文學、視覺藝術、行為藝術三種手段交互介入下的堆疊與辯證。《極地紀》在形式上採用紀實散文遊記文體,由客觀外在與意識內在同時前行;結構上,則借遊記之形,建構「傳奇」式文本,遊走散文、小說與現代詩的邊界,實踐「生活即創作、藝術即日常」的哲學方法論,發展出全新風格。
⠀⠀⠀⠀⠀
第三本則為《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作者 Sylvain Tesson 新作《#在雪豹峽谷中等待:這世界需要蹲點靜候,我去青藏高原拍雪豹》,為了追尋最後的雪豹,作者和一對野生動物攝影師及野生動物紀錄片導演情侶,以及一名哲學家兼攝影助理,在攝氏零下三十度、海拔五千公尺高的青藏荒原上,展開一段拍攝雪豹 —— 這位世界古老住客的奇異之旅。徒步行進在古老、卻已遭人類拓墾得皮開肉綻的圖博中,一行人在群山中野獸的注視下前進。他們走入犛牛谷、狼之谷,身上沾染羚羊捲起的煙雲,聽見圖博屠殺的倖存者西藏野驢狂奔的嘶吼。待在零下三十度的帳篷,縮在只露出頭的睡袋裡聽狼在唱歌;凝視被人為掏空、毫無生物蹤跡的峰頂;也在輾踏冰川的吉普車上呼吸著火山渣。在山間,獸的聲音如琴瑟和鳴,這群浪遊的孤獨者的心靈也彷彿更加清明起來。終於,他們來到湄公河畔 —— 雪豹的王國一行人埋伏等待在每一座小山谷前,等待雪豹現身,並透過野生動物攝影家之眼,積累了數百幀如夢似幻,由自然賜與的美好禮物。牠是一個轉瞬卻永恆的夢想,讓人們在虛耗多年歲月之後,回想起那些曾經深愛卻終將失去的事物。
⠀⠀⠀⠀⠀
重量級文學翻譯小說《#消失的字母J》也於近期上市,布克獎小說家 Howard Jacobson 繼《芬克勒問題》後再度省思猶太屠殺議題。那是一個人們不再談論過去,也不再談論仇恨的世界。歷史被刪去、姓氏被改寫,藝術只剩追求和諧一途,「現下」公司控管著公眾情緒,人們互相監視,卻不知為何而監視,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不建議」持有物品卻不少,包括爵士樂、華格納的音樂、現代主義藝術、大部分書籍、歷史文物、家族照片或信件,每戶人家只能擁有一件超過百年的物品。此外,若要前往首都,禁止穿宛如喪服的黑色衣服。孤身一人的凱文出生於位處偏僻的魯本港,對家族過往一無所知,不同於周遭人們的暴躁,怯懦又容易焦慮的他總是與旁人格格不入。在壓抑氛圍中,暴力事件日益頻繁,逼得當局不得不嚴加審視國家內部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就在此時,凱文遇見了從北方來的艾琳,很快地相戀,但不知為何,艾琳的室友伊茲似乎非常關切這段感情的走向,艾琳說:「這裡好像到處都有眼睛,像在等你犯錯。」作者以令人膽戰心驚的筆法,描述一個大屠殺後的末世,人們高唱和平、有口無心地道歉,卻醞釀出一股沉默而強烈的反動情緒。隨著只在私下提起的「那件事」慢慢浮出水面,故事的不安感升到最高點。本書直面歷史與人性,展開了族群認同、差異與仇恨的複雜辯證,是小說家致當代的一部警告之書。
⠀⠀⠀⠀⠀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Anne Tyler 去年的小說《#麥卡的難題》終於推出繁體中文版本。故事敘述近似繭居者的麥卡,總把生活畫在一個框框裡,雖有女友,但鮮少與人來往,每天作息固定,深夜開車也恪守規則。他期待生活沒有差錯,沒有失誤,不用修正,腦中永遠有個「你做得好!」的聲音,他的人生完美。直到有天,陌生大男孩出現在家門口,自稱是他兒子,像是麥卡原本密不透風的安全堡壘,裂開一個細縫。當代最能溫柔洞悉世情的小說家安泰勒,以哀情以同理,織就了一個漣漪般,在讀者心上踱步的故事,精準調度看似不起眼、極為平凡的日常,又能節制地不涉入煽情的震央;細膩以緩筆滴釀出一幅貼近我們每個人的人間群像:有種種難以對他人訴說的心事大海,生命歷程切片層疊著暗影與傷疤,渴求愛但阻絕愛,付出愛但常荒腔走板,希冀被愛但拙於接收。愛,簡單的一字,卻是艱難的一事。
⠀⠀⠀⠀⠀
右邊數來第四本沒有印上名稱的,是第 162 屆直木賞得主《#熱源》,出生於樺太島(薩哈林島)的阿伊努人亞尤馬涅克夫被開拓使奪走故鄉,被迫集體遷移,之後又因天花和霍亂而失去了妻子和眾多朋友,最後他改名為山邊安之助,立志再次回到樺太島。布羅尼斯瓦夫.畢蘇斯基出生於立陶宛,他因俄羅斯徹底的同化政策而被禁止使用母語波蘭語,後來還被牽扯上暗殺沙皇之事,被流放到樺太島做苦役。被迫當日本人的阿伊努人,以及被迫當俄羅斯人的波蘭人,遭受其他文明的壓迫、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感到動搖的兩人在樺太島遇見了彼此,也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保護和繼承的東西。此書鮮明地描寫出樺太島嚴苛的環境和阿伊努族的風俗,超越國家、民族、思想,展現出人與人共同生活的模樣。另外,也相當想讀讀這本被宮部美幸盛讚的小說,黑澤泉水《#我適合當人嗎?》,一個平凡的早晨,美晴打開房門,心愛的兒子變成一條蟲,她無法形容那是什麼生物,也辨識不出兒子的特徵。原來,全日本正流行「異形性突變症候群」,有的孩子變成植物,有的變成魚,有的變成狗,一旦得了這種病,在法律上只能認定「死亡」,所有家人都勸美晴將這隻怪物丟到垃圾場,只有她堅信那雙眼睛。有一天,她發現自己不是唯一一個不願放棄的母親,還有一群人躲避世俗眼光,獨力扶養仍視為親愛兒女的「怪物」,他們組成社團,共同期盼著心愛的孩子能有一天變回人形,而這些飽受社會責難「不適合當人」的孩子,該如何在「人的世界」繼續活下去?
⠀⠀⠀⠀⠀
《#貓小說集:日本文豪筆下的浮世貓態》同為一眼便吸引我目光的作品,橫跨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年代,收錄夏目漱石、宮澤賢治、小泉八雲、梶井基次郎、太宰治、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等十五位日本名家生動描寫浮世貓態的短篇小說及散文傑作。從描寫對日漸衰弱的家貓的愛情、駭人的怪談與將貓咪擬人化的童話詩作,也有改編自心理學真實案例的殺人妄想,還有與野貓共度的窮困生活,以及把貓作為媒介的男女微妙情愫。各篇貓小說中有笑有淚、或新奇或毛骨悚然,文豪之筆情感豐沛、栩栩如生,愈讀愈令人沉浸在貓那令人眼冒愛心、既可愛又傲嬌的形象,同時能深刻感受到這群貓派文豪百般真情的貓奴經。此次書單,更包括每年必收藏的《#九歌109年小說選》與《#九歌109年散文選》,由知名作家張亦絢與黃麗群擔任主編,編選本年度文壇值得一讀再讀的多篇代表性作品。
⠀⠀⠀⠀⠀
唯一購入的報導文學為《#性謊言吹哨者:紐約時報記者揭發好萊塢史上最大規模性騷擾案,引爆 # MeToo 運動的新聞內幕直擊》,歷時三年的追蹤調查全紀錄,紐約時報記者揭露對川普、美國著名製片人溫斯坦、美國大法官卡瓦諾,以及隱瞞在各行各業許多角落中的性騷擾與指控。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昭如表示,藉由兩位關鍵記者在本書的敘事,我們得以窺見女人建立可信度的艱難,深度調查報導又如何幫助建立女人的可信度。本書也呈現#MeToo運動扳倒有權男人的成功與挫敗:好萊塢製片巨人倒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在爭議中上任,已婚白人女教授Christine Blasey Ford挺身作證仍未能阻止保守派呵護養成的白人男性菁英就位掌握司法大權。這說明了法律的雙面性:既是受害者的武器,也是有權者的保護傘。請閱讀此書,讓我們一起思考媒體、法律與社會運動共行創造改變的可能。
⠀⠀⠀⠀⠀
最後兩本是《#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記錄》,透過多篇訪談、美術設計、特效解說,以及原作者作者吳明益最新專文〈一把不明的鑰匙〉,為公視耗時五年、斥資二億的旗艦級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深度解析,帶領觀眾走入幕後,進一步領略影像中「八零年代台灣眾生相」的魅力從何而來,並對台灣影視人才豐沛的創作動能有更深的感動與共鳴。世界級好評克蘇魯神話改編漫畫神作《#洛夫克拉夫特傑作集瘋狂山脈》亦值得收藏,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古典恐怖小說體系,眾多恐怖電影、遊戲、文學作品永不枯竭的靈感根源 —— 克蘇魯神話創始者、恐怖小說之王 H.P. 洛夫克拉夫特集「宇宙恐怖」創作觀之大成,創作生涯代表作《瘋狂山脈》,並由日本當代洛夫克拉夫特作品改編漫畫第一人田邊剛,以電影語言精彩轉譯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無以名狀的恐怖」,完成奧斯卡金獎導演吉勒摩戴托羅的終生想望,也帶領我們從前所未有的角度進入克蘇魯神話的世界。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將進酒小說繁體」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酒酒繁體商誌任兩套@柳星凜#將進酒#唐酒卿#墨扉#轉發抽獎... 的評價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Re: [心得] BL 古代將進酒-唐酒卿完結- yuanchuang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Re: [心得] BL 古代將進酒-唐酒卿完結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心得] BL 古代將進酒-唐酒卿完結(心得上篇) - YuanChuang 的評價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心得] BL 古代將進酒唐酒卿完結| YuanChuang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書名:大唐李白:將進酒,語言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心得] BL 古代將進酒唐酒卿完結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古代品種繁多的糕點,有些吃過,有些不曾聽過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今天吃什麼?是中國人每天必須經歷的靈魂拷問,這是對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只要在吃貨面前,擺上一盤可口的點心,這個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要想撥撩吃貨的心,就得抓住他們的胃,點心恰好做到了這一點。
歷史上最早的點心應該是茶食。
先秦時期,民間用茶葉原汁煮羹為食。漢晉的茶食略有變化,文人喜歡在茶湯放點佐料調味。唐宋時期,百姓以茶為媒介,開始製作各色食品。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食成為點心的一部分。
此外,東晉干寶在《搜神記》中,出現了小食一詞,這詞原意是指早餐,後來有了點心的意思。南宋文人吳曾撰寫的《能改齋漫錄》中,認為「世俗例以早餐小食為點心,自唐代之時,已有此語。」說明從唐朝開始有「點心」這個詞了。
伴隨著茶食和小食的融入,中式點心品種多樣,口味豐富。按種類分,點心分為包、餃、糕、團、卷、餅、酥等,在古代,特色的飯、粥、面等主食,也是屬於點心的範疇。從外形上看,點心有幾何、象形和自然三種形態。在口味上,點心偏重於咸、鮮、甜等味道,有些點心復合了幾種味道。
豚皮餅
北魏賈思勰編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一種的麵食。「湯溲粉,令如薄粥。大鐺中煮湯,以小勺子挹粉,著銅缽內,頓缽著沸湯中,以指急旋缽,令粉悉著缽中四畔。餅既成,仍挹缽傾餅著湯中,煮熟。令漉出,著冷水中。酷似豚皮。澆麻酪,任意,滑而且美。」
具體做法是開水和米粉,調成粥狀米漿。燒開一鍋水,把米漿舀入漂在開水上的銅盤內,銅盤快速旋轉,米漿貼滿銅盤後,餅燙熟後,倒入開水,煮熟撈出,放進冷水。餅的口感韌性十足,與豬皮類似,因此得名「豚皮餅」。
巨勝奴
燒尾宴是盛唐上流社會流行的宴會,共有五十八道,包括冷菜、熱炒、燒烤、湯羹、甜品、面點等品種。巨勝奴是其中的一道點心。北宋學者陶谷認為巨勝奴是「酥蜜寒具」,意思是用酥蜜製成的寒食節特色食品。
巨勝奴的名字,很霸氣,也很神秘。《神農本草經》記載:「胡麻一名巨勝。」原來巨勝是芝麻的代稱。奴,和小麥有關。唐朝人把小麥的黑色衍生物叫做麥奴。《本草拾遺》記載:「(麥奴)即麥穗將熟時,上有黑黴者也。」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寒具有了明確定義:「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油煎食之。」由此可以推斷,寒具是油炸食品。巨勝奴是用黑芝麻混合奶酪做成環釧狀的小面點,油炸之後,淋上蜂蜜即成。簡單來說,它就是如今常見的蜂蜜小麻花。
酥黃獨
南宋詞人林洪同樣也是個吃貨,他的《山家清供》記錄了一種點心:「雪夜芋正熟,有仇子曰從簡載酒來,扣門,就供之。乃曰:煮芋有數法,獨酥黃獨世罕得之。熟芋截片,研榧子、杏仁和醬拖面,煎之且白侈為甚妙。詩云:雪翻夜缽裁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
把香榧和杏仁碎用鹽醬調味,拌入粉漿,用熟芋頭片拖面油炸,炸熟食用。油炸的焦香,配合濃郁的醬香,口味豐富,欲罷不能。焦脆的外殼,包裹著軟糯的熟芋,層次分明,美味可口。南宋人給這道點心形象地取名為「酥黃獨」。
古剌赤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元朝無名氏編撰的家庭日用百科全書。這本書記載:「雞清、豆粉、酪攪勻,攤煎餅。一層白糖末、松仁、胡桃仁,一層餅。如此三四層。上用回回豆油調蜜澆食之。」 這是古代面點古剌赤的做法。
古剌赤的做法是用雞清、豆粉和奶酪調成糊狀,攤成餅狀,再以白糖、松仁和胡桃仁作為第二層,如此層疊三四層,最後用回回豆油或酥油澆汁。回回豆原產裡海,公元一世紀傳入中國,在南方地區多有種植,民間將回回豆列入了食譜,用來製作粉絲、涼粉、面條、豆餡等。其實,回回豆有個很洋氣的名字,它叫鷹嘴豆。
翠縷面
還有一種麵食,也記錄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裡。這種面「采槐葉嫩者,研自然汁,依常法搜和,扞切極細,滾湯下。候熟過水供,汁葷素任意,加蘑尤妙,味甘色翠。」面的特殊之處在於,麵糰加入了槐葉汁,和勻之後,搟平切條,面條極細,色澤翠綠,賞心悅目,這道面因此叫做翠縷面。
唐朝時,就出現了翠縷面。詩人杜甫有詩專門讚歎翠縷面,詩曰:「輕輕高槐葉,採集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碧鮮俱照著,經齒冷於雪,君王納晚涼,此味亦時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認為,槐葉「味甘性平」,對於邪氣、難產、尿血、便血、痔瘡等病症,有不錯的療效。
帶骨鮑螺
明朝有一種點心,被當時的文人譽為「天下至味」。散文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介紹:蘇州當地有人把乳酪與蔗糖霜一起和面,「熬之濾之漉之掇之印之,為帶骨鮑螺,天下稱為至味。」這種點心的關鍵原料是乳酪,將其與蜂蜜、蔗糖拌勻,凝結之後,擠在盤子上,邊擠邊轉,形成底圓上尖、紋理清晰的小點心。由於當時製作乳酪的人很少,加上帶骨鮑螺入口即化,味道鮮美,深得吃貨歡心。說實在的,帶骨鮑螺和現在的酥皮奶酪十分類似。
小說《金瓶梅》中,李瓶兒會做帶骨鮑螺,溫秀才品評道:「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應伯爵形象地描述:「上頭紋溜就像螺螄兒一般,粉紅、純白兩樣兒。」李瓶兒死後,西門慶也沒了這口福。當他再次看到帶骨鮑螺,睹物思人,徒增傷感。
水粉湯圓
若論文人吃貨,清朝文學家袁枚堪稱資深美食家。他的《隨園食單》收錄了326道不同菜餚飯點。有一道「水粉湯圓」的做法十分特別。「用水粉和作湯圓,滑膩異常,中用松仁、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作餡亦可。作水粉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日夜,帶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細粉曬乾用。」
水粉湯圓的重點在於水粉。把糯米浸水24小時,帶水磨粉,經過去渣和曬乾處理,得到細膩的糯米粉。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糯米粉,就是常見的水磨粉。用它包裹松仁、核桃、白糖、豬油、豬肉等不同餡料,包成湯圓,滑爽彈牙,咸甜適中,著實好吃。不得不說,袁枚就是吃貨中的戰鬥機。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糕點 #點心 #茶點 #豚皮餅 #酥黃獨 #古剌赤 #翠縷面 #帶骨鮑螺 #水粉湯圓
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古代用毒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在遙遠的中國古代,毒藥的製作和使用綿綿流長,為了權力而謀殺,為了姦情而謀殺,為了財物而謀殺等,都有毒藥的身影存在。」
所謂毒藥,也就是有毒的藥物,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藥,有可能來自於植物與動物本身,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毒藥也隨之由動植物發展到化工毒藥,砷、汞、銻、鉛、鉈等有毒元素登上歷史舞台。在遙遠的中國古代,毒藥的製作和使用綿綿流長,為了權力而謀殺,為了姦情而謀殺,為了財物而謀殺等,都有毒藥的身影存在。
毒藥,從能殺死神農氏的「斷腸草」說起
最古老的毒藥,應該來自於植物與動物本身。在原始社會,人們往往分不清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能吃,哪種動物的口水有毒,哪種動物的口水無毒,這需要實踐來證明。於是,在中國古老的故事中,就有了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神農氏就是炎帝,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其中的炎就是炎帝。我們這位先祖,是一位農學家和藥物學家,他的經驗來自於實踐,哪種植物有毒,哪種動物無毒,需要他親自嘗一嘗來驗證。傳說中的炎帝曾經嘗了很多種植物,哪種有毒哪種無毒分得門清。有了炎帝的告誡,人們才敢放心地食用這一種,而遠離那一種。炎帝難道不怕毒死嗎?其實炎帝也是人,傳說他發現了一種植物,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一旦遇到有毒的植物,他就用這種解毒草解毒,所以才會次次化險為夷。但有一次,炎帝吃了一種植物,發現這種植物有毒,但沒有等到他食用解毒的植物,毒性就發作了。炎帝死於一種叫「斷腸草」的植物,這種植物成為有史以來第一種有記載的劇毒植物。
其實神農氏炎帝只是一個嘗毒的代表人物,不知有多少古人通過親自實踐,有的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讓人們知道了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無毒;哪種動物有毒,哪種動物無毒。所謂的動物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其實也是先人們通過實踐證明瞭的。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後人們對逐漸認清了這個世界,避免了許多由於無知造成的傷亡。辨認動植物有毒、無毒,其實是人類戰勝大自然的一次勝利。
謀殺,毒藥是有最有效的利器
人類發明了毒藥,就不免利用毒藥謀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謀殺有的因為政治目的,有的因為姦情,有的因為謀財害命。水滸傳中,人們所熟悉的潘金蓮謀殺親夫武大郎,就是使用的毒藥。該種毒藥名叫砒霜,砒霜在武俠小說中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名字,叫做鶴頂紅,其實仙鶴頭頂上的那一點紅就像公雞頭上的雞冠子,是沒有毒的,真實的鶴頂紅又名紅信石,這是一種天然的化學物質,提煉出來的東西就是砒霜。之所以起鶴頂紅這個名字,叫著好聽,顏色是紅色的而已。
與武大郎同樣命運的,還有一位清朝皇帝光緒帝,他也是被砒霜毒死的,只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砒霜並不像電視上說得見血封喉,吃一點立即斃命,而是要經過二十四小時的煎熬。當然,也有少數人屬於過敏死得快的。
另一種慣常使用的毒藥,叫鴆酒。想當年北宋時期,遼國的蕭太后為了得到情人韓德讓,派人用鴆酒謀殺了韓德讓的妻子李氏。鴆是一種似鷹的鳥類,它的羽毛上有劇毒,據說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鴆酒,喝了立即就死。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今人是造不出鴆酒來的,今人造出的鴆酒,並沒有使用鴆鳥的羽毛,而是使用白芨、白蘞、麻黃甚至砒霜等藥物摻進酒中,靠酒的催化作用加速死亡。
鴆酒也並不能立即致人死命的,水滸傳中,奸臣們害宋江和李逵,就是在皇帝賜的御酒中下了鴆毒。電視劇中的宋江與李逵並沒有立即死亡,其實是有道理的。如果這時候遇到名醫,比如安道全在現場,或許還有搶救的希望。
戰爭,毒藥也曾派上用場
毒藥,也往往用於戰爭,比如在敵人的井中投毒,派間諜用毒藥進行暗殺,在武器中抹上毒藥增加威力,等等。尤其是在箭上抹上毒藥,射中敵人後,可大大增加敵人死亡的概率。《東觀漢記·耿恭傳》中說:「恭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神箭,其中創者必有異。』」,漢末三國時期,關羽幾度中箭,其中一次就中了毒箭,才有了《三國演義》中華佗刮骨療毒的故事。
水滸傳中的梁山第二代頭領托塔天王晁蓋,也是被毒箭射中死亡的。因為射中了眼睛,神醫安道全又不在現場,所以來不及搶救。古代的毒箭,一般是四種藥毒,礦物毒藥、植物毒藥、動物毒藥以及細菌毒藥。但古代的萃取技術並不高明,所以礦物毒箭並不普遍。而動物毒箭更不好大量使用,比如用蛇毒,那得蒐集多少條蛇啊,所以也只是少量使用。植物毒藥呢,古代有一種樹叫毒箭木,也叫剪刀樹,其汁甚毒,浸之有見血封喉之效。不過,此樹並不普遍。現在成為國家的瀕危保護植物了。相反,細菌毒藥相對來說,倒易推廣。宋末之時,成吉思汗的部隊就大量推廣箭頭在牛胃裡浸一下,因為牛胃裡有大量細菌。另外,還有的部隊使用糞便侵箭頭,這樣可使箭頭沾染上大量細菌。射中後容易造成敵人創口感染。這可能是最早的細菌戰吧。
古時候長時期是冷兵器作戰,在冷兵器上也有浸毒的。比如在匕首上,在刀具上,在暗器上,這樣一旦打中敵人,可以造成更大的傷害。武俠小說中常常有這樣的描寫,普通的刀傷、槍傷並不太可怕,但如果是煨了毒的武器,就很難治療了,必須有解藥才可。
賜死,毒藥成為死刑之一
由於毒藥可致人死亡,所以用毒藥將人毒死,也成為死刑之一。將人毒死,其實是死刑中最輕的死法,至少落了個全屍。
最有名的毒死對象,當屬南唐後主李煜,他被宋軍俘虜後,被軟禁三年,有一天悲從心來,做詩一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詩寫得是好,不過也引起了宋太宗的極大疑慮,判他服毒而死。李煜服的什麼毒?該毒名叫牽機藥,其實是一味中藥,名叫馬錢子。這味中藥如果療病來說,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之效。如果殺人來說,可致人全身痙攣,頭與足相接而死,狀如牽機。李後主就痛苦地死於此毒。
相比牽機毒藥,古代皇宮使用更多的,是鴆酒。用鴆酒一杯毒死,是皇恩浩蕩,最輕的死刑,一般用於格外開恩的有功之臣或皇帝之前比較寵幸的臣子。比方說大貪官和坤,乾隆皇帝給他留了最後一道聖旨,就是留全屍。南明時期有個大臣名叫黃大振,喝鴆酒不死,而不死的原因,是他將鴆酒稀釋了,盼望著皇帝酒下留人,最後被沒有被毒死,被傳旨太監絞死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毒藥
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Re: [心得] BL 古代將進酒-唐酒卿完結- yuanchuang | PTT學習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感謝所有在板上推薦過《將進酒》的大大m(_ _)m 我雖然腐齡25年,今年之前卻沒看過原耽小說。 7月時因為《陳情令》才輾轉入了魔道,從此開啟了無盡的原 ... ... <看更多>
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Re: [心得] BL 古代將進酒-唐酒卿完結 - PTT Web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感謝所有在板上推薦過《將進酒》的大大m(_ _)m 我雖然腐齡25年,今年之前卻沒看過原耽小說。 7月時因為《陳情令》才輾轉入了魔道,從此開啟了無盡的原 ... ... <看更多>
將進酒小說繁體 在 酒酒繁體商誌任兩套@柳星凜#將進酒#唐酒卿#墨扉#轉發抽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請問之後有機會代理將進酒的繁體書出版嗎? 2 年 举报. 墨扉文化, profile picture. 墨扉文化. Rina Zhan 您好,將進酒是我們家的喔~ 目前預計是下半年出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