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孩子及青少年一顆感恩的心:尊重父母和老師】
常常看見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不尊重自己,明明已經給了孩子「好食好住」的環境,為什麼孩子還是不領情?甚至愈來愈反叛呢?
「為什麼我尊重孩子,但孩子卻不尊重我?」
在不流行嚴加管教、體罰的時代,父母往往遷就和溺愛孩子。子女在溫室下成長,功課有私人補習、接送有家傭姐姐,平時便有父母百般呵護,他們不需要付出便能自動有所收穫,那麼他們還有尊重別人的需要嗎?看怕最後只會像個小王子般在家中呼風喚雨,目中無人。
父母的責任並不只是呵護孩子
保護孩子固然是父母的責任,但很多父母傾向把這份「保護」的責任無限放大,忽視了終歸孩子也得脫離護蔭,需要出身社會。所以,父母更大的責任是讓孩子學會承受責任,而不是只享受權利。
尊重教育,由日常做起
每天有飯吃,孩子總是覺得理所當然。這時候不妨簡單說說種米的辛苦,需要農夫勤勞工作才能使大家有飯吃,讓孩子從「粒粒皆辛苦」開始尊重「米飯」和「農夫」。從而在這個概念加以延伸——父母亦要上班賺錢才能夠「有錢開飯」,最後引發他們感謝父母的情操。
尊重的核心概念——同理心
要讓子女學會尊重不能只訓話他們,更重要的是要譲他們學會同理心,考虑别人的感受。
不妨用日常生活情況舉例,子女對父母發脾氣、無禮,父母不宜在這時候跟他講大堆道理,「解釋」為什麼這行為不當云云....。 因為,你的冗長解釋,容易被子女誤以為「是父母不太對了,所以要向他慢慢解釋,直至他接受你的解釋為止」,使子女變成更自我中心。 父母雖不用大發脾氣,但在此時,也應用嚴肅和不高興的樣子對子女說「不」。 讓子女知道他也要顧及父母的感受。
利用「此情此景」向子女說明他影響了別人(包括父母),和帶來了什麼後果,引導子女以同理心,思考別人的感受和難處。
明山和明詩今天雖已長大成人,我們偶爾也有言語上的衝突,若他們有無禮或不專重,我和外子也不畏表達我們的感受。
仁之最高境界為孝道,但孝道不止限於家人,孝道亦盡顯情緒智商之同理心發展。
若想知道怎樣在子女的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方式溝通,以逹至良好的效果,請看看我為大家製作的「與子女溝通有法」post 及短片 ,可click 以下的post Link :
https://www.facebook.com/1005958106184085/posts/2254236484689568?sfns=mo
#培養感恩的孩子 #教育孩子尊重別人 #孩子學尊敬師長 #教出一個成熟的小孩子 #培育孩子情緒智能 #培育同理心 #培育孩子感恩的心
培育孩子情緒智能 在 麥明詩媽媽 - 麥何小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此情此境,父母當時的反應將會影響這孩子情緒智能的發展. (例如, 若他的父母對這位打別人的小朋友說,“這是遊戲而已,不應該發脾氣及攻擊別人” .) 這樣,孩子就會學習控制情緒。 但若父母也很緊張的,情緒反應也很大的,變相鼓勵孩子有過激的情緒反應! 在片段中, 雖然在旁的成人,沒有過激反應, 但只聽見他們的笑聲,也是很多家長的自然反應。其實,應立即教導這孩子,使他知道打別人是不對的。 很多時候,家長以為這是小事,就錯過了一些寶貴嘅教育和實踐經驗給孩子。 很多家長都明白培育孩子情緒智能的重要, 但忽略了在生活上給孩子實踐和學習的機會。 現使用這片段, 希望家長們以後多留意孩子生活上的小節, 培育我們的下一代,有良好的行為素質。
The Pie Face game has been taken to another level! This looks so f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