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重大爭議的「三井倉庫遷移」文資大戰中,北市府決議「暫時遷移三井倉庫」,並宣稱「日後視情形可以移回來」。
這是不是一張文資芭樂票?一起來回顧,2002年遭馬英九任內北市府拆除之原日本時代明治橋,當時市府宣稱要「異地重組」,十幾年過去,拆下之橋體構件依然被棄置基隆河旁。
延伸閱讀:
四度硬闖文資審議 520北市府拗過遷三井
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640
2002年被馬英九任內北市府拆除之原日本時代明治橋,拆除時承諾異地重組,十幾年過去至今毫無下文。而原址取而代之的,是中華民國美學的新中山橋。
分享 Siraya Tsai 提供的一組台北明治橋的古今對照圖~
Siraya Tsai:
第一代明治橋原為鐵桁架橋,橫跨基隆河連接市區與台灣神社,1930年改築為鋼筋混泥土的二代明治橋,戰後明治橋改名為中山橋,直到2002年遭拆除,目前遺構堆置在河岸旁,等待遷建重組。
註:第一代明治橋和第二代明治橋曾共存一段時間。
圖一、二:TAIPICS
圖三:wiki 中山橋_(台北市)
延伸閱圖:下淡水溪鐵橋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11296398991050&set=a.322084677912223.75973.319875468133144&type=1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2843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101902887781687296120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台灣神社混泥土 在 1909臺北電話交換所為全日本第一棟鋼筋混凝土建築不僅在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909臺北電話交換所為全日本第一棟鋼筋混凝土建築不僅在建築史上意義非凡造型上也是 ... 跟台灣明治橋、台灣神社一樣 ... 拆拆拆,舊換新,有文化局却沒有文化的台湾. ... <看更多>
台灣神社混泥土 在 [新聞] 汐止鳥居走樣的日治遺址- 精華區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汐止鳥居 走樣的日治遺址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汐止報導
汐止區大同路二段、汐止公園前方有一座大型「鳥居」矗立在車水馬龍間,顯眼的橘紅色
讓路過民眾難忘,此座鳥居10年前原面臨拆除危機,周遭的石燈籠已經移位,部分石像甚
至遭人塗繪,原有的日式風貌已然走樣。
鳥居是日本神社的入口,又有「天門」、「神門」等多種名稱,主要用來區分神域與人類
所居住的世俗界,也代表神域的入口,可視為一種「門」。鳥居一般有兩根支柱,上面有
兩道橫梁。
汐止公園前的鳥居原本搭配7座石燈籠與一對「狛犬」,民國93年為了配合大同路二段拓
寬,公園橋上的石燈籠移至鳥居後方與汐止忠順廟前,互相對望的狛犬則被畫出雙眼「向
外看」,變成台灣民間廟前的「石獅」。
歷史建築無法完整保存讓人惋惜,汐止鳥居日治時期位於汐止神社前方,神社原址是「御
跡所」,滿清割讓台灣後日軍登陸,日本昭和天皇的弟弟能久親王曾在這裡住了一晚,於
在民國26年興建「能久宮」汐止神社。
台灣光復後,汐止神社被拆,旁邊蓋了忠順廟,祭拜「保儀大夫」許遠,忠順廟的庭園內
有一座石碑,上面刻著忠順廟3個大字,但仔細查看,大字下其實有難以辨識的「汐止神
社」四字。
當地信望里里長楊順德說,這座鳥居下半部現今已被水泥覆蓋,大同路二段拓寬時,此處
歷史遺跡的去留曾被炒的沸沸揚揚,有部分人士認為鳥居可能倒塌,建議拆除。
楊順德無奈表示,民國58年間,鳥居上方曾被加蓋廟宇牌樓十分突兀,而鳥居構造為混泥
土,原本為白灰色,現今的橘紅色也是近年修建所塗,已與原樣貌相去甚遠。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8668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3.1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0450775.A.F6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