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輕軌假新聞!
#呼籲市府勿助長謠言散播!
在這幾次的公聽會中,反對輕軌的論點大致分為三大類:一. 真實存在,應該改善的技術問題。 二. 資訊不足而產生的誤解。 三. 有心人士散播的謠言和假新聞。
首先,我們就先從不應存在的第三大類看起。
在選舉前後,在各種媒體上,有特定政黨刻意散布多則有關輕軌的謠言,這邊列舉幾個知名的例子:
#軌道沒蓋好先買車是弊案?
完全錯誤!在所有的統包新建軌道系統中(包含高捷、北捷、桃捷、中捷的所有路線和高鐵),土建和機電都是同時規劃進行,一邊興建,一邊也安排列車採購生產等過程。
這樣,才能隨著土建的進度,陸續開始機電設備安裝與列車測試的準備,通常在通車前6~8年列車就已經下訂生產,通車前2~4年列車都已出廠。如果按照謠言的說法,軌道蓋好才能買車,則台灣的捷運建設可能都要延遲5年以上或更久。
#一二階列車不同是弊案?
完全錯誤! 只要規格相容,在公開招標過程中,本來就會買到不一樣的車。強迫買一樣的車,這叫綁標,這才是弊案! 例如北捷高運量段就同時有西門子和川崎重工的車在跑。以國外的例子來說,路面電車同一條路線有多種車更是不稀奇,例如廣島電鐵就有23種各類車輛同時在運行!
高雄輕軌都是採無架空線超級電容,750V直流供電的相容規格,目前應該關注的,是一二階列車的控制訊號整合問題,而這也是合約裡面得標廠商需要處理的。
#二階輕軌沒有通過環評
完全錯誤! 一二階輕軌早在2012年12月獲得環評許可函,只要按照審查結論進行就可。
目前輕軌仍在進行「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的部分,是美術館軌道北移案。這部分去年審查被退回的原因,是因為本來只送了「變更對照表」,委員要求做更細緻的環差分析,因而仍在進行。而這段也的確尚未動工,若要動工也需要走完手續獲得許可,完全合乎規範。
其他仍在施工區域,因為都按造原案施作,此部分環評早已通過,沒有任何問題。
以上幾個例子,都是在媒體上蓄意散播「弊案」、「違法」,但又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案例。
散播謠言的人(例如借廁所議員)一但被抓包,往往說是「不是我說的,是聽來的」,企圖推卸責任,但真正的源頭,可能就在他們和媒體的共犯結構之中。這樣的假消息,我們必須及時譴責糾正!
因此我們也呼籲:高雄市政府和捷運局硬起來,對於散播假消息的不肖份子必須提告到底!不能因為假消息的源頭可能是老闆這夥人,而讓公務員的職責淪喪!
台灣 超級電容 廠商 在 蜂蜜檸檬哥吳蕚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 兩岸
兩岸像是分家的兄弟,很特別的是當一邊很發達時就想要統一對方,如70年代我們的口號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現在大陸強大起來了,對於統一議題也比以前熱絡。兩岸關係發展當然要靠談判,不論是要統一還是要獨立都要談判,如何談判?等我當總統時再來告訴你。但,我在網路上有看到,大陸有一則乾淨的煤的報導,說他的煤處理過後,就跟燒天然氣一樣乾淨,還有超級電容發展出無軌電車等等,如果我當選的話,一定派人去大路考察,如果確實有,馬上就可以合作。
台灣的優勢在人民聰明,但缺點在執政者的智慧不足,為了能源政策搞得天下大亂,我的政策是要發展新的家庭用氫燃料引擎發電機,市政府找最優秀的人最好的廠商,政府提撥經費研發,為什麼要由政府來作,因為,企業無法負擔長期不獲利的研發,我相信用我的創意一定能讓台灣經濟再度起飛,人民數錢數到煩,政府稅收收不完。
2. 巨蛋
巨蛋應該是柯文哲心中最大的痛,我分析因為剛上任時他不懂法律且態度高傲造成他現在的騎虎難下,身為一個將接任的市長候選人,我不會犯了與他同樣的錯誤,我上任後會好好找團隊研究與評估這顆蛋的去留,如果效益太差要付出社會成本太高,那花幾百億拆掉也無妨,如果效益還好,就讓它存在。身為一個政府高層,決策不能隨便,不能只想著討好少數人而信口開河。據我多年經驗跟大家分享,選舉裡信口開河的人,大部份都是不懂執政之道,這樣的市長可能又是另外一個柯P。我跟他們不同,我跟郭台銘郭董一樣,都是企業界人士,選擇我當市長絕對與當醫生、當立委、當記者、當教授或是政治室家的人絕對不同。
3. 同性婚
我們都是異性婚姻生的孩子,我從小就不認為同性可以結婚,或者要去教育下一代認識這樣的心理行為。那是個人的私事不應浮上檯面,這本來就是個個人的心理行為,因為它畢竟不是多數。就像我吃素,是我自己的事,總不能就要求你們配合我修個吃素者專法。時代進步了,民主時代,所以,這些事我們都予以尊重,不再以異樣的心理看待。但天生外在就分男女,你心理想什麼是你的事,因為,我們不會知道你說你是同性戀是真是假,為了安全起見,我仍須照你的外在性別分類。在我的認知裡,我遵重上帝的決定。
4. 法律不能溯及既往原則
法律不能溯及既往是最重要原則,要溯及既往立法的執行要經過被影響方的同意,當年勞退新舊制轉換就是如此作業啊,可以選舊制,也可以選新制,選新制的退休時舊制的部份要照舊制的算法算給勞工,軍公教的退休金改革可以這樣一刀砍下去嗎?
跟大家聲明,我個人是位勞工,我幫軍公教發聲也等於在幫勞工發聲,不要以為這個無良政府不敢動勞工,之前賴清德不是就有說要來做勞工的年金改革嗎?
我今天必須譴責在場兩位當立委與曾經是立委的候選人,因為丁守中在年改裡是幫兇,姚文智是劊子手。如果連這基本觀念都不了解,如何來擔任市長一職,怕不也是亂開支票,胡作非為一場罷了。
台灣 超級電容 廠商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凌晨國際車站] 中國汽車業能「超日趕歐」嗎?(二)
前文講到,港澳台三地已經有國產汽車出現了,最先給國產汽車攻陷的是澳門。澳門沒有限制左軚車行駛,早年已經有「直版」國產和韓製旅遊巴士和小貨車行駛。近年澳門對專營巴士加設7年使用期限制,3間巴士公司只好購買較便宜的國產巴士營運,現在澳門巴士(包括發財車)有九成是國產巴士,亦有為數不少的國產貨車。
香港在九十年代,城巴曾經引入三部中德合資廠商製造的旅遊巴士,作直通巴士之用,可算是最早在香港出現的國產巴士之一。及後九巴開始將巴士車身裝冚的工序北移至大陸,大陸廠商藉此吸取了外國車身的技術,開始自行生產車身,更反供應給香港,例如仿照舊有車身為一部燒毀的九巴重身裝上車身,又提供車身給旅遊公司巴士訂購的巴士底盤。到2013年「沙士」後,香港政府與大陸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促成代理商引入「直版」國產旅遊巴士「試水溫」。為配合香港市場,巴士特別配備香港常見的美國引擎及德國製自動波箱,在同款國產巴士中,算是「高配」的型號。在「沙士」後香港經濟低迷,便宜的國產旅遊巴成為寵兒,加上中央推出「自由行」政策,為應付大量大陸旅客,旅遊巴公司就購買大量國產旅遊巴士應付了。之後旅遊巴公司相繼引入國產巴士作村巴、校巴等用途。看著旅遊巴士的成功,大陸廠商覬覦專利巴士市場,先後給本港專利巴士公司多部樣板車試驗,但直至現時,只有一間有德國技術的大陸廠商接到大單。由於專利巴士對使用的車輛要求較嚴格,要以普通柴油巴士硬碰歐製巴士,一定「冚輸」,於是大陸廠商以各種新能源巴士嘗試打開缺口,香港政府亦以資助「配合」。2013年,九巴率先試驗國產電巴,之後又試驗國產超級電容巴士,但皆以失敗告終。新巴城巴則正在試驗另一款國產電巴,相信各種新能源巴士仍會不斷屢敗屢戰,繼續來港試車。貨車方面,在2013年首次有代理商引入國產重型貨車,其後陸續有各類型輕、中、重型車款上市,而生產商供港的型號都有外國技術,有些甚至是熟口熟面的「老翻」款式。私家車方面,2011年有民營大陸車廠試圖以低價打入香港市場,可惜失敗收場。而另一電動汽車生產商則打的士大佬主意,引入電動的士,但由於制式及可靠度問題,國產電動的士已近乎在街上絕跡。政府的資助,加上前文提及的「十五年大限」,可見將來國產商用車會不斷湧港。至於私家車,愛面子的香港人,暫時應該不會開國產私家車出街吧。
台灣在2010年與大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開始有大陸巴士生產商與台灣廠商合作,售賣在台灣組裝的陸製巴士。像澳門般,台北市對公共巴士8年有使用年期限制,但政府又要求巴士公司提供方便傷殘人士的低地台巴士服務,巴士公司只好向平價的陸製巴士招手,於是陸製巴士漸漸在台灣流行起來,這當然少不了電動巴士的參與,大陸廠商甚至向台灣城市推介整個巴士快速交通系統(BRT),使用全陸製車隊。雖然馬英九總統坐過台中的BRT,更形容「舒適度、速度不輸捷運」,但最後整個系統被叫停,廉政署更立案調查被新任市長形容為騙案的「BRT事件」。事後陸製巴士仍然繼續駛進台灣,其足跡甚至遍及深綠地區例如台南、高雄等地,因為以往中南部地區一向接收北面淘汰的舊車,現在有了便宜的陸製巴士,不少巴士公司不再穿北部的舊鞋,而且新車的排放比舊車的低,有助改善污染。可想而知台灣人為什麼那麼擔心,要反「服貿」了。私家車方面,除了美日汽車外,現在台灣也有自己的汽車品牌,相信陸製私家車要打進台灣市場還未可能。
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內銷主要受中央政策影響,外銷除了港澳台這些「政治意義大於一切」的市場,上文講到的一帶一路沿線是重點開拓的市場,相信大陸車廠會向這些國家傾銷各類汽車,但他們亦有不少對手。前文提及過的日本二手車,在東南亞等地十分流行,由於車子質素高,它們在這些國家的使用期甚至長過在日本本土。若要選擇新車,還有韓國和印度車。韓國各種商品藉著韓風輸出到世界各地,當中包括汽車。韓製汽車雖然樣子多少有日本車的影子,但逐漸受人接受。而印度車無論檔次、質素、價錢,就更接近國產汽車。因此買外表性能較似樣,可選擇近年流行的韓國貨,想買便宜的可選擇印度貨。
中國眾車廠的終極目標,就是將車子賣到歐美。其實有部份車廠已經做到,本頁就貼過倫敦引進大陸製的電動雙層巴士,配上英國製的車身。亦有觀光巴士、旅遊巴士在歐洲及澳洲城市行駛。印度亦不容中國車廠坐大,印度大型車廠Tata就收購了不少歐洲品牌,由轎車品牌積架路華(Jaguar Land Rover),到巴士製造商Hispano Carrocera。而且出於政治及商業理由,不少國家都不會全面引進國產汽車,韓製及印度製的汽車就是對沖。可見中國汽車業的未來並不平坦。
(網友Sunny Wong客席撰文及分享, 圖片來源:比亞迪汽車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