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et上市 智聯服務搶攻資通訊技術系統整合的商機
2021年疫情出乎預期未能休止,也使得在家工作、遠距教學與電競娛樂等需求不墜,推升PC相關的產業動能,宏碁集團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此次專訪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先生,以及智聯服務(Acer Synergy Tech)韓政達總經理,探詢以資通訊技術為主的系統整合商業模式,同時提供客戶在空間場域運用的建置實力。
智聯服務成立於2017年,前身是宏碁的新竹分公司,長期深耕台灣半導體產業客戶,是宏碁集團組織的第三波改造的關鍵要角之一,並於2020年底完成上櫃掛牌,登上台灣資本市場的舞台,其所看到的市場在於企業積極推動數位轉型以及跨領域合作的風潮方興未艾之際,對於網路建置、維運和IT服務的需求正排山倒海而來,大多數的企業要培養足夠的資訊人才實在力有未逮,因此讓系統整合外包服務商找到重要的利基,智聯的出線呈現以資通訊技術為核心的專業系統整合公司正開始嶄露頭角,也成功創造出自身的價值。
2020年也是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開端,居家上班所推動的視訊會議系統成為各方角逐的重點市場,考量到資訊安全與長期營運成本的要求,宏碁集團投注資源走入內部自行開發的道路,sMeet的視訊會議系統於焉誕生,施振榮受訪時特別強調sMeet的「s」就是指Security,安全性是視訊會議系統最重要的考量,他從系統開始研發時就一直參與實際的測試,這段期間由他主持的多項會議更幾乎是天天使用sMeet,一直到產品經一年多的完整測試後,終於決定2021年要正式上市。
打造「巨架構微服務」的整合平台
施振榮探究國內軟體產業的發展,認為軟體公司要擺脫小打小鬧的格局,一定要走向國際市場,做B2B的生意模式是台灣產業界的基本宿命,因為台灣本地消費市場規模太小,軟體的成功要能夠容易複製以造成數量上的取勝,他所看重的是sMeet做為資通訊基礎架構的水平整合平台的商機,隨著多樣化的智慧型應用的大量開發與創造,搭配台灣的硬體優勢相輔相成,打造出「巨架構微服務」的整合平台,這個商機值得台灣廠商好好珍惜。
宏碁集團歷經要「分」才會拚的階段,在1990年代,集團內的大型硬體製造子公司分拆獨立,各自努力於品牌與製造的國際競爭與征途上,但是今天需要回頭來看所謂要「合」才能贏的機會,過去電子製造與代工的利潤捉襟見肘只有3~4%,今天透過軟體系統的整合後,他認為新型態的軟硬體系統整合的商機浮現,拜少量多樣化的趨勢之賜,勢必推升軟體所驅動的資通訊系統整合的獲利模式。
以施振榮的角度來看,集團內的戰將們要從各司其職與各擅勝場的角色上,一起揪團打國際盃,這才可以看到成功的契機,他提出「新微笑曲線」的概念,即是跨領域合作,共創價值,而軟體做為資通訊系統整合的平台正充滿著新的商機,以下是他的趨勢專訪。
Q1:您如何看待台灣科技產業進入軟體的挑戰?台灣的軟體公司要如何經營才能成功?
施:說到台灣軟體產業的挑戰,軟體的成功的關鍵是要憑藉著規模與數量的加乘效益與實力,我在80年代擔任台北巿電腦公會理事長時,台灣的軟體產業隨著電腦硬體設備進入台灣時就已經起步,早期的軟體公司是以軟體系統整合(SI)的概念為主,起步時與當年的硬體產業所面對的挑戰不相上下,但是因一直無法發揮數量與規模上的效益,所以營運比較辛苦,如同當年全球最大的軟體服務公司為例,也是異常艱辛;就我的觀察,當年以軟體廠商來做系統整合為主的服務,比不上以硬體為主的系統整合商來的吃香,但是今天有機會看到翻轉的契機了。
軟體成功的兩大推力是規模與國際化的能力
鑒於軟體產業的辛苦,早期我在1990年代的初期任台北市電腦公會的理事時,因為重視軟體的潛力發展,所以特別在電腦展中提供免費的攤位給軟體公司來參展,做為一種軟體產品展示與國際化的推展,那時候很清楚的知道,台灣市場不夠大,客觀條件不足,軟體要能夠成功有兩大關鍵的力量,首先需要借助電腦硬體的規模經濟,再者就是讓軟體能國際化的兩個主要的推動力量,目前在台灣幾個重要的軟體廠商的成功經驗,也看到初期採用與PC一起搭售組合(Bundle)的策略提供成功的關鍵,大批量與消費者重複使用的經驗,促成軟體成功的機制。
我認為電腦的硬體系統是一個載具的概念,台灣因為硬體製造的實力堅強而容易進入國際領域競爭,國際級的軟體巨擘實力強勁,但是一談到硬體的載具,那一定會找台灣來合作,所以我們的軟體企業除非在某些特定領域,否則一般都會避開硬碰硬的對決競爭,因此宏碁選的軟體發展策略是不去妨礙硬體生意的發展實力,而是找到可以展現整合硬體優勢的軟體商機,這個新領域中我看到台灣進入的強項在於工程師技術與台灣健保醫療系統所帶來的優勢。
展望未來,面對國際分工與趨於複雜化的現實,為了掌握未來的機會,一個具備彈性功能、成本優勢,以服務為導向的生意模式,加上探索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製造,以及智慧城鄉等應用,我預測獲利三成、四成的新事業體會快速應運而生。
Q2:今天宏碁如何在軟體市場上找到發展的契機?
施:宏碁的轉型過程中,我們認為諸如sMeet等軟體的發展機會,首先就是先制定出廣泛(Universal)的產品規格,可以藉由大小通吃與兼容並蓄的產品規劃能力,做出能與最多的硬體相搭配,我從2013年重回宏碁的時候,就推動宏碁大舉朝向通訊與智慧醫療兩大主流的方向來推動宏碁務實的市場發展轉型,當中智慧醫療靠的是跨領域的整合,而通訊則是靠軟體整合。
通訊與智慧醫療市場是宏碁所看到的美好未來
首先,通訊系統與軟體息息相關,舉凡主流的數位交換機與VOIP等系統都是用電腦與軟體所搭建而成,今天用軟體來定義一切是電腦產業的大勢所趨,過去以類比訊號為主的PBX系統承受從電腦與整合軟體所帶來的強大市場壓力,智聯的sMeet是先整合視訊的功能,接續也會將語音訊號加以整合在內,這也是為了進入通訊系統的起手式,所以宏碁朝下一世代的通訊系統發展是早已經確定。
sMeet視訊會議軟體的最佳賣點就是安全性的要求,兼具使用雲架構(Cloud Based)或內部部署(On-Premise)的架構來滿足不同的安全性的需求,這也整合宏碁過去發展BYOC自建雲服務的寶貴經驗,不斷探索使用筆記型電腦等級的系統來搭建一個私有雲系統的可能,分散式網路還是有小而美的實用性上的好處,再者,sMeet使用上也兼顧企業內部高敏感性機密的視訊會議需求,以及同仁商務差旅在外的視訊會議方便性之需,所以我的sMeet提供兩種不同的雲端網路的配置,來提供我做到隨時隨地參與視訊會議,也可以在緊密安全性下進行企業內的重要會議。
Q3:您如何看待sMeet所打造的商業模式的變革?
施:宏碁集團在陳俊聖執行長上任後積極轉型,針對旗下各主要事業做了較為明顯的區分,希望商用市場能夠靠著旗下各個小虎分進合擊,組成了以商用布局為主的宏碁聯合艦隊之姿,透過產業下游的系統整合服務,將上游的品牌產品也一起打進終端應用的客戶群,這也是智聯目前正積極努力的方向。
開放sMeet的API模組 搭建新的產業合作的模式
這個專訪的第二部份是聚焦於sMeet的產品與市場的推廣動態。以下是智聯服務韓政達總經理的觀點。
Q4:請韓總經理說明一下sMeet的產品特點。
韓:sMeet是一個後疫情時代的產品,需要慎密的商業模式以滿足遠距應用的需求,由於市面上視訊會議軟體競爭非常劇烈,sMeet在產品面需要具備後發先至的優點,最主要的利基點就是善用雲架構打造三個產品的優勢,第一,資訊安全的優勢,因為使用宏碁BYOC的私有雲技術,兼顧頻寬與資訊加密的優勢,讓企業保持高度的資安防護的能力,而且在架構上的成本非常具有優勢,降低導入成本。
第二,4K高畫質影像品質,拜私有雲技術之賜,充足的頻寬可以讓企業內視訊會議使用4K解析度影像品質,大幅提高與會者的使用者體驗,第三,容易使用,在PC上善用以瀏覽器為主的方便性,雖然手機仍需要App下載,但是整個使用介面簡單明瞭,無需訓練課程就可以使用。
為了打造更多的使用範例,針對疫情肆虐下的日常,目前sMeet團隊為台灣上市櫃公司打造董事會專屬sMeet視訊會議系統,而且完全依照證管會的法規要求所設計的專屬應用,再者,從大量的sMeet場域實地測試的經驗中,目前已經有許多新的使用範例正在運行,相關的應用也有更多的產業殷切的探詢,尋思為了讓sMeet能夠成為更多重要應用的關鍵溝通工具,目前已經著手制定彈性sMeet的API軟體模組,整合到不同專業系統中,讓更多的產業可以從中得到最大的效益,搭建新的產業合作的模式,強化以服務為導向的企業文化的貫徹。
Q5:請韓總經理說明一下sMeet的市場發展動態與上市的計畫。
韓:智聯是宏碁集團的新群龍計劃的一個企業內部創業的成果,雖然現在資本額不大,但是在宏碁集團的大家庭下,分享宏碁集團的重要的資產,也就是Acer的品牌價值,以及集團下的重要的人脈與人才的資源,以我親身經歷而言,於2021年初,智聯參與競標一個北歐國家的漁業公司的業務案,由於充分獲得Acer歐洲辦公室的協助,迅速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舉打敗日本電信巨擘的競爭者,做到小蝦米打敗大鯨魚的致勝成果,取得成功。
有了這個初試啼聲的成功之後,我們積極利用sMeet的API來進行產業界的垂直整合應用的發展,目前瞄準包括銀行的線上開戶系統,甚至是大專院校或專業訓練單位的線上教學系統等新的嘗試,都讓sMeet在新興應用上創造商機,在國際市場上,透過宏碁集團在當地公司地協助,持續串連集團優勢資源,瞄準重要的營收貢獻產業,目前智聯是sMeet全球代理商,負責行銷與提供在地化服務的任務,目前已經在美國設立子公司,並陸續在北美各州成立區域型辦公室,並期盼進一步朝向一家國際服務公司前進,把好的人才推向全世界,走向全球。
如何 開發 國 外 代理商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遊戲新聞觀察】【梁世佑專欄】全球宅經濟升溫,為何中國遊戲正在 「跳過」台灣市場?
.
原文連結:https://bit.ly/3lLl8eV
.
昨天看到這則新聞,
提到疫情加溫全球宅經濟,
帶台灣遊戲業卻沒因此成長。
.
內文提到:
「根據行動數據研調公司App Annie的資料,2019年台灣手機遊戲下載次數為2.9億次,而去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下載次數不升反降,僅為2.7億次。」
.
我認為原因兩點:
1.去年台灣疫情控制得宜,真正在家工作的人仍是少數,如果後續調研資料有更新到今年數據的話,我認為數字應該會有所提升。
.
2.宅經濟有沒有成長,下載數是一個指標沒錯,但整體市場營收與玩家遊玩時長也應該納入評估,下載數只反映部份事實,而非全部。
.
另外文章提到另一個現象是中國遊戲跳過台灣,直接進入韓國與日本,甚至是全球市場。
內文提到「這些中國遊戲直接省略在台灣市場測試的時間,自然就讓許多靠代理遊戲為生的中小型營運廠商面對很大的挑戰。」
.
文章內分享之所以會跳過台灣主要有三點:
1.雲端伺服器與網路連線技術成熟
2.中國遊戲品質逐漸達3A等級
3.兩岸政治關係緊張,「乳滑事件」層出不窮
.
從標題加上整段文章看下來,
蠻容易會讓人誤會作者把2020年下載量下滑的原因歸咎到中國遊戲跳過台灣代理而轉向全球發行。
.
這樣的論證我認為有些薄弱,
第一、全球發行跟台灣下載數下滑沒直接關係,既然都全球發行了,就算跳過台灣,一樣可以拿到台灣的下載量。
→就好像《Coin Master》一樣,台灣也沒有代理商,甚至臉書粉絲專頁還全英文,但在台灣的下載量與營收一樣嚇嚇叫,因此如果有「遊戲全球發行、當地行銷公司推廣」,我認為有沒有當地代理不是問題。
.
第二、全球發行和給當地遊戲廠商代理各有優缺點,全球發行必須要有足夠技術團隊與營運團隊去支撐全球市場,以翻譯來說好了,就需要有足夠能力在地化,要像《原神》這樣全球上市成功是非常不簡單的,要各項都到位才有這樣的勢能,所以不是每間廠商都有能力這麼做,很多仍會打保險牌,一個一個國家分別上市。
.
第三、給當地遊戲廠商代理,也是一種商業模式的選擇,開發商既可以收取一筆代理金、上市的行銷費用代理商支付、上市後每月營收再抽取一定比例拆成,不但能夠省去大量的人力與開銷,也能讓開發公司專注在如何精進遊戲體驗即可。
.
因此整個看下來,
我認為文章內三點非影響下載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外代理和開發遊戲公司的比較先前文章有寫到,
就放延伸閱讀,不在此贅述。
以上是我看完這篇文章的心得,
如果有不同看法歡迎回饋與分享囉!
.
📖延伸閱讀:台灣遊戲公司分類
https://bit.ly/3lTS198
.
📖文章同步部落格:https://bit.ly/3CwBC0h
如何 開發 國 外 代理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要如何不被矮化取得 BNT 疫苗? https://wp.me/pd1HGm-lg
重點整理來了,順手轉發好人一生平安♡
【直播重點整理EP24】🥜台澎小堅果🌰
時間:7/17(六) pm8
講者: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創辦人-黃聖峰 +皮筋兒
主題:
1. PRC 政權如何利用 BNT 疫苗買賣矮化台灣?
2. 此次台積電、鴻海買 BNT 疫苗有避免矮化嗎?
3. 台灣要如何不被矮化取得 BNT 疫苗?
➖➖➖➖➖➖➖➖➖➖➖➖➖
1.PRC政權如何利用 BNT 疫苗買賣矮化台灣?
謝志偉先生曾發過的文章指出跟BNT購買疫苗從今年一月就開始,有一定的進展,眼見約要簽成功後,突然就發生意外,BNT對”我國”二字有意見,後來這事情就停擺,最後BNT與上海復星簽大中國地區獨家代理。
大中華(中國)地區涵蓋範圍中國大陸地區、港澳台。
PRC政權讓上海復星跟BNT簽獨家代理契約,只代理大中國地區,地理涵蓋範圍包含台灣。
BNT(德國藥廠)主要是負責生產,對外銷售是上海復星代理大中國地區,其他地區則是輝瑞(美國藥廠)來負責。
PRC政權如何利用 BNT 疫苗買賣矮化台灣?就是做了這個動作讓上海復星去簽獨家代理的契約,把台灣放在大中國地區。
在商務的契約,特別是製造、販賣的契約,如若製造商跟經銷商或代理商簽獨家代理的契約,這個法律效率非常強,會對違約列出強大的懲罰條款。裡面會嚴格限定獨家代理的範圍地區是哪裡,還會嚴格限制非獨家代理的業者不得進入獨家代理區域內。因此,即使是製造廠也不得與獨家代理商進行競爭關係。
換句話說,BNT與上海復星簽訂獨家代理契約關係後,只要在大中國地區裡銷售疫苗就絕對只能找上海復星,BNT不可以略過其他代理商去販售大中國地區內的銷售。
契約關係通常會有保密約定,所以我們並不知道BNT與上海復星實質簽約完整的內容。但我們可以合理推斷,通常代理契約會有嚴格的懲罰性的賠款。
疫苗是用施打人數作為潛在銷售的量,大中國地區如果以14億多人口,若加上台灣給他算15億,一人兩劑就需要30億劑。
因此違約金會計算預期可販售出去的數量乘以一定倍率價格的違約金,可以合理推斷懲罰性賠償違約金金額會非常大。
所以在此情況下BNT原廠也不可能鼓起勇氣來與中華民國政權進行交易。
PRC政權除了透過上海復星簽訂代理契約,限制BNT不准與台灣簽買賣契約外。
在輝瑞的部分,輝瑞是除了大中國地區以外的銷售代理商,如果有業者想透過三角貿易方式,例如某國醫藥業者想跟輝瑞買來再轉售給台灣,最終疫苗使用在台灣人身上,則在BNT跟輝瑞的契約內,也可能會寫上相關條款來防範上海復星「大中國地區」代理權因為第三方轉售輝瑞賣出的疫苗而受到實質侵害。
因此若有業者要透過三角貿易方式轉售給中華民國政權也是會遇到卡關的狀況。
即使輝瑞不在意上海復星代理契約,直接跳過上海復星與ROC政權簽約,可能會有的問題是:輝瑞不只是為了BNT而存在,輝瑞是美國很大的藥廠,販賣的不只是BNT疫苗,如果透過賣ROC政權疫苗給PRC政權難看,可能會讓輝瑞在PRC政權治下地區販賣藥物的許可證被刻意取消。
矮化就是把台灣放在大中國地區,並讓BNT跟輝瑞不敢不甩上海復星。
契約關係主要是確保彼此買賣利益,避免被其他外力介入分一杯羹。
PRC政權矮化台灣的手段,在法律上是讓上海復星與BNT簽涵蓋台灣的大中國地區獨家代理合約,在政治上則是利本身核發用藥證許可證的權限,去威脅想在中國做生意的輝瑞跟BNT。
➖➖➖➖➖➖➖➖➖➖➖➖➖
2. 此次台積電、鴻海買 BNT 疫苗有避免矮化嗎?
無論是台積電還是鴻海他們都不是藥商,是沒有資格去進口疫苗,他們必須要委託一家醫藥業者去洽談,他們都是委託裕利醫藥 (這不是台灣的公司是瑞士公司),台積電、鴻海與裕利醫藥簽約,由裕利醫藥與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設在香港的公司復星實業簽約。
換句話說台積電、鴻海簽約的對象是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設在香港的「復星實業」。
這與裕利醫藥是瑞士公司是不是國際契約無關喔!裕利醫藥是受台積電、鴻海的委託,但仍舊是跟上海復星醫藥集團簽約買疫苗,疫苗最終用在「台灣地區」,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是中國獨家代理商,所以這也還是矮化,也仍舊沒有掙脫中國代理商的問題。
如果喔!如果裕利醫藥是買來用在瑞士地區上那它不可能跟上海復星簽,因為上海復星只賣使用在大中國地區的疫苗,所以用在瑞士的疫苗不能跟上海復星買,它只能夠跟輝瑞買,這就是獨家代理契約的限制。
昨天有個新聞提到 …說用醫藥免責保障台灣主權等等。這有存在許多錯誤,需要大家了解。
其實上海復星代理的「大中國地區」有權給予醫藥免責權的單位,其實有四個: PRC政權(負責非港澳地區)、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ROC政權。
所謂的「藥害免責權」跟EUA(緊急醫藥使用授權)連結在一起。
通常藥品完成檢驗確認安全有效方可取得合法販售藥證,關於商品責任的部分,如果有超乎合理範圍外的副作用就由廠商負責。那如果副作用是仿單上寫清楚的,醫師或藥師對這個藥品性質、副作用也很清楚,並開處方簽給病人,則藥商對仿單上寫出的副作用就可以免責。
也就是說倘若出現超乎仿單上合理範圍的副作用甚至導致死亡的情況才會由藥商負責。
但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太嚴重,疫苗開發時沒辦法完成三期試驗,在三期試驗進行中就開始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對某些地區(無論是主權國家政府或者是治理當局)來說在這時會權衡利弊,如果這疫苗已經證明有效了,只差三期還未完成,又因為疫情太嚴重所以需要先使用疫苗,就會核發緊急使用授權EUA,給藥商提出責任豁免(訴訟豁免)的權利,因為太過緊急民眾需要使用,如果有超乎合理範圍的副作用、死亡出現,買方就會向廠商擔保它不會向廠商求償,一切由買方(主權國家政府或者是治理當局)負責,由買方承擔這個藥品風險,這是疫苗藥品責任的轉嫁。
訴訟豁免就是EUA所產生的法律效果,EUA就是讓廠商可以免去藥害責任,核發EUA的治理當居會說「出了事情我負責」,所以民眾不會去告藥商,只會找治理當局。
之前說過販售疫苗的業者本來可以交易的對象並不只限於國家政府,而是只要可以進行醫藥進口的單位就可以,但因為武漢肺炎疫苗還不到合法上市的情況,還未完成三期試驗,這時候藥害責任就需要有單位可以來承擔這個責任。能夠負擔藥害責任的就是國家政府或者治理當局,它們會針對藥物超乎合理範圍的副作用或者死亡制定相關規定給予補償。
因此武漢肺炎疫苗就只能賣給可以承擔這個責任的國家政府或者治理當局,所以廠商不能如同其他藥品一樣隨便賣給別人,只敢賣給願意承擔藥害責任的單位。
ROC政權有買AZ跟莫德納,買不到BNT,原因是大中國代理權的問題。
回頭來談緊急使用授權的事情,EUA不是只有主權國家政府才可以開出來的授權。
大家看香港是跟上海復星買BNT疫苗,叫做復必泰疫苗,雖然盒子上印復必泰,但這個是德國BNT製造直飛香港的BNT疫苗,香港特區政府有發EUA給BNT。
在這情況之下,如果說藥害免責權是可以拿來保護、保住台灣主權的話,那香港特區政府發EUA那它保障了什麼嗎?保障香港主權嗎?香港還是中國的領土啊,澳門EUA也是澳門特區政府發的,有發EUA才可以在核發EUA單位的地區施打。
科興中國自己做的,在中國本土 PRC政權北京當局的地區可以用,好像在香港不能用,我記得好像香港地區這邊並沒有發EUA(香港特區政府已在2月18日核發 EUA 給科興,所以香港人在這之後可以施打科興疫苗)。
台灣就法理上來說不算大中國地區,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包含ROC政權想代表的中國。
中國PRC政權治下範圍分三個地區發EUA:一是可以使用的地區就是中國PRC政權自己主要控制的地區(就是PRC政權稱的內地,而ROC政權稱的大陸地區),二是使用在香港特區,三是澳門特區。
核發EUA的權利跟你是不是個主權國家跟保住主權無關。
很遺憾要告訴大家台積電、鴻海買 BNT 疫苗並沒有避免矮化的現實,國際合約跟德國廠商直送或者藥害免責權都沒有避免台灣矮化的事實。
台灣只要路徑透過上海復星就是矮化,這就是現實。
光是沒辦法以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身分來購買疫苗,光是這件事情就可以知道沒有台澎領土主權的中國ROC政權,讓台澎處於被一中兩政權矮化的困境。
➖➖➖➖➖➖➖➖➖➖➖➖➖
3. 台灣要如何不被矮化取得 BNT 疫苗?
困難的路線是皮筋在粉專曾發過的文「用盟佔代管者身份」來購買。另一個有可能的路線是用贈送的方式。
如果大家都有了解清楚法理建國論述,就可以知道台澎領土主權歸屬未定的客觀史實,跟ROC政權是受盟軍《一般命令第一號》來台受降並軍事占領代管台澎,沒有台澎領土主權。盟軍佔領執行者的身分是不會受到一中兩政權框架限制,如果ROC政權願意老實承認沒有台澎領土主權,並以盟軍佔領執行者的身分購買疫苗就可以與輝瑞購買BNT,但現實上ROC政權不可能在現在走這個路線。
當我們在推廣法理建國論述時,有許多人不能接受,還認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在這個情況下ROC政權不可能承認盟軍佔領執行者的身分,還會繼續拿台灣名義在國際上招搖撞騙。
比較有可能使用的方法就是「贈送」。現在不是就有美國、日本、立陶宛、斯洛伐克送疫苗給台灣?他們都會提到感謝台灣在防疫期間送口罩給他們禮尚往來等等。
疫苗到買方手上就是買方的東西,它要怎麼處理都是買方可以決定的,如果今天有個友台國家跟輝瑞買BNT疫苗,然後拿來回贈給台灣感謝台灣曾經的幫忙,那這樣就不會是矮化了,因為沒有透過上海復星。
ROC政權目前仍舊有15個承認它是中國主權國家合法代表政府的「邦交國」,ROC政權可以善用這15個邦交國來進行外交上的禮尚往來。ROC政權給的禮也不一定要是跟防疫有關,醫藥、農業、投資方面的協助都可以是「禮」。
(註:直播結尾我們也說了,從頭到尾就是中華民國政權的問題,台灣人切莫把中華民國當成台灣人的國家,盡早完成終止代管自決建國,這才是真正的保家衛國)
如何 開發 國 外 代理商 在 青創學院- #台中#創業#進口代理在國外發現優質商品的代理商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中#創業#進口代理在國外發現優質商品的代理商機,卻不知如何洽談進口嗎? 本課程由資深業界專家,從0開始教起, 初期評估>進口流程>代理洽談>開發國內市場讓你打好 ... ... <看更多>
如何 開發 國 外 代理商 在 如何將商品銷售到國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B.目前3.4都標榜工廠直營所以可以省掉代理商貿易商的利潤,回饋的消費者,BUT,BUT,除了要工廠生產開發還要應付店家或消費者的澳洲來的客人,除此之外還要 ... ... <看更多>
如何 開發 國 外 代理商 在 Re: [問題] 日本客戶該如何開發? - 看板intltrad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哈囉原PO,我也是進公司獨立開發日本客戶的,先回答你的問題
1.陌生拜訪來信,除非對方是小公司,一般大型公司,這種方法失敗率近100%
2.沒錯的,日本中小型公司喜歡中間商,因為他們覺得對外貿易麻煩,
寧願讓人賺一手,但風險客訴都在進口代理商身上,他們情願如此.
我會建議用以下開發方式:
1.找出日本客戶與台灣的關係
先研究鎖定得目標開發客戶,瞭解他們是否已有採購任何一家台灣廠的東西,
如果有,該廠商若與貴司產品沒有競爭關係,反而相輔相成的話,
可以聯絡該台灣廠商.透過他們來牽線.
因為日本人一般不接受陌生拜訪,但若是認識的廠商推薦,他們就會有興趣
2.透過銀行證券商的介紹
我司有上市,所以透過証卷商洽談過不少客戶,券商喜歡消息也善於牽線,
是非常好的中間管道.
3.考慮過去聯絡的商社
原PO已接過許多日本商社詢問,建議不一定要找強力代理商,
小間的可以先幫貴司探探日本水溫,合約不簽獨家代理即可,
先開始總比沒有好.
日本大型公司確實是品質優先,其次價錢,
他們就算買貴,但只要跟供應商關係良好,他們不會輕易更換.
所以開發時間就要久,貴司的服務也一定要好
我的第一個客戶卡在我司產品有認證上的問題,
若沒有,推算洽談都需要一年左右,除非你遇上小型公司,可能可以加快
原PO加油,目前日本是零,但一旦成功開發,夠努力的話,應該可以持續成長
※ 引述《mirage0908 (今晚打老虎)》之銘言:
: 小弟是入行一年的菜鳥國外業務,現在負責公司的日本線,以前也沒有相關業務經驗。
: 公司是傳統產業(製造業),主要業績皆是內銷及外銷歐美。
: 公司規模不小,海內外皆有數工廠。
: 目前共有ABCDE五個品項,其中在市場上以E產品的使用量最為大宗,
: 而日本市場也是如此,
: 偏偏我們E產品完全打不進去。(ABCD我就不談了,我想加強E的販賣)
: 就我一年的觀察有下列幾個原因。
: 1.日幣貶值(從我一年前進公司開始到現在..貶了20~30%...)
: 2.無強力代理商
: 3.價錢/品質差(這有點難解釋,我們產品台灣只有兩、三家在做,
: 大陸約有三、四家,東西便宜但品質差,日本品質高但是貴(我司卡在價錢/品質
: 卡在中間)
: 韓國兩家狀況不清楚(很少聽到日本客戶說他們有用韓國的,
: 大都聽到用日本或大陸貨)。
: 說品質差也很難說,
: 我們東西算是種添加物,需配合客戶製程或其他添加物使用,常就只是不合客戶
: 的製程或其他添加物就不能用(若真的差歐美也賣不進去,但我們其實賣的很好))
: 唯獨日本。
: 工作一年當中,當然也不乏有眾多商社來信詢問可否代理,但大都無疾而終。
: (客戶情報說日本市場約有至少20萬噸以上/年 的用量,我司目前銷售0噸...)
: 現在也還有數家商社在努力中,而有在用E產品的日本公司少說也有數百間,
: 最近希望能在日本市場做點貢獻,在想是否可以一家一家的直接寄信做開發。
: 這樣也可以少被代理商抽一層(據我觀察,少掉那一層後價格就能接近中國品,
: 甚至更低,我們又比我有品質優勢)
: 但是我又不認識目標公司的採購,請問大家都是怎麼找到採購負責人的呢?
: 我對公司產品有信心,認為花個3年要在20萬量當中搶個1,000~3,000並不過份。
: 但只靠現在有主動來接洽的商社可能還不夠。
: 以下有幾個最近遇到的問題:
: 1.我最多只能找到目標公司網站,直接給他寄信會有人理我嗎?
: 2.似乎很多日本公司會喜歡中間有個商社便於服務,真是如此?
: 依我一年經驗,似乎只有用量極大的公司會要求要直銷,
: 其餘皆喜歡多個商社在中間服務,真是如此?
: (以前似乎也有大型商社來洽詢過,但後來也無疾而終)
: 希望有對日本市場開發有經驗的大大能回答一下~謝謝。
: PS:我日文聽說讀寫皆OK,但沒有業務經驗。
: 在我之前日本線幾年前有日文人材在做,但都在亂搞。成績沒很好。
: 後來該員離開後他人接手都用英文在接洽(就這樣搞兩年..)。
: 但日本人通常相較歐美公司慎重、搞工、麻煩,會要求SAMPLE一測再測,
: 一個案子需要3~5年才會下單(同事說除了日本外其餘都測一次OK就下單了,
: 通常半年一年就OK),所以都不喜歡日本客戶,
: 有事情來也都先放著晚點再處理(再加上寫信都用英文..
: 不過面對代理商的業務也都會點英文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2.33.20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tltrade/M.1406117588.A.A6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