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著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思想。
哈耶克的思想對我影響比較大。我這個人讀書比較雜,而且有些別人讀不下去的書,有時我會硬著頭皮往下讀。讀進去了,體會了,人有時就變了一個人。借用我之前介紹過的印度哲學的說法,一個人之所以成為自己,是因為自己曾經的思想和行為。這樣算,在我身上多多少少有一些哈耶克思想的成分。
哈耶克這個名字你可能並不陌生,得到上有不少介紹哈耶克思想的內容。這封信我和你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哈耶克的《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這本書,也翻譯成《自由秩序原理》。這本書是古典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曾經被美國的《國家評論》雜誌評為20世紀最好的一百本非虛構圖書的第九名,哈耶克的另一本名作《通往奴役之路》在這個榜單里排第四名。英國已故的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經在英國保守黨的一次會議上拿著《自由憲章》對大家說,這本書才是我們應該信仰。
接下來我們就借著這本書,來介紹一下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
哈耶克如何定義自由?
說到自由主義,你可能會想到現在美國歐洲的各種左派思想,通常人們也會說左派是自由派,右派是保守派。但古典自由主義的主張和今天西方的左派思想正好相反。今天西方的左派思想其實更偏向於北歐式的民主社會主義,強調結果平等,反應在社會政策上就是高稅收、高福利,政府要提供很多服務。而古典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意願、行動和經濟活動的自由,主張政府要少干預個人和商業的行為,同時強調法律和法治。也就是說,其實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放在今天,就屬於保守派。
今天的社會,每個人都非常看重個人的自由,但通常只是出於一種本能,很多人其實並沒有搞清楚自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的人在追求自由時給自己套上了枷鎖,還有一些人打著自由的幌子干涉其他人的自由。比如現在在美國,有的年輕人認為警察妨礙了人民的自由,應該減少警察的經費;但是,警察的活動減少了,犯罪分子就猖獗了,大家反而晚上不敢出門,社會缺少了秩序,其實是變得更不自由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更深入地瞭解一下那些我們日常掛在嘴邊的概念,不只是本能地追求自由,還要真正理解自由的內涵,更好地維護我們自由。
哈耶克是怎麼定義自由的呢?他是用人與他人的關係來定義的,他講,所謂自由,就是他人不強制我們的行為。當然,這件事要對所有人成立的話,我們也不能強制他人的行為,因此自由並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根據這個定義,一個宮廷里的高級官員,並不比一個農民或者工匠更自由,因為宮廷官員每天都對國王唯命是從,而一個農民在大部分時間里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
因此,哈耶克講的自由並不意味著的一定有更多的選擇、更大的活動範圍、更多的資源,而是意味著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想法選擇機會。就我自己而言,很多人都會問我,我有很多資源,為什麼不利用起來,獲得更大的發展。其實道理很簡單,我不願意過不自由的生活。很多公司的朋友對我講,你來做我們的CTO或者首席科學家吧,我們給你多少多少股份。我對他們講,現在我們是以朋友身份相處,我也自由,你也自由。要是我真的接受了你們的職務,我顯然不自由,你也要天天考慮不能讓我有意見,又怕壞了朋友關係,你也不自由。
如果自由只是可以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並不一定意味著更多的選擇和資源,那自由對人到底又有什麼好處呢?哈耶克認為,人類文明的開啓以及後來社會進步,靠的就是人們可以自由追求自己的目標。一個人為了達到目標,需要擁有更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又會讓他人受益。
同時,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由,就會有競爭,而自由競爭就是維持一個開放系統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了自由競爭,這個系統就會成為一個內部熵不斷增加的封閉系統。同樣的道理,商業的自由也是如此,一個商業被壟斷的社會,也會是一個熵不斷增加的封閉系統。商業的自由其實是人的自由的一種體現。
不過,自由的社會會帶來一個結果,就是發展的不均衡性。因為人的智力和體力不同、經歷不同、運氣不同,因此在一個人人自由發展的社會,每個人得到的結果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結果一樣了,那就是平均主義,不是通過人的自由發展得到的。
一個社會只要在進步,就不可能是社會全體同時進步的,新知識、新的機會(包括財富)一定是先在某個小範圍內誕生,再向多數人傳遞和分享。因此,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但這不是實質性的不平等。按照哈耶克的觀點,不平等的現象應該依靠發展來解決,而不是人為調整來實現。
當然,一定會有人不同意這樣。比如有人會想,那憑什麼張三就比我先富起來呢,為什麼不能多掙了錢就大家平均分,所有人一起同步富起來呢?哈耶克講,如果這樣,那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富起來。世界上之所以會出現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是因為那些創造出新東西的人可以先一步獲得創造出新事物的成果,如果沒有了這一點,社會的進步本身就會停滯。因此,哈耶克講,經濟上的不平等並不是一種罪惡,我們可以通過發展消除貧困。
實際上,中國社會通過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歷程,也是遵循了這個規律。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這固然是因為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但也有一個重要的制度原因,是避免了走平均主義的道路。實際上,現在的一些歐洲國家就存在這個問題,過於追求結果平等,影響了經濟的增長。
通往自由之路
哈耶克講,通向自由的道路有兩種,或者說,人類獲得秩序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自發誕生的秩序,古典自由主義信奉這樣產生的秩序才是最好的。第二種則是人為設計秩序,北歐的福利社會主義就更偏向於這一種。
哈耶克認為,自發誕生的秩序才反映了自由的本質,採用漸進的經驗主義方法,比較少涉及強制;而人為設計的秩序則是理性主義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自發秩序講究有機生長,緩慢地試錯;而人為設計的秩序則容易陷入教條主義的陷阱,試圖創造不可能的烏托邦。
從哲學上講,自發秩序的哲學基礎來自亞里士多德式的哲學思想,人為設計秩序的哲學基礎來自柏拉圖式的哲學思想,前者強調來自客觀世界的經驗,後者強調人的理性。如果我們承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人常常是自私的,那麼就應該對理性設計秩序這種方式有所警惕。
當然,自由不是不講規矩,自由要服從的規矩就是法律。哈耶克講,服從於法律不等於服從於他人。如果我們是服從於一個具體的個人,那是奴役;但如果我們服從於社會共同的、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依然具有自由。
不過,對於什麼叫做公正的法律,哈耶克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說,人在法律意義上是平等的,這意味著法律不能歧視任何人;但法律意義的平等不是現實中的完全平等。而且,如果我們要在法律意義上承認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能侵犯任何人的正當權利,那麼在現實的發展中,就必然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如果要扯平這種現實的不平等,就需要在法律上制定具有歧視性的條款,對一部分人區別對待。也就是說,哈耶克認為,法律的平等和現實的平等是不可兼得的,要實現現實的完全平等,就要犧牲法律上的平等,反過來也是這樣。因此,哈耶克講,人們可以自己選擇,是要法律的平等,還是要現實的平等。
當然,有人會問,如果犧牲現實的平等,那弱勢群體怎麼辦呢?哈耶克認為,只能靠人善良的天性照顧他們,從博愛和正義的角度對他們進行一些補償。比如說,清華和北大在招生時,會拿出少數名額給一些教育資源差的偏遠貧困地區,這是從正義的角度出發給予的補償。其他人要考清華北大,還是要按同樣的標準。但是如果清華北大把招生制度整個改掉,不是按分數決定誰上清北,而是按人口比例分配每個省有多少人上清北,那就不是補償,而是改變了整個系統。
自由和私有財產
最後,講一講哈耶克對於自由和私有財產關係的看法。哈耶克講,保護私有財產是保護個人自由的一部分,而保護私有財產的基石就是契約制度。而契約,則是人們之間基於自願而非強制的互利合作決定。
比如你使用某家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和它簽一個自願的互利合作協議,這就是契約。合理合法的契約可以保障你的數據資產以及你個人的自由。但是,如果互聯網公司悄悄定了一個霸王條款,讓在你不之情的情況下就同意了,這樣的契約就會讓你失去一部分自由,你的數據資產也就得不到保障。
小結
總結一下,這封信和你談了哈耶克的思想,主要是討論了一下自由這個概念。有些時候,我們討論一些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而這些理論基礎往往就存在於那些經典的著作中。比如今天我們談網絡個人權利,談數據資產,理論根源其實還是在那些哲學、經濟學、政治哲學的經典著作中。哈耶克的著作就是其中之一。這樣的書通常不好讀,你如果打算自己去閱讀,不妨耐心一些,多讀幾遍,仔細體會。」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
右派 經濟學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用字遣詞的敏感度
快來看Presentality的最新英語寫作分析~
特別敏感的時刻,我們的用字遣詞也要特別小心。今天的「閱讀筆記」,我們來看前一陣子轟動矽谷的事件:知名軟體公司老闆在部落格的一篇 po 文,讓三分之一員工離職。他到底寫了什麼?
📌 總結幾個重點:
1. 在敏感時刻,用字跟語氣,甚至可能比內容還要重要。
2. 用簡短無修飾的句子,會顯得比較強硬,較長而且有修飾的句子,反而比較溫和。
3. 主詞非常,非常重要。你用的是 I, us vs them,還是 "we" and "our"?
如果以後你在情緒高漲的時刻寫文,也不妨寄給英文好而且中立的朋友,請他們評估文字所帶著的情緒,會很有幫助。
★★★★★★★★★★★★
📌 前一陣子,Basecamp 事件震驚美國科技/新創圈。
Basecamp 是一家團隊協作軟體公司,創辦人 Jason Fried 跟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一直都很願意為自己的理想及理念說話。他們寫的 Rework 一書影響了非常多的人,我在台灣認識的好幾位創業家都曾經跟我分享這本書。
但他們四月底在部落格上公告 Basecamp 一系列政策改變之後,引來非常大的反彈。
我第一時間就有去他們的部落格看他們寫的文章,覺得文筆非常好,而且是用說道理的語氣,很 reasonable。但發布不久,公司超過30%的員工,決定離職,其中包括好幾位高階主管!
What happened? 那篇文章,很顯然觸發了一個危機。我回去再把文章看了一次,發現天啊... 那篇文章的語氣,根本沒有我第一次看感覺的溫和。
Changes at Basecamp: https://bit.ly/2SNN6Kr
很多魔鬼都藏在細節裡。
★★★★★★★★★★★★
📌 主要的改變 = 工作時別討論政治或社會議題
讓大家最氣憤的政策改變,其實就只有一個:
No more societal and political discussions on our company Basecamp account.
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美國社會立場分歧這麼深,從左右派政治議題,到種族歧視問題,Basecamp 領導人大膽決定,禁止員工在公司內部的線上溝通頻道,討論社會及政治議題。
要去弄社會政治議題,可以,但請別在公司內。
★★★★★★★★★★★★
📌 開頭還算溫和:說服大家把公司當產品看待
一開頭,Fried 就寫:
At Basecamp, we treat our company as a product. It's not a rigid thing that exists, it's a flexible, malleable idea that evolves. We aren't stuck with what we have, we can create what we want. Just as we improve products through iteration, we iterate on our company too.
Hmmm,為什麼要這樣開頭?為什麼要把「公司」跟「產品」劃上等號?
我們可以想像,Fried 肯定為了這篇文煩惱了一陣子。很多想法不斷的在他腦中盤旋,不同的開場,不同的句子...
但這個開頭,是一個很不錯的 framing:因為 Basecamp 的員工肯定很多 product fanatics - 就是最在乎產品好不好的 "builders"。Product lovers 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了解產品是會不斷改變的東西。如果說公司也是,就可以理解,公司也會改變。
然後,他非常小心的挑選最正面的說法。每一字每一句都是 product lovers 會認同的:
•flexible
•malleable
•evolve
•we can create what we want
•improve products
•iterate
用了一連串正面的同義字,就是要塑造 change = positive 的氣氛。
★★★★★★★★★★★★
📌 連大改變,都用「改版」來形容
下一步,就是用一個大家理解的方式,來描述「非常大的改變」:
Recently, we've made some internal company changes, which, taken in total, collectively feel like a full version change. It deserves an announcement.
什麼是大的改變?就有點像「改版」的意思。而且注意到,他不是寫 "We're making a full version change" 喔,而是說:"changes... taken in total, collectively feel like a full version change."
也就是說,在中間加了很多緩衝的字眼,淡化 "full version change"。
就像你如果要跟一個人說他是混蛋,哪一種說法比較直接:
The way you act sometimes, when people don't know you yet, can feel like you're a bit of an asshole. 或是 You're an asshole.
講完這個,他就要給大家打預防針了。
而且又是從「產品」開始:
In the product world, not all changes are enjoyed by all customers. Some changes are immediately appreciated. Some changes take time to steep, settle in, and get acquainted with. And to some, some changes never feel quite right — they may even be deal breakers.
哇噻,好幾劑預防針啊!
而且他用了三個意思差不多的字,鼓勵大家「耐心的習慣新的改變」:Some changes take time to steep, settle in, and get acquainted with。
Again 他的用字很細心。"Get acquainted with" 就好像跟我們說,
改變其實是我們的朋友,只要我們願意好好認識它。
但他們其實知道,有些改變是一些人完全,完全無法接受的。
所以才有最後一句:"They may even be deal breakers"。
They totally knew what was coming...
★★★★★★★★★★★★
📌 溫和就到這裡... 語氣開始轉變
接下來,他選擇美國人非常愛用的寫法,就是引用一位大家尊敬的人的話,來幫自己助陣:
As Huxley offers in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We live together, we act on, and react to, one another; but always and in all circumstances we are by ourselves. The martyrs go hand in hand into the arena; they are crucified alone. Embraced, the lovers desperately try to fuse their insulated ecstasies into a single self-transcendence; in vain. By its very nature every embodied spirit is doomed to suffer and enjoy in solitude."
這裡藏了點玄機。
如果他的目的是說服大家接受這些改變,那為什麼要引用這一段!?
讀起來,這段話反應了他的心情:在做困難決定時的「孤獨」。如果是這樣,那這段話的用途就是「療癒」而不是「說服」。
因為如果目的是說服,為何不引用某個你的員工/讀者都非常敬佩的人的故事,這個人做了一個不受歡迎,但大部分讀者都會認同是正確的決定?
個人猜測:他上面好話已經寫完了。真正的意涵是:We're going forward, alone if necessary。
而且,他們還把自己的決定,frame 成 navigating somewhere,同時把另一邊寫成 circling nowhere
We all want different somethings. Some slightly different, some substantially. Companies, however, must settle the collective difference, pick a point, and navigate towards somewhere, lest they get stuck circling nowhere.
★★★★★★★★★★★★
📌 語氣變的很硬:No More
然後他就開始寫改革本身。
如果把所有改變的第一句話看過去,會發現全部都是 "No more..." 開頭。這個硬到不行了。
完整文章: https://bit.ly/3wT6x3z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4wWkO5
★★★★★★★★★★★★
Presentality每天都在追蹤與分析跟英文溝通/寫作有關的文章,如果想要透過我們這些「閱讀筆記」一起學習,可在 FB 追蹤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presentality/
📌 Presentality系列文章:
1. 看貝佐斯致亞馬遜股東的最後一封信,學一些英文寫作小撇步
https://bit.ly/3xCN1cC
2. 英文演講實用的結構與技巧
https://bit.ly/2PHu3Ax
3. 在演講中的四種敘述角度
https://bit.ly/39tNUtv
4. 詩人Amanda Gorman的英文演講技巧
https://bit.ly/39sI3on
5. 從 Most Dangerous Place 文章,看經濟學人寫作邏輯
https://bit.ly/3htqJEs
6. 寫作的終極目標是「提供價值」
https://bit.ly/3yA3gYe
7. 看 Bloomberg學資深記者如何寫文章
https://bit.ly/3i3am1P
右派 經濟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周財經類期刊重點摘要
Economist(經濟學人)
封面故事:美國的種族
佛洛伊德之死讓美國出現消除種族差異的運動 但要如何成功呢?
哈瑪斯與以色列間的戰火找不到答案 而且再次點燃戰火的可能性無可避免
勞動力緊縮該怎麼辦? 富裕國家的職務空缺至今都無法補齊
義大利很快會出現一個強硬右派政府 令人擔憂的政治動盪來自歐洲最負債累累的經濟體
投資再生能源的資金呈現氾濫狀況 應該增加這些資金來源的透明性
非洲的勞改營之國厄利垂亞 該國總統煽動戰爭並破壞整個地區的民主
Barron’s(巴倫週刊)
封面故事:通膨來了但FED恐未警覺
公告的物價和企業以及消費者真實體驗之間的差距 通貨膨脹恐怕比表面上更熱
美國聯準會認真考慮美元數位幣 它不會是像比特幣一樣的加密貨幣
AT&T本週股價已跌逾8% 恐迎來2020年三月以來最大周跌幅
AT&T將把華納媒體分割出去 將主力轉回本業電信業
美國提議世界各國將公司稅率提高到15% 以避免企業到本國以外地方尋求低稅率
Nasdaq認為人工智慧將形塑資本市場的未來 應加強數位設施並提前應對可能的網路犯罪
加州政府表示大部分的Uber和Lyft搭乘工具 十年內將全數過渡至電動車
Fortune(財富雜誌)
全球最有價值的新創公司執行長才38歲就卸職 張一鳴辭去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執行長一職
美國財政部擬規範 一萬美金以上的數位貨幣轉帳都需要向國稅局申報
德國電信計畫在2024年以前 取得美國T-Mobile的多數股權
旅行限制持續阻礙著歐洲的旅遊運量 EasyJet準備減班因應
從美國州級疾管單位數字看來 有色人種的疫苗接種比例仍低
最新數據 全美有20個州的已為超過50%的成人施打了疫苗
數位幣大屠殺 比特幣、乙太幣和狗狗幣都被炸到低點
右派 經濟學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美國總統
#BLM
#美國社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oAaEbbBwcI/hqdefault.jpg)
右派 經濟學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桑德爾正義
#美國民粹主義
#左派右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M7hYizTVp0/hqdefault.jpg)
右派 經濟學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蕭若元
#陶傑
#難民問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NWK1vZoFS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