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交叉教育現象與鏡像神經元(上)🔎
哈囉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今天要來分享比較大腦神經系統的東西,但是只有上半部因為還沒整理完哈哈,而下半部會介紹臨床的應用以及訓練的類型,請期待唷~
📍一直以來很多研究都證實說,習慣性的體能運動會去誘發我們神經的適應性變化。(Ducha- teau et al. 2006; Gabriel et al. 2006; Carroll et al. 2011)
📍我們什麼時候看得出來神經的適應性變化呢?
可以透過交叉教育現象 (Cross-education) 去得到這個答案。
📍什麼是交叉教育現象?
對一側的肢體作進行單側的肌力訓練之後,另一側未受訓練的肢體,肌力也會跟著增加(Manca et al. 2017a)。
📍那到底為什麼會有交叉教育現象的存在呢?
其實是因為我們大腦有一個叫做鏡像神經元的東西,而鏡像神經元和我們功能以及結構的連結性是非常有關的唷。
📍那到底練上肢跟下肢知道效果是一樣的嗎?
1. 在(Manca et al. 2017a )的系統回顧當中,收集了785位受試者的數據,發現呢,交叉教育現象的效果當中,下肢(10.4%)比上肢(3.8%)的效果明顯 (Carroll et al. 2006)。
2. 而其中也發現,上肢 (26%) 的力量傳遞,比下肢 (9%) 要來得多。
3. 這也可能跟上肢以及下肢的肌群自主誘發( voluntarily activate)的能力有關唷(透過TMS得知) 。
📍那訓練的類型會有差別嗎?
交叉教育現象適用於任何各種訓練,例如 ( 等長收縮運動 8.2%; 向心收縮運動 11.3%; 離心收縮運動 17.7%; 動態等張收縮運動 15.9%),發現這些訓練也是有達到增加對側力量的效果。
📍衍伸討論:
1. 其實會想要分享交叉教育現象是因為很多人會因為疼痛的關係沒辦法做一些訓練的時候,不妨訓練另一側,也是會有幫助的唷。
2. 交叉教育現象的應用非常的廣泛,針對中風病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可以去重視應用的技術之一唷。
3. 我們也可以藉由交叉教育現象去做運動矯正的訓練,藉有動作功能比較良好的一側去訓練,也能夠改善另外一側的動作控制唷。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20的網紅Mark Sir 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佛系健身?傷患復健、保留肌肉的等長收縮練習:Isometrics 今集《#與區議員居家運動》 繼續有身兼註冊護士的 杏花人。黃宜 Christine Wong 與大家分享傷患復健運動 復康期間不等於不能做運動,留意的是不宜觸動痛處,感覺痛楚是警號。這正正是 Isometrics 等距收縮運動登場...
向心收縮運動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佛系健身?傷患復健、保留肌肉的等長收縮練習:Isometrics
今集《#與區議員居家運動》 繼續有身兼註冊護士的 杏花人。黃宜 Christine Wong 與大家分享傷患復健運動
復康期間不等於不能做運動,留意的是不宜觸動痛處,感覺痛楚是警號。這正正是 Isometrics 等距收縮運動登場的機會了!
肌肉收縮可以分成三種:
離心收縮 Eccentric Contraction: 肌肉長度增加
向心收縮 Concentric Contraction: 肌肉長度縮短
等長收縮 Isometric Contraction: 肌肉長度不變
由於 Isometrics 的動作是固定靜態的,關節移動幅度微小,講求穩定控制而非迅速爆發,相對不易使傷患復發。雖然有關動作不是增肌的首選練習,卻有維持肌力及身體線條的功用,在復健中後期促進康復速度
以下為等長收縮全身練習的兩個套餐,已涵蓋大部份的肌群:
套餐A
肩/斜方肌/三角肌: Planche Lean 肩沖
胸/肱三頭肌: Push-up Hold 掌上壓低位維持
背/肱二頭肌: Bodyweight Row Hold 反手划艇保持
腹: Oblique Plank 側腹平板 (舉高手腳可提升難度)
下背/臀部/膕繩: Single-Leg Glute Bridge 單邊臀橋
腿部: Extreme Iso Lunge 極遠伸展箭蹲
套餐B
肩/斜方肌/三角肌: Pike Push-up 蝦型半倒立
胸/肱三頭肌: Chest Fly Hold 胸飛鳥
背/肱二頭肌: Reverse Plank 逆平板
腹: L Sit 曲坐 (減辣版:單腿伸出;再減辣版:雙腿收起)
下背/臀部/膕繩:Single-Leg Hamstring Bridge 單腿膕繩橋
腿部: Single-Leg Wall Squat 單腳無影凳 (減辣版:雙腳無影凳)
A、B餐分別以稍微不同的角度訓練身體各組肌群,所以兩者都要做,建議於錯開日子進行 (例子:星期一、三、五做A餐;星期二、四、六食B餐,星期日休息)
套餐之內,每種靜態動作維持 30-60 秒,然後休息30秒做下一種,做完全部動作一次之後休息一分鐘。 這過程循環重覆兩次,即是總共做3次,最快可以於20分鐘完成
向心收縮運動 在 威力 Willi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或許你聽過「重量訓練導致的肌肉損傷有助於肌肥大」,
但這是真的嗎?你真的了解其中的細節嗎?
在今天的影片中,
我會用最詳細的說明來告訴你肌肉損傷到底對肌肥大有沒有幫助?
過去我們常聽到「機械張力、代謝壓力、肌肉損傷」是促進肌肥大的三要素,
但大家可能不見得知道,
代謝壓力和肌肉損傷有助於肌肥大都只是科學家的推論,
並沒有太多實際的證據直接證明代謝壓力和肌肉損傷是有幫助的,
今天呢我就要來大家深入探討「肌肉損傷是否真的有助於肌肥大!」
在探討肌肉損傷之前,
先讓我簡單說明一下肌肥大的原理,
肌肥大(hypertrophy)指的是肌肉橫斷面積增加和長度增加,
橫斷面積增加是來自於平行的肌原纖維數量增加,
長度增加則是來自於肌原纖維長度的延長、肌節串連的數量增加。
肌肉損傷其實並不利於以上的狀況,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輕度的肌肉損傷會破壞肌節,
嚴重一點的肌肉損傷則會破壞細胞膜,
當這兩種狀態發生時,
我們的身體可以用新的蛋白質來取代受傷的區域並維持現有的結構,
這個過程叫稱之為「修復」。
但如果更嚴重一點的肌肉損傷、撕裂傷,
是會導致壞死的,
壞死的肌肉纖維會在細胞膜內被分解,
並被新的纖維給取代,
這個過程稱之為「再生」。
另外,
如果你今天會點進來這影片,
我想你可能有很高的機率聽過「橫紋肌溶解症」,
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骨骼肌產生了急速的損傷,
發生了我剛剛說過的細胞壞死和細胞膜被破壞的狀況,
進而導致肌肉中的蛋白質和肌球蛋白(myoglobin)會滲漏出來,
當肌球蛋白進入血液和尿液中且濃度太高時,
甚至會引發腎臟機能的問題和急性腎衰竭。
開個玩笑,
如果肌肉損傷能導致肌肥大的話,
那橫紋肌溶解症的人不就超級無敵壯了嗎!?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問,
「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會認為肌肉損傷有助於肌肥大呢?」
主要原因有三個:
1. 在肌肉損傷後肌肉蛋白合成率提高了
2. 過去的實驗發現離心收縮的肌肥大成效比向心收縮好,而且離心收縮造成更多的肌肉損傷。
3. 發生肌肉損傷後,衛星細胞的活動增加,能幫助肌纖維內的細胞核數量增加,更有利於修復和再生受損的肌肉。
但關於這三點,近年來的研究似乎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 在2016年時,Damas等人提出了一篇研究,
他們發現因為訓練造成的肌肉損傷,
雖說確實會造成肌肉蛋白合成率上升,
但是主要是用於移除肌纖維中受傷的區域,
並用新的肌纖維取代。
這個取代的過程對肌肥大是沒有幫助的,
無論是從肌原纖維數量增加或長度延長都沒幫助。
2. 相較於向心收縮、離心收縮訓練肌肥大成效好這樣的現象,
可被解釋為在相同強度或肌肉啟動狀態相當時,
離心階段的機械張力比較大。
離心機械張力較大與主動元素和被動元素有關:
主動:肌動蛋白(actin)、肌凝蛋白(myosin)橫橋
被動:肌聯蛋白(titin)、膠原蛋白
向心收縮階段,力量產生僅和主動單位有關。
在肌肉啟動狀態相似的情況下,
被動元素造就了離心階段能產生更大的力量。
這樣的理論在17年時也獲得了驗證。
3. 在2018年Damas等人的研究中發現,
肌肉損傷運動後衛星細胞活動增強,
可被解釋為運動後的簡單反應,
或僅幫助修復肌肉損傷,
而不是一個增加肌纖維中細胞核數量的過程。
運動後的簡單反應:
老鼠和人類都被觀察到有氧和重訓後衛星細胞活動增強。
肌肉損傷後的衛星細胞活動增加並無助於增加肌纖維內細胞核的數量。
另外在2011年的這篇研究中,
兩個受試的組別分別在初期經歷了不同肌肉損傷程度,
但儘管初始條件不同,
但兩組的肌肉大小和力量都有相同的增加。
綜合以上所有的研究結果,
我們會發現因為肌肉損傷而提高的MPS與肌肥大成效關連性不高,
衛星細胞的活動增加也似乎不會讓肌纖維內增加更多新的細胞核,
離心收縮肌肥大效益會比較好的原因也是來自於肌肥大的首要機制「機械張力」。
甚至我們可以說,
肌肉損傷不是創造肌肥大成效的主要條件,
避免肌肉損傷對中長期的肌肥大效益來說似乎沒有負面影響,
肌肉損傷僅是肌肉在重複收縮下的副作用而已。
因此,
我會建議你在訓練課表規劃時,
以肌肥大訓練的Primary mechanics首要機制作為主要考量,
妥善的管理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來避免肌肉損傷,
用把訓練頻率拉高來累積訓練量和提高成效。
好啦!
那今天的主題我就先介紹到這邊,
在未來我也會持續分享運動科學、訓練和如何學習的相關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歡迎點讚、訂閱和分享,
祝各位在肺炎期間百毒不侵!我們下次見!
研究出處: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21912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07471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324825
https://jeb.biologists.org/content/jexbio/214/4/674.full.pdf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ngwei_li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oachChingWeiLin/
個人網站: https://chingweilin.com/
超核心桃園店 Facebook: https://lihi1.com/nVKTB/youtube
超核心林口店 Facebook: https://lihi1.com/cjLgm/youtube
向心收縮運動 在 威力 Willi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代謝壓力
目前研究顯示大重量訓練與輕重量訓練能獲得相近的肌肉增長效果,
輕重量搭配血流阻斷也能獲得差不多的增肌成效,
也因為這些研究,
所以人們通常會認為代謝壓力對增肌是有效的,
但當鍛鍊接近疲勞時、代謝壓力會跟著上升,
肌肉收縮速率下降也會導致機械張力上升,
所以實際上到底是不是單純因為代謝壓力造成增肌的成效,
是很難判定的。
也因此目前科學家有嘗試用血流阻斷的方法,
在肌肉不收縮的情況下進行實驗,
但暫時還沒有找到單純跟代謝壓力有關的證據。
在實務上代謝壓力也都是來自於機械張力反覆刺激至疲勞時產生,
所以代謝壓力應該是要考量的重點。
#肌肉損傷
在肌肥大訓練中,
絕大多數人會強調離心控制和肌肉拉長的重要性,
因為在肌肉拉長時和離心收縮階段較容易產生肌肉損傷,
也因為過去舊有的認知是肌肉產生微小的損傷再修復後就有肌肥大的成效。
但在實務上也是由於離心、向心必須交互完成,
所以真的能造成的差異也是非常少的。
但近期有些研究指出,
離心收縮有助於延長肌纖維的長度,
向心收縮有助於增加肌纖維的橫斷面積,
但兩者對整體肌肥大的影響是相近的。
延長肌肉對於肌肥大的成效目前並無明確的研究結果,
雖說之前有提到被動拉長肌肉能創造肌肥大成效,
但造成的原因並無法確定是由感知張力的機制所造成還是損傷機制造成的。
科學家為了想知道肌肉損傷到底能不能造成肌肥大,
還特別設計了用一些其他的機械性張力刺激(外力按壓)來做研究,
因為外力按壓可以對肌肉造成的損傷與訓練後的情況類似,
外力按壓甚至會導致肌纖維分裂,
且外力按壓後的修復模式也與訓練後的修復模式類似。
如果外力按壓後的肌肉損傷能創造肌肥大,
那會是肌肉損傷確實能帶來肌肥大成效的有力證據,
但目前的研究並沒有辦法證實其中的關連性,
反而還發現肌肉損傷會導致肌肉纖維數量的損失。
更有研究指出,
過度的肌肉損傷會造成肌肉量流失。
所以就現有的證據看起來,
我們其實不應該假設肌肉損傷能創造肌肥大成效。
#結論
雖然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肌肥大資訊都會提到機械張力、代謝壓力和肌肉損傷這三大機制,
但如果從研究的觀點出發,
我們應該要把三大機制轉換為:
1. 首要機制(也就是機械張力)
2. 細胞訊息傳遞的狀態(mTOR, AMPK...)
3. MPS合成速率的改變
最重要的機制也就是機械張力可以產生肌肉增長,
張力會在肌纖維中被產生和偵測到。
張力的產生關係到肌動蛋白、肌凝蛋白間橫橋的數量,
在慢的纖維收縮速率時較高,
要降低纖維收縮的速率可以透過大重量或疲勞來達成。
反之,
代謝壓力和肌肉損傷的效益目前真的不清楚,
主要的原因這兩者的機制很難與機械張力造成的影響區分出來。
代謝壓力應該要被描述為機械張力提昇時的疲勞狀態,
發生在離心階段和肌肉延展時的肌肉損傷應該要被描述為機械張力的提升或對伸展的感知。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ngwei_li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oachChingWeiLin/
個人網站: https://chingweilin.com/
超核心桃園店 Facebook: https://lihi1.com/nVKTB/youtube
超核心林口店 Facebook: https://lihi1.com/cjLgm/youtube
向心收縮運動 在 藉由肌肉收縮力量大於外在負荷的器材重量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運動百科11】肌肉收縮人體的運動動作是因為「肌肉收縮」後牽引骨骼, ... 結果(下) http://goo.gl/upvfpb #運動百科#肌肉收縮#等張收縮#離心收縮#向心收縮| Facebook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