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不想要精神科的那些療法。藥物治療?不喜歡被藥物操控的感覺,那會讓無用的自己顯得更無用。心理治療?和外人說心事有困難耶。
好的,那我就來說說憂鬱的另類療法。(參考「正午惡魔」,Andrew Solomon著)其實有些方法你已經在用了,不管有沒有效,至少它無害。
就是因為憂鬱症難以根治(情緒問題沒有根治這種說法,只有穩定),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雜七雜八的方法,有些方法真的很有趣,不礙事,最多只是傷荷包。
Solomon認為,除非另類療法反客為主取代有效的療法時,才會帶來真正的危害。的確在門診經驗中,有些人用少許藥物搭配方法A,有些人是心理治療搭配B+C,或者A+D,並且也保持對就醫的開放態度,包括他自己亦親身嘗試了以下許多另類的方法。
光療,按摩,中醫,中藥,支持團體,眼動減敏法(EMDR),電療,催眠,順勢療法(這個我不懂),精神外科手術,某些宗教或神秘儀式。
對,我們的確需要一些儀式行為來轉移對問題的注意力。至於要用哪一種,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白老鼠,既然大多數無害,在不傷荷包的情況下,試試又何妨。
*
附近有間綜合型醫院剛開幕時,我曾經順便去了解一下精神科,這家醫院以有眾多志工著稱。精神科在二樓,我只是想信步看看,沒想到在還沒搭上手扶梯之前就有志工攔住我,問我有什麼問題需要就醫。
我見他並非醫療人員,只好胡謅一個模糊的官方說法﹕喔我是因為睡不好來的。沒想到這個志工就一路跟著我,告訴我睡得好的10種方法,包括多吃OO與少吃XX,順便常常做**。
雖然很干擾但無害,聽聽也沒有關係。至於志工是否可能因此干擾專業(如果有人認真聽並採取這些非醫囑建議,會導致什麼後果誰負責),在這就先不討論了。
*
憂鬱症是週期性的疾病,即使不做什麼,症狀都會緩解,如果剛好做了些什麼,我們會很容易歸功於做這些的功勞,其實只是,你本來就快要好起來了。
當然有些方式很萬用,只要用下去就決不會出錯,那就是運動與注意飲食。
很多病人都抱怨門診醫生給的時間不夠(門診時間怎麼會夠),都馬只會叫我運動。我必須說,醫生是對的,他只是沒時間慢慢解釋給你聽。
所謂運動的定義很廣,家務性的活動當然是運動(誰敢說做家事不是運動),走路散步當然是運動,誰跟你說要很假掰的去健身房,游泳池才叫運動?
所以不要跟我說運動很難,若不趕時間的話提早幾站下車用走的,很難嗎,至少製造一下腦內啡,提高你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
養生食物多半不夠好吃,想想減少糖分攝取和碳水化合物之後的食物,唉,光想想就沒胃口,但幸好我們還有巧克力和帶殼海鮮啊(鋅與維生素B有助改善憂鬱)呵呵。
不管什麼方法,最佳的方法是「相信」,有句話不是叫做「信必得救」嗎,只要你相信的方法,它就是好方法。
「團體心理治療定義」的推薦目錄:
團體心理治療定義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
如果你單身,那你可以把「婚姻」這兩個字改為你在乎的關係,或者是「團體」,或者是職場,等等等,其實道理都能通。
要特別感謝 #心煦心理治療所
整合不同的人才一起參與重要的心理健康議題。
#節目討論主題點這裡 https://ppt.cc/f13A1x
婚姻中的「我」思考
心煦心理治療所創辦人/蔡岳融臨床心理師
婚姻是一個很特殊的雙人關係,它是兩個人情感上的更緊密結合、道德上的自律以及法律上的責任義務。「兩個人」進入婚姻的轉化後,好像共融變成了一個「伴侶」的單位,任何事情都變成以雙方共同的利益為出發角度。
#_我_在婚姻中仍存在
但事實上,人在婚姻中(其實不管在任何團體中都是),我們仍要知道我們真實能掌控的、能夠努力或者感受到的,其實都還是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存在。所以在當伴侶時,去覺察「我」的想法、去施行「我想要」「我不要」的權力、以及辨明「我跟你感覺不一樣」都是很重要的,因為婚姻並不會真的就把兩個人重新組合成一個「伴侶」。活生生的「我」還是存在著的,所以在婚姻中保有「我」的感覺,不要迷失了「我」是很重要的。
#再怎樣的偉大都還是源於_我_的願望
雖然在婚姻中的決定是常常關乎兩個人,人們沒辦法像未婚時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時候我們甚至覺得「我是犧牲了自己替你著想」的委屈感受。但我們要知道,其實我們人做的任何行為,其實都是出自於回應「自己內心深層的需要」。那些我們以為是在壓抑自己成就別人的行為(比如是貼心、替別人著想、甚至是犧牲自己),除了表面上的善舉,還是可以對應於自我內心的人際需求,比如「被人需要」、「想要把期待放在別人身上」,或是「不敢表達自己需要」…等願望,所以先搞懂自己到底在犧牲什麼,求的是什麼,不要努力了還什麼都沒有得到,這是次重要的事情。
#婚姻中的_我_跟_你_平等而同在
也由於婚姻中遇到的困難都要回到「個人」的角度出發思考,我們也要知道婚姻中還有另一個「人」的存在,我們在思考自己對於婚姻的需要是什麼、藍圖是什麼、犧牲目標等種種需要的時候,也要比對婚姻中的另一方是否思考脈絡跟我們一致、能否溝通。當跟一個別人協調時,我們要知道我們是不能控制別人的,我們心中也要接受「失敗」的心理彈性,因為真的有時候「我再怎麼努力,但對方不要時是我們勉強不來的」,也要知道「我能給的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他真的想要的我可能也給不起」。思考對方與我的不同,是第三重要的事情。
#婚姻的心理定義會一直改變
婚姻有保存期限,婚姻也會變質,人對婚姻的想法是也會隨時間更動,比如新婚愛得火熱,婚後變得務實簡樸,生孩子後雙方注意力聚焦孩子身上只想把孩子養大…兩人對婚姻的期待也會與自我期許、個人人生規劃有關,人生中不斷不斷遇到的大小事件會改變人對婚姻的態度,很多人在進入結婚後,好像就覺得人生不會再變動一樣,殊不知自己不變時,另一半已經從婚姻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而大步往前,兩人就默默變得不同調。是故,總是思考婚姻的過去與未來的可變性,是第四重要的事情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彼此都要為此負起責任、想辦法解決衝突
最後,婚姻始終是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我們若要在婚姻中,都必須對婚姻的樣態負上責任,婚姻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婚姻中的彼此是否能適應及感到平靜而以。結婚不是人生唯一解,離婚也不會是絕路,勉強著彼此或逃避不看婚姻中的問題,都不會讓婚姻中的疙瘩消失。跟親密的他/她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撥清迷霧、異中求同,或找到彼此的最小交集、談談條件,其實都可能意外發現,問題比我們想像中的簡單!
最後也提醒大家,#知道自己要什麼,並 #持續與對方一起思考婚姻的各種可能性,尊重對方的想法並且保持開放,藉由兩人合作讓婚姻保有更多可能!
欲參閱更多心理小品,請FB/ IG搜尋: 心中煦光-心煦心理治療所
#聽眾來函
若你目前遇上的難題,有 #親子問題、 #憂鬱心情、 #職場轉換困難、 #家庭衝突等等,你可以先寫下你目前遇到的類型,再細述你想要透過第三者觀點去被解套的難題,以臉書私訊方式,傳到DJ JoJo桑臉書粉絲團,我們將會把聽眾的難題,請心理師來試著回答。
當然阿啾要強調,任何的回覆,不見得能立馬見效,宛如特效藥一般解決你手邊難題,但至少可以提供另一層面的角度,讓你多一個看事情的角度可選擇。
團體心理治療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過度類化中有一種特別有害的形式,就是貼標籤(labeling)。如果你說「我就是懶」或是「我就是個懶人」,你就是拿某些行為,來暗示你一直、而且幾乎在各方面的行為都很懶。
貼標籤也表示,你會一直符合某個特定標籤,而且你無法改變。如果你真的懶,也就是說,你懶到底了,那你怎麼可能敦促你自己不要那麼懶或是不懶惰呢?
你對於語言造成的困擾越是警覺,你越不會傾向於自我挫敗的思考、情緒和行為。過一陣子後,在你張開大嘴巴、對自己與他人說出不正確的話之前,你將更容易阻止自己。若是如此,那你的困擾就會明顯減少,也比較不容易再受困擾影響。
取自《讓自己快樂》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在直播的時候,談到如何把我們所使用的負向、模糊語言,變得正向、具體。語言使用如果花點心思調整,其實對我們自己的生命,還有身邊的關係,都帶到更具建設性的方向。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3805988529474095/
「我就爛」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種說法,就這篇摘文來說,顯然給自己貼標籤了。我猜,大部分人講講而已,不是一定這麼認真看待。
可是,假如用自責的角度來談,確實有人是這麼想自己。用這種方式定義自己,那是一種廣泛性的自我否定,讓自己痛苦,活得很沒動力,又真的應驗了「我就爛」的說法。
我自己的習慣是,先去整理出我們對自己的正向認同,像是「我是一個喜歡面對挑戰的人」,這能幫助我們生存。這是「有我」的階段,這階段最好不要跳過,除非我們不在地球上生活。
然後,在某些時候進入「無我」的狀態,時時歸零、活在當下,不預設自己會成為什麼樣,隨順自然。這跟單純使用慣性來生活不太一樣,這種狀態下,意識清明,舉手投足保持覺知。
很多人會為我們設限,我們別再畫地自限了!
祝願您,讓我們有更開放性的語言使用,還給我們自己本有的自由!
*********************************
避免過度類化與貼標籤
【文/ Albert Ellis】
人對事情的解讀很容易類化,而且會過度類化,兩者幾乎一樣簡單。因為你沒得到想要的幾個工作,所以你可能合情合理的斷定:「我想要的工作大多都得不到。我猜我最好多多嘗試,這樣最後才能得到我喜歡的工作。」
很棒!這是合理的類化。這對你有幫助。
但是你會愚蠢的加上:「因為我一直沒得到想要的工作,所以我永遠得不到好工作。我得不到渴望的職位。我最好放棄,不要再試著找工作了。」
你失敗過好幾次,但這次未必就會失敗。摧殘你的父親或母親有一雙明亮的藍眼睛,也別認為就一定要避開所有明亮藍眼睛的人。你可能會覺得最虔信宗教的人很難理解跟對話。但是他們所有人都如此嗎?
你的過度類化不合邏輯,而且限制了你自己。這樣可能造成對其他人與團體的歧視。應該要檢查修正。
過度類化中有一種特別有害的形式,就是貼標籤(labeling)。如果你說「我就是懶」或是「我就是個懶人」,你就是拿某些行為,來暗示你一直、而且幾乎在各方面的行為都很懶。但你有如此嗎?貼標籤也表示,你會一直符合某個特定標籤,而且你無法改變。如果你真的懶,也就是說,你懶到底了,那你怎麼可能敦促你自己不要那麼懶或是不懶惰呢?不太好吧!
此外,「我就是懶」常常意指「我不應該這樣,我不應該這麼懶,我這樣不好!」就如我之前所說,你用的又是表示同一的「是」,而且意指你一直都是壞的。但你想表達的其實只是,某些時候的某些行為不如你理想中那樣稱心如意。
就算是告訴自己:「我做事懶惰」也會有風險。因為這樣可能表示,你幾乎每一刻做的每件事都是懶惰的。真是這樣嗎?不是吧!
還有!要小心,別因為你在某些事上有困擾,就貿然為自己貼上標籤。也許你在特定狀況中的某些時候,有憂鬱的感受。但如果你因此斷定「我就是個會憂鬱的人」,你就是在助長自己──在許多狀況中「幾乎總是」感覺到憂鬱。這就是我們醫學傳統的危險之一,我們常常把人標籤為「會憂鬱的人」,因此他們連想試著改變都會被阻止。
同樣的,像「我很困擾」這樣的說法,比起「有時我的行為舉止令我困擾」要糟糕得多。「他是瘋子!」與「就我所知,他在一些特別場合,某些特定行為會有點瘋狂。」也大不相同。
所有的貼標籤都很愚蠢嗎?肯定不是。香蕉和梨子都可以叫做「水果」,也不會造成什麼大傷害。但要是你說:「因為香蕉和梨子都是水果,而且因為這兩種我都不喜歡,所以我最好遠離所有的水果。」那你可能就有麻煩了。限制性與譴責性的過度類化是我們要小心的。因此,要仔細評估具毀滅性的行為,但不是做出行為的這個人,包括你自己!
然而,不要逃避、認輸。有人行為「惡劣」、「不義」的時候(他們常常如此!),要放下你那神諭般的命令,別要求他們必須停手,不要因為他們的「惡劣」行為而譴責他們的人,試著不帶怒氣的去引導他們改變,而且接納(而非喜歡)他們依然無法改變的部分。然而,如果可以的話,要告訴他們,你為什麼、又有多希望他們怎麼做才好。要不帶怒氣的說服他們做出更好的行為。如果可以的話,選擇遠離他們。但是要停止大呼小叫,停止抱怨他們絕對不能做、卻正在做的行為。如果你有力量阻止他們,要小心使用。如果你無力影響他們,也別假裝你真的有這力量。大家通常會依自己想要的方式來行動,而不是你想要的方式。太可惜了──但不是糟糕!
為了要進行重大的哲學觀改變,從而讓你自己更不容易受情緒困擾,你最好看看柯日布斯基 1933 年在《科學與健全》中指出的:你,跟我們其他人類一樣,都有先天與後天的強烈傾向,常常會過度類化,也會在你的語言中加入貼標籤、表示同一的是、非此即彼的思考(either/or thinking),還有其他不精確的東西。這麼做不會令你瘋狂,但就如柯日布斯基說的,這麼做常常會讓你不健康,或是變得神經質。
凱文.費茲茅理斯是奧馬哈市的治療師,把普通語義學的原則應用在心理治療與諮商的治療師中,他一直是位重要人物。他在《你需要的是態度》有些很棒的論點,反對類化跟貼標籤。他同意 REBT 的原則,認為你最好避免專橫的應該和必須、自我譴責、抱怨、責怪他人,以及要求他人改變。他還為這些理性原則補充了一條:停止具體化(reifying)!具體化的意思是,你有對於某件壞事的想法(例如失敗),而你將這個想法視為具體的東西。因此,由於你把失敗視為「恐怖」,你就把失敗變成了思想中的實物,而且還很肯定這件事本身就很「恐怖」。其實這件事只有對你「恐怖」。但是對於這件事的「恐怖」,你的觀點和強烈地感受會使這件事變成「毫無疑問的恐怖」。接著,你的行為就會表現得像「失敗就是恐怖的」,讓自己惹上各種沒必要的麻煩!
你可以使用普通語義學、費茲茅理斯「思想中的實物」的觀念,還有 REBT 所謂過度類化、扭曲的思考,來理解你有多容易給自己造成情緒問題;你也許能從而幫助自己,為困擾找出「優雅」的解決之道。
試著去找出你什麼時候在過度類化、貼標籤、使用「非此即彼」而不是「以及、而且」的語言。減少你在語義上的疏忽,並不是心理健康的萬靈丹,但是可以有效減少你絕對與獨斷的想法。你對於語言造成的困擾越是警覺,你越不會傾向於自我挫敗的思考、情緒和行為。過一陣子後,在你張開大嘴巴、對自己與他人說出不正確的話之前,你將更容易阻止自己。若是如此,那你的困擾就會明顯減少,也比較不容易再受困擾影響。
.
以上文字取自
讓自己快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3844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
https://www.facebook.com/streamer2009/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團體心理治療定義 在 團體心理治療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團體心理治療定義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ellen0803也提到足部核心啟動大作戰-足部核心訓練課程(加場) 課程時間:2020年7月5日星期日,上午9:00 ... ... <看更多>
團體心理治療定義 在 團體心理治療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團體心理治療定義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ellen0803也提到足部核心啟動大作戰-足部核心訓練課程(加場) 課程時間:2020年7月5日星期日,上午9:00 ... ... <看更多>
團體心理治療定義 在 台灣心理治療聯合會Taiwan Union Congress of Psychotherapy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團體心理治療 大師Yalom強調團體是社會的縮影及此時此刻( here-and-now)之運作, ... 度也接近到切點附近,這個藥物種類及劑量效果就很清楚,也符合藥物有效的定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