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舊城區散策】
身為一個台中人,對於台中建築歷史卻是近一年才慢慢認識~感謝許多前輩攝影師的緣分
初秋午后,從東區帝國糖廠到中區台中車站週邊的宮原眼科、中山綠橋、綠川、全安堂、臺中彰化銀行總行,一路步行到中央書局、舊華南銀行及西區台中市役所,透過漫步的方式拍攝紀錄屬於台中人的建築並且重新體認歷史。
河川是城市之母,台中市沿著重要的河川開啟了一連串街區的活動提供市民漫步,從台中車站開始到綠川水岸、柳川水岸到了歲末總是妝點了繽紛色彩,讓舊城區重現繁華熱鬧的景色。
台中車站
站上三代車站新穎寬廣的平台,望向二代車站,仔細觀察仍然可見一代車站屋頂的身影,所以台中車站其實三代都目前都依然保存著,你看見一、二、三代車站的身影了嗎?
帝國糖廠
前身是「日本帝國製糖株式會社之臺中工場」,位於現今臺中市東區。然而目前大家所見的建物,則是建於昭和10年西元1935年,隨著時代變遷,在戰後作為臺灣糖業公司臺中辦公處。
宮原眼科
興建於1927年宮原武熊日本眼科博士建,在日治是臺中州規模最大的診所,直到戰後博士返回日本,光復後也曾經為台灣日報營業處所,之後經歷921大地震、颱風等天災受損,所幸2010年由知名日出乳酪蛋糕接手改建經營至今,目前為止是許多旅人到台中旅行必定規劃的景點之一。
中山綠橋(舊稱:新盛橋)
建造於1908年(明治41年)
當年日本政府為慶祝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當時地點位於臺中公園舉辦慶祝典禮而修築橋梁,在歷史上別具有意義。
宮原眼科與中山綠橋
中山綠橋越綠川的拱形橋梁,鋼筋混凝土橋樑
橋上細膩鑄鐵欄杆與浮雕能感受到前衛時代感
綠川
圖為綠川中區段
綠川以前從無名溪流到後來稱為「新盛川」,並於西元1912年(明治45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參加台中神社祭典而巡視河川,因當時河川景色綠意盎然,所以將「新盛川」重命名為「綠川」根據史料紀載日治初期綠川曾有多次整治之規劃。
戰後;1970年代以後因綠川在環境上面臨了危機,由知名攝影記者余如季先生發起了《綠川•同心花園》活動在當時引起各界迴響。
近年;2016年底台中市府執行了「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又再一次改造綠川中區段的景。隨著近年綠川成功整治後,於2018獲得日本優良設計獎,已成為全台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全安堂、台灣太陽餅博物館
興建於1905年,並於1909年完工落成
是日治時期台中三大富商之一,盧安發跡地
更開創全安堂,販售進口名藥,百年來歷經許多故事
最終於2014年整建為太陽餅博物館至今
臺中 彰化銀行總行
臺中中區彰化銀行總部為中區的銀行建築,由白倉好夫與畠山喜三郎設計,建於1936年,並於兩年後的1938年完工落成。
現今依舊由彰化銀行使用,中區為總行營業部,二樓設有行史館,可採預約參觀。
中央書局
1945年開始起造,1948年開幕的「中央書局」,屹立近百年
2015年3月由信誼基金會共同承租建物,歷經三年規劃改建,於2020年重新開幕,早期中央書局在台中地區扮演著重要角色,更是當時人文與知識的交會地。
華南銀行舊址 寶雅台中中正店
建造於1952年的華南銀行舊址,座落於中區台灣大道、市府路口
見證了中區的興衰,記得我在拍攝時,有一位伯伯前來搭話,他問,我在拍歷史嗎?
原來這位伯伯是老台中人,從學生時期就在中區走跳,就學、創業至今退休,他也算是見證了中區的興衰,週遭的建物與攤販他暸若指掌,從他的分享感受到了他對於眼前現況的樣貌與他年輕的記憶截然不同。
台中市役所
臺中市役所興建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為仿歐式建築,至今已超過百年,更是臺中第一棟鐵筋混凝土的建築,是為了台中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創建,1920年,台中市成立,台中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遷隊台中州廳內辦公。
市役所主體建築為L字型平面三層樓建築,其建築風格融合日本明治維新時代,以日式官署建築常見的西洋古典主義風格。市役所建築形式為仿巴洛克風格,開口部位特別強調造型表現,各種門窗多變,裝飾相當講究。入口的聳柱式及以八組木屋架組合而成的華麗圓頂,除造形搶眼,更是臺灣同時期少見的木構造圓頂。建築採用包括磚構造、木構造、鐵筋混凝土構造及鋼構等組合而成,可說是日治時期建築構造技術具體展現的經典案例。(資料來源: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台中 #建築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
「台灣第一座神社」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eLun_fitnessT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台灣神社遺跡、台灣最大鳥居、台灣神社列表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台灣神社遺跡、台灣最大鳥居、台灣神社列表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台灣基進台南黨部- #這裡曾經是神社#台南不是平原嗎為什麼有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全台第一座台灣神社落成祭祀台灣神-民視新聞-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南府城歷史區風華再現了!✨
圖/文 魚夫
臺南州會的修復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了,建築的立面終於重現風華😍。臺南的古蹟和歷史建築,在中央與地方的努力下,歷經十餘年,整個舊城歷史區的景觀為之丕變,我來台南住了十餘年 ,幾乎每年都得再畫一棟修建後的建築😅。
這讓我想起有一陣子日本的首相更迭頻繁,東京鐵塔的お土産店(紀念品商店)出了一個杯子,杯縁印有歷屆首相的漫畫肖像,但是因為任期實在太短,美國《Time》雜誌還刊出了一張政治漫畫,諷刺全世界兩種生命最短的動物除了孑孓外,就是日本首相😅,那杯子我連三年去東京都買了一個新的回來,外側卻肖像越畫越小,因為擠進許多短命的內閣總理,最後杯子裝不下了,居然改成紙一張來紀念🤔。
如今畫臺南歷史建築也一樣,整張圖面快擺不進去了,不過往日這府城歷史街區也彷彿躍然於紙上,臺灣沒有一個城市能像臺南那樣瞬間走進時光燧道,來到了日治及其以前的時代👏。
如今又有臺南州會修建即將完工,在修建過程中2020年的3月份,修繕單位發現一枚長約98、厚約1.5、寬約24公分的棟札🧐,棟札在日式建築裡等於是建築的履歷書,所以其上載明落成時間為1935年(昭和10年)的12月24日,並記錄了上棟式祭是由臺南神社的宮司(神社的最高負責人)松本賴光來率領眾人祭祀,而總體設計係由當時的臺南州土木課技師住谷茂夫總其事,工程則由「請負」(うけおい,相當今之營造商)負責。
松本賴光因係臺南神社的宮司,所以重要祭典能請得他來主持,便也是一種榮幸。現已整修完成的「鶯料理」創辦人天野久吉因為生前經常寄付(捐款)神社且熱心公益,因而與宮司關係匪淺,又因熱愛台灣,遺言死後骨灰帶回台南埋葬,此後天野家庭院右側建立天野久吉紀念碑和銅像等儀式,松本賴光都義不容辭的主持。
臺南州會的基地,過去是州廳的停車場,採鋼筋混擬土的結構,樓高三層,外牆為黄褐色溝面磚,即俗稱的「國防磚」,另一方面,也配合整條今之中正路林百貨等街區顏色,使其看來整齊劃一。
日治時期,最初州設置州協議會作為州知事的諮詢機關,所以互動頻仍,乃在建築設計上,搭有天穚和隔鄰的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互通,修復後的州會,市府計畫,原與文資處使用同棟建築的中西區圖書館將搬遷到二至三樓,至於二二八紀念館則將設在一樓。
州會的建築設計師住谷茂夫還有棟在歷史建築區的重要作品,即1940所興建的「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辦公廳舍,戰後改名為「嘉南農田水利會」,外表簡潔,柱頭裝飾力求簡約,屬近世復興式風格,其次,興築於西元1935-1937年間(昭和10-12年)的臺南神社事務所,也就是今天的忠義國小圖書館也是由他所督工。
住谷茂夫來臺南之前,曾任新竹州內務部土木課技師,1934年(昭和9年)峻工的「新竹信用組合」,即今「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營業部」就是由他負責設計。
原臺南神社事務所位置在現在孔廟文化園區。日本時代初期即有神社之興建,至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推行皇民化運動後,興建神社更成重要的治臺政策⛩。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所建的臺南神社,其社格僅次於臺灣神社。臺南神社事務所約建於日昭和10-12年(西元1935-1937年),同一時期興建的建築物尚有御本殿、拜殿、神苑庭園植栽、神橋造景、武德殿及其附屬大弓場射屋等。
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獲得建立許可的臺南神社⛩,設計者爲當代知名的技師森山松之助(西元1869-1949年),神苑為留學德國博士本鄉高德(生卒年不詳) 規劃,工務由總督府住谷茂夫(生卒年不詳)技師負責,內苑爲臺南神社之主體建築及參拜神道,外苑則設立臺南神社神苑,於範圍內依照地勢改鑿參道,區內林樹青翠🌳,間有神泉水池,整體日式庭園風格,與孔廟半月池與海東書院遺跡南側低濕之地,架設神橋,相互呼應增添雅趣☺️。
原臺南神社事務所設立於外苑之西南角,其位置遠離御本殿,經研判應為「神苑休憩所」,按社務所通常應配置於御本殿左側,且其建築形式亦有規範,但目前所見與傳統配置不同,而所謂的休憩所為日本皇族代表天皇外出巡視之臨時行館,亦在此接見臣民。
農田水利會對面的原「臺南警察署」👮則為梅澤捨次郎的作品,1930年2月3日梅澤擔任臺南州地方技師,1931到1933年之間兼任臺灣建築會臺南州支部長,所以是住谷茂夫的先輩,其次在府城舊歷史區裡,「林百貨」及附近(中正路,當時稱為末廣町)的連續性住商統一建築風格都是出自於梅澤的總體規畫。
一代建築大師森山松之助在這個區域裡也有兩座傑作,一是原「臺南地方法院」(1912,今司法博物館),另一則為臺南州廳(1913,今臺灣國家文學館)這兩座都是臺南的鎮市之寶✨,其實社格僅次於臺灣神社(圓山飯店)的臺南神社,興建於1923年,也是由森山松之助所設計。
說來說去,好像文章裡的人物應該都是互相認識的😅,古蹟與歷史建築的風華再現,也讓我們隱約看到了那個世代的生活😀。
影片分享:
來歷史老城怎麼玩?不但畫了很精緻的地圖,還景點一個個畫出來,對你夠好了吧!
https://youtu.be/mkEPiKOxqE0
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一堂『神社』的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4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動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與設施去支援侵略戰爭,動員範圍是『日本、朝鮮、台灣、厙頁島』。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擴大侵略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圖謀已顯現。
1939年2月9日,日本政府成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精神總動員範圍同樣是『日本、朝鮮、台灣、庫頁島』,要這些地區的人民「效忠天皇、膜拜神社,凝聚對戰爭的支持,挺身接受戰爭動員」。那時的規定,膜拜神社同時還要朝日本皇宮的方向遙拜天皇,天皇是神,神社是護國神社。而護『國』神社的『國』,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那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國。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發動全面亞洲大洋洲侵略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天皇公開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這幾個歷史事實清楚的顯示,「神社」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之一,是推動殖民地人民「皇民化」的一環,是凝聚對戰爭支持的「洗腦手段」。
「重建神社」無關台日友好,「重建神社」是一種推動皇民化意識的表態,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一種現象,是一場跨時空的荒謬劇。
我們要如何看待歷史?1972年中日斷交,內政部下令清除日本殖民遺址;民進黨執政,重建日本殖民遺址 神社。國民黨的清除遺址與民進黨的重建遺址,考量的都是政治目的,這都模糊了人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
台灣的執政者常說「讓世界看見台灣」,但「重建神社」卻是讓世界看到台灣復辟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工具,這種能見度不要也罷。
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一堂『神社』的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4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動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與設施去支援侵略戰爭,動員範圍是『日本、朝鮮、台灣、厙頁島』。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擴大侵略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圖謀已顯現。
1939年2月9日,日本政府成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精神總動員範圍同樣是『日本、朝鮮、台灣、庫頁島』,要這些地區的人民「效忠天皇、膜拜神社,凝聚對戰爭的支持,挺身接受戰爭動員」。那時的規定,膜拜神社同時還要朝日本皇宮的方向遙拜天皇,天皇是神,神社是護國神社。而護『國』神社的『國』,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那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國。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發動全面亞洲大洋洲侵略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天皇公開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這幾個歷史事實清楚的顯示,「神社」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之一,是推動殖民地人民「皇民化」的一環,是凝聚對戰爭支持的「洗腦手段」。
「重建神社」無關台日友好,「重建神社」是一種推動皇民化意識的表態,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一種現象,是一場跨時空的荒謬劇。
我們要如何看待歷史?1972年中日斷交,內政部下令清除日本殖民遺址;民進黨執政,重建日本殖民遺址 神社。國民黨的清除遺址與民進黨的重建遺址,考量的都是政治目的,這都模糊了人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
台灣的執政者常說「讓世界看見台灣」,但「重建神社」卻是讓世界看到台灣復辟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工具,這種能見度不要也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NQnbTWK6LE/hqdefault.jpg)
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南的鳳凰城稱號,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台南地勢關係,從最早的龍脈因為河川改道、台江內海成陸地,而從游龍蛻變成鳳凰;至於最常被接受的說法,則是日本人在大正町(就是中山路)及府前路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鳳凰木也因此成為台南市舊城區種植最普遍的路樹,所以有鳳凰城的美名
孔廟東大成坊的入口,這株高大的鳳凰木,有翠綠茂密的葉子,上面開滿火紅的花朵,在紅磚牆的襯托下,紅綠對比顏色樹頂開滿一團團火紅的鳳凰花,看起來真是這一季的浪漫。
古蹟相互輝映的鳳凰花可說是台南特別的景觀,其中孔廟全台首學入口北側的鳳凰木,最具台南意象。很多人進入孔廟前一定會被這棵滿開的鳳凰木吸引拍照。另外台灣文學館曾是台南舊市政府的辦公室,當時建築前的兩棵鳳凰木是台南市重要的景觀,其它如台南公會堂前也有種植。
台南的鳳凰花約莫在每年的五月初開始綻放,大概到五月中下旬至六月初是第一波盛開,但是一直到十月都還能見到鳳凰花高掛枝頭。其中六月是全台各校的畢業季,鳳凰花開伴隨著畢業季的到來,當校園驪歌響起,鳳鳳花燃燒盛開,有如對學子告別校園最深情的祝福。
除畢業離別的祝福,在台灣,談起鳳凰花一定會想到台南市。因為台南舊城區內種植了鳳凰木達百年之久,對台南人來說,它是傳承城市記憶重要的象徵。
其實台灣的鳳凰木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島,日治初期引進台灣。在日治的文獻中有兩種記錄:一是一八九六年由本多靜六博士(西元一八五七至一九二八年)由印度孟買領事館引進種子,隔年於殖產部的苗圃育種,另一文獻則為田中安定博士於新加坡領事館引進;鳳鳳木的命名則是當時日本著名的植物學博士三好學命名ほうわうほく,中文為鳳凰木。一開始於北、中、南的官府庭園種植,臺南最早種在安平稅關及英領事館。據當時的報紙記載,約在一九一○年,安平的鳳凰花開就頗負盛名。後來農業試驗改良所選擇當時長得好、樹圍壯碩的樹木種子做為行道樹育種。
台南和鳳凰花意象的連結主要源於一九一七年(一九一六年大正町(今中山路)道路開闢隔年),當時配合台南公園開幕,在大正町種植一百多株鳳凰木苗木,也因為這批種植成功,陸續成為中南部行道樹的選項之一,而大正町夏日火紅的鳳凰花,便成為當時代表台南的都市意象之一。其它種植地方有高雄神社參道、大社、台中大屯、花蓮花岡山……等。
日治時期大正町的凰凰木,經過十幾二十年,養成並木隧道的街景。每到夏天道路兩側就開出美麗的紅色花朵,形成炫目的鳳凰花隧道惜的是這街道景觀在一九七○年代因交通因素,兩排行道樹陸續砍除,那美好的畫面除了留在老一輩台南人的記憶中外,只能從老名信片中追尋了。
台南最美的一條鳳凰花道路消失了,雖然後來中山路在台南醫院那側也有種鳳凰木,但氣勢落差極大,美景再也回不去。或許因為台南夏日鳳凰花的印象太深刻,所以即使戰後,鳳凰花依然代表台南做為市花,台南市政府一度以鳳凰花為logo,成功大學也是。可惜在千禧年時台南市的鳳凰木得了傳染病大量死亡,還由民間團發起種植鳳凰木復育。
台南種植鳳凰木不少,舊市區主要在南門路(圓環至孔廟段)、台南運河、安平市政中心周圍、安南區本田路三段、安吉路三段、小東路、東豐路(東豐路段有好幾種不同季節開花的樹種)、健康路(忠烈祠附近)、大林路、中華東路、裕平路……等等。其中開花狀況較好的是運河兩側,在藍天白雲下水影相映,風情萬種。另外台1線新市善化路段,道路兩側有部份有稻田,拍起來是另一種田園的風格。
另外特別介紹一棵鳳凰老樹,這樹在左鎮草山青瓜寮。台南左鎮草山惡地形十分聞名,二寮觀日出更是台南著名的景點。在這人煙稀少的地方,卻有一棵老鳳凰木遺世獨立在山中的土丘上。土丘上有一間已無人居住的紅瓦土埆厝,土丘後方有一座已撿骨的墓,前後杳無人煙。這棵盤踞在土丘的鳳凰樹,樹根佈滿土丘,粗粗細細向外延伸,枝葉伸展多遠根就有多廣。靠近老樹,視線沿著向上的枝幹往上望,有說不出的震撼,在樹下可以感覺到樹旺盛的生命力。每年五月當紅色的鳳凰花盛開,荒山中那燃燒的紅與老屋在天地間構築一幅奇特的畫面,見過這景象應該一輩子難忘。每年花開時總會吸引來自台灣各地喜愛自然生態攝影的人前來朝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JIaHHldFqY/hqdefault.jpg)
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eLun_fitnessT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水金九說的就是水湳洞、金瓜石和九份,這個位處台灣東北角的小鎮,究竟有甚麼樣的魅力,每年吸引將近百萬次的觀光人潮呢?
水湳洞的十三層遺址被網友喻為「天空之城」,原是舊臺金公司濂洞煉銅廠,十三層由來是建築本體從地面算起共有十三層,拾級而上,氣勢磅礡,最多曾有8,000人在此生活、鍊銅,雖已廢棄但建築仍大致完好,別有蒼涼古風,猶如現代版的龐貝城、礦山上的布達拉宮。
金瓜石的黃金瀑布是因為地下伏流水湧出地面而形成,因此並非河道的一部分。若適逢大雨時,黃金瀑布的水量更大。 由於金瓜石一帶有礦脈,地下水和雨水和礦物經過化學反應後水色帶有氧化後的金屬礦石顏色,使得黃金瀑布的水色略帶黃色,加上裸露的石塊也是黃色,因而得名,它也是很容易親近的東北角IG景點。
「茶壺山」又名「無耳茶壺山」,海拔大約580公尺,從金瓜石往山頂望去,形似一隻沒有把手的茶壺,由水湳洞仰望又似一頭猛獅,因此也稱「獅子岩」,每到秋冬時分,滿山遍野開滿芒花,又有另一番景致。
金瓜石山神社也被稱為「黃金神社」,為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座具完整神道信仰空間而興建之神社,日人離台後,神社廢除並遭破壞棄置,現僅存有二、三之鳥居、完整燈籠四對、旗幟台數對及拜殿柱子,當年在大正、昭和時代由於「山神祭」與「金瓜石媽祖」繞境的時間相同,因此相當熱鬧就像嘉年華會一般,當地耆老憶起當年盛況,彷彿昨日往事歷歷在目。
九份─早期因金礦而興盛,礦坑挖掘殆盡後一度沒落,1990年代後,因電影《悲情城市》於九份取景,其獨特的舊式建築、坡地及風情透過此片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地區重新帶來生機,成為國際知名的觀光景點,每年湧入百萬觀光人潮,熱點街區主要以基山街、豎崎路及輕便路為動線,特色商店、小吃處處林立。
#九份老街#茶壺山#黃金瀑布#網美景點#健行#金瓜石#水湳洞#十三層##黃金神社#陰陽海#東北角
《相關影片》
【武陵四秀三缺一】https://youtu.be/l2W4C2f8nLg
【鎮西堡神木群】https://youtu.be/Q9oFbuvFYU0
【奇萊南華一日單登】https://youtu.be/zHnGJsgXE-Q
【火炎山小百岳/台版大峽谷】https://youtu.be/Sr3dwlongaQ
【抹茶山!最熱最難的網美景點, 聖母山莊步道】https://youtu.be/NZIWIBFu_gQ
【黑熊來了】https://youtu.be/8UHiH-KTg3Q
//攝影器材//GoPro Hero 7 Black Sony a6400 DJI Mavic Air
《其他平台》
·Youtuber from Denmark: https://youtu.be/I022VWP6c4I
●FB:https://www.facebook.com/elunTW/
●Instagram:elun102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MCcd92cmgg/hqdefault.jpg)
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台灣神社遺跡、台灣最大鳥居、台灣神社列表在PTT/mobile01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第一座 鋼筋混凝土所建造的日本神社-建功神社... 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著名神社-「開山神社」、「台南神社」和「台灣神社」. 好想 ... ... <看更多>
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台灣基進台南黨部- #這裡曾經是神社#台南不是平原嗎為什麼有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而延平郡王祠在日治時期其實是台灣第一座神社– 「開山神社」 . ... 戰後,改回延平郡王祠,但日治時期的鳥居被拆了最上面的一劃,放上大大的中國國民黨黨徽QQ,小 ... ... <看更多>
台灣第一座神社 在 台灣神社遺跡、台灣最大鳥居、台灣神社列表在PTT/mobile01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第一座 鋼筋混凝土所建造的日本神社-建功神社... 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著名神社-「開山神社」、「台南神社」和「台灣神社」. 好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