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非常喜愛的演員艾德華諾頓的 52 歲生日,(真的是老梗),畢業於耶魯大學歷史系的他,從劇場展開戲劇生涯,1996 年《#驚悚》、1998 年《 #美國X檔案》、1999 年《#鬥陣俱樂部》三部電影奠定一切,論電影本身,《鬥陣俱樂部》當屬首選,論角色魅力,《美國X檔案》無疑才是真愛。
⠀⠀⠀⠀⠀
沒有任何強烈的對比可以與諾頓當年的眼神變化相提並論,從輕蔑狠毒的怨懟仇視,到脫胎換骨的悔不當初,每看一次此情此景,都能數度被這撼動人心的靈魂深度與判若兩人震懾到難以呼吸。最後殘酷的一幕依然迴盪於正在發生的歷史角落,極權社會表面上沒有衝突亦沒有自由,衝突可以說是自由與民主的代價,然而關於自由的本質則是建立在人民素養之上,對比著當今分裂醜陋又對立的世界,或許我們都該好好捫心自問。
⠀⠀⠀⠀⠀
Has anything you've done made your life better?
⠀⠀⠀⠀⠀
回到《鬥陣俱樂部》,許多人應該和我如出一轍,從認識電影以來至今複習過千千萬萬次,其實這部電影在一開始打算交由後來《派特的幸福劇本》的 David O. Russell 執導,但讀完原著後卻對這個故事感到一知半解,反倒是當年的大衛芬奇,第一眼便愛不釋手,他表示,那時正逢三字頭歲數的後期,讀到這本書彷彿無法抗拒的聲聲召喚,作者 Chuck Palahniuk 談論的是一種對社會不滿、無能為力而引發的特殊憤怒:我們慣於安逸太久,我們必須憑著自己的力量全力衝刺出下一次的演化,卻很容易因嚐到一點甜頭而前功盡棄。
⠀⠀⠀⠀⠀
現代人的悲哀就是,什麼都有卻也什麼都沒有,就連放聲大哭或一夜好眠都是奢求,甚至混入癌末互助團體指期待有人能放下身段、側耳傾聽我們內心微不足道的想法。邪教似地拿著努力工作的薪水購買虛榮昂貴的品味,不知是消費商品還是被資本主義消費。道德經所謂「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這些我們自認為所擁有的事物,到頭來反而奴役我們的靈魂,世俗的富貴功名價值只會讓人終日患得患失。
⠀⠀⠀⠀⠀
我痛,故我在,渾渾噩噩的行屍走肉留在白天;夜晚降臨時,血腥在口中的刺激味道混合汗水與痛楚的侵襲,才是活著的具體證明。有些人訴諸酒精,有些人大吃發洩、購物紓壓,都只為了維持所謂本我和自我、心靈和生存之間薄如蟬翼的平衡,而往往只會導致愈來愈像個空殼,因為現代人的靈魂剖開來根本是空的。
⠀⠀⠀⠀⠀
也許能夠解釋諾頓所代表的是我們每一個為生活疲於奔命的平庸縮影,而泰勒則是一個對立的存在,對立於受金錢擺佈被生存禁錮的現代籠鳥檻猿。他對資本主義不屑一顧,對世俗價值嗤之以鼻,對循規蹈矩不以為然,無所不知又無所畏懼,瘋狂犀利而沒有極限,全然是腦海中飽受壓抑的本我最大值。
⠀⠀⠀⠀⠀
兩人在酒吧外荒唐的拳拳到肉互毆行徑意外發展成地下組織,吸引了各行各業、滲透各種階層的成員,抓住人類心中深深隱藏不願面對的黑暗本性,讓成員與觀眾都像著魔一般不由自主被泰勒誘發出道德框架之外的慾望情感,因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在這裡,沒有千夫所指,在這裡,不分貧富貴賤,透過打架認識自我,透過破壞重建自我,在兩人身上都望見了「我」的蹤影。
⠀⠀⠀⠀⠀
他們鏗鏘有力地說,工作不足以代表你,銀行存款不足以代表你,舉凡汽車、皮夾、衣著皆不足以代表你,鬥陣俱樂部裡的人沒有名字、沒有標籤,更沒有包袱,無須扮演顧家丈夫或是完美職員,這是泰勒所謂人之所以為人而活的理想雛形。在肉體承受撞擊的悶哼聲中學會與痛楚為伍,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的恐懼感中與自由共處,遊走於癌末互助團體中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學會順其自然才能擺脫不安與控制的慾望。有違道德的交給泰勒,有違良心的交給泰勒,有所顧忌的交給泰勒,泰勒成為了信仰核心,慢慢的、漸漸的,充滿魔力又似是而非的真理令信眾們趨之若鶩,如此擁抱天性、令人著魔的瘋狂成就了一個法外帝國。
⠀⠀⠀⠀⠀
《鬥陣俱樂部》無疑於當時引發相當大的餘波和爭議性,畢竟這部作品太過寫實透徹也幽暗深沉,容易引發許多模仿效應,深刻剖析了人與人、人與自我、人與欲望、人與道德、人與社會的種種尖銳的不堪與解放,主角的畏懼和壓抑不出建築在世俗價值上的畏懼與壓抑,泰勒的狂妄和叛逆就是道德不容的狂妄和叛逆。我們日復一日都在本我、自我中掙扎,理智規範我們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知足常樂,而追求自由擺脫束縛離經叛道的欲望卻時而蠢蠢欲動,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青冥劍、一座斷背山、一段色戒和一隻老虎,每個人心裡也都存在著一個泰勒,這就是人性,那股無法抑制的力量。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子辛說 】 EP21第二章:由「無」與「有」合一構成的道
🌳辛意雲老師認為,在《道德經》中的道,是由「無」與「有」而構成的,既相反又相成。而這樣由相反與相成合一構成的獨特宇宙觀,讓中國傳統思想有別於西方的絕對主義。而生活在這宇宙的人們,自然也繼承了由相反與相成合一的特性,使得人的心理會有矛盾與對立的部分。
📮現在就來收聽:EP21|https://mirrorvoice.pse.is/39ggyu
👉 每週一、三、五上線最新集數
👉 每單集限時 14 天收聽
👉 鏡好聽專屬官網/APP同步上線
👉 完整收藏《老子辛說》有聲書:https://mirrorvoice.pse.is/39nwqr
👉 於「IC之音竹科廣播」的結帳頁面輸入折扣碼「mirror」,即可享有現折 100 元的優惠。不限金額、不限品項。
#辛意雲
辛意雲老師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研究所,曾受學於趙一葦、傅偉勳、謝幼偉、方東美、牟宗三先生治中西方哲學。而後隨魯實先,愛新覺羅毓鋆先生研治傳統中國典籍。並跟從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研治中國學術23年。
曾任漢聲雜誌、新象藝術及文建會等團體之編輯或諮詢顧問;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授哲學、美學、中國哲學史,經典導讀等課程。
【本節目由 IC 之音竹科廣播授權播出】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子辛說 】老子辛說 EP20第二章:絕對的美,違背了天道的整體性
🌳在《道德經》第二章的第一段,囊括了美與醜、善與不善的對立解釋。辛意雲老師解釋,當天下人都認為「美」是一種普世標準,訂下了美的「絕對準則」,這違背了天道的整體性,成為「惡」的開始;因為在人心中,自然出現了美與醜的對立,進而割裂人心,衍生出主觀意識與分別心,也興起了排斥、否定其他「美」的可能性,窄化了自己的認知⋯⋯
📮現在就來收聽:EP20|https://mirrorvoice.pse.is/3ae6t9
👉 每週一、三、五上線最新集數
👉 每單集限時 14 天收聽
👉 鏡好聽專屬官網/APP同步上線
👉 完整收藏《老子辛說》有聲書:https://mirrorvoice.pse.is/39nwqr
👉 於「IC之音竹科廣播」的結帳頁面輸入折扣碼「mirror」,即可享有現折 100 元的優惠。不限金額、不限品項。
#辛意雲
辛意雲老師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研究所,曾受學於趙一葦、傅偉勳、謝幼偉、方東美、牟宗三先生治中西方哲學。而後隨魯實先,愛新覺羅毓鋆先生研治傳統中國典籍。並跟從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研治中國學術23年。
曾任漢聲雜誌、新象藝術及文建會等團體之編輯或諮詢顧問;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授哲學、美學、中國哲學史,經典導讀等課程。
【本節目由 IC 之音竹科廣播授權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