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曾經在創作時,都會想起哥德這二個字,大眾對於哥德式的認知,大都為:黑暗的,陰沉的,吸血鬼,這一類的暗黑風格和鬼怪傳說。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於哥德式藝術的認識。
哥德式藝術(法文:Art gothique)
會被稱之為哥德式,是因為這種藝術風格,
曾被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的藝文人士認為
就像上古世紀日耳曼哥德人攻佔羅馬時一樣野蠻,故此而得名。
哥德式藝術,主要分為幾個重要的區塊,
分別是:建築、雕刻、繪畫、文學(小說)、音樂。
最早生成的哥德式藝術是哥德式建築,源起於法國,在法國仿羅馬藝術被發展了二百多年之後,自十二世紀開始逐漸發展成哥德式藝術,
源起於巴黎近郊的修道院將古羅馬式教堂徹底修整時,發展出「尖拱,半圓形廻廊及玻璃花窗」等建築技術,此一建築技術並開始盛行於十三世紀的教堂建築風格。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早期的哥德式雕刻和繪畫都是屬於哥德式建築的一部份哦!
早期的哥德式雕刻,以真人尺寸大小進行雕刻,輪廓向外突出,讓雕刻主體和建築背景產生區別,擺脫了傳統浮雕的形式,在去年發生大火的巴黎聖母院,也是哥德式雕刻的建築典範。
而哥德式繪畫主要的形式以「壁畫、版畫、聖經手抄本插畫、玻璃彩繪花窗」等這四種形式出現。和傳統繪畫相比,哥德式壁畫更具有寫實性,並擅長利用透視法,知名的代表作品有寶座聖母像(畫家:契馬布耶-現代西方繪畫之父喬托的老師)。
在十三世紀後,哥德式繪畫風格變得更加黑暗、沉悶,畫面也都以暗色調為主,內容則充斥著血腥、死亡與絕望的氣息,繪畫人物經常臉色蒼白帶血,並經常使用羽毛,鎖鍊等元素來強調故事中的詭異和驚悚,畫面中的場景多為教堂,或具有宗教神秘性的事物。
十四世紀初期,哥德式藝術才漸漸發展成「國際哥德式風格」。國際哥德式風格以描寫華麗、趣味的宮廷生活細節為特色。
十五世紀末,國際哥德式風格自法國開始往南、北二個方向發展,往南至佛羅倫斯,演變成為後來的義大利的文藝復興。
往北至德國一帶,成為北方哥德式風格。
十六世紀開始進入後期哥德式風格,追求平面裝飾性的效果。哥德式文學多是充滿神秘、陰森、恐怖的氣氛,其中最具代表的文學作品有:科學怪人、歌劇魅影等。
至於哥德式音樂,我不太熟悉,雖然google有些相關的資料, 但自己不甚理解的部份,在此就先不和大家介紹了, 有興趣的朋友,大家可以再去查查相關的資料。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
#創意人像燈光班講師示範作品
Photographer :: Maggie.Sung 宋美琪
#哥德式藝術
#maggiesung
#宋美琪
#創意人像燈光班
契馬布耶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作 者:契馬布耶 Cimabue
年 份:1278 - 80 年
原 作 材 質:蛋彩.木板 Tempera on wood
原 作 尺 寸:340 x 320 cm
館 藏 處:義大利阿西西聖方濟教堂
這幅濕壁畫繪於亞西西聖方濟教堂的下教堂內,是半圓形拱頂飾畫中的第一幅,位於右下方。這幅作品曾做過很大的修改和多次修復:在寶座的左方,原來可能有帕度亞的聖安東尼或聖多明尼哥的形象,與右方的聖方濟像相對襯,但後來卻被毀壞了。
然而,依照其他學者的說法,聖方濟像似乎是後來才畫上去的,他們的理論根據是:這位聖徒形象得很孤立,與莊嚴的聖母及天使群像毫不相干。
在這幅畫中,契馬布耶作品所特有的戲劇性色彩,顯得較為平淡,因為這幅畫的主題在於表達虔誠的信仰,並具有聖方濟會濃厚的抒情色彩,使得人物的臉部表情顯得分外柔和,也許是因為效法杜契爾的畫風所致。
綠色草地上的寶座是木製的,採側面透視圖象,以前縮透視法繪出。座椅靠背是以一條繡花的簾子替代,天使全身像排列在寶座兩側,無論是他們臉部的表情,還是雙翼的色彩,都十分細膩。
契馬布耶 在 嚮往義大利- Giovanni Cimabue契馬布耶-慧眼識英雄(1240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Giovanni Cimabue契馬布耶-慧眼識英雄(1240~1302年) 為文藝復興時代來臨前暖身的畫家,在他畫畫的年代,繪畫還是處於拜占庭風格,華麗而嚴肅,主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