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創傷學習,我們的生活將有真正平靜與喜悅的時刻】
#文章很長請耐心閱讀畢竟面對創傷始終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昨天趁著影片下檔前,看了《創傷的智慧》,講述治療師Gabor Mate如何運用創傷知情的概念來陪伴一個個成癮者,他採用社會學、大腦醫學、心理學跟靈性療癒的整合觀點來看待成癮者,我覺得最受啟發的概念就是「癮」與孤獨感的關係,他甚至表示癮不單單只是菸酒或是毒品這些看似有害的事物,工作、運動、愛情等看起來「有益」的事情同樣可能是癮頭。
「成癮者的內心是孤獨的,癮是他們用來短暫獲得歡愉與渴望的方式,長遠來說卻對自己有害」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也呼應了我理解上癮的方式,從創傷知情的角度來看,現代社會是一個鼓勵上癮的社會,任何可以讓我們獲得關注、喜愛與名聲的方式,都被放上推崇的舞台,然而任何曾經沉浸在金錢、權力、工作與名聲遊戲的人都必然清楚,一旦讓生活中充斥這些事物,往往會讓自己獨處時更加感到孤單寂寞。
【當我們不再允許表達內在真實,創傷便緊緊擄獲我們】
我很喜歡Mate提到創傷並非加諸於我們身上的事件,而是發生在內心世界的牢籠。這句話並非意味著受到創傷者太脆弱,而是突顯出受創者內心如何受到孤獨與羞愧感所壓迫,進而無法真實坦率地表現自己。
他邀請我們想像自己置身在大自然裡,如果我們不能依循內在真實的本能行動,必然難以在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想逃卻呆在原地、該反擊時卻退縮、受傷時還逞強與猛獸搏鬥),然而現代社會卻鼓勵我們壓抑這些本能,拒絕真實情緒展現,並希望人們可以像是機械人一樣,忽略本能只為求得更開的生產力。
「破壞地球母親的社會,其實就是個創傷的社會」,這是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當我們不再能清晰感受自己的身體,當然也就不會關心自然環境的變化,因為我們隔絕了內心痛苦,於是也學會忽略他人及大自然的痛苦。
【創傷與症狀都是對還原真我的召喚】
創傷症狀其實是對真實性的渴求,影片中提及自體免疫疾病已經成為當代最危險的疾病,然而我們將症狀當成敵人,慣性採取隔離與消滅的措施,卻忽略了這些症狀很可能是社會集體壓力所造成的。
我從國中開始歷經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之苦,皮膚嚴重摧毀了我的自我價值感、人際關係與身體健康,當年每個醫生看到我的處方時,都驚訝於我需要使用最高劑量的藥物,卻仍然無法將病情控制在安穩的範圍裡。
Mate提到當代醫療對待過敏的方式就是提供對抗壓力的激素(類固醇,另一種影片中沒有提到的方法是降低免疫力,兩者我都使用過),然而醫生卻沒有想過,過敏可能是受到社會壓迫與原生家庭創傷後所導致的結果,而通常會無意間造成孩子創傷的父母親,本身就是家中創傷的受害者,創傷不只存在於我們內心,也真實蔓延在整個社會裡。
「如果我們可以運用創傷知情的觀點,就會知道不是成癮與創傷倖存者缺乏意志力,所以才無法做出有益選擇,而是他們早已習慣表達真實自我將會受到傷害,只好在這些症狀中尋求有害的自由與歡愉」
我陪伴菸酒癮與創傷當事人的經驗,相當呼應Mate在影片中提出的觀點:症狀不是敵人,我們值得邀請症狀說話,讓我們看到內在哪部分的自我受傷了,需要好好被陪伴與療癒,運用隔絕與消滅的療法,只會加重創傷反應,連結與邀請,才能使創傷經驗得到深層清理。
【身為療癒者,面對自身創傷是必要的修行】
在影片裡最讓我感動的是Mate真誠地談論自己的創傷經驗,他表示許多醫療人員當初選擇進這個體系,都是無意識想要迴避自己的創傷,醫療的高壓訓練會直接淘汰掉那些脆弱的人,一旦成為醫療人員,意味著自己不需要再去經驗與揭露自己內心最痛苦的一面,除此之外,還可以得到病人與家屬的認同與喜愛,恰好又滿足了童年缺愛的部分,他自己就是這樣才走入治療師領域的。
這段自白深深撞擊到我的心,回想起自己當初選擇成為心理師,而後選擇以療癒者的身份繼續服務社會,獲得他人讚賞似乎一直是我無意識裡的渴求,走過漫長自我覺察與療癒的過程,現在的我可以更加真誠地說:陪伴他人帶給我成就感與意義感,同時我選擇療癒者這條路,並非我有多博愛與偉大,而是因為這份工作帶來的意義感,恰好滿足我能接受他人欣賞的需求(但我不會讓這份需求凌駕當事人跟學員利益,這是基本倫理)。
成為療癒者在當代社會變成一種潮流,讓人可以輕易獲得金錢、名聲、魅力甚至是滿足性需求(對於那些利用個案的療癒者來說),而這些恰好都是創傷倖存者的成癮症狀,亦是榮格所說的「陰影」,陰影對療癒者來說充滿挑戰,因為當創傷與陰影結合時,帶來的破壞與羞愧感都會比對一般人來得深重。
對我來說當然也是如此。
我花了很多時間認出自己有生存焦慮,有害怕被討厭的議題,有希望證明自己的課題,並且一次次在療癒跟督導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去穿越這些關卡,在這過程中有許多恩師的提攜、朋友的信任,也有許多學員的欣賞與共學,讓我的心靈肌肉變得越來越強壯,也讓我能夠一次次將當事人跟學員利益放在個人需求之前,好好保護與陪伴他們療癒自己。
【真誠而溫柔的善待自己,讓我們一起面對生命創傷的難關】
寫到這裡,我想說的是,面對自己的「癮」與創傷,從來就不會是容易跟輕鬆愉快的事情,需要有很多準備、努力跟決心,也絕對需要不只一個人的陪伴,甚至需要好幾位專業人員的協助,所以如果你仍然感覺被自己的「成癮症狀」控制住,感覺到自己內在有著空虛寂寞的啃噬,這都是面對創傷時的正常反應,而如果你同樣身為療癒者,找尋可靠與專業的老師或療癒者陪伴自己,絕對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否則我們將會把自己的創傷加諸在當事人身上,形成二次傷害!
文章結尾就不寫什麼如果有需要歡迎預約的工商話語了~寫了這麼多文字,我想初衷還是想要繼續用文字支持到療癒客棧的你們,並且摘要一下影片中的重點,對我來說,這篇文章也像是一面鏡子,提醒我繼續去覺察過往創傷所帶來的陰影課題,好去支持有緣相遇的伙伴,可以平安喜悅的,展開屬於自己的人生!
#謝謝每一個耐心閱讀到最後的你
#歡迎分享給身旁正在面對生命痛苦的朋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
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劍八】驢皮公主
在Tarot of Mythic and the Divine中將寶劍八用法國著名的童話故事驢皮公主作為代表。
#寶劍八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國王相當富有,因為他有一隻會生產黃金的驢,這隻驢的糞便會變成黃金。國王的妻子長得非常漂亮,而他的女兒也繼承了王后的美貌。然後,好景不常,美麗的王后生病了,她跟國王說,他可以再婚,只是要找一個跟她不相上下美麗的女子。
王后過世時,國王相當哀慟,心情沉寂了好一陣子;然而,他身旁的大臣們催促著他,國家不能沒有國母!然而,國王仍惦記著與王后生前的約定,左思右想,就想起了他那面容與王后幾近美麗的女兒,於是他就便向公主求了婚。(相信我,我在翻譯這段的時候也很想吐)
公主一見自身的父親向自己求婚,她頓時間驚慌失措,連夜逃向神仙教母的住所。神仙教母跟她說:別怕,我教妳怎麼度過此難關。
公主於是向她的父王說:要結婚不是不行,但我要一件如同太陽般明亮的衣裳、一件向月亮般色彩的服裝、以及那隻名貴、生產黃金的驢的完整皮。
由於國王太想要跟自己的女兒結婚,所以他一股腦兒地全答應了。神仙教母給了公主一個神奇的寶箱,這個寶箱可以容納妳所有的一切,妳披著驢皮離開吧!驢皮將會將你的樣貌掩飾得很好。
於是公主連夜逃到鄰國,並且在皇家農場待了下來,大部分的時刻她都披著驢皮默默做事,跟著奴僕們砍柴、餵雞牛羊。在重大的節日,她仍會拿起父親送給她的禮服,在自己的小房間中翩然起舞。
一次王子路過這個小房間,聽到聲響,便從鑰匙孔偷看公主,被她的美貌驚為天人,從此茶不思飯不想,就此病倒了。
頓時間整個國家的人都擔憂著王子的病情,王子說,他只要吃了驢皮女孩烤製的蛋糕就會痊癒了。而驢皮女孩為了製作給王子吃的蛋糕,一時情急,不小心讓手中的戒指滑落了下去。
當王子吃了蛋糕時,便發現了這只戒指,宣告只要是能夠戴上此戒指的女孩,便是他的王妃。這時全國譁然,許多女孩都紛紛躍躍欲試,想當然耳沒有一個人成功,唯獨驢皮女孩。王子堅持驢皮女孩試戴這枚戒指。這是驢皮女孩的戒指,自然是完全貼合著她的手指。
當驢皮女孩脫下了驢皮,換上了亮麗的服裝,才被王子的父母認同她是個稱職的王妃。(真是膚淺?)雖然驢皮女孩已然成為了王妃,仍心心念念著父親是否孤獨,如今她身為人妻,該是時候回娘家探望老父親。
正當她要以王妃的身分跟王子共同回到娘家時,便傳來她父親已與美豔的寡婦結婚的消息。從此每個人都過著幸福的日子。
以傳統的寶劍八的意義來看,暗示著占卜者所問的事情多半恐懼來自於自己,最害怕的事情不見得會發生,而在Tarot of the Divine的說明書中,亦寫到問卜者將可能面臨讓自己感到為難的情境,可以選擇繼續待在自己所幻想的恐懼與焦慮當中,又或是選擇走出自己所製作的心靈監牢。
#榮格心理學 #阿尼姆斯 #阿尼瑪
著名的榮格心理學家伍德曼(Marion Woodman)將矛盾的照護者自體命名為「原魔情人」,她描述這個原魔情人是惡性父女情結的衍生物。原魔情人的功能是作為內在的誘惑者,並且阻擋在女子與外在世界任何的真實男子之間。
父親情人情結的核心是她既景仰又厭恨的父神,不論她愛他或是恨他,她都被束縛在他身邊,毫無力量可探究自己究竟是誰。倫納德(Linda Schierse Leonard)亦描述這樣的變態老人代表了一個批判性、持負面評論態度的陽性內在人物,榮格將這樣的人物稱為「負向阿尼姆斯」(以上兩段取自於"創傷的內在世界"一書)
如同在童話故事書中的主角,由於過去過度認同父親,導致對於父親產生又愛又恨的矛盾情感,同時又好像除了父親形象以外的男性是匹配不上她的。
所幸,主角仍有神仙教母,神仙教母的形象就像是女性內在原有的陰性能量,如同大母神般的照料(在台灣最有名的就是天上聖母媽祖協助漁民平安渡海、協助老百姓度過難關),以及靈活的變通得以離開父親(負向阿尼姆斯)的爪牙當中。
如同許多神話與童話故事一般,例如賽姬跟芭芭雅嘎(俄國的灰姑娘童話)等神話故事來看的話,其實我滿認同就是活在日常生活當中,專注在當下的生活,揀選、打掃、梳理等去體驗生活中大地之母所給予的愛,真實地活在每個片段中,並且能夠忍受無聊,每次的安靜就是可以回到內在跟自己對話的時刻,每次的放空都是與自我直覺連結的機會,這亦是與陰性能量貼近的一種方式。
王子被這樣驢皮公主所吸引著,雖然以往這可能詮釋著正向的阿尼姆斯成長,但王子同樣也被身穿華服(公主的父親贈送的華服)之公主所吸引著。
負向的阿尼姆斯展現為固定的成見、不自覺的假設以及庸俗的觀點,女性需要辨識出「它」與自我的差異,女性的阿尼姆斯才能成為有益的心理因素;女性個體需要不斷質疑自己的想法,找出那些其實違背自己感受的觀點。如此一來,慢慢地,阿尼姆斯將可成為一個珍貴的內在夥伴,帶給她進取、勇敢、客觀以及靈性智慧的特質。(以上這段取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我的大象生活)
在這個故事當中,一開始王子仍是認同負向的阿尼姆斯(被公主的華服所吸引)時,公主仍拒絕被王子辨識出來,但當王子認同了公主在廚房中的努力(蛋糕餵食、滋養與情感的連結等陰性能量),公主就把戒指(承諾與約定)交託了出去。
回去又看了一次原文,只有寫「華服」但我想到如果這華服如果是當時神仙教母要求的那幾件,那就是神仙教母的祝福,就像芭芭雅嘎故事中女主角的小娃娃一樣。
故事中的主角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因為真新郎將會帶給女性個體自信,支持她的努力,而且對她的身心皆感興趣。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我們為自我個體的成長下了多少功夫,在關係中的投射與衝突不見得都能夠避免,但至少保持著覺察,而非過度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負向阿尼姆斯),真正留意自我的需求與狀態,可讓關係維持在較為穩定與平衡的狀態。
#榮格心理學
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親子天下,共好大對談]—親子天下club
#跨世代 #共好 #聆聽多元
昨天以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的身份,受邀參與親子天下的「跨世代共好大對談」講到共好這個主題,剛好搭配上我們最新一集的 #FACE崩潰娃的鎮定計 PODCAST中,現代家庭的共好的議題,內心有許多的呼應。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後段節目僅有機會讓一位來賓分享,遂想將所思所想分享在此。
'
🔎即將撐起整個世界的他們,怎麼看世界與自己的關聯
首先,很有感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在3C原始人的世代中,他們在訊息龐雜的年代,不但懂得篩選訊息、並運用資源,把握對土地和世界的善念,將所學階段的每個學習,與在地環境及運用學生有限的身份和資源做連結,非常不簡單。
'
🔎與談的學生代表:云澤、牧忻、妘柔、子謙
從各自的年齡及觀點出發,為這個社會做出很具體的友善行動,這是非常珍貴的。與談中,提出針對課業和熱情公益的兼顧,以及國中生態重視課業,如何取得平衡。身為全台最大高中生自媒體代表-云澤在末尾的談話中,不但踩在高中生的視野和生活世界給予回應,更跳脫成績的框架,提供學習熱情和將國中雜食生態當成科普知識的培養,提供給身在國中的其他夥伴不同的視野和態度,這回答非常的素養。
'
子謙(大人研究社)是位對凡事都好奇的孩子,並且針對不贊同的事物,有很棒的思考腦和邏輯,針對大人的反對,據理思索及力爭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透過清晰的口語表達,向大人提出孩子觀點的觀察,並試圖從中取得平衡,很不容易。
'
妘柔和牧忻則是透過行動,將減塑活動在僅有的資源和透過實地觀察的數據蒐集,分析問題,在小學階段,就透過老師的帶領和實質的行動,在花蓮位在地做了一系列減塑活動,試圖以溫婉卻堅定的態度,與大人對話。
'
🔎國中時期的學習,是學科基礎的奠定,本身就非常『雜食』時間壓縮之下,就會產生許多自我懷疑
對於孩子們從國小的彈性課程,專題培養,到國中學科轉變為科目和學科的多樣化,無可諱言的是,要適應及拓展各科,在能力躍進方面的部分本身就是非常雜食的。
'
在這個時期,國小國中大不同,孩子大多都會領略到時間的確會被大大壓縮,我想,在現在『專題式跨域學習當道的世代』這也是為什麼108課鋼開始推素養導向、跨域連結,就是要將國中的雜食生態慢慢導向專題化和實用的知識,在這點我自己有些想回應的狀況,國中階段的我,數理沒有特別有興趣,是參加自然和天文營都會睡著的小孩,當時,國中也很想逃避數學理化等科目,很想跟孩子們分享及回應的是,我們要對自己的學習狀況自我接納並自我肯定,妳們有提到的「專題式學習」,其實就非常的素養。
記得當年國中時期的我,從對數學理化興趣缺缺,後來國中卻不偏廢科目,國中三年期間沒有補習,轉念肯定自己的學習方式後,反倒後來因為對學習的熱忱,獲得市長獎畢業,其實其中的祕密:就在於我的好勝心、好奇心,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與各科作結合,並且在家中研發『專題式學習』的方式,將國中雜食的科目都整合起來,這在現今也在教育界的我來看,應該就是"早年的另類素養導向、跨域整合"吧!
/
🔎進行學科混血、超展開,父母的態度和視野很重要
記得當年國中第一名畢業的我,父母並沒有要求我讀前幾志願,反倒很希望我基於這樣的基礎,有更多綜合的學習,當時我就索性入學綜合高中就讀,因為當年為有綜合高中可以在高一的各科探索後,再組選自己喜歡的科目。在高中時期,我的學習就不斷在跨域和混血地吸收商科、廣告設計、資訊類科、國際貿易等科目,進行實際學科探索過後,高二再分流專業學科,這個過程非常像大學,大一通識,大二大三才開始專業科目,而這個過程,我覺得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不因為你穿哪間學校的制服 ,而決定你的價值。
我的父母,一直認定著『#不一定要走一條跟大家一樣的道路,#允許迷路,#迷途知返 的過程都是很重要的學習!』(優秀的學生的選擇,反倒容易被社會的期待框架侷限,而當年我的父母並沒有給我這種壓力,反倒希望我去學學調酒、考導遊執照,看看不同的學科領域)
然而,這樣跨域的學習方式,在當年我的大學申請入學(從綜合高中跨考自然組科系)、跨考研究所(由理工科跨域心理學門)期間、國家高考、教育甄試,面對需要思辨申論和應用的題目,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問題解決辦法),進而讓評審(我身邊的大人)也動容於有這樣的做法和知識理解域。原因是因為我的『知識是活的』在申論題和面試的考試中,我的答案也不是書本上的『唯一正解』,不是一個背答案的知識體,你們得相信,世界中活用的人也很多,尤其這些允許自己跨域的大人們,也青睞於有『自解』的後進們!
/
🔎我的學習路『#有意義,#學有感』所以 #找到學習的意義感幫助自己在國中階段的適應很重要,你的學習走過的路終究會回饋到你的生命裡
但是,這個學習秘密,當年我也曾一度迷惘自我懷疑,覺得「我是不是比較笨」才會『一直想追求知識的根源』『學習這學科對我的意義』反倒被同學老師認為"不務背答案、一直練題庫"的捷徑,也常自我懷疑是否花在知識與生活連結的部分,下好多苦工,是否符合效益。但,我想內心更大的召喚是「我認為學習不是考試的應答機,是與生活和興趣作充足的連結。」也還好沒有被環境氛圍打敗!
當年的這個學習秘密,在時間的考驗之下,原來就是現在的素養導向,讓我在各學科中保有專屬於自己的知識攝取意義和獨特的自體學習路,這部分是需要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納的,所以我想回應的是:
『也許你們也可以幫自己目前所作的行動,當成一門專題,與目前的各學科作連結,更讓各科教師也領略到這幾個科目原來可以作這些連結,#找出自己學習的意義。』
🔎在目前「#專業死時代」長輩/家長/教師的權柄,被奪下,也反觀,人人都有知的權利,進而在知識的部分逐漸趨於平等。但也要注意,在後真相時代中,#人人都希望待在自己的舒適圈,接觸的訊息也很偏食(針對提問者提到使用3C被懷疑不務正業的反思如下:
1.社群軟體到底是將我們的生活圈擴大,還是也窄化了我們訊息吸收和聆聽差異的機會?
2.在多元涵容的生態中,透過大數據的偏好,我們是否已經慢慢在幫異己消音?
3.在破除時間卷軸的無限瀏覽中,我們是否也迷失在數位世代的轟炸訊息裡?
4.最令大人煩惱的,是針對媒體的『識讀』,在孩子還不成熟時,面對網路海量訊息,孩子是否也針對負面和排除異己產生情緒化、片面的嗜毒偏好?
這些都是大人正在面臨孩子使用數位,擔心的部分,更遑論涉及犯罪、詐騙或暴力色情的海量資訊)#擔心孩子變質,#是父母最深的恐懼,不是不信任你們。
所以當我們在聆聽多元聲浪的時候,當然因為孩子的權柄和發聲機會較小,更期待大人的支持,在支持之餘,我們也希望你們看見現在的跨域不只有跨,而是 #了解,並 #共享資源,如此一來,『共好』才有機會在彼此的溝通、聆聽及回應中,#破除藩籬和隔閡!
/
🔎世代共好是世代更新的洪流,也是每個人面臨的課題,溝通姿態很重要!
就像我自己的PODCAST平台中,提到的,我認為要『世代共好』,溝通的姿態很重要,當我們覺得委屈、不被理解、被誤解時,我們也已經待在一個不自我肯定的弱勢狀態中,然後就更容易情緒化,以及期待『據理力爭』『得理不饒人』的衝突衝撞,這都兩敗俱傷,所以建議共好的前提是:
一、『理直,氣要婉』
二、『說理,要耐煩』
三、『得理,要饒人』
並且對於身邊的大人『真心相信,大人對於異己,和你們一樣也需要時間,吸收和消化』所以,大膽提出你的計畫和提案,感於被觀看和驗證,邀請長輩給力,加上自己搜尋知識的支撐,幫助你的善念和好事,撐出『據理,力爭上游』(如減塑行動、環保、偏鄉教育、分享閱讀樂趣、抗暖等為地球為社會盡心盡力的諸多好事)『將生活實踐,落實在不同的平台上,讓大人們願意 #據理支持!』所以,我看見孩子目前運用有限的資源,有限的平台,將生活的豐富視野,帶給大人們、更呼籲更多大人們一起響應,這些這麼棒的事情,解凍大人的心並攜手一起推廣出去,就有機會也運用到前一個世代的資源,踩在大人建立的立基點上,跟『對的人,爭取到隊的資源,作出對社會美好更對的事』這就是大家共好的初衷!
.
🔎社會參與,善用 #科技 及 #對的人,領導大人們一起成為善的推手
身為父母,在社會中堅分子的我們,其實也渴望自己在孩提時期,擁有海量的資源,不被侷限視野,對這個世界也都曾經好奇如你們,我們也都願意成為善的推手,響應這世界的種種美好!
然而,跳脫比高分的心態,緩和自己的內心,#彎下自己的腰桿,傾聽孩子正在對這社會進行的美好的事!透過實際的溝通、計畫提案及參與,無論參與的時間和形式如何,首要以身作則推己才能及人,而你們正是這股先驅和洪流,在你們拿著麥克風說出"大人都不懂"的呼喊時,我看見,有許多大人用心聆聽著你們的呼喊,我想,這次的共好行動,就是個很棒的起點!
你們的生命,已經在別人的生命和生活中,起了許多漣漪!並且擺脫他人觀點(易立志和易放棄),活出這個世界共好的精采
#世代共好共感 #過去的叛逆就是現在的斜槓(云澤語錄)
#親子天下 #跳脫舒適圈 #跨域聆聽及看見
🔎活動:https://reurl.cc/V3W6EQ
🔎共好行動大聲說,對話框框起來https://site.parenting.com.tw/works-38
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擾,就是不管你多早睡、睡多久,白天還是經常打哈欠,總是精神不好?
要是認真想一想,身體還算健康,沒有什麼大毛病,也沒有什麼大事值得你煩惱,但問題就是提不起勁,所以呢對任何事情都興趣缺缺。
其實這不是你個人的問題,而是很多人都跟你有同樣的情況。
根據人類行為表現學院的研究發現喔,有43%的人覺得自己缺乏活力,更有22%的人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嚴重的「缺乏能量」的地步。
這些「缺乏能量」的原因,再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情況比較輕微的族群,主要是對於未來缺少希望跟熱情。
而情況相對比較嚴重的人,甚至於會感覺到自己每天像被榨乾一樣,苟延殘喘的活著。要是你也感覺到對生活有這種無力感,那就是一個時機,要幫自己補充能量了!
但是請你注意哦~我這邊說的「補充能量」,並不是去喝提神飲料、依賴咖啡因,或者是藥物來刺激你的活力;而是回到更根本的核心,讓你能夠在補充能量之後,不會有後遺症的那些方法。
這一類喔,能夠幫助你找回活力,又能夠恢復內在能量的方法大概有三個。
第一種方法是~「請你從更大的格局,來試著看同樣一件事」。
我來跟你說一個最直接的例子,那就是我們啟點文化的客服人員;他們呢,是在第一線最常接到電話的詢問,大多呢都跟啟點的課程是相關的。
只是在平常的時候喔,每天詢問的電話量,大概就是二、三通,都還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
但不過喔,就是在2019年我們開始,推出了「線上學苑」;這時候喔,每天打電話來的客服電話的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多了喔!
對於每一個使用者來說,每一通電話可能都是一個購買課程的疑問,或者是對於操作介面的疑問;那對於啟點的客服人員來說,這就是日復一日在回應同樣的問題。
所以不可否認的是喔,這些有一點單調、有一點重複,這樣的工作做久了,不管任何人都會覺得疲乏,包含我自己也是有同樣的感覺。
尤其是喔,當我們把內在的焦點,放在「啊怎麼又來了!」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就很容易會有煩躁的情緒。
然而在這個過程裡面,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工作人員在啟點的教室,的環境裡面,耳濡目染之下;就會很快的能夠察覺自己的狀態,幫自己從「怎麼處理問題」,調整到「解決這個問題會有什麼價值?」。
他們開始就會去想,「解答學員的疑問,除了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前進之外,也提升了啟點的品牌價值,更證明了自己的工作價值」。
他們開始從這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的時候,這時候就能夠更適時、適所的去調整自己的狀態,持續提供清楚的說明。
也就是說喔,假如你對於現在的工作,或者是生活感覺到欲振乏力;那麼你可以把焦點放在一個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角度來思考。
「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而不是「究竟該怎麼做?」;這樣子其實就能夠喚醒你心理的動力,幫自己補充能量。
再來呢,第二種能夠幫助你恢復能量的方法,很簡單~「練習感恩」。
已經有不少的研究發現,我們每個人在面對疲累的工作的時候,「感恩的心」能夠幫助我們重拾活力。
那麼「練習感恩」到底該怎麼做呢?
來打個比方來喔,假如你現在的工作時數非常的長,而工作內容也跟你熱愛的事物,完全扯不上邊;那麼你可以先想想這份工作,跟你的熱情有什麼「間接的關聯」?
會不會因為你做了這份工作,能夠幫你賺到一些旅費,讓你完成夢想中的旅行?或者是可以幫助你的孩子繳學費、幫自己買到人生當中的第一間房子…這些部分。然後呢,去感謝這個相關性。
也就是說喔,心懷感恩的事情其實是可大可小的;重點是當你感謝工作,讓你能夠享受興趣和嗜好。
甚至於只是能夠讓你好好的過日子,這樣子其實就能夠幫助你自己轉念、增加你的正面情緒,找到每天努力的價值;而開始不覺得上班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最後呢,第三個幫助你找回活力的方法,那就是「允許自己擁有離線權」。
德國的曼海姆大學,有一位教授叫做「沙賓娜・宋能塔格」,她就發現喔,在職場上面普遍存在的一些人,他們在休假的時候,放不下工作;甚至於,不知道怎麼樣把工作暫時的先擺一邊。
那麼這些持續在工作上on line的人,只要一年之後,他們的身體跟心理,都會出現彈性疲乏。
他們面對壓力的工作環境,就會失去該有的韌性、很容易爆炸,反而造成更大的人際問題。
假如你也想要避免不預期的爆炸,那請你記得在休假的時候,允許自己跟工作斷線;如此一來,你的身心才能夠真正的關機,好好的充電。
所以總體來說,無論是「從更大的格局看事情」、還是「練習感恩」,或者是「允許自己擁有離線權」。
這些找回活力的練習,實際的做法有很多,像是規律的運動啊、打坐冥想啊,或者是幫自己安排一場旅行,這些都是很值得嘗試的。
不過除此之外,我知道有一個更容易就手,輕便又省錢,而且還可以三項、剛剛說的那三項,都一起同時做的方法,那是什麼呢?那就是「寫作」。
聽到這裡你一定很好奇,啊「寫作」為什麼能夠做到三合一的效果呢?
這是因為喔,其實「寫作」它不會受到你的學歷、年紀、身份…這些的限制;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拿起紙筆,或者是打開電腦就可以開始「寫」。
當你在自由書寫的時候,你可以藉由文字,更具體的看見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夠停下來想一想,那目前自己的想法,能夠幫助自己重拾活力嗎?
如果不行,你可以運用前面所說的「從更大的格局去看事情」、「練習感恩」這兩個方向,你直接改寫你現在的處境,跟現在的狀態。透過改寫,你就能夠直接體驗改變你的認知,甚至於自助、助人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喔,為了準備寫作的時候,你需要把心安靜下來沉澱、思考;所以無論你選擇窩在家裡,或者是在咖啡廳裡獨處;你都可以很單純,沒有任何目的的,只是透過寫作來接近你自己、了解你自己。
最早研究寫作跟心理的人,其實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叫「彭尼.貝克」。
他在1986年的第一項研究當中就指出,每天只是寫十五到二十分鐘,寫出自己的困擾跟痛苦,只要持續三到四天,就能夠寫出更好的心理健康。
最近這幾年,更有研究證實,「寫作」它能夠促進我們身心健康、提昇免疫力、治療慢性疾病這些效果;而對於一般人來說,寫作還能夠緩解焦慮,改善睡眠品質,提高整體的幸福感。
所以如果你對於「寫作」,這三合一的方法很有興趣的話,在我們的教室裡,有一門課,叫做【寫作小學堂】,就是能夠帶給你這樣子的改變跟前進。
【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是由我的伴侶~嘉玲老師,和專業編劇~怡璇老師共同所主持的。
我們從2018年開班到現在,我們帶領了很多朋友,幫助他們啟發靈感、重拾書寫的樂趣。
我也從很多結業學員的回饋裡面看見,這一門課能夠帶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果。
有些人呢,透過學習「寫作」打造個人品牌;但也有一些人,他透過這一門課,一圓自己的故事創作的夢想。
甚至於也有學員,他因為這一門課,接下來他投稿了文學比賽,還得到了第一名;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各類文體的百花齊放。
然而我在這裡,更想要跟你分享的就是,不管你有沒有上述這些動機或目的;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寫作」本來就是我們生命當中,存在的一個資源,它可以是你的好朋友。
所以呢,假如現在的你,對於生活感覺到無力,除了今天跟你分享的這些~「從更大的格局看事情」、「練習感恩」、和「允許自己擁有離線權」之外。
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寫作小學堂】的學習機會,你親自體驗一下,「寫作」為你的生命注入的活力。
我們下一期【寫作小學堂】在12月7號開課,它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期盼我能夠在啟點的教室裡見到你,最後希望我們今天的分享,能夠幫助你找回生活的動力,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寫作小學堂】課程。
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 在 自體心理診所- Hom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自體心理學 ,或self psychology,由美國精神分析師H. Kohut(寇哈特)在1970年代 ... 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自體心理學與其他學派之間,絕非是一種二分的關係,反而比較 ... ... <看更多>
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 在 自體感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醫院醫院幫幫忙,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務,自體心理學適度挫折,自體的意思,自體心理學神入,自體的分析,自體心理學書,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