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級人才,何去何從?》
我的具體主張是,進入產業,創業&就業!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2021年國際人才報告指出,台灣人才外流為世界第一,每十個外流人才中有高達六個專業人才。
而根據2013年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的報告,台灣博士級人才的企業佔比僅有4.7%,落後於先進國家愛爾蘭(18.3%)、美國(10%)、新加坡(7.7%)。換言之,台灣博士多擠身學研機構,投身產業甚少。
因應中美貿易戰,不管是企業鮭魚返鄉或是高階人才回流,都是重要關鍵的契機。
科技部祭出三支箭因應:「 #海外人才歸國橋接平台」(LIFT)、「#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育計畫」(RAISE)、「 #博士創新之星」(LEAP)。
思瑤肯定科技部面對問題,也提出解決方案。但既有三項計畫中仍有需要精進之處,我提出四項要求如下:
(一) #研擬精進人才歸國服務的LIFT計畫:
目前僅補助海外優秀人才回國「交流」,但首批錄取68名,僅有17名留台。從短期交流(Short stay)到長期服務(Long stay),顯然仍須提供更多更高誘因,陳良基部長承諾兩個月內提出檢討方案。
(二) #提升科大參與RAISE計畫:
RAISE第一期計畫參加者共357人參加,大學338位(95%)、科大生僅19位(5%);19個培訓單位亦清一色皆一般大學,無科技大學加入,顯然「重大學不重科大!」
思瑤要求RAISE計畫應增加科大生與科技大學參與率,同步協助科大博士級人才媒合進入企業服務。
(三) #增加中小企業投入RAISE計畫:
RAISE計畫第一期有237間企業參與,中小企業佔了155家(65%)。但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台灣中小企業佔比達97.76%,思瑤要求科技部強化中小企業參與度,以協助中小企業轉型與創新研發功能。
(四) #提高LEAP執行效益,並 #擴增設計產業:
將台灣人才帶至美國、法國、以色列的LEAP計畫,106年及107-1期計畫,科技部提供名額與最終通過申請赴海外實習之人數只有35人(28.93%)及40人(25.32%),形成極大落差。
思瑤要求科技部審視執行不佳原因,包括「開放國家太少」、「補助金額不足」、「宣傳不力」及「開放產業別受限」,陳良基部長允諾兩個月內提出檢討對策。
此外,思瑤亦要求目前開放申請之十大產業,應增加納入「設計產業」,以達到總統宣示「設計經濟為新興國力」的人才扶植目標。
#博士鮭魚返鄉此其時也
#設計產業納入博士創新之星海外實習計畫
https://youtu.be/jLHbcFm0pPA
台灣設計研究院實習2021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台灣人才外流深圳系列報導:記者林佳錦.溫明書深圳採訪
【深圳已崛起成中國數據新科中心 人才外流問題是台灣長期“不願面對的真相” 時代雜誌分析2021年台灣人才缺口將成全球第一 不同於過去台商將工廠外移到工資較便宜的地區 這一波台灣年輕人出走是因為在台灣看不到未來 如今深圳隨處可見操台灣口音的年輕人 】
2017年8月,因為颱風過後,天空非常的透藍,這裡的空氣和台北有些相似,異常的悶熱,隨時都可以將人烤熟,城市的建築,動輒三五十樓起跳,某些街景和香港神似,而城市裡生活的節奏也跟香港一樣快速,這裡是深圳。
不過十幾年的光景,深圳從我們孰悉的台商的工廠變身了,他現在新的身分是亞洲矽谷,是高科技人才亟欲來淘金的地方,從當年的三萬人口的小漁村,到現在一千多萬人口的國際級大都市,深圳的人均GDP已經連續四年超過台灣,對,我們早就被深圳趕過去了,當我們還喊著,亞太營運中心,金融中心,設計之都的口號時,深圳已經成功的華麗變身,甚至經濟學家預測,在2018年,深圳的GDP將會達到到3500億美元,高於香港的3450億美元。
「大家可能想到深圳,也許以前都會想到是說製造啊,或者是甚至山寨,但是現在深圳我發現開始,吸引到非常多的年輕人,從國內或國外來的人呢,我覺得是搬來深圳,其實就是想要看看他們,可以在這邊做甚麼,反而是他開始吸引到一些人是,有帶著創意而來的人,可能是設計師可能是藝術家,可能是工程師,現在新一批來到這邊的人,他們是帶著創意來的移民,」深圳柴火創客文化營運總監MONICA。
她叫做MONICA,一個來自台灣的女孩,做的工作是現在深圳最熱門的,新創相關工作,他不是發明家,他是管理這個空間的營運總監,有個恐怖的統計數字,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國際人才報告,台灣的人才外流世界第一 ,其中專業人才外移,佔外移人口61.1% ,意思是說每10個外流人才,就有6個人是專業人才,我們經常對這些數據毫無知覺,但這些事情在25-35歲左右的年輕人身邊,卻每天真實上演。
「大概在五六年前,我自己的朋友就開始外移,就我自己搬出來之後,其實也接受到很多一些台灣,年紀輕一點的朋,希望來到深圳來發展的一些信息,那我覺得這絕對會是個趨勢,那不只是到深圳其實到歐美去發展,或者是往東南亞去發展,其實新加坡,其實都很多,我覺得大概有差不多是三四成(離開台灣),」深圳柴火創客文化營運總監MONICA。
相較於三十幾歲,帶著些許無奈離開家鄉打拼的人,這次我們也遇到了這個暑假,來大陸實習的大學生或碩士生們,在拜訪了這個陌生的城市之後,每個人眼裡都閃耀著對未來的光芒…。
人才出走,這些統計數字,這幾年很多媒體,也很多研究分析單位都在提醒台灣,但是,然後呢,我們看著這些學生,他們應該也都會走出來吧,世界如此廣大,但是回頭看看台灣,還繼續在喊口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