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G哥可不可以爬黑山,該不該冒險?這些其實並非只是今日的新問題,而是一直存在文明的矛盾——人類應該沒有極限的冒險未知,還是應該保重自己珍惜現有?如果太過保守,將無法進步;太過冒險,又會犧牲自己,到底該如何拿捏呢?
生活在安定中我,對於那些願意犧牲自己向極端挑戰人,只能心存感激,畢竟許多勇於冒險的人,都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偉大靈魂。不然怎會發現新大陸、如何向外墾荒、如何發明飛機、又如何飛向月球、航向宇宙呢?還有,社會改革也是種生死冒險,都需要敢於挑戰界線的狂人打前鋒。下面這幾部電影都是關於「掙扎在挑戰極限與保守主義之間的冒險故事」:
1. 127小時;127 Hours (2010)
《127小時》是自傳《在岩石與險境間》的改編電影,由詹姆斯·法蘭柯幾乎是獨腳戲的精彩演出。故事是關於一位善於獨自登山又自毫無山不馭的登山專家艾倫,竟然在一次冒險的過程中,意外受困岩石間,掙扎許久,最後不得不自斷一手,才總算成功自救。原本喜好冒險於極端又沒有恐懼的艾倫,在受困的127小時,因為受到死亡威脅,終究還是得面對人類的卑微與脆弱。
.
2. 聖母峰;Everest (2015)
《聖母峰》也是個真實故事,發生在1996年的聖母峰登山意外。人類要攀登聖母峰是種瘋狂,瞬息萬變的嚴寒氣候,崎嶇難料的多變地形,每分每秒都是極限的挑戰與生死的威脅。故事中沒有人是主角,因為聖母峰才是真正的主角,象徵著地球上的現實:卑微的人類在自然界,根本從來都不是主角,大自然才是。
.
3. 攀越冰峰;Touching the Void (2003)
這又是個真實故事,1985年5月在安地斯山的斯拉格蘭峰,安和賽門兩人決定挑戰尚無參考路線的西側山峰(也是爬黑山),結果下山時,不幸遇到一連串的意外,喬跌斷了腿,不能繼續攀爬,於是賽門只好以一繩綑綁彼此,繼續在生死交加的極限邊緣,拯救兩人慢慢下山。只是,意外連連,最後讓賽門不得不面對更難的人性問題。在極限與災難的邊緣,不只是生命的冒險,也人性的挑戰。
.
4. 走鋼索的人;The Walk (2015)
菲利浦佩帝的故事也是真實事件。佩帝原本是個在街頭賣藝的走鋼索人,有天決定要成為第一位在美國雙子星大廈之間走鋼索的人。歷經八個月的訓練準備,總算在1974年的8月6日,順利達陣。整個過程佩帝謹慎堅定,觀眾倒是屏氣凝神七上八下。如今,雙子星早已不在,但佩帝走鋼索卻已是歷史。
.
5. 少女車神;Italian Race (2017)
《少女車神》也是真實改編的電影。車神與少女是對兄妹,都是義大利的賽車手。車神哥哥是位勇於挑戰極端的冒險者,少女妹妹傳承父親保守安穩的性格,卻也因此難以突破比賽困境。愛猛衝的哥哥常常製造麻煩,但也是因為哥哥的瘋狂,才能讓妹妹的車藝進步,救回一棟被抵押的房子,也救回冰封的兄妹情。我好喜歡這部真情流露的電影。
.
6. 決戰終點線;Rush (2013)
這也是個真實故事,關於1970年代的兩位F1車手,詹姆士·亨特和尼基·勞達。亨特(雷神飾演)年輕瘋狂、精力充沛,又有不怕死的極限挑戰精神,對手勞達則是沈穩多慮的保守車手。即使性格相異,兩位都有堅強的意志與得勝的決心。然而,就在比賽最艱鉅的時刻,性格決定了比賽的結果,這是人性的考驗:面對心愛的人,真的可以不在乎生死,可以沒有極限的冒險嗎?
.
7. 登月先鋒;First Man (2018)
如果在冷戰期間,美俄之間沒有瘋狂的太空競賽,今日的我們會不會非常不一樣?會有許多人造衛星,會有太空梭、會有機會太空旅行嗎?看過《登月先鋒》才知道,在70年代時,研發火箭與太空梭並不受美國民眾認同,因為極昂貴,會擠壓掉民生預算。經濟對民眾來說最重要,太空冒險太昂貴、太奢侈了,一點都沒意義。此外,對於太空人來說,登上太空梭也是種賣命遊戲,絕對是超越肉體極限的生死冒險。然而,如果不是這些無視死亡逼視的英雄,今日的世界肯定不是現在這樣。
.
8. 赴湯蹈火;Hell or Hight Water (2016)
如果貧窮會遺傳,窮爸爸該怎麼救兒子。一對受到社會壓迫的兄弟於是鋌而走險搶銀行。瘋狂的哥哥Tanner與想要一筆錢贖回媽媽土地的弟弟Toby,連續搶銀行,跨越法律界線,單純只為存活。從一般的社會正義看來,這對兄弟真是無惡不作,但是故事真正想說的卻是,那些代表社會道德的保守主義,才是真正吃人不吐骨頭的豺狼虎豹。如此,不冒險(不革命),怎有機會再重生呢?
在岩石與 險 境 間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旅行規劃看得出CEO與CFO的差異(9)
從旅行的規劃也可以看出CEO與CFO的不同(9)
早上Hiking的行程,出發前與夫人爭論,為何不是遠處的Husavik先去?夫人說,她已經問過,中午以前都是好天氣,當然Hiking先,下午再去Husavik賞鯨漁港,雨後的港口更美,有錯嗎?唉,忝為家長的CEO通常很隨性,CFO就顯然不同,仔細盤算,步步精確,好的CFO絕對不會讓企業陷入險境。有人建議我,籌辦「跟著黃社長遊世界」的行程,但我知道掛羊頭的是我,賣狗肉的夫人,除了擔任CFO之外,還可以兼任CTO。
環繞著米湖的民宿四周,都是火山熔岩的地形、地貌,我們選了曾是「冰與火之歌」場景的健行路徑,這是條穿梭在岩石與矮灌木之間的步道。當我正陶醉於四周廣闊的視野時,家裡的CFO指著地上一朵長的非常夢幻的野菇,讓我心底暗暗佩服,明明在步行,竟然還能找到這朵深具保護色的野菇。不像我,用力的找,也只找到兩、三朵不起眼的草菇。不過,我倒是認為,我找到的應該是可以食用的無毒菇類,夫人的就不知道囉,嘿嘿嘿!
走出熔岩步道之後,我們看到一處深藏熔岩之下的溫泉池,據說在1980年代以前,這裡還常有當地人來此泡澡,只是溫度高達43~46度,比起一般人能承受的39度以下,還是太熱了些。
就在上頭的大岩塊,我們可以看出當初地殼崩裂時造成的裂縫,米湖附近確實具備各種精彩的地形、地貌,對於喜歡健行、攝影的朋友而言,到冰島,不在米湖住一、兩個晚上,那就有點可惜了。
在岩石與 險 境 間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明翰不是神。
他能回來,除了他個人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消防與岳界攜手組成的搜救隊,幕前幕後辛苦付出所換回來的。他們,都值得掌聲。"
#哈崙橫斷搜救事件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 美國的127小時,台灣的7xx小時 》
「也許,我們無法想像生命盡頭的那一刻,但是,我們能從別人的故事裡,看見生命為了延續下去所綻放出的耀眼光芒。」
李明翰不是神。
他能回來,除了他個人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消防與岳界攜手組成的搜救隊,幕前幕後辛苦付出所換回來的。他們,都值得掌聲。
但他仍是一位,十分可敬的強大登山家。
那為了求生而展現的驚人意志,是世界級登山家都會點頭認同的堅強。
他犯了許多錯,才會落得差點與山神同在——
他在中級山功夫未到家之前,稍微越級獨攀了一個風險過高的山域。
他沒有攜帶能在絕境通訊的通聯器材。
他也沒有委託一個掌握他整個計畫的留守人在山下待命。
更因為離開了已知路線的航跡,讓自己陷入了極大的未知與風險之中。
但,他更做對了很多事情,今天才得以搭機下山——
強大的心理素質,臨危不亂之外,更獨自面對往後30天的絕望孤寂。
專業的裝備,在遇難後依然能保持自己的溫暖乾燥。
正確的知識,讓他持續的往山頂推進尋求救援,而不是越往溪谷走的迷途。
異常堅定強大的心靈,支持他撐著承受極大痛苦的肉體,一跪、一跪攀上稜線。
最後是經驗與知識結合,靠著地圖指北針,在GPS被沖走以後依然能給予搜救隊關於自己位置的可靠線索。
這些,都不是一個「普通登山客」能有的作為,而是一位「經驗充足的登山家」才會有的應對。知識、裝備、經驗、體力、心理資質,是這些看不見的東西,讓他能在受困了1個月,超過700個小時之後,重返人間。
至於使用者付費嘛,李明翰的社團學長姐與家屬,除了在山搜期間無比冷靜與配合以外,更已經準備好現金,等著支付任何一張來自政府與搜救隊的帳單了,他們是完美的遇難者關係人典範。而山神,也把他們的寶貝兒子還給了他們。
可惜,現在的「法律」,就是「不准直升機收錢」,所以政府媒體愛用「直升機花了多少錢全民買單」這招,根本是愚弄大眾的伎倆,法律不改,台中、南投政府再怎麼抹黑登山者、訂定再多不合理違憲的制度,只要出事一樣全民買單。
------
7年前,震撼世界、轟動台灣的冒險鉅片「127小時」上映,成本1800萬美元的電影,在全世界開出了6000萬美元的票房。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真實故事——2003年,主角Aron Rolston,27歲,獨攀藍約翰峽谷,沒帶通訊器材,求生器材不足,只有一天的糧食和水,別說留守人,根本沒人知道他要去哪裡。然後他就這麼的被一塊巨石夾住手,困在峽谷中127小時,最後用破爛小刀斷臂求生,犧牲了一隻手,成功活了下來。
後來,Aron Rolston成了美國的名人,出版了回憶錄《在岩石與險境間》,巡迴演講他的故事,甚至登上了瑞士經濟論壇的講座。並且,他並沒有因為失去一隻手臂而失去冒險的熱誠,如今的他,正在群山的擁抱之下,繼續以世界第一高峰為目標邁進著、攀登著。
有著極其相似的經歷與命運,但李明翰比Aron Rolston更加的幸運——雙腿雖然斷了,但還是能跪行。雖肉體承受的痛苦或許沒有127小時那樣磨難,但精神的折磨對他來說,可是更勝一籌——整整31天,700多個小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廣袤無邊的山林,到後期天天聽著螺旋槳達達聲,甚至看著直昇機因為樹林過密而在眼前擦身而過,直到打出求救電話後長達5天、早已斷糧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餓死的無盡等待……他那種面對生死交關的心情,誰能理解、誰能想像?這心理的煎熬與自我對話,絕對遠在127小時的故事之上。
更何況,李明翰的故事,還有家屬、台灣山岳界與消防單位三方的圓滿合作,相輔相成,穿插著制度的矛盾、官民的體諒與萬眾一心的團結。
什麼是國際化?當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外國人聽的時候,這就是了。這是一個,國際級的山難故事。
如果,你不會看著127小時的電影,指著主角大罵浪費社會資源、大罵活該找死有種獨攀就不要人家去救;那麼,你當然不會回頭,用同樣的言論指責李明翰——那是一種作賤自己家園的崇洋心態,外國人可以,台灣人不行。
如果,美國的政府沒有因為Aron Rolston而規定「禁止獨攀」、「登山者必須攜帶通訊器材」、「加強登山管制」、「強迫保險」,那麼…台灣呢?
「美國拍電影,台灣變笑柄」,一樣的故事,一樣堅強的人,一樣耀眼的生命,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故事?
不,人本為冒險而生,既然做足準備,何不放膽嘗試,去追尋不一樣的視野與高度、徜徉在那自己過去無法想像的境地之中,飛得更高、更遠、更灑脫?
台灣的鳥籠已經打開,而我相信一定有這麼一天,這樣交雜著是與非、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故事,終將成為岳人們的佳話,永遠流傳下去——從這個千山萬水不輸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福爾摩沙,直到世界的盡頭。
#照片非當事人
在岩石與 險 境 間 在 雪羊視界Vision of a Snow ram - 《 美國的127小時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後來,Aron Rolston成了美國的名人,出版了回憶錄《在岩石與險境間》,巡迴演講他的故事,甚至登上了瑞士經濟論壇的講座。並且,他並沒有因為失去一隻手臂而失去冒險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