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沉默之地:加拿大「印地安住宿學校」的百年種族滅絕》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541094
#新疆自治區既視感
「加拿大歷史中最陰暗的一頁...轉型正義的一天是否可能到來?」5月底加拿大卑詩省爆發一所廢棄的原住民寄宿學校「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地底下,開挖出215具兒童遺骸,最小年紀的兒童僅有3歲,令國內外震驚。
這所隸屬於天主教會的印地安寄宿學校建於1890年,專門提供給蘇斯瓦族兒童就讀。1920年代開始,加拿大政府實施「強制上學法」,原住民兒童就強制從父母親身邊被帶走,集體住校,美其名是要學習新文化,實則剝奪孩童接觸母語和原生文化的機會,來達成控制與統治目的。
加拿大政府針對原住民兒童強制就學政策一直實施到1996年,長達百年之久,許多倖存者都仍在世。這起事件,在在迫使加拿大政府再次面對過去暗不見光的殖民統治歷史,教宗也對此發表談話。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兒童骨骸?他們如何死亡?生前受到如何對待?這起事件是否只是殖民統治的個案?難道天主教會不用負責嗎?都將在本集整理爬梳。
5月27日,加拿大各家媒體紛紛報導,一個蘇斯瓦族權益團體Tk’emlúps te Secwépemc Nation指出,在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Kamloops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地底下發現了215具兒童遺骸。此事一出,不僅震驚加拿大本地,包括美國、澳洲等國家,也都再次讓人想起過去不正義的原住民族殖民統治政策。
這所學校,原本是在1890至1969間由天主教無玷聖母獻主會所經營,其後由聯邦政府接管,並在1978年關閉。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從1920年開始配合政府政策,強制將蘇斯瓦族兒童帶離家園接受教育。它也曾是加拿大最大的寄宿學校,在1950年代註冊人數高達500人。
Tk’emlúps te Secwépemc表示,他們透過雷達發現這群埋在地底下的兒童遺骸。但這可能還不是全部。根據許多資料所拼湊出的狀況,這所學校過去曾有大量失蹤的學童,至今仍下落不明,到目前為止,僅能辨識出骨骸中有51人,喪命於1919至1964年間。
類似的「印地安寄宿學校」,在全加拿大還有很多。根據紀錄,約有三成的原住民兒童──也就是15萬人──曾就讀過這類專門開給印地安兒童的學校。並且,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的死亡案例並非個案,根據多方資料顯示,在「印地安人寄宿學校系統」(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system)實行的百年間,約有4至6千名兒童在學期間失蹤或死亡。
對近代帝國主義或殖民歷史熟悉的人而言,這項政策顯而易見地目的之一,就是要進行同化教育。孩童被帶離原生家庭,在寄宿學校內不被允許說母語、信仰原生宗教、了解原生文化等,用意當然也是在破壞文化、控制民族。從今日的觀點而言,早就構成嚴重的文化種族滅絕政策。有些學校甚至會特意建在離部落遙遠之處,讓父母們難以探視。
然而在「文化清洗」的目的下,其所施行的實質手段,更有許多建立在將「原住民」排除在「人」的應有對待上,比方說完全非人道的校園環境。這些學校因為天高皇帝遠,政府也不太管,孩童的父母也無法就近確保教育品質,學校內常出現有大量的強迫勞動、虐待、性侵、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
根據2008年,加拿大成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簡稱TRC)所進行的研究指出,大多這些學生被送到寄宿學校後,掛羊頭買狗肉的狀況非常多,有多數證言表示孩童並非在學校接受教育,而是接受大規模的勞動剝削。研究者也發現,多數寄宿學校附近都有大型墓地,在許多口述訪談中有提到自己的親人或同學死後遭掩埋。理由大多是衛生環境不佳導致流行病肆虐、而有大規模死亡案例;除此之外也有孩童遭虐待致死、也有性侵的問題。更曾發生過不堪虐待、性侵逃跑而死亡的兒童,會被集體掩埋等情事發生。
這些原住民兒童死亡的悲劇,是否只是系統中的一小塊缺失?對於倖存者而言,寄宿學校美其名是要讓原住民能融入主流社群,但實際上百年過去,原住民族依然無法融入白人社會。
與許多有原住民的國家一樣,即便到了今日,長期的社會歧視依然很深,這群被原生和外來文化都排除的孩童在長大後,既無法回到原鄉生活,也無法融入主流社會,可以說是一整個世代的印地安族群被集體毀滅。也有研究指出,這些孩童長大之後許多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再次惡性循環,更加強了印地安社群的貧窮複製、酗酒、自殺率高等社會問題。
事件後續補充:相關遺址的開挖,6月24日加拿大又在薩斯克其萬省(Saskatchewan)的原住民寄宿學校遺址,找到751個無名墳塚,創下截至目前為止數量最多的挖掘紀錄。被埋葬者的真實身分還有待調查確認,之中也被懷疑可能還包括成人的屍骨。加拿大近期一系列的原民學校歷史問題、種族滅絕的黑暗過去,調查與轉型正義工程仍在持續進行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
「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What is PTSD?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案例、心理創傷特徵、創傷後遺症抑鬱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其實還是重大災難後,對家屬、倖存者與救災人員,以及整體 ... 的評價
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一位台大醫院男護理師好棒,好細心,救了一個阿姨,也救了一個家庭,真的是「護理的典範」,應該成為台灣護理教育的歷史性教材!看得都讓人掉淚了,向您致敬!
小紙條:「媽,希望你能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line: 「我不能沒有媽媽...」
正在缺氧,即將安寧死亡的媽,跟護理師說:「他們都希望我活下去....」
護理師趕快召喚團隊,展開插管急救...
1. 這位細心的護理師,成功讓今天台灣的死亡名單,少了一位。本來能救的,就不該讓他死!
2. 雖然,每天面對死亡,與念死亡名單,很多人會麻痺,會變得冷冰冰。亂世之中,如何維持醫者初心與護理本色,展現有溫度的醫療與護理,見證人性,濟世救人,大家都正在寫下歷史性的典範案例,一起加油!
3. 雖然,SOP 是問DNR, 問是否要放棄急救,但是,法律人都知道的「探求其真意」,我們面對的生死告知同意書,真的有或真的能「探求其真意」嗎?
4. 醫療海嘯來臨時,有時,病毒會要讓人死,有時,要救活一個人,或是讓他被病毒帶走,就只在一線之間。
5. 在醫療海嘯來臨,醫療人員面對「病床不夠」、「呼吸器有限」、「醫學倫理決策」、「醫療法律糾紛」,身心壓力劇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案例即將層出不窮,應該及早應變。
6. 《護理師的協調應變力》,《護理師的專業與禮儀》是什麼? 疫情明天以後,護理師再請我去演講,這個案例,就是典範!
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太魯閣號 408 車次發生意外後第 3 天,許多人和我一樣,在連假的這幾天中都懷著一個忐忑的心,焦急地想從新聞上獲取更多資訊,希望所有受傷的人都能夠平安。
這段期間內,除了釐清事故所發生的原因及交通部門後續的檢討與責任歸屬外,我最關心的,其實還是重大災難後,對家屬、倖存者與救災人員,以及整體社會的心理支持。
從過去的經驗上來看,台灣社會在經歷幾次重大災難後,接下來,我們即將面臨一段漫漫長路,非常需要以社會整體的力量,共同度過這次的集體傷痛。
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強調一個觀念,災後心理精神衛生的支持,完全不亞於生理上的醫療,兩者的功能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在事件發生的當天,我聽到不只一件現場救難人員在經歷現場慘烈的狀況後,心理受到嚴重創傷的案例。這讓我想起了 2018 年普悠瑪事件後,曾發生現場救難的消防員,事後疑似因為嚴重的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幸走上絕路的憾事。
為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災難心理衛生機制便是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所謂的災難心理衛生機制,有幾項重點目標:
1️⃣ 事件後的 0 - 3 個月,是 #心理急救期,首要之務在於提供安全安適感,協助當事人度過身體與心理的危機。
2️⃣ 事件後的 1 - 6 個月,則是 #緊急處理的重建期,協助當事人了解自己在災變下的心理反應,協助恢復原本的生活與因應能力。
3️⃣ 事件後的 6 - 60 個月,進入 #長期心理重建期,需要持續提供不同面向的支持,協助當事人在漫長的心理重建中,回歸日常。
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並非僅限於心理層次的需求,而是 #全面的生活照護。這些服務,絕對不僅僅是短暫性的、一次性的諮商服務,也因此,無法長期仰賴外縣市的服務人力。所以,接下來中央如何協助地方政府,與既有的服務體系、在地的社區網絡結合,才能貼近生活在不同地區的當事人的需求。
對於失去至親、身心靈遭遇嚴重創傷的倖存者與家屬,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經濟、就業或就養上的生計困難,包含傷者後續的醫療、復健、聘請看護等費用,部分罹患身體疾病或慢性病的個案也需特別留意,適時提供疾病衛教及用藥指導、協助就醫。因此,除了長期提供心理層次的關懷,更需要地方社政、衛政、勞政、教育、犯保等服務體系共同來協力,提供及時的轉介與支持。
對於協助救難的軍警消、醫療、社工等第一線人員,由於目睹或經歷慘重死傷的現場,是PTSD、替代性創傷的高危險群。他們在救災工作結束後,可能持續出現的壓力反應,包括經驗重現、神經緊繃、逃避與麻木、惡夢連連、錯覺「回到過去」等等。中央應積極提供前線的救援人員,長期可靠、保有隱私的心理輔導資源,讓他們在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後,能夠適時地尋求支持。
面對未來的復原重建,從中央、地方到民間組織,如何有效進行跨部門的資源整合與分工,#避免各自為政、#避免多次頻繁卻無效地打擾當事人,是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能否有效推動的關鍵因素。
沒有人願意見到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台灣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集體療傷、相互扶持,對於住在同一座島嶼上的人民而言,只有我們團結一心,才能攜手走過這樣的苦難。
接下來,我也將持續與中央各權責機關溝通、協調,讓災難心理衛生的服務,能夠更全面地照顧到家屬、倖存者與救災人員,彼此支持、齊心、漸進地度過這次的傷痛。
#中央應即啟動災難心理衛生機制
#地方應協調跨單位資源整合提供長期支持
#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不僅限於心理而是全面的生活照護
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
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
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案例、心理創傷特徵、創傷後遺症抑鬱在PTT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案例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boutmmm也提到https://i.imgur.com/DdQ2Q1P.jpg 健走沒多久腰痠? 坐久了屁股痠? 總是覺得下背很緊? ... <看更多>
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其實還是重大災難後,對家屬、倖存者與救災人員,以及整體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的狀況後,心理受到嚴重創傷的案例。這讓我想起了2018 年普悠瑪事件後,曾發生現場救難的消防員,事後疑似因為嚴重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 ... ... <看更多>
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案例 在 What is PTSD?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PTSD是一種精神疾病全名叫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也就是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一般是指一個人在目睹或親身經歷了某件令人恐懼和有生命威脅的事件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