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民的權益在無形之中被犧牲
今年10月4日,立法院通過成立「修憲委員會」,正式啟動修憲程序。除了統獨、廢除考監、放寬青年參政等重要修憲議題外,更讓我關心的是,台灣的國家和財團的關係,如何在憲法中得到更嚴謹的規範,兌現政府不與民爭利,還利於民的基本正義,這個「民」不應該是任何一個單一財團。
讓我們先來看看憲法第144條:「公用事業及其他有獨佔性之企業,以公營為原則,其經法律許可者,得由國民經營之。」
這條文看似美好,但其實形同虛設,一直沒有被落實,甚且,國家一再把各種特許權力交給財團,上述條文的「得由國民經營之」,現在看起來實在荒謬。
然而最為人詬病的ETC(國道高速公路電子收費),這就是最明顯的「公用」、「獨佔」企業,政府直接給遠通電收「獨家」經營,這等於是把人民「通行高速公路」的權利,直接交給財團,人民完全沒有置喙餘地,這也是用路人長期以來雖委屈不滿但卻不得不硬吞,。
或許有人會說,這並沒有違反憲法,ETC是由「國民」經營沒錯阿。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必須翻開台灣早期的「黨國資本主義」歷史,財團藉由「國家特許」,取得了多少利益和權力,如同方便之門敞開,讓財團得以「合法」佔有經營國家建設,讓公帑納稅錢進到私人企業口袋。
我們來看看,遠東集團的簡介。
眾所皆知,遠東集團的崛起,是從紡織業起家。在上面這個簡介中提到: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後,在1950年代國民黨政府推動「第一個四年經濟建設計畫」,紡織業列為輔導對象,遠東紡織獲得「政府分配購入紡紗設備、紡錠一萬錠」。
遠東紡織,就是國民黨政府「恩給」、「特許」給予經營紡織業的權力。遠東集團拿到這個特權,開啟了「輝煌」的「特許企業」歷史。
亞洲水泥:「配合政府推動第二個四年經濟建設計畫,遠東集團跨入水泥產業,成立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這也是政府「特許」給遠東集團,不然亞洲水泥如何取得開山挖礦的權力?
為了便利亞泥的水泥輸出,政府又給予遠東集團「航權」,特許成立「裕民航運」。
然後,遠傳電信是特許。遠通電收不僅是特許,更是「獨家壟斷」。更不要說,遠東集團還有「學校」、「醫院」、「石化」等等都必須經過政府「特許」的生意。
從紡織、礦權、航權,到電信、ETC、教育、醫療,全部都是「特許事業」,遠東集團就是一個依附在「黨國資本主義」下,利用國家的資源和權力,迅速擴張成長的財團。
如果把這些特許事業從遠東集團拿掉,遠東還剩下什麼?
我們進一步問,為何這些特許事業都是遠東拿走,而不是你我拿走?
所以,我們回頭看看上面談到的憲法第144條,不禁覺得異常矛盾和荒謬。
在開始討論修憲的同時,我覺得,必須重新檢討「國家特許事業」、「公用事業」、「獨佔壟斷事業」的定位,並且回顧歷史,檢視過去數十年,國家給了財團多少權力、資源和方便,造就了多少不公不義的事情,增添了多大的社會成本。
或許你會有疑問,眾多政府所特許的民間事業,應該不單單只有遠東集團一人?
的確,檯面上百大企業幾乎都存在特許經營的情況,台灣在歷經這麼長時間的民營化轉型,訴求的就是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然而國家特許事業不應該罔顧公民利益以及市場公平,更甚去侵害到社會與環境正義。
如礦業法行政部門遲遲不作為,亞泥如同合法的山老鼠、ETC由政府干預讓遠通壟斷,國道收費員成了犧牲品,這都是實際血淋淋的例子,再多的投資建設能弭平土地傷痕嗎?
遠東集團藉由「政府特許」,逐漸變成了一個霸佔人民權益的「遠東帝國」,如今成了人民「抗議無用,申訴無門」的巨大怪獸,我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會更進一步剖析這個現象。
想優先知道一些資訊的就加入社團,
不要錯過細部資訊的就粉專按讚勾選搶先看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v9nmb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2)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交通委員會就審議「航業法修正草案」向毛治國部長提出質詢。林佳龍委員表示進入全球化的時代,政府應讓我國的航空公司更有競爭力,林委員並為台中清泉崗國際機場發聲,希望開放國際航站後,台中機場可以變成一線機場。毛部長回答,明年初台中機場擴建完成後,容量將會增加一倍,台中機場應該是很...
台灣航權分配 在 波波研究室 Popo Lab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 台灣捐口罩卻變中國的功勞,原來是 #華航惹的禍⋯⋯?】
同學,你還記得前陣子 #我國威武,直接捐千萬口罩給歐美嗎?
這明明是超 #台灣難波萬 的一件事,沒想到因為我們的國家航空 a.k.a. #中華航空 英文是 #ChinaAirline,導致歐美民眾以為,華航辛辛苦苦送去ㄉ口罩 #是來自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ㄚ😰😰😰
J格天大ㄉ誤會,使得這陣子 #華航更名 的呼聲又起⋯⋯
🏃 #中華航空 要改成 #台灣航空 了嗎?跟研究員一起看下去
🔴 去中國化、去中華化?你支持嗎
我們 #中華民國,和對岸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ㄧ直以來為「誰是正統中國」而吵不停。
不過這幾年,隨著台灣人自我認同的轉變,不少年輕世代開始拋棄對中國的執念,轉而追求 #台灣獨立,認為 #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目前的執政黨 #民進黨,也被視為追求台灣本位、#去中國化的政黨。
🤔 #去中國化,到底啥意思?
簡單來說94過去一度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或地區,為除去中華文化的主導地位,建立本地獨特自主的國族認同、語言及文化。
🔴 關於去中國化,有什麼例子?
同學們可能聽過的有:
1⃣️ #歷史課綱修正
108課綱曾被議論太過淡化「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否定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合法治理基礎。
2⃣️ #護照更名
我國護照本來只有「Republic of China(R.O.C.)」的英文;一直到2003年,陳水扁政府決定在我國護照上加入「#TAIWAN」字樣,顯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同。近期,也有呼聲支持完全去掉R.O.C.,改為只有TAIWAN。
👀 想知道更多?到 台灣國護照貼紙 Taiwan Passport Sticker 看看吧
🔴 華航改名,會遇到什麼問題?
事實上,阿扁政府力倡台灣化的時期,當時許多 #中華字輩 的企業紛紛改名,如 #中華郵政變更為台灣郵政(後因國際業務問題又改回)、 #中國石油名稱縮減為中油 等。唯獨中華航空公司,因評估後發現更名實在太困難而作罷⋯⋯
這次支持華航改名的民進黨、#基進黨 與 #時代力量,主張更名後可以 #強化台灣的國際識別度, #行銷台灣品牌、 建立台灣精神。反對方則主張,華航改名,將面臨以下問題:
1⃣️ #航權問題
航權、航線、時間帶(機場起降的黃金時段)都要重新分配,這些都是一個航空公司重要的無形資產。
2⃣️ #成本浩大
必須重新辦理公司各項登記、重新簽署各項合約和文件、申請換發各項證照,變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代碼、銷售系統與機身塗裝,保守估計至少要11億元。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政治問題:
1⃣️ 好康到中國
因為華航成立得比較早,中國現在只有 #AirChina(中國國際航空)可用;華航改名後,他們就可以馬上把「China Airlines」拿去用嚕,不爽啦(什麼小朋友理由)。
2⃣️ 以改名之名,行台獨之實?
#要統要獨 始終是台灣社會難有共識的爭議,不少中華民國派、統派人士批評政府刻意隱匿「中華民國」國號、想搞台獨。
📡 波波調查局:關於華航改名,你支持還是反對呢,為什麼?
讀了這篇文章,同學有比較看懂華航改名的爭議了嗎?
還有哪些台灣的企業、組織,你也覺得要正名嗎?
🙆 留言區一起討論吧!
📷 圖源:9GAG
研究員覺得超狂,華航更名紅到外國人都拿來做梗圖辣
台灣航權分配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被詢問華航改名的議題。
我的主張是,「改名是台灣的自由、斷航是中國的手段;如果改名會造成斷航,我主張還是要改,要斷就斷,而不是我主張華航斷航。」 引起誤會的標題十分鐘後就改了,也萬分感謝願意主動更改,但廣為流傳還是沒改過的標題,疲勞啊。
站在我的立場,基於國際總是把台灣誤認為中國,造成國人的委屈無奈,在此時集思廣益找個解方,對大家都好。贊成改名的,並不認同我們該背著China的名號,但有時很微妙的,也有些人捨不下China,但現實中又不能當正統China的自我矛盾玻璃心情。
那又是誰不想讓台灣飛出去?
從頭到尾,其實只有中國可能會斷航台灣,會打壓台灣交朋友,我們希望多多和國際交流,也從不會想要斷航誰,何苦站在中國的立場,把這鍋丟來我頭上?
正常的航權,若以國對國談、機場對機場談,改名毫無影響,不管改名叫火星聯合航空,還是宇宙聯邦航空,只要照程序來,都可照飛不誤。若以限定公司談,由於是同一家公司,只是改名,就是辦完該有手續,就存續原有權利,而先前也有航空公司改名的前例。
唯一擔心的是中國生氣氣惡意杯葛,影響未來中國航線分配,這完全和正常商業邏輯無關。要解決中國生氣氣,各方賢達都提出很多方式,例如華航的英文改成 「ChungHwa Airline」,或成立台灣航空控股,華航和台航都變成子公司,類似的邏輯有華信的前例;或是華航機上不強調China而是Taiwan,則先前華航塗裝去掉國旗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等等許多想法、作法都值得討論。分出子公司專門經營中國線等等,也可以看看過去有沒有做過,如何經營等等,都可以探討。
後武漢時代全國都在討論如何「去中國化」或者和中國保持「正常健康的國與國關係」,台灣以外,美日也都在鼓勵供應鏈撤出中國,多角化佈局成為顯學。這次事件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思考建立擁有真正主權的國家有多重要,無論是航權或者其他國際事務,台灣勢必要面對跟各國重新建立關係的課題,如果我們能在這次事件超前部署台灣與國際問題,把危機轉化成為台灣更為富強的轉機,那就值得我們討論。
其實我們很願意在議題討論上交鋒,也了解適度妥協與折衝的必要。畢竟中國失去理智崩潰狂吠,我們習以為常,中國做什麼從來沒有理由。與其操這種心,不如好好討論,想出一個合宜可實作的方案。
集思廣益討論,我們很鼓勵。至於中國怎麼想?我們可以推測,可以研擬應對,但無法決定,更不可能順從!
但溝通、爭執都是解決問題的開始,現在我們看到問題了,接著一起來解決問題吧!
多討論是好事,但私心希望斷章取義的狀況能減少一點,我很願意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但有時還得再回頭解釋被曲解的事情,實在很拖累溝通的效率,更無法讓我們繼續前進。
#但我還是會繼續說繼續努力
#直到理想成真的那一天
照片取自新頭殼
台灣航權分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2)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交通委員會就審議「航業法修正草案」向毛治國部長提出質詢。林佳龍委員表示進入全球化的時代,政府應讓我國的航空公司更有競爭力,林委員並為台中清泉崗國際機場發聲,希望開放國際航站後,台中機場可以變成一線機場。毛部長回答,明年初台中機場擴建完成後,容量將會增加一倍,台中機場應該是很看好。
林佳龍委員表示,交通部內部的行政規定「國際航權分配及包機審查綱要」是民國91年制定的,該綱要第四條規定在兩城市間之指定航線以不逾二家業者營運為原則,當初華航是主要的航空業,後來長榮要進入天空,該條例達成了當時的時代功能,但是經過十年,台灣的天空已經進入新的時代,應該做通盤的檢討,對於新進入市場的航業,政府也應該多花一些心思幫忙站穩腳步。毛部長表示,現在的確是這樣在做,綱要的修訂已經進入檢討的程序。
林佳龍委員表示,現行國際航權分配,如松山到金浦、桃園到仁川是屬於新增航線還是舊有航線?外界有反應對中小型航空業者不利,交通部要如何提供更公平的競爭、更高品質的航空服務?毛部長表示,將來航權分配將朝開放的條件發展,兩岸之間對除非是非常熱門的會設下限制,否則對二線城市應該是不設限的,對其他國家也是一樣的原則,例如日本除東京的機場外,韓國除首爾機場外,應該會全面開放,會朝開放天空的方向前進。
台灣航權分配 在 ️航空業的九大航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航空業的九大航權2019上半年台灣航空業可說是風波不斷,短短半年內國內兩大航空都出現影響 ... 不過明明是在談論工作條件,怎麼會冒出茲事體大的航權分配? ... <看更多>
台灣航權分配 在 蔡壁如- 務虛?務實?交通部說清楚! #華航更名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讓台灣防疫努力在國際上被看到,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混淆, ... 若是更動,會受到影響的航權分配有那幾條航線,佔營收、獲利的比重多少? ... <看更多>
台灣航權分配 在 Re: [情報] BKK-TPE-LAX by TG?? - 看板Aviatio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tychien2000 (Alston)》之銘言:
: : 無意質疑,只是意見
: : 現有的航權班次分配原則是直到1996年才由交通部頒訂
: : 在這之前,航權分配並無原則公平可言,公平不過就是一種假平等而已
: : 事實上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來,當時很多規劃與政策是較偏向長榮的
: : 縱使交通部講了好幾千遍巴黎會分給華航,甚至輿論也認為這個點就是華航的了
: : 最後卻來個大轉變成為長榮得到法國航權
: : 原因是:華航曼谷已經沒有第五自由的額度,以及華航已經有法蘭克福的航權
: : 這是當時的交通部次長馬鎮方自己說的
: : 政府還一直強調沒有黑手介入
: : (長榮巴黎線後來停的是杜拜,因為法國沒有給第五航權,即使有一陣子巴黎和維也納
: : 串飛並中停曼谷,長榮似乎也是不能賣BKK-CDG的票)
: : 對華航而言,先前下了超過十年的工夫當然都是白費
: : 特別是買A300希冀獲取航權這段過往
: : 另外以歐洲航權分配而言,無論就航點的地理性和市場性,華航相較之下確實是吃虧許多
: : 法蘭克福也是經營了將近八年之後改成直飛,才能有今天這樣子不錯的成績
: : 以長榮當時才剛成立,就能在兩年內獲得三個歐洲航點 (倫敦、巴黎、維也納)
: : 最後更踩進華航經營有成的AMS(當然這時已經有個航權分配原則在那只能照章行事)
: : 對比臨近國家的Asiana與ANA在國際線上的優勢均不如其競爭對手的情況下
: : 長榮當時若非有其極佳的政商關係,只單靠張榮發的雄厚資本
: : 豈能有今日與華航相抗衡之盛景?
: 長榮並沒有佔到全部優勢,
: 依當時的情況來說,長榮除了美國航線可以跟華航抗衡外,
: 香港及東京這兩條黃金航線則是分不到一杯羹,
: 所以當出民航局會說公平互惠是有他的道理,亞洲給華航,歐洲給長榮,
: 因此長榮才會在哪幾年中先後開航維也納,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
: 可是自從長榮拿到香港及日本的部分航權後,長榮在歐洲的優勢不再,
: 從羅馬航線的取得就是最佳的例子,
: 當初長榮透過與義大利政府良好的關係取得南歐唯一的航權,原以為是由他們來飛航,
: 結果航權拿回來後,公佈說是由華航來飛,這也讓他們非常的錯愕,
: 但他們也只能跟那時候的華航一樣選擇接受,
: 那時甚至還有人在討論說,以後的航權是否要改成誰拿到的由誰來執行飛航任務,
: 但後來都不了了之,在那之後華航還分別拿到莫斯科及維也納的航權,
: 而長榮則沒有拿到任何新的歐洲客運航點
首先我要說我真的沒聽過民航局當初說要-- 亞洲給華航,歐洲給長榮.
其實個人認為歐洲航權分配是所謂政治經濟學下的產物,阿發伯打著親李登輝,親綠 及
本土化的旗號下,明顯的拿到的糖比華航多‧歐洲各航點一一剖析好了‧也歡迎指正‧
1983 華航開航AMS---長榮還沒誕生‧
1986 華航根據客源評估及未來發展,設立了London 及 Frankfurt Office, 除了賣票外
,當然就是負有航權開拓的任務‧至於巴黎,早在1976年開始評估購買A300就開始
耕耘了‧華航是唯一飛長程航線的國籍(營)航空‧商業配合外交運作倒也正常不過
了‧
1991/July 長榮終於誕生,也隨即申請VIE 航點,華航沒有異議,因華航認為這航點並非
具有一級客源所在‧長榮剛開始,政商關係還在運作中,台面上也尚無實力與華航
搶歐洲航點‧外加尚無長程飛機進來,因此重心擺在東南亞開航及申請美國航點比
較實在‧
1991末/1992初 Frankfurt航權已談差不多了‧這時當然還是理所當然的分給有飛機有實
力的華航‧
關鍵的1992/1993
1988倉促上任的李登輝,到1992逐漸掌握大權,當時交通部長是李登輝色彩濃厚的簡又新 (之後亦出任駐英代表).
之前一連串的A300 空中巴士飛機交易並沒有為台法航權帶來決定性的影響‧
大概是這商業交易的金額並不足以使法方在取得中國”諒解”之前甘冒的風險‧真正的契
機反而是後來的幻象戰機軍事交易‧
台法航權初露曙光起於1992年 9 月台灣向法國正式採購60 架幻象2000- 5 戰鬥機,960
枚雲母中程空對空飛彈、480枚短程魔法空對空飛彈,代號「飛龍計畫」,總金額新台幣
1,676億元。
這使得台法長久以來停滯的航權談判終於又啟動了,加上稍早1993年一月英國也同意台灣
與英國的直航使得法國方面更進一步消除來自中國方面的甘預‧然而1993 年對華航來說
是航權爭奪戰中命運慘淡的一年,1993年1月, 長榮首航澳洲‧1月底,由台北運輸商業同
業公會與英亞航為代表簽署的商業協議中,指定英亞航與長榮航空為允許經營之台北-倫
敦航線的雙方航空公司‧華航在高層心有所屬下於這歐洲最大航空運量城市爭奪戰中徹底
慘敗‧
1993/Apr/05, 長榮首航TPE-BKK-VIE-LGW by 767-300ER.
1993/Aug/01 藉先前拿到FRA航權,華航(operated by 華信班機/AE班號)首航
TPE-BKK-FRA
然而華航悲慘故事尚未結束‧
在1993年七月,華航才從法國銀行借貸 160 million US Dollars 來買747 及 MD-11 型
飛機‧ 稍後1993年八月, 台灣與法國達成航約協議,當時民航局稱將從華航,華信,及
長榮航空來選擇其中一家‧由於航約中提到避開國旗一事,事實上,是由華信,及長榮兩
家來考量‧這也是之前華信成立(1991/June)的主要目的‧對此,華視也是信心滿滿,想
說與法方那邊耕耘已久,加上民航局等高層與華航高層多為軍方人士而相互熟識‧沒想到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長榮耕耘的是更高層的關係,加上華航先前記錄不佳又獨占國
際航線,凡此種種,皆使得政策極高層決策人士認為有必要”扶持”長榮一把,以打破這
獨占局面‧因此之故,兩星期後的1993 年8 月31 日,交通部就決定要把巴黎航權分配給
長榮了(當時交通部長也是李登輝色彩濃厚的蔡兆陽)‧對此煮熟的鴉子飛了,華航一定不
是可用X在心頭可以形容的‧長榮則是在同年11 月 順利開航TPE-DXB-CDG 航線‧
1993/11 TPE-DXB-CDG
1995
也由於一級客源的倫敦巴黎相繼落入長榮之手‧華航之不爽可想而知,尤其是在1986年
就各設立辦公室耕耘了‧也因如此,再來的羅馬與蘇黎世次級客源航點,政府就有點補償
性質的優先考量華航了‧另外一方面,因客源與機隊調度關係,個人認為長榮並沒有積極
意願搶羅馬與蘇黎世次級客源航點. 長榮倒是另闢戰場,趁1995年台港黃金航線航約修約
之際,把重心放到這邊‧同時並積極增加美國航班‧例如1995年夏天,TPE-SEA-EWR 每周
7 班,TPE-SEA-JFK 每周3 班‧一周10 班到紐約, 就算是早已開航的華航也未曾飛這麼
多班次到紐約‧
1995/July TPE-KUL-FRA-ZRH
TPE-DXB-FCO
1995
長榮不僅取得新開闢的澳門航權外,也打破華航獨佔香港黃金航線局面, 雖然剛開始只有
每週14 班,時間帶也不如人意,但這已經相當不容易了,畢竟遠東復興等也積極爭取‧
1997
台灣荷蘭修約, 在華航達到每周7 班後允許長榮加入‧
1997/May 開闢TPE-DXB-AMS (阿姆斯特丹) (now is TPE-BKK-AMS)
同樣2005 台灣奧地利修約,在長榮VIE 航點達到每5班後,允許華航加入‧
結論是,個人認為政府當初還是比較有偏愛長榮啦‧
---------------------------------
長榮歐洲航線大事記
1991/July/01 BR開航
1991/Nov 開闢TPE-DXB-VIE, 長榮航空第一個長程航線 (now is TPE-BKK-VIE)
1993/Apr 開闢TPE-BKK-VIE- LGW,then TPE-BKK-LGW,
then transfer to LHR several months later(now is TPE-BKK-LHR)
1993/Nov 開闢TPE-DXB(杜拜)-CDG (巴黎戴高樂) route, start 3 flights per week
(Now is TPE-CDG non-stop)
1997/May 開闢TPE-DXB-AMS (阿姆斯特丹) (now is TPE-BKK-AM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3.249.19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