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own, one to go.
天蠍的毒舌本性常常使我在不恰當的時間說出不恰當的話。例如父喪之夜,老友安慰我時我最關心的是解決了一個還剩一個。例如和姪子送父親牌位回家的路上,我說起遺囑中把25年的豐田老車留給他,他露出為難的表情說:「為什麼要留給我?(我都缺錢了還得花錢把你的破車報廢)」。除夕夜我向大嫂提起他詼諧的反應,我那台大高材生,大一就被女友倒追的姪子回頭露出燦爛的笑容說:「可以留十萬塊給我就好嗎?」我輕輕巴了一下他的頭笑著說:「你白痴喔當然不只一輛車給你!」
終於熬到上班日前一天,我迫不及待準備好行李在入院前先入住飯店清靜一番,過去近兩年來,這裡是我的一方小小避風港,總是同一個房間,同樣的窗景,除了回家巡田水之外鮮少外出,是我唯一能真正獨處,暫時覺得安全之處。有時我很想躲在這裡,等一切結束再離開。這裡是我的喘息服務,我的心靈休憩所,能安穩睡覺又不用聽抽痰機運作的聲音。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次的入住額外感傷,因為家裡的兩名外籍看護要回家了,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得親力親為,下次回到避風港喘息之日遙遙無期。
彷彿看護回家時我在恢復期,得戴著護頸這一點還不夠慘,被問到術後多久可以抱病人時,醫生說「最好半年」。聽到大哥轉述時我哈哈大笑,他問我怎麼笑得出來,我說不然難道要哭嗎?真的找不到人幫忙頂多就是戴著護頸護腰做事,如果脊椎又出問題再回去找醫生修理。再怎麼樣也說不上對父母有多深的感情,更別說是愛,但把需要陪伴的病人送安養院這種事我做不出來,我的良心不允許。
有時我覺得應該把這顆良心餵給丹丹吃掉,那麼我的生活也許輕鬆許多(承認吧英式幽默是一種無藥可醫的絕症),至少不用扛別人的情緒,不用為別人堅強,還有很多一時之間想不出來的好處。只是如我以前在台南認識的射手女名言:「想那麼多幹嘛。」那日我見到她,第一次有想抱著朋友大哭一場的衝動,原來疲憊容易使人失去信念。「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有一幕,女主角在火葬場抱著遺照對著遺體大叫:「火來緊造喔!」我也經歷同樣的一幕,只不過我是跪在火葬室門口,和大哥姪子一起大叫:「爸爸火來緊造喔!」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我不要緊造,我要燒的乾乾淨淨,灰飛煙滅,無魂無魄,永無來世。
最好是啦。根本沒有燒得乾乾淨淨這種事,以攝氏一近千度焚燒近一小時之後,父親遺留的骨灰依然足以填滿整個骨灰甕。頭蓋骨的大小和我將八十年前死去的叔叔起掘時相差無幾。這只讓我更堅定,我才不要骨灰甕,不要靈骨塔,把我磨成細粉,埋進泥土之中,塵歸塵,土歸土。
對我這個年紀的人而言,也許我對死亡真的過度思考, 然而,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是誰說過,You only know how to live when you have stared death in the eye.
疼痛使人疲憊,疲憊使人失去信念,久病厭世就是這麼來的。對於即將面臨的種種問題,我已經懶得思考。大哥一直問我沒有人幫忙怎麼辦,我只好建議他去燒香求他爸爸幫他老婆找看護,我還不敢奢求「好」看護。人生究竟有什麼是我們能掌握的呢,需要掌握嗎,反正掌握不了,不如順其自然,(省得在老天爺面前自取其辱)。Man plans, God laughs.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 If there's no end in sight that means you are stuck in Hell, or dead. The thing is, the exit sign of Hell often only appears when you least expect it. If you are going through Hell, keep going. (天啊最後一句真的是邱吉爾說的嗎?)
身為過來人,我必須說有時候地獄也會點綴一些唬人的風景,讓人在極度痛苦之中不得不會心一笑,彷彿老天爺調皮的眨眼送溫情。例如我那笑容燦爛的姪子,例如什麼「瓜」都不吃的丹丹,例如在最後一口咖啡前副主廚送上的美麗莓果。
All I know, all I need to know is, one down, one to go.
喘息服務 好處 在 朱智德 立委參選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勞動部30年來的瀆職 造成今日的弱弱相殘
雙邊政府擔起責任 廢私人仲介 強制政府對政府直接聘僱】
2020/10/24 MENT聲明
近日,因為印尼政府欲對其印勞輸入國施行「零付費」方案,導致印籍家務移工的雇主,擔心本由家務移工單方承擔的高額仲介相關費用,會「轉嫁」到雇主身上,因此雇主團體「台灣國際勞工暨雇主和諧促進會」於10/21下午號召了上百位雇主到印尼經貿辦事處抗議。新聞畫面上的「雇主」,大部分是身心障礙人士,更看到不少印尼看護在雇主們陳抗時隨侍在側...
我們認同雇主們行使陳抗的權利,我們理解障礙者雇主們走上街頭,是因為長期以來台灣政府將照護責任推給個別家戶,台灣的社會福利網經歷長照十年、長照1.0、到現在的2.0,都仍遠遠不足,所以「長工時、低工資」的家庭看護移工便成為障礙者們「唯一的依靠」。
但,當台灣國際勞工暨雇主和諧促進會成員Jenny喊出「你們不夠專業,而且你們的品質很差,我們忍受你們也夠了。我們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多開發其他的國家(引進移工)」,對推著雇主上街爭取權利的印籍看護工如此漫罵,實在令人不忍卒睹,更有違「和諧促進會」之名。
把所有費用強加雇主身上,當然有問題,但正如印尼移工們所提出的疑問(註1):「長期以來,在台灣的家務工沒有任何勞動法令保障,即便工作24小時,月薪仍只有低於基本工資的17000元,雖然有七休一,但雇主只要花567元就可以買下我們的假日,也因此有許多人都是全年無休。在這樣的勞動條件之下,家務工來台後的前幾個月還要被扣款6000-9000元,以支付印尼的仲介費(註2),而且工作期間每月還要被扣(台灣)仲介服務費。」難道減輕家務工被強加的不當債務負擔,是不應該的嗎?
🔥我們該問的是:印尼政府的「零付費/費用讓輸入國雇主負擔」政策,正視問題的根源了嗎?
根據號召本次抗議之協會發佈之新聞稿所述,該筆費用包含:來台機票、護照、體檢、安置、訓練等相關費⽤,目前台灣仲介已報價約7~10萬元,將會加重雇主負擔,犧牲被照顧者的權益。但事實上這些費用中有絕大部分是需要繳交給仲介的費用,也就是說,「高額的仲介費」才是造成負擔真正的原因。過去30年來,這筆費用皆由移工單方承擔;加上無論是檯面上的法定服務費,或是檯面下的違法仲介費、買工費、借貸⋯⋯等等,台灣仲介透過各式各樣的名目收費,剝削龐大的利益,在國內早已不是新聞,在國際間更是惡名昭彰。
所以,如印尼移工們所質疑(註3):「目前印尼政府對正式和非正式工人(註4)的仲介費都已有規定,然而我們也都知道,正式的工人在進仲介公司報名的時候,就會被要求一筆高達45條到60條(註5)的超收費用。這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而印尼政府從來沒有解決的方法。我們擔心,「零付費」政策實行之後,家務工來台後不需再每月被扣仲介費,但會不會變成跟正式的工人一樣,一到仲介公司報名就要被超收(註6)?印尼的仲介公司超收的問題,就跟台灣的買工費問題一樣,政府都知道,卻沒有嘗試解決,放任私人仲介制度剝削移工,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根據30年來的經驗,印尼政府這回的「零付費/費用讓輸入國雇主負擔」政策,不但雇主擔心仲介費用轉嫁,移工同樣也擔心其變相為長期以來睜眼瞎說的「私人借貸」。
🔥印尼政府一意孤行 台灣政府順勢避重就輕
台灣勞動部對於陳抗,始終維持「隔山觀虎鬥」的被動消極處理態度。「弱弱相殘」總是不斷發生在家庭類移工與雇主身上,獲利的永遠是仲介業者。這次事件政府依然只有檢討印尼政府片面發佈消息,對於台灣殘破的長照制度,以及放任剝削的私人仲介制度,所導致長照雇主及勞方再度被迫弱弱相殘、彼此對立,毫無任何的檢討與對策。
甚至比照2015年,各國政府要求提高家務移工薪資時一樣(註7),繼續要再為雇主找尋其他廉價勞動力,一路以來便是「勞動部=人口販運部」。
台灣政府靠著使用廉價的勞動力,填補了長照殘破的人力缺口,省下龐大的照顧成本;印尼政府則靠著輸出廉價勞動力,解決國內就業機會不足問題,並賺取了龐大的外匯。台、印雙方政府引進、輸出移工30年來,推卸責任、便宜行事,才造就了如今底層勞雇雙方弱弱相殘的局面。
🔥30年來台印雙方政府,已從廉價跨國勞動力得到太多好處,是時候該做點事情了。
我們認為,首要應該做的是「政府對政府直接聘僱,廢除私人仲介制度」。由政府負起責任協助雙方直接聘僱之手續,提供欲出國工作之勞工公開透明之文件辦理流程及規費內容,協助勞工媒合工作,進行相關職前訓練,改善移工被大幅收取不當費用的現況,讓移工能安心出國工作;後續結合長照喘息服務等,使雇主享有完善的照顧系統,移工亦能有更良好的勞動條件。
面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政府必須溯本清源,唯有勞雇雙方共同支持廢除私人仲介制度,讓雙邊政府擔起服務人民的責任,這筆不公不義的高額仲介費才能徹底從移工制度中消失。
註1:https://www.facebook.com/IPIT.tw/posts/4588523821217850
註2:所謂「印尼的仲介費」,即「國外仲介費」,其實都必須繳給台灣仲介「一杯羹」。請參考:「檯面上是每月新台幣1,500到1,800元的服務費,檯面下還有一筆來自海外仲介的回扣。以引註一、進一名越南工人為例,越南仲介給的回扣金額約4,000美元;部分台灣仲介扣掉給雇主的回扣1,000美元後,自己留下3,000美元,約新台幣10萬元。」https://www.twreporter.org/a/migrant-workers-zero-placement…
註3:同註1。
註4:在印尼的脈絡,「正式工」表示適用勞基法的工人;「非正式工」表示,不適用勞基法的工人,即家庭看護工。
註5:1條約等於100萬印尼盾,約100美金,台幣3000元,正式工人的仲介費高達13~18萬。
註6:請參考:「所以,雖說是零收費,但實際上多數仲介公司的做法,會先讓移工在國外先支付全額仲介費,來台灣之後,這筆費用再分3年逐年返還給移工。」(引文自註2)
註7: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28249
圖片取自2015/03/21 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資料 (同註7)
喘息服務 好處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身為 4 個孩子的母親,曾經是職業婦女,現在是全職媽媽,親子正義的議題,是我最熟悉也是最在意的一塊。
在前 2 篇的親子政見中,有許多家長提出,希望可以聽見非固定工時,非常日班的父母的處境,設置臨時托育,其實,時代力量的政見中,都已一一涵蓋!
以下是我的第 3 篇親子政策,歡迎大家分享一起討論
💡推動社區型親職教育與喘息服務
當我們進入職場前,大多數的工作,都會有教育訓練、職前教育、實習,或者是前輩的引導。但進入「父職、母職」前,卻沒有這些職前教育。
這一份一輩子的工作時,做父母親的,時常是很茫然的。從懷孕開始到孩子出生,生活面臨重大轉換,又必須學習不同的知識,但卻鮮少有這樣的協助。
有一句話說「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做父母」,台灣現在的狀況,坊間或許有一些媽媽教室,但多是一次性或幾次的活動,又或者僅是發一些媽媽手冊。
相較之下,歐美許多國家、許多區域,能利用區域圖書館或鄰里空間,提供「親職課程」,讓爸媽學習與交流更多的育兒知識與經驗。
在過去多場關於育兒的講座之後,總會有聽眾提問:「我也想要好好跟孩子說話,但就是每次有狀況的時候,情緒一來就沒辦法好好處理,但情緒過後,我也覺得後悔。」、「我想要跟孩子理性溝通,但我一開口就是批評與責罵,我該怎麼做」
不是父母不願意用一個更溫柔、更理性的方式對待孩子,而是不會、不知道該怎麼做!
所以我們認為,應該推動社區型的「親職教育課程」。例如,以各地衛生所、圖書館為據點,提供親子所需的衛教知識、減壓課程,讓在地家長,可在社區互相連結形成支援網絡,並透過課程跟人脈連結,讓家長能被支持,減輕壓力。
從懷孕前的準備、懷孕過程中的生理與心情上的協助,以及出生後再面對孩子的各種狀況時都給有一個團體支持與討論。
又或者,能將政府的公共空間,從目前委辦主體為協會團體,轉為試辦以提案計劃為主需求的委辦方式,開放讓志同道合的家長們承接開辦,形成支持團體。
以我自己生養 4 個孩子的經驗,我很清楚知道,不會有一套標準(SOP),可以複製、套用到所有小孩。但往往我們很容易就複製用在我們身上的那一套對待每一個孩子。
如果有其他家長的交流,面對教養時遇到的難題,或許除了我們熟悉的方法之外,還能看見其他父母的第 2 法、第 3 法、第 4 法….,然後嘗試並找出最適合自己與這個孩子的一套。
日劇《坡道上的家》中,女主角全職家庭主婦里沙子,在育兒過程中的無助,我相信看在每個爸媽的眼裡,都會有點頭如搗蒜的「對!我那時候就是這樣!」的同感。
在片中,里沙子幸運地遇到一個持續關心的保健師,察覺到異狀,持續地拜訪與協助里沙子的困境,成功協助他走出負面循環當中。
這也是台灣社會所缺乏的!
目前除了定期打預防針時,透過短暫的詢問與評估外,鮮少看到更多的協助。
我們希望的是,推動台灣未來有這類職務的存在,專業的、直接的、持續的,給予爸媽最實質、有效的協助。
接著,想再談談「喘息服務」。
成為全職媽媽是我最熱愛的,但即使我非常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我仍認為,父母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生活,也就是所謂的「me time」,不忘記自己還是個獨立的個體,也能適時的充電。
「哪有可能?下班後就衝回家顧小孩,忙完就該睡了」、「誰來幫我帶小孩?爸媽年邁住的又遠,親朋好友都各自忙碌,自己都顧不好了,誰來幫你?」這些都是爸媽最真實的生活現狀。
所以如同先前所述,發展社區型的支持網絡,也同時就能拉近鄰里間的關係。
「養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子的力量」,就我個人的實際經驗,確實!若有了社區鄰里的網路與互相協助,或是利用這些空間開辦托育,透過臨時托育而讓父母能有喘息的機會,就不再是件難事!
所以我們希望能推動社區型親職教育與喘息服務,讓爸媽能在育兒中得到協助與支持,已讓爸媽仍能做他自己、好好愛自己。
這樣的推動,不但能幫助到父母,也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增加了關心與交流的機會,也可說是健全社會安全網的做法之一。
#請大家幫忙分享一起討論
#政黨票請支持6號時代力量
#讓婉諭進國會盡一份力
-
💡親子政策 第一集|提升公共托育的量能「 公共托育普及化」:http://bit.ly/33tfPEa
💡親子政策 第二集|托育機構的協助改善與監督管理:http://bit.ly/37bb2tf
喘息服務 好處 在 長照1966 喘息服務國語版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長照1966 喘息服務 國語版. 6.3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4.51K. Subscribe. 4.51K subscribers. 35. Share. Save. Report ... ... <看更多>
喘息服務 好處 在 藍鯨營養師ft.吞嚥&長照這條路的貼文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喘息服務 #長照服務【長照2.0喘息服務-G碼】 -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