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 常設展✍🏽
⚠️注意!你已被文學包圍了⚠️
生活中充滿著文學的身影,我們是否曾注意?是否曾為其停留呢? #國立臺灣文學館 的常設展『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規劃了各個不同的主題,讓我們重新感受一次生命中的文學力。
其中,口傳文學以原住民各族群的口說故事為主體,6個不同族群的口傳故事、傳說,除了中文字外,靠近裝置還可以聽到族語敘說故事唷~真的很直得大家在疫情緩解的現在,抽空前往現場感受一下。
-
☑️展覽時間|至2030.11.06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展覽室A、B
🌐線上展覽|除了實體展之外,也有線上資料可以看唷 https://reurl.cc/VEOyoy
🌐口傳文學線上聽 https://bit.ly/2HlGM7l
🏛國立臺灣文學館🏛
電話|06-2217201
館址|70041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備註|前往參觀請先閱覽相關網頁資訊,確認是否有配合防疫而需事先預約。前往也請配合測量體溫、手部清潔、口罩戴好U~
圖片來源🙏🏽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
#口傳文學 #展覽
#Ingay資訊分享 #活動 篇
ℹ️臉書搜尋「活動」,可以快速找到Ingay與團隊為大家整理的全國活動資訊喔ℹ️
———————————————————
加入Ingay的Line好友‼️
Line連結|https://lin.ee/fykSmOb
Line ID|@ingaytali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2007年正名的撒奇萊雅族,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受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影響,族人的文化長期被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經實地口傳調查與研究,本書揭開撒奇萊雅族口傳神話與傳說之多元面...
口傳文學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7月繪本大師》一粒不斷再生的蓮子:圖畫書的精神展演者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
➤➤https://lihi1.com/OiZUS
.
美國圖畫書創作者瑪西亞.布朗以《#石頭湯》(Stone Soup)贏得第一座凱迪克銀獎,這是她首次重新演繹民間故事和童話的作品。她堅信經典故事能為孩子們帶來終生難忘的形象和見解,就如同種子曾播在她童稚的心靈,而今萌芽成長,她為之加入了自己獨特的願景,並注入了口傳文學傳統的說故事活力。
《石頭湯》取材自法國的民間故事,情節強調機智與韻律,這個故事其實在不同地區已形成各種有趣的版本,比如在北歐叫做《釘子和斧頭湯》。布朗只簡潔的使用橘紅和墨黑二色水彩,但是活潑躍動的線條卻營造了17世紀農村質樸歡樂的氛圍,頗有老彼得.布勒哲爾筆下的農民生活意趣。
《石頭湯》得獎後備受矚目,布朗因版稅收入,得以展開她鍾愛的旅行。旅行對她而言不是走馬看花,而是深入異國的生活與文化。後來每當出版一本書之後,她都會展開一段新的旅程,藉此洗清前作的印象,再度追尋嶄新的靈感。她曾廣泛遊歷歐洲、英國、俄羅斯、東非、中東、遠東和中國等地,不同的文化體驗,擴充了她的題材,使得她說的故事既豐富且多元。
.
閱讀全文➤➤https://lihi1.com/OiZUS
———
認識更多 #繪本大師🔮 https://lihi1.com/Ch709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口傳文學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我們來談談魚姬與那瑪夏】
大家都知道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倡議大家一起學族語,從各個層面去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歷史地位的權利主張;不過我們也一直在試著跟大家解釋更深層的,從思維到語言階級的翻轉為何重要。所以,讓我們來談談魚姬與那瑪夏吧。
#當水鬼變成魚姬
#漢族文化與環保思維的誤用
邵族向來有人魚傳說,「魚姬」這個詞出自於文化歷史研究者鄧相揚的《逐鹿水沙連:日月潭魚姬的故事》,你們都知道我要說甚麼了,「魚姬」的「姬」本就是作者自己美化、用漢族思維取代邵族水鬼概念的詞彙。
這個魚姬流傳的版本之廣,有美化人魚「你們都在這邊汙染環境我們魚姬生存不下去啦」的「環保」版本;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就是那個以原住民族文化做科學教育的承辦單位)甚至以魚姬的這個故事來做科學學習單。「姬」在漢族古代指稱美人、妾跟歌者,請問邵族的水鬼是這些概念嗎?早在鄧相揚《逐鹿》一書出版前兩年,陳莉環的《邵族口傳文學研究》,就已經指出耆老口中的水鬼兇猛而靈敏,不可招惹,會用長長的頭髮纏住族人拖入水中。
我們對於美化傳說沒有意見,但身為文史工作者、甚或身為擔負原住民族文化來推廣科學的國立清華大學,是否應該尊重邵族人傳說的真實內涵,除去「姬」的概念、不要假環保之名行誤導之實,讓台灣人看見一個至少是兩造並陳的傳說內容?
從魚姬還原到人魚,從人魚還原到taqrahaz(達克拉哈)。只有逐步祛除漢族語彙與衝突概念的干擾,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真正理解邵族了,理解原住民了;因為如我們所知,魚姬根本不是魚姬,也不住在龍宮,沒有水龍王跟蝦兵蟹將。人魚也不是西方的人魚,甚至不應該只是為求方便而漢譯的「達克拉哈」。
是的,原住民族語本來就是在這塊土地上的語言,如果要稱呼傳說中的主角,我們會希望至少至少,從還原事實、調整順序開始:是taqrahaz(達克拉哈),而非沒有原文沒有註釋好像這個漢譯等於一切的意義的,「達克拉哈」。
#從那瑪夏的例子
#來看命名即是權利的主張
那瑪夏區在2008年正式「正名」,從高雄縣三民鄉正名為那瑪夏鄉(今那瑪夏區),原民會去年喜孜孜地將此事列為政績,絲毫不覺那瑪夏三個字仍是漢字,不是布農族人的Namasial,因此連族人的語用習慣都漸漸改變,以前會說Namasial,現在變成那瑪夏。
如果各位去查詢維基百科,會發現它的音譯也被那瑪夏三個字影響,變成Namasia,但根本,就沒有,這個字。Na-masial本來是指「很好(的地方)」,Namasia的翻譯只能說是不倫不類。而為了多數人看得懂中文,我們竟然要拋棄原文、以及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族人的意願,讓這種誤讀誤用繼續下去嗎?
原住民族語本來就是這塊土地上的語言,不應該為了多數人看懂中文,就要求我們迎合、改變我們的名字與土地。現在都2021年了,認清這塊土地就是有那麼多語言跟族群的事實,學會平等對待我們,學習並承認我們的語言跟地名,不是以中文,而是以族語,這才是真正的,對這塊土地上的主人的尊重。台灣社會過完這個年,也要好好大掃除一下,不用我們多說,打開Google Map,你們都看得到那些「被中國」的原住民族地名。
命名即是權利,原漢要和解,新年要快樂,從彼此好好稱呼開始。
#今天
#我們來談談魚姬與那瑪夏
光復鄉?誰光復誰?原民團體發起「原鄉正名行動」:
https://reurl.cc/NXGoN6
邵族口傳文學研究:
https://reurl.cc/mqZQkl
【不一樣的鬼故事】守護日月潭的長髮怪,人魚「達克拉哈」:
https://reurl.cc/kVqW8r
口傳文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2007年正名的撒奇萊雅族,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受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影響,族人的文化長期被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經實地口傳調查與研究,本書揭開撒奇萊雅族口傳神話與傳說之多元面向,包括完整的故事分類,進一步看見撒奇萊雅族最深層的生命史。此外,對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等民族誌紀錄,以及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與族人而舉行的火神祭,皆有第一手的口傳採訪、踏查與記載,是了解撒奇萊雅族必備參考典籍。
本書特色:
1.台灣原住民十六族當中,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正名的第十三個原住民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奇萊平原的撒奇萊雅族,十九世紀末期因受漢人壓迫發生加禮宛反抗事件,事件後族人逃逸融入阿美族之中,因此在日人後來的舊慣調查中無法被明顯辨識。80年代後,族人開始重新建立撒奇萊雅族口傳相關歷史與文化,終於在2007年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其中一族。本書即正名後的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之實地口傳調查。
2.2006年部落舉辦首次火神祭(Palamal),此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古穆夫婦,古穆頭目被後人尊為「火神」。除了一年四季的農漁祭儀──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之外,火神祭已成為撒奇萊雅族近代非常重要的祖靈祭典之一,也是造訪其部落不可錯失的原鄉深度旅遊,本書有極為詳盡的口傳與民族誌紀錄。
3.神人與巨人(阿里嘎該)傳說是花蓮地區非常重要的妖怪傳說,除了阿美族有相關傳說,撒奇萊雅族也廣為流傳族內的版本,神話與傳說反映的是一族原始心理與文化內涵的重要資產,本書採實地田野調查口傳文學,與文獻紀錄互相參照,是閱讀撒奇萊雅族文化不可缺的用典。
作者介紹: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南投縣信義鄉人,省立屏東師專史地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族籍: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達西烏拉彎.畢馬。曾任南投縣政府國語指導員、常民文化通訊輪值主編、原舞者布農樂舞顧問、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學術研究包括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宗教及其神話與傳說、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等。出版有【台灣原住民傳說】《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晨星文化)等十冊、《眾裡尋她:南投縣鄒族口傳文學與歷史》(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台灣書房)、《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晨星)等。2015年獲南投玉山文學貢獻獎。
口傳文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十二生肖與民間信仰及習俗息息相關,更衍生人的本命年、性格與命理的種種生剋,也展現出在地庶民文化的通俗性與重要性。
十二生肖是亞洲地區部分民族用來代表年份的十二種動物,長久以來與星宿曆法及十二地支的運行相配合,東方人相信人的出生與生肖所對應的紀年相關,性格與命理會因為生肖的特性而形塑,在台灣龍年出生的人特別多即是一例。除了每年的舊曆年都會有所屬生肖的象徵,最常見的就是每年燈會花燈的主題造型,也代表傳統民俗中祈求平安的觀念由來已久,可見十二生肖在民間源遠流長。
由於傳統觀念中十二生肖與出生本命年有極為密切的關係,許許多多的民間信仰也與生肖產生連結,各地更產生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禁忌,如台灣就有本命年安太歲的習俗。其次,古代命相家認為生肖可以計算年齡週期,其屬相與人的性格有關,因此衍生出運勢與命理之說,除了性格上的肖像對比,更包含八字禁忌與避免生肖之間的相剋,時至當代,不論是一般人為祈求平安,或命理家算命,大多數人仍有看流年的慣習,也表現十二生肖在庶民文化的一面。因此,本書鉅細靡遺的整理十二生肖各類生年對於人及其他方面的影響,適合一般大眾閱讀,是一本十二生肖的百科閱覽讀本。
作者介紹: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南投縣信義鄉人,省立屏東師專史地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族籍: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達西烏拉彎.畢馬。曾任南投縣政府國語指導員、常民文化通訊輪值主編、原舞者布農樂舞顧問、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學術研究包括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宗教及其神話與傳說、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等。出版有【台灣原住民傳說】《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晨星文化)等十冊、《眾裡尋她:南投縣鄒族口傳文學與歷史》(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台灣書房)、《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晨星)等。2015年獲南投玉山文學貢獻獎。
口傳文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漢字 / 羅馬字對照及諺語詳解:http://pnn.pts.org.tw/main/?p=47259
※ 本單元由公共電視及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合作製作。歡迎大家 link 做非營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