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想世界.Podcast EP3】覺得改變很難嗎?
個人要改變已經不簡單,要帶領團隊乃至公司一起改變更具挑戰性!今天,Flora 來和大家聊聊「原子習慣」這本書,用細微的改變讓經理人從優秀到卓越!
Flora 從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從建立小習慣開始改變自己,到扮演「教練」角色幫助團隊變得更強大,不論是新工具運用或新工作習慣養成都能應用的妙招!
該如何有效建立習慣,讓細微改變能帶來巨大成就。本集三大看點,帶你了解企業領導人如何運用改變法則成就企業成長思維!
✅ 運用改變行為三層次,轉變身分認同
✅ 2分鐘法則,快速養成新習慣!
✅ 用新專案養成新習慣,前往數位轉型
精彩 Podcast 內容,快快搜尋<花想世界>
點擊收聽連結:
Spotify:https://aka.ms/flourish-thoughts/Spotify
Apple Podcast:https://aka.ms/flourish-thoughts/ApplePodcast
👀節目精華,隨聽隨看:https://aka.ms/FloraPodcastEp3
留言處看更多收聽資訊!
也與小編分享讓你有收穫的內容吧
#花想世界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下一本讀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和時間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在這個快速、資訊爆炸、令人分心的世界裡, 該把注意力用在消化別人創造出來的事情?還是把注意力留給自己,創造只有自己能貢獻價值的事情?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吸收的太多,產出的卻太少。該是時候,把注意力...
「原子習慣 應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Microsoft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Janice的職感日記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閒聊] "原子習慣"應用於飲食及運動- 看板FITNE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如何將書本知識應用到Notion(原子習慣和彈性習慣)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閱讀前哨站, profile picture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心得] 原子習慣閱讀與實作心得-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原子習慣ptt - Salrod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 應用 在 [閒聊] "原子習慣"應用於飲食及運動- 看板FITNESS - Mo PTT 的評價
原子習慣 應用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練的大腦》
這一本書其實是一本關於大腦結構與功能的科普書
教練“Coach” 的定義是協助客戶找到內在價值, 賦能激勵, 以及打造新行為, 並協助客戶解決自身的問題. 但是由於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深受大腦活躍狀況的影響, 因此本書的前面一半 (也是我讀的最痛苦的一半), 作者為我們介紹了大腦不同區塊的功能, 因此在與客戶的互動過程中, 對於他的一些反應, 思路, 與情緒, 就可以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同時也讓教練本身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特定的溝通技巧來協助對方. 例如, 在與客戶討論如何建構一個新習慣時, 如果預先知道大腦哪一些部位會對於新習觀產生影響之後, 就可以基於這些信息來確認制定課程的方向
我們很快地認識一下大腦的區域與其功能:
1. 前額葉皮層:是腦部的命令與控制中心, 負責注意, 處理外部信息, 是大腦最高層級的認知部位. 在進化過程中, 屬於最後發展出來的部分 (靈長腦). 這個部位涉及: 執行, 計畫, 決策, 串連思想與行為的一至性與調節社會行為. 而在壓力之下, 這個區域的運作會大打折扣
2. 基底核: 負責認知與情感, 多巴胺是這個部位最重要的訊息傳導物質. 正向的行為成功以及健康的生活 (飲食與睡眠) 有利於多巴胺水平的提高, 對於行為改變有正向的效果
3. 紋狀體和伏隔核: 紋狀體可以說是大腦皮質與基底核的中繼站, 將皮質接收到的訊息往內傳導到基底核, 而伏隔核則是與快樂, 獎賞, 衝動與安慰的效果有關. 教練可以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 給予適當的回饋, 激發他的動機, 並且瞭解他的價值觀, 透過正確的目標建立方式 (SMART) 讓他維持鬥志
4. 島葉皮層: 左右腦各有一個島葉, 負責控制內臟與軀幹的感覺. 島葉又與杏仁和緊密連結, 負責影響人類的情感, 知覺, 意識, 管理認知功能與人際關係. 根據科學研究發現, 有冥想習慣的人右島葉會較厚, 專注力也更強.
5. 杏仁核: 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與情緒的產生有著重要的關係, 在面對”戰或逃” 的威脅時會特別活躍, 而在極度專注時會穩定的運作. 因此教練對於客戶創建積極體驗, 與克服對某件事的恐懼感方面需要特別的注意
6. 前扣帶皮層: 負責處理衝突與檢測錯誤. 前扣帶皮層會將錯誤與獎勵結合, 並開發出有價值的選項. 在人們極度疲勞時, 前扣帶皮層功能會下降. 因此教練應該要不斷觀察客戶的疲勞程度與壓力控管技巧, 以幫助他們可以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判斷
7. 下丘腦: 下丘腦是人體內分泌的中央控制塔台, 在動物的實驗中, 激活了白老鼠的下丘腦, 令牠們的平均壽命增加了20%. 反過來說, 假如焦慮, 壓力, 不良習慣, 與睡眠障礙都會抑制下丘腦的運作. 因此客戶在生活中的其他層面也是教練需要關注的重點
8. 海馬體: 整合信息, 儲存短期記憶. 與杏仁和共同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在憂鬱症與老年癡呆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海馬體嫉妒的萎縮, 而近年發現, 學習, 有氧運動與冥想都可以有效地增強海馬體的功能與體積 (反之, 過高的血清皮質醇的濃度則對海馬體有害)
接下來是相關的賀爾蒙:
1. 皮質醇: 又稱可體松, 大家應該對他耳熟能詳了. 皮質醇在面對威脅時會釋放, 其功能在利用血糖, 提升血壓與心率, 降低疼痛感. 一般來說, 皮質醇水平在清晨接進清醒時會逐漸升高, 在晚上睡眠時會降到最低. 但是假如客戶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之下, 則會導致皮質醇高居不下, 近一步產生心理與生理的傷害. 教練應該需要與客戶仔細討論壓力源, 以漸少皮質醇的反應. 有新研究發現, “笑” 是一項降低皮質醇最有效的武器
2. 多巴胺: 主導思維與行為, 情感, 與獎賞. 而一般對於某件事物的成癮, 也與多巴胺有關. 由於多巴胺的釋放會讓人在即刻體驗到愉悅感, 因此在面對某些決定時, 大腦會驅使人們做出短期就可以立即獲得好處的決定. 而打造一項新習慣時, 可以將客戶喜歡的行為放在要建構的新習慣之後, 當作一個獎勵, 那麼這個新習慣的執行就會讓客戶更加的有動力, 這一點在 “原子習慣” 一書裡面也有提到
3. 催產素: 會讓人產生幸福感與信任感. 由腦下垂體分泌, 可以降低血壓與焦慮, 增加積極的社交行為 (與皮質醇是反向效果). 催產素有抑制杏仁核活躍的效果, 並可以預測威脅, 調節恐懼. 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 可以提高催產素的水平, 近而提升彼此的信任感 (反之亦然). 所以創造一次令人愉悅的交談, 可以大大提升彼此的合作默契, 我們也可以與客戶思考, 如何實際應用在工作與家庭之中
4. 腎上腺素: “戰鬥與逃跑”反應的主導者, 與皮質醇不同的是, 腎上腺素是速效激素, 強烈影響交感神經的運作. 腎上腺上的釋放會讓人產生鬥志, 燃起動機, 與皮質醇不同. 我們應當與客戶討論, 如何看待一的壓力, 如果把它視為一個挑戰, 那麼腎上腺素水平會提升, 但是假如把它視為一個威脅, 皮質醇水平則會變高
5. 血清素: 由色胺酸組成的神經傳導物質, 是讓人類產生幸福感的最主要賀爾蒙. “感恩”是一個提升血清素最好的方式, 而教練可以帶著客戶來探討未來理想的生活場景, 以增強他們對於幸福的渴望
6. γ-氨基丁酸與谷氨酸:γ-氨基丁酸可以使人平靜, 幫助睡眠; 而谷氨酸則會讓人產生興奮, 並參與記憶與學習的過程. 研究發現, 在壓力極大的人們大腦中, 由於高濃度的皮質醇水平, 谷氨酸也會跟著提升, 而γ-氨基丁酸跟著下降, γ-氨基丁酸不足也與物質濫用和憂鬱症的形成有關
我們的大腦細胞神經元具有可塑性, 根據我們的思考, 決策與行為, 會強化或是弱化某一些神經連結. 例如, 有些讓你不順心的事情, 越是放在心裡, 越會揮之不去, 因為反覆回想這一件事會強化跟這一件事相關的神經連結, 連帶讓大腦相關的區域與賀爾蒙開始運作; 反過來說, 如果我們可以對一件正面的事物不斷地重複思考, 也會提升我們對於這一件事情的主導. 王導電影 “一代宗師”的台詞: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就是最好的說明. 除了思考模式, 舉止, 習慣,以及環境都會影響神經通路與突觸的變化. 所以我們對於客戶的行為改變, 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曉以大義, 必須要與他外在面對的整體一起考慮
在1960年, 腦科學家米勒提出了“工作記憶”的概念: 人類的大哪只能同時控制7個加減2的任務同時執行, 因為海馬體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 因此假如在學習新事物/行為時, 給予太多任務, 不但會讓人記不住, 反而會引發客戶的過度焦慮與分心, 另一方面, 如果我們無法專注, 近一步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記憶.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急於求成, 一下子跟客戶訂定太多計劃, 或是給予過多的指導, 反而容易導致他們不擔心的沒學到, 舊的也忘光光. 所以計畫的擬定與執行的節奏非常重要
在本書中, 作者提及關於教練技術 “Coaching Skill”方面提出了幾個最重要的部分, 我也覺得很受用:
意志力: 意志力雖然會因為客觀因素所影響, 但是可以被增強的. 我們可以在客戶狀況好的時候給他一個挑戰, 有效提升他的自信心, 有助於強化意志力
習慣: 請客戶分享覺得過去阻礙他們成長的幾個習慣, 以了解困擾他們行為改變的障礙在哪裡? 然後, 利用可行的方法逐步打造新的習慣, 並且妥善利用刺激控制的技巧
樂觀: 鼓勵客戶以積極視角自我的改變, 但是提醒他們有可能因為過度樂觀所忽略的細節
目標:探索價值觀, 建立具體的目標, 透過GROW溝通技巧, 以打造SMART的步驟
正念: 關注當下, 以第三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問題, 客觀的分析狀況. 正念引導可以提升專注力, 減輕壓力, 並獲得更好情緒掌控能力 (練習冥想)
心流: 幫助客戶認識 ”心流”, 並探索他們可以觸發心流狀態的事物
動機: 在TTM模型裡面, 一在強調了動機的重要性, 而科學家也發現, 激發客戶的動機可以大大提升他們多巴胺的釋放. 因此在建立任何新習慣之前, 花時間探索動機是一件非常必要的課題
這本書裡其他的章節, 討論了如何將上述一些重要概念串聯運用, 同時也說明了大腦不同的區塊是如何的相互合作會是對抗.. 這本書好的地方是把大腦的功能性解剖與教練工作連結在一起, 讓我可以有另一個層面的了解. 缺點是裡面舉例的很多心理學實驗, 要不是只是提到名字, 要不是只有簡單的描述, 讓我沒辦法100%的知道這些實驗的全貌, 比起理論,這些實驗才是最有意思的! 算是我認為這本書美中不足的一點
原子習慣 應用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子習慣,改變致胖心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原子習慣》這本書?
這本書其實出很久了,但是其中的內容依然值得反覆品味。
人生的所有事情其實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無論是完成巨大的成就,或是讓自己陷入困境。
全部都是聚沙成塔而成,就像俗話說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想要讓生活、自我達到一個巨大的改變,勢必得從一件件的小事情開始著手進行。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就是生活中的「各種習慣」。
在各個領域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能夠自律且能堅持良好習慣的人。
其實這些觀念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
但是想要實際應用卻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也正因此,真正能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標的人,少之又少。
這本書很棒的地方,就在於直接教大家要怎樣實際應用理論。
書中提到許多應用策略,都是從「養成習慣」的大腦科學、心理學理論出發。
告訴大家為什麼「壞習慣」容易養成,而好習慣總是不容易建立起來。
並且教大家如何在不違背人類「本性」的情況下,讓自己慢慢的「養成想要的良好習慣」。
簡單總結來說,其實要做到養成習慣的重點就是讓「壞習慣」的執行變得麻煩又困難,而「好習慣」變得簡單又容易。
同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你想達成的好習慣慢慢成為反射執行的直覺事務。
以我自己在於控制體重的飲食習慣來說,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晚餐勢必需要外食,很難吃到足夠的營養,因此就會刻意讓自己養成自己料理午餐的習慣,確保一天的營養種類在自己的控制範圍。
為了避免自己偷懶不想料理,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在大賣場一次買齊一整週的午餐材料,這樣一來自己也變得非煮不可。
在大賣場選購食材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實從一個人的購物車內容就能看出他的身材維持與健康狀況。
每次去Costco的時候,都會偷偷觀察周圍的人在購物車放了什麼東西。
觀察下來,身材維持良好的人,購物車中大多是原型食物,肉品、蔬果,沒有太多加工食品。
反觀身材不是這麼理想的人,大部分會看到各種麵包、甜品、零食飲料,而原型食物反而不多。
飲食是一天必經的事情,也是一種巨大的習慣養成,能夠控制好飲食的人通常他的生活也不會有太大失衡。
像在自己的門診,來來去去許多減重患者,總結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人-減重後不會復胖的人 與 減重後又再復胖的人。
聽起來很像廢話的二分法,也感覺兩種人應該有巨大的不同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事實上,這兩類人通常只差在「微小的飲食習慣養成」。
記得最近剛好有一位患者回診,她在疫情之前在我這邊瘦了大約10公斤,因為疫情緣故中斷療程,最近又回來複診。
沒想到在沒有服用中藥的三個月期間,她自己又瘦下了接近3公斤,這讓我十分驚訝也為她感到開心。
因為我知道,除了她的身體體質之外,她的心態心境一定也有與過去肥胖狀態有很大的不同。
簡單來說,她已經從「致胖心態 變成 瘦身心態」。
她說,自從開始看診調理之後,因為食慾的控制,自己主觀性選擇食物的能力更強,不會什麼都想吃,而是能夠刻意只吃需要的營養。
一段時間下來就變成一種習慣,即使沒有吃中藥,也已經不知不覺都只挑健康的食物了。
想不到就只是這樣小小的習慣養成,就讓她與容易復胖的患者有了巨大的差別。
醫療方式的介入,或許能夠降低習慣養成的門檻(不會隨時都餓、想要亂吃零食),但是長久下來是否能夠一直保持下去,還是在於個人心態的轉變與習慣的養成。
原子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想辦法降低養成良好習慣的門檻,同時提高壞習慣的執行困難度。
一但好習慣逐漸養成,即使初期看似沒有明顯差別,只要持之以恆一定能帶來豐盛的成果。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原子習慣
-
#話說想瘦一定要多喝水
#喝水喝膩我習慣加檸檬片調味
#這杯是廠商贊助的乾燥檸檬片泡水
#暖暖純手作
-
暖暖純手作專利原片薑茶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原子習慣 應用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和時間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在這個快速、資訊爆炸、令人分心的世界裡, 該把注意力用在消化別人創造出來的事情?還是把注意力留給自己,創造只有自己能貢獻價值的事情?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吸收的太多,產出的卻太少。該是時候,把注意力留給自己使用。
🎙️ 《極度專注力》的作者是生產力專家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他經營提升個人生產力的網站〈A Life of Productivity〉,也蒐集過各式各樣的「生產力訣竅」而且親身實驗。作者把注意力歸納成兩種模式:極度專注力( (hyperfocus)和分散注意力(scatterfocus)。在這集節目裡,我會跟你介紹應用這兩種模式的6個技巧:
1. 極度專注力:排除分心因素
2. 極度專注力:雜務批次作業
3. 極度專注力:總是設定時限
4. 分散注意力:清除腦中雜念
5. 分散注意力:多工簡單任務
6. 分散注意力:睡前設定目標
📝部落格文字版:《極度專注力》戰勝分心的6個技巧,提高注意力和創造力 https://readingoutpost.com/hyperfocus/
《極度專注力》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hyperfocus/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掌握進入《心流》的5個步驟與3個技巧:以寫作為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原子習慣》幫我戒掉社群網站成癮,小改變帶來大成就 https://readingoutpost.com/2-books-to-quit-social-media-addiction/
《自由書寫術》透過寫作大幅提升創造力的4個訣竅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ee-writing/
看膩了繽紛的子彈筆記?手殘派科技人的6個月實踐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bullet-journal-method/
為什麼早上起床不要滑手機?30歲前你應該學會的晨間習慣 https://readingoutpost.com/my-morning-routine/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原子習慣 應用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間碼】
00:00:06 歡迎新聽眾
00:00:32 confiscate 沒收 #十億美元被沒收
00:01:12 penalize 懲罰 #美國制裁中國
00:01:54 iconic 知名的;代表性的 #特斯拉股價如火箭
00:02:40 app developer 應用程式開放商 #臉書又洩露個資
00:03:47 address 處理;對付 #拖延症怎麼辦
00:05:13 簡單複習
【confiscate 沒收】
Italy confiscates $1B worth of amphetamines.
義大利
10億
ISIS 伊斯蘭國
https://www.foxnews.com/world/italy-1b-pills-isis-syria-amphetamines
【penalize 懲罰】
A sanctions bill has been passed to penalize China.
美國制裁法案
但到底會不會執行,有待觀察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7/01/pelosi-hong-kong-security-law-347060
【iconic 知名的;代表性的】
Tesla is now worth more than some iconic American companies.
汽車公司中,市值最高NO.1
Toyota, Disney and Coke
https://edition.cnn.com/2020/07/01/investing/tesla-market-value/index.html
【app developer 應用程式開發商】
Facebook shared user data with app developers it shouldn't have — again.
90 天沒用,臉書不會再給個資,結果還是給
臉書自己發現,自己自首
説已經修正,會繼續調查
https://www.engadget.com/facebook-shared-data-with-developers-90-days-230306894.html
【address 處理;對付】
Address the real reasons you procrastinate and you’re more likely to start achieving your goals.
小確幸逃避
現在有個非常流行的概念
原子習慣,一小步
自己的例子
https://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00121-why-procrastination-is-about-managing-emotions-not-time

原子習慣 應用 在 Janice的職感日記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如何不靠意志力就能輕鬆戒掉壞習慣?習慣的形成會遵循一定的途徑,這個途徑稱為行為改變的四法則:提示/渴望/回應/獎賞。這部影片要跟大家分享如何透過四法則戒掉壞習慣並且建立好習慣。
完整文章請參考:https://medium.com/janicewangyt/4-tips-to-break-bad-habits-f75204ae604f
0:59 為什麼人會有壞習慣?
2:56 方法一:讓提示隱而不見
3:29 方法二:讓渴望毫無吸引力
4:30 方法三:讓行動困難無比
5:17 方法四:讓後果令人不滿
6:28 利用上述方法也能建立好習慣
7:14 習慣的複利效應
---
JANICE 的職感日記
分享職場觀察、個人成長、生活理財、讀書筆記。透過獵頭/企業人資/職涯與生涯規劃師的背景,幫助更多人找到人生目標、打造理想生活。
Medium: https://medium.com/janicewangy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anicewangyt
#個人成長
#讀書筆記
#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 應用 在 如何將書本知識應用到Notion(原子習慣和彈性習慣)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個影片介紹如何將書中觀念實踐到Notion模板,如何將抽象的書本概念變成Notion模板( 原子習慣 和彈性習慣)。藉由書中的三個觀念,四個法則, ... ... <看更多>
原子習慣 應用 在 閱讀前哨站, profile pictu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書名】: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譯者】:蔡世偉【出版】:方智————————————————————————— **一次分享兩本好書, ... 和《原子習慣》的綜合應用網誌好讀版:. ... <看更多>
原子習慣 應用 在 [閒聊] "原子習慣"應用於飲食及運動- 看板FITNE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如何不靠「意志力」培養運動或飲食的好習慣呢?
推薦「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這本書
https://tpml.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178998
臺北市立圖書館讀者可免費線上閱讀
以下節錄部分與運動或飲食有關的建議
1. 習慣堆疊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
目標是要讓執行的時間與地點明顯到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
就算說不出原因,你也會在對的時間強烈想要去做對的事。
建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之一,
就是先找出自己目前的每日習慣,然後把新的行為堆疊上去。
這就叫作習慣堆疊。
習慣堆疊的公式如下:
「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
運動:脫下上班的鞋子之後,我會立刻換上運動服。
2. 如何運用誘惑綑綁,讓習慣更有吸引力
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名電機系學生羅南.拜恩很愛看 Netflix,
但他也明白自己的運動量不足。
於是,拜恩運用自己的電機專長改造了健身自行車,把它連上筆電與電視。
他寫了一條程式,讓Netflix 只在健身自行車被踩到一定速度時才能播放;
只要踩踏的速度慢下來太久,他正在觀賞的節目就會暫停,直到他重新加速踩踏。
拜恩就是利用誘惑綑綁,讓運動習慣變得比較有吸引力。
誘惑綑綁的運作方式,就是把想要做的事跟必須做的事綁在一起。
習慣堆疊加誘惑綑綁的公式如下:
A.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我需要的習慣〕。
B.做完〔我需要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我想要的習慣〕
假如你想要瀏覽臉書,但又需要多運動:
A.拿出手機之後,我會做十下波比跳(需要)。
B.做完十下波比跳之後,我會瀏覽臉書動態(想要)。
3. 兩分鐘法則
好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因為比看電視、打電動等事還要複雜且麻煩,
因此大腦會傾向選擇輕鬆的事情做。
所以,我們要讓目標先從最簡單、每天都能輕易做到開始,再慢慢增加強度。
若你的終極目標是「每週運動三次」,可以從「一天做一下伏地挺身」開始,
讓自己先塑造運動的習慣,再慢慢增加強度。
縱使知道要從小處做起,還是很容易一起跑就跨太大步。
當你夢想著有所改變,很難避免讓興奮感接掌一切,
到頭來就會試圖在太短的時間內做太多。
抵抗這種傾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兩分鐘法則:
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
我的一位讀者曾用這個策略減重超過一百磅。
一開始,他每天都去健身房報到,但規定自己不能待超過五分鐘:
進健身房,運動五分鐘,時間一到就離開。
幾個禮拜之後,他環顧四周,心想:「嗯,反正都要來這裡,不如開始待久一點吧。」
幾年過去,他的體重也跟著去了。
4. 創造出一個讓正確的事情盡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
想要多運動?提前準備好運動服、運動鞋、運動包及水瓶。
想要讓飲食更健康?利用週末切好大量蔬菜、水果,放進容器裡。
這樣一來,你在週間就能輕易取得隨時可供食用的健康食物。
5. 讓壞習慣不可能發生
承諾機制是用當下做的選擇來控制未來的行為。
這是鎖定未來行為,把你跟好習慣綁在一起,並讓你遠離惡習的一個方法。
有必須為比賽「體重達標」的運動員在測量體重的前一週出門時會刻意不帶錢包,
以免被誘惑去買速食。
當我想要減少攝取卡路里,
我會要求服務生在上餐之前先把我點的食物分一半出來,放進外帶餐盒裡;
如果我等到食物上桌才告訴自己「吃一半就好」,絕對不會有效。
6. 如何在習慣中斷之後快速回復
提醒自己守住一個簡單的原則:不要錯過兩次。
毀掉你的永遠不會是第一個錯誤,而是後續接連發生的一錯再錯。
錯過一次是意外,錯過兩次就是另一項習慣的開始。
錯過一次健身難免,但我不會允許自己連續錯過兩次;
也許我會不小心吃光一整份披薩,但下一餐一定改吃健康的餐點。
我無法完美,但可以避免貳過。
當一段連續紀錄終止,我馬上開始創造下一段。
面對習慣,我們往往落入「不盡得,則不取」的循環。
問題不在於犯錯,而在於以為只要無法做到完美,就乾脆不要做。
這就是為什麼「意興闌珊」的健身往往是最重要的健身。
懶得動的日子與狀態不佳的健身讓你維持住先前狀態好的日子裡積攢下來的複利。
僅僅做些簡單的運動
──深蹲十下、短距離衝刺五回、伏地挺身一次,什麼都好──意義都很重大。
不要繳白卷,不要讓虧損侵蝕你的複利。
況且,重點不在於健身時發生的事,而在於成為不會錯過健身的那種人。
動力滿滿的時候去鍛鍊很容易,
但不想做的時候還是去做,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做的比希望的少。
進健身房五分鐘也許不會幫你改善體能,卻可以強化你的身分認同。
7. 在追蹤習慣時,「測量的東西不對」
追蹤某個特定行為的缺點就是:我們有時會追逐數據,而非數據背後的目的。
如果你的成就取決於體重計上的數字,你就會為了讓數字減少而努力,
即使那意味著採用急速減重法、燃脂藥丸或冷壓果汁排毒。
無論玩什麼遊戲,人心就是想「贏」。
這有時被稱為古德哈特定律,因經濟學家查爾斯.古德哈特而得名。
此定律指出:「當測量成了目標,就不再是個好的測量方式。」
測量只有在引導你、助你看清全局,而不是消耗你心神的時候,才對你有用。
每個數字都只是整體系統中的一個回饋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非量化成就」對減重有效。
體重計上的數字也許很頑固,動都不動,所以如果只聚焦於此,你的動力會被消磨殆盡。
但是,你也許注意到自己的皮膚狀態變好、起床時間變早,或是性欲提升了,
這些都是追蹤進展的有效方式。
如果體重計上的數字無法給你動力,
也許該把焦點轉移到不同的測量方式了──讓你更能看見自身進展的方式。
8. 配合性格打造習慣
不需要養成每個人叫你養成的習慣,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
你可以像健美選手那樣健身,練出明顯的肌肉線條,
但如果你喜歡的是攀岩、騎自行車或划船,就按照自己的興趣塑造運動習慣;
如果你的朋友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但你發現低脂飲食比較適合你,那也很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5.34.249.165 (挪威)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TNESS/M.1605246376.A.78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