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夠噁心的環團⋯⋯
跟他們現在在反對的「三接決策、開發232公頃」和「嘗試國光石化環評通過」的主政者擁抱!?
然後說馬茸果斷!?
國光石化是因為環評一直補件,補到甚至是「有條件通過」和「不准開發」兩案併陳,欸!!超過8成環委拒絕捏!!竟然還能兩案併陳!?後來真的拖太久,民間投資者不爽在台灣玩了,決定遷往外國,馬政府才順勢宣佈計劃終止的!!
#你們這些環團當初都是參與者有可能不知道嗎
桃園三接工程也是他們執政期間規劃,後來時間來不及,沒有做下去
#要不然你們以為會從232公頃縮小到現在的23公頃!
#然後現在擁抱馬茸還感謝他!?
「真的當我們記性有哪麼差啊!?」
為了反開發面積已經縮到最小、工法最不影響生態的三接,竟然稱讚、擁抱當初你們視為魔鬼的為政者?
.
#你們真的好噁心
.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聽到「環評」你會想到什麼?是美麗灣還是國光石化?環評到底怎麼審?2分鐘揭開環評的神秘面紗。 全文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8024 訂閱《關鍵評論網》▶ http://tinyurl.com/tnl-subscribe 看更多《動畫看新聞》...
國光石化環評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港台很熟嗎】唱歌也會被捕,站在極權政府那邊的人還記得嗎?
政府對台語歌曲的查禁,要到了解除戒嚴以後才趨緩。當林強在〈向前走〉中唱出「Oh── 再會吧/Oh──啥物攏毋驚」之後,台語流行歌彷彿勇敢地告別了禁歌時代,也真的什麼都不怕地百花齊放。
陳明章、陳昇、伍佰等人都是九〇年代著名的台語流行歌手,1997 年出道的董事長樂團及 1999 年的五月天樂團,創作出不少耳熟能詳的台語搖滾歌曲。2007 年成團的農村武裝青年,以社會議題為創作靈感,參與樂生療養院、國光石化環評等社會運動;2014 年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中,滅火器樂團的〈島嶼天光〉一曲成為社會運動中凝聚人心的力量,更一舉獲得該年度金曲獎的最佳年度歌曲獎。
台語歌真的不一樣了,不一定得再那麼悲苦,也不再有創作限制。聽台語歌,漸漸變成一件有點酷的事情。
那些曾經是禁歌的台語歌曲,今日在各大電視節目都能自由演唱,民眾也隨時能在 KTV 點播,唱出自己的心聲。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政治的開放──自由,也是一種政治的實踐。然而,台語歌曲其實從未消聲匿跡,當被政府查禁時,它們在廟埕、在舞廳、在大街小巷的土壤上,被日日夜夜地傳唱著。
長榮航空自2015年起,每當飛機落地時,便於機艙內播放當年由鄧雨賢創作的〈雨夜花〉及〈望春風〉。音樂還是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出口,她以動人的旋律迎接返抵國門的旅客與國人,彷彿正說著:「你好,歡迎回家」,或者:「你好,歡迎光臨台灣」。
▋台語禁歌史,全文請見:https://bit.ly/3ecXtfW
國光石化環評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速召開氣候變遷國是會議
中執委潘翰聲<刊載於2012-06-13中國時報>
在全台傾盆大雨,到處積水成災中,我想起了前年地球日環保團體會見馬英九總統,提出「氣候變遷國是會議」訴求,今年環境日才剛辦完「全國氣候變遷會議」,回顧籌備之初,我主張由總統府以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來主導國是會議,而不是由環保署的執行層級來辦理泛濫的「全國xx會議」,期待各主要政黨領袖齊心面對文明存續課題,邀集環保界與企業界攜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呼籲全民因應極端氣候已無可回頭之下的調適策略。
去年約略此時,民間團體與環保署確定大會延到選後的地球日或環境日,近一年的籌備時間則要加厚會議的實質密度,一改傳統大拜拜單向報告的形式主義弊病,進行「世界咖啡館」小桌流動討論的開放空間會議型態,由下而上激盪集體智慧。經過預備場及北、中、南、東四場地方會議(民間原建議依生活圈辦八場),共有兩千人次參與,蒐集數百項意見,照經建會氣候變遷調適綱領八大面向歸類,讓政府部門後續得以追蹤管考,全國場再分四大群組,每桌由民間與政府各推一名桌長凝聚對話共識。大會第一天由四位民間團體代表,分別與四位部長級官員對話,第二天由這四名代表濃縮報告,總統聽取意見和回應。
檢討整個過程,更加肯定的是,後續必定得經過氣候變遷國是會議的政治協商,奠定我國「氣候變遷改革路徑圖」並付諸實施,才能徹底解決此一複雜糾結而牽涉廣泛的挑戰。
首先,總統府和各部會的參與度尚嫌不足,顯示政府還未普遍意識到這項文明存續的威脅,以至於政令宣導的比重成份仍舊太高。馬總統用很長時間談熱門的美牛,會後還與主婦聯盟董事長陳曼麗熱線十分鐘,卻是站在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的那邊,致力推動全球化貿易和支持單一化工業畜牧業。而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白鷺鷥變多證明環境變好」欠缺生態學基本常識的一番話,令與會者錯愕;溫和的某企業環保基金會代表,前一天便在農業與生物多樣性議程中,嚴厲抨擊農委會與國際脫節。此外,會中高度共識的能源稅(因同步降所得稅、又稱碳減稅),主責的歷任財政部長,從全國能源會議至今數年間,從不參加相關討論,馬總統的這項政見又極為關鍵的減碳政策工具,怎麼可能付諸實施。
其次,資訊公開才是民眾參與的先決條件,這也是貫穿四大群組的超級共識。早期籌備會有決議,要先在會議官網建置氣候變遷基礎資料庫,呈現客觀科學事實,作為各方對話的堅實基礎,卻因時間和資源等各種因素而未做到,實在可惜。所以,有些發言過於發散或走偏到錯誤的方向,大家也不忍苛責,所幸許多長期專注各領域的學者專家積極參與,和有組織的環保團體事先準備,才能順利收攏為一致的邏輯。但過去較少關心減碳和調適的政治人物參與時,不明究理的民粹式反射動作,可能會被少數既得利益擺佈,此次已設定的議程方向,需要匯聚更多堅實的知識研究做後盾,才能有效進行風險溝通。
最後,企業界參與攸關重大。不僅是身為主要的碳排放來源,也因國際趨勢加重企業社會責任,綠色採購和供應鍊管理都要求計算碳足跡,連主流金融投資業界也在綠化,要求做碳揭露專案(CDP),未來各國普遍實施碳關稅,台灣人均碳排放是世界三倍,面臨制裁風險極大,官方估計可能高達1400~5200億元。對於貿易為主的台灣,已是立即而明顯的危險,但各產業和各企業間,其責任、衝擊、利益、規模都不同,步調有快有慢急需整合。
在中科三、四期環評訴訟及國光石化環評爭議中,環保署長沈世宏站在與民間環保團體激烈對立的一端,加上各項層出不窮的環境爭議開發案件,雙方要坐下來進行對話殊為不易。這應該是氣候變遷對策的起點而非終點,政府將此會議成果帶到里約的第三次地球高峰會,才更有意義。
國光石化環評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聽到「環評」你會想到什麼?是美麗灣還是國光石化?環評到底怎麼審?2分鐘揭開環評的神秘面紗。
全文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8024
訂閱《關鍵評論網》▶ http://tinyurl.com/tnl-subscribe
看更多《動畫看新聞》▶ http://tinyurl.com/tnl-animation
更多《關鍵評論網》影音:
▶ https://www.facebook.com/tnlvideo/
▶ http://instagram.com/thenewslens
▶ https://www.thenewslens.com/video/all-video
來信給《關鍵評論網》 ▶ contact@thenewslens.com
國光石化環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的島部落格:
http://web.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1649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國光石化環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國光石化開發案今天在環保署、進行第五次專案小組會議,開了一整天的會、支持與反對兩派意見攻防激烈、但一直到傍晚還沒有結論。而在場外也是熱鬧滾滾,有上千名反對國光石化的民眾、包圍環保署抗議。
反對國光石化的在地居民和環保團體,在環保署前搭起舞台,決定在環評決戰時刻,堅守戰場,一整天持續表達反對國光石化的意志,呼籲環評委員直接否定案子,解決社會紛爭。就連支持國光石化的代表,都認為過關的機會渺茫,不如快做出決定,對正反雙方,都是解脫。
國光石化的環評審查進入第二階段之後,從第一次專案小組到今天第五次,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贊成與反對者,以及國光石化本身,都在苦苦等待一個答案。只不過要在這麼拉鋸的爭議中做出決定,對環評委員也是很大的考驗。不過所有的委員都反對國光石化抽地下水,並質疑要政府花大錢蓋大度攔河堰,引水給私人企業使用,是否符合社會公平,因此要求要改用海水淡化。
另外也有委員指出,如果國光石化真的要蓋在彰化大城溼地,就要進行生態補償計畫,把破壞的溼地營造回來,但國光石化直接表示,不能保證。
整場會議從上午九點半開始一直到傍晚,場外的抗議沒停過,場內的環評委員還是沒給答案,最後主席裁示,會議週五繼續,也就是將在世界地球日當天,在決定到底是經濟優先,還是環境優先的社會期待中,做出一個決定。
記者林靜梅謝其文邱福財sng小組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