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於米蘭的國際知名藝術雜誌 Mousse在第 74 期發表對於台灣山海、歷史與藝術創作之間,如何交互連結的的綜觀,並映照出人類社會當下的普世行為。文章來自定居台北的 Robin Peckham ( Taipei Dangdai台北當代聯合總監),揉合「在現場」與「文化不同源」的視角,在海洋史的向度上延展及連結思考。
「為了讀懂藝術家辯證台灣山海關係的作品,或是透過台灣來讀懂藝術與山海,我想到了兩種廣泛的分類及比喻:一種是發散、多向的思維,另一種是純物質的;一種是文化層面,另一種是生物性的;一種看向南方與東方,回溯政治策略與古航海家的路線,另一種則看進地球的深處,充分檢驗岩層的堅硬與海水的濕度。」
本篇論述了下列藝術家:
Meuko Meuko | NAXS corp. | #黃嘉俊 | #劉芸怡 | #倪灝 | #蔡佳葳 | #許家維 | #洪子建 | #區秀詒 | #張永達 | #蘇郁心 | #蘇匯宇 Su Hui-Yu | #吳其育 | 姚瑞中 Yao Jui chung | #羅智信 | #楊順發 | #盧昱瑞 | #林銓居 | #吳季璁 | #CemelesaiTakivalet #達給伐歷 | #AruwaiKaumaka #武玉玲
「如果說這篇文章道出了任何一種普世性,那即是以欲望為溫床、萌生於生態自然中的意識。山與海並不主動提供故事的素材,而是山海作為根本之物,成為被述說、被詮釋的對象。」
🔵
▍This Piece of Land, These Bits of Sea ▍
The 74th issue of Milan-based, internationally-renowned art journal Mousse
Magazine features a survey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Taiwan’s land- and seascapes, history and artistic practices, while shedding light on current global human conditions. The article by Taipei-based Robin Peckham, Taipei Dangdai co-director, sets out from the realm of maritime history, intersecting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in-situ with culturally diverse lineages to bridge and extend such reflections.
"In attempting to read and understand works (like these) that engage the land-sea dialectic over and through Taiwan, I have come across two broad categories. One is discursive where the other is material; one is cultural where the other is biological. One looks south and east, following policy and retracing the routes of ancient seafarers, while the other looks down, testing out the hardness of rock and the wetness of water."
The article discusses works from the following artists:
Meuko Meuko | NAXS corp. | #HuangChiachun | #YunyiLiu | #NiHao | #CharweiTsai | #HsuChiaWei | #JamesTHong | #AuSowYee | #ChangYungTa | #SuYuHsin | #SuHuiYu | #WuChiYu | #YaoJuiChung |
#LuoJrShin | #YangShunFa | #LuYuJui | #LinChuanChu | #WuChiTsung | #CemelesaiTakivalet | #AruwaiKaumaka
“If there is a universalism to be discovered here, it is in the ecological nature of the consciousness that is created in this matrix of desires. Mountains and seas do not provide source matter for stories but rather become the very substrate of what can be said.“
台灣美術雙年展 Taiwan Biennial202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消逝的肖像》系列堪稱是劉芸怡的代表作,而且持續不斷地變化,從東德城鎮的廢棄樓房,到金門的洋樓乃至於碉堡,其關注的面向也有著層層的演繹,不只是單純的記錄,而是還原美學的呈現、歷史意識的體悟、失落時光的深情凝望。 赴德就學前,劉芸怡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她夢見原來居住的房間後頭,另外還有一個空間,她毫無恐...
劉芸怡 在 VO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In case you missed it...
劉芸怡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支持 Lightbox,讓攝影點亮你的生活 ✨
🌄 限量版台灣攝影家作品燈箱 👉🏼 bit.ly/2OjLRMT
從白天到黑夜,在客廳、工作室或床頭,讓台灣攝影家的燈箱作品進駐你的生活,為生活增添藝術的新意和溫暖。
為了感謝協助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成長的你,我們與 10 位台灣重要攝影家合作,讓他們的作品走出美術館,進入你我的生活空間。
這不僅是攝影家們第一次以燈箱的形式呈現作品,也是大家收藏人生第一件攝影作品、同時支持台灣攝影文化的好機會喔!
衷心感謝以下台灣攝影家們,無私地提供影像作品,每款限量 10 件:
🐽 張照堂《歲月‧風景》
🏵 沈昭良《STAGE》
🌝 吳政璋《台灣「美景」》
✨ 姚瑞中《小幻影》
🌌 李岳凌《Raw Soul》
🏚 劉芸怡《消逝的肖像》
🐟 陳彥呈《解凍時間》
🐻 羅晟文《白熊計畫》
🦄 侯鵬暉《都市潛夢》
⛄️ 曹良賓《中途》
📸 現在就讓攝影點亮你的生活 👉🏼 bit.ly/2OjLRMT
🌟 特別訂製款
💡 觸摸式調光
🙏🏼 感謝 Lighto 光印樣 為大家製作美美的燈箱
劉芸怡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消逝的肖像》系列堪稱是劉芸怡的代表作,而且持續不斷地變化,從東德城鎮的廢棄樓房,到金門的洋樓乃至於碉堡,其關注的面向也有著層層的演繹,不只是單純的記錄,而是還原美學的呈現、歷史意識的體悟、失落時光的深情凝望。
赴德就學前,劉芸怡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她夢見原來居住的房間後頭,另外還有一個空間,她毫無恐懼的前往探訪,發現裡面有門,門後是更多的通道,她越來越深入,進入地下迷宮也似,那是一個原始的空間,彷彿回到母體一般。
劉芸怡自言,後來看見廢墟,都會直接連結到回到原始空間的這個夢。
對她來說,建築物如同人軀殼的延伸,而無名的廢墟則近似封存時光的盒子,能夠見證許多事,除去一般人生活的痕跡,潛意識的流動,還有戰亂的陰影,與歷史、文明的記憶,種種凡此。
劉芸怡也提到,過往歐洲有幫死者做面具的傳統――他們會翻模死者的臉,以便留下存在的證明以及紀念。她認為,攝影其實也就是在做一樣的事,拍下來的人事物,絕不會是永久的,照片不過是時間的切片。
唯消逝不等於不存在,那終歸是生命再自然不過的真實狀態。
而金門所保留的戰爭時期的完整景觀,劉芸怡認為是由於長久的戒嚴,導致金門停滯在過往的時光,跟東德的城市頗為相似,儼然平行的對照。不只如此,她尚且發現金門植物的種植,與戰略位置密切相關,譬如鄭成功進入金門,大量砍伐,導致金門光禿禿一片,抑或是日後國民黨軍隊進駐,為戰爭需求,乃種植可以當作阻絕、防禦型武器的植物,如瓊麻、仙人掌、九重葛等。
一旦建築物被棄置,這些廢墟就逐漸會被大自然的力量反噬。她在金門拍攝時,就常看到植物花草遍佈整個建物、進一步造成破壞的景象,甚至有屋子裡面直接長出一棵樹。劉芸怡表示,這會讓她重新省思文明與自然的微妙關係。
小檔案
劉芸怡出生於台中,2005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10 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碩士畢業(Diplom 學位),2014 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藝術家最高文憑(Meisterschülerin)。 2011-18於德國柏林貝塔寧藝術村、耶拿、Schwalenberg、土耳其伊斯坦堡、台北國際藝術村、高雄駁二藝術特區以及台南蕭壠文化園區等地駐村。2013 獲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2015獲台南新藝獎。2016獲桃源創作獎入選。作品並獲文化部藝術銀行購藏以及國立台灣美術館青年藝術家作品典藏。
個展計有《歷史造景》、《消逝的肖像》、《遺落之島》、《歷史塵埃》、《城市幽靈》、《渡境》等,展場遍及世界各地,如台北、新竹、台南、台中、桃園、高雄、廈門及德國的柏林、柯尼希施泰因、哈雷、耶拿等地。
劉芸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劉芸怡 在 消逝的肖像,民權街,三峽,台灣劉芸怡攝影30x138cm - Pintere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消逝的肖像,民權街,三峽,台灣劉芸怡攝影30x138cm Louvre,. artbanktw. 藝術銀行Taiwan Artbank. 396 followers. More information. ... <看更多>
劉芸怡 在 劉芸怡- Explo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劉芸怡 · 科元藝術Ke Yuan Gallery · 蕭至威 shared a post to the group: 華梵大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