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來養育孩子的方法,如果沒有比「我就是這樣給人養大的」或「這就是我們家的作法」更好的根據,那可既不安全,也不負責。
教養的責任反而必須以父母自己親身思考過,認為合於孩子最佳利益的作法為基礎。
父母常常希望孩子擁抱、延續他們的傳統,但有時候父母的作法只能用「灌輸」來形容。某些父母非但不是讓孩子體驗他們(指父母)所提供的經驗,然後讓孩子自己決定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反而是採取(或是允許其他人採取)某些設計來限制孩子自主選擇能力的手法。
取自《為什麼你這樣想,他那樣做?日常倫理學的思辨與解答》
***********************
我看這類書,我自己覺得有兩個相應產生的心理歷程很重要:對自己的想法起疑、常使用不同的角度與立場去看同一件事情。
在談教養的時候,使用「過去怎麼樣,所以現在也要怎麼樣」的邏輯非常常見。即便客觀環境已經有許多改變,不少人還是堅持過往的做法。
所以我才說,很多人不太思考,主要用慣性在活。無效的方式常常一直做,卻期待不同的結果,真是折磨。
而且堅持傳統教養方式的人,以我的觀察來說,常使用權威式管教。可是,我又會看到一個很弔詭的現象,這樣的人,反而常強調自己很開明。這種矛盾不難理解,因為當事人常缺乏覺知。
不管是我常推薦的正向教養,又或者是版面上的其他文章,都很需要引發自我對話,跟孩子進行討論。這對某些家長來說,是累人的事。而且我又常強調,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這又讓某些父母很沒安全感。
此外,一件事能從不同角度看,這需要有將心比心的同理能力。可是,這也不是很容易,因為很多人的大腦只停在自我中心。
我偶爾跟人在討論的時候,有時候會感覺到驚訝:因為能好好地自我對話,真的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有些人的內在很雜亂,價值觀相矛盾,又沒經過整理。所以所言所行,反覆不一。非常感情用事,卻又感受不太到自己的感覺。
這是我重視這種書的原因,因為我們從小重視背誦與記憶,對於思考,很多人可能相當陌生。可是,思考不夠,或者不夠深刻,在地球上是可以活下來,可是除非生活環境非常單純,要不然面對一般性的複雜環境就會很累人。
讀這種文章不容易,尤其藉著提問,要能自問自答。祝福您,常動腦,活得好!
***********************
撫養孩子
【文/ 賽門‧隆斯塔夫】
儘管人人都承認撫養孩子是人一輩子當中可以投入的最困難也最重要的任務,但養小孩卻沒有準備的過程可言。父母反而多半是從做中學。當然,我們難免受到誘惑,去複製父母養大自己時的經驗,或是向朋友、親人或出版品尋求建議。如果伴侶住得離自己的父母或其他親戚不遠,照顧孩子的工作就可以有人分擔,而這對新手父母也能受益於睿智長者的經驗。
不過,遵照舊有模式不見得是好方法,尤其過往經驗可能包括會傷害小孩的教養形式,或者與當代價值與原則脫節,不符現代社會需求。正因為如此,父母必須對孩子受對待的方式始終保持批判的觀點。父母用來養育孩子的方法,如果沒有比「我就是這樣給人養大的」或「這就是我們家的作法」更好的根據,那可既不安全,也不負責。教養的責任反而必須以父母自己親身思考過,認為合於孩子最佳利益的作法為基礎。
有些父母最後讓孩子承受非常傷人的作法,從忽視到暴力虐待都有。此舉會讓我們社會中最脆弱的一些人受到嚴重傷害(身體上與情感上皆然),或是對生命的觀點產生扭曲。這種父母的孩子非但無法享受童年,反而還一直受苦到他們設法離家為止─有時候是很漫長的過程。社會不時需要介入,將孩子從父母身邊帶開,交給他人、機構或寄養家庭照顧。雖然證據顯示只要情況允許,最好讓孩子跟自己的父母一同生活,但兩害相權總得取其輕。難過的是,所謂的壞父母鮮少有意傷害自己的孩子:他們大都只是複製自己孩提時的經驗,或是本身為失能狀態所苦,無法打破困住自己生活的惡性循環。也許他們確實是壞父母,但他們已經盡力了。
不過,雖說我們應該照顧自己的孩子,但這話的意思不是說他們必須受保護到無法接觸生活所帶來的每一種危險或機運。我自己的童年經驗讓我暴露在某些非常危險的環境中。我會在本地的灌木林遊蕩,消失好幾個小時。我可以玩「炮仔」,包括惡名昭彰的「轟天雷」─一種威力強大的沖天炮,可以製造壯觀的爆炸。我學會開老卡車、騎馬(與摔下馬)、開福特森(Fordson)拖拉機犁田─而且全都是在我十五歲之前。沒錯,當時跟今天不同。我也知道玩炮很危險,有些小孩子因此失去自己的手指或眼睛,許多地方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禁止放煙火的。但這些危險行為不只是好玩:它們也幫助我變得靈活而有彈性。
現代的孩子面臨不同的要求與不同的危險。對於父母來說,讓孩子遭遇這些阻礙或許很嚇人,而且結局也不見得都是好的。我太太和我很清楚。我們第一次讓兒子自己出門跟朋友聚會時,他被一群小混混圍毆,結果進了醫院,幸好沒有造成永久的傷害。我們很容易因為某種形式的教養焦慮而不放手,但這不是我們能做的決定─我倆反而接受事實,置身於世本來就會有危險不請自來。
另一種考量跟父母把孩子養育得像自己的渴望有關─特別是讓孩子符合父母所屬社群的社交、文化與宗教慣例。這種渴望雖然可以理解,畢竟父母常常希望孩子擁抱、延續他們的傳統,但有時候父母的作法只能用「灌輸」來形容。某些父母非但不是讓孩子體驗他們(指父母)所提供的經驗,然後讓孩子自己決定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反而是採取(或是允許其他人採取)某些設計來限制孩子自主選擇能力的手法。
一旦走向極端,父母的這種干預還能擴大到強行改變孩子的身體,一如男性或女性割禮的情況。採取或支持這種激進干預作法的父母,多半相信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比方說,確保小孩完全融入其社群。但是,父母的偏好受到其生活的社群中所施行的普遍準則所限制(這樣也比較適當),而且社會的法律通常也反映出這些準則。正是因為如此,類似澳洲等國家才會禁止女性割禮─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女陰殘割(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
對於養育孩子來說,真正的考驗在於符合小孩的福祉,父母也因此應以增加(而非限制)孩子的機會為首要之務。從這種觀點來看,諸如忽視、虐待、灌輸和各種無法逆轉的改變將會限制(而非提升)孩子在生命中做出有意義的選擇,因此全都是不合理的。
最後,不時有人表示是否應該設計某種強制性的教育過程,協助即將為人父母的人對扶養孩子的挑戰做好準備。
反對這種作法的主張通常都會訴諸於自由的價值與實際的認知─國家實在沒有立場監督(廣義的)生育。儘管如此,推廣並運用志願性的教育計畫(或許搭配參與獎勵)應該會有相當效果。
***
問題
何謂父母養育自己孩子的容許範圍?我們如何在父母以自己(父母的)形象養大小孩的權利,以及小孩保有擘畫自己人生的權利之間取得平衡?
***
明確來說:
◆ 你是拓展了還是限制了孩子的人生機會?
◆ 孩子必須在社會上找出自己的路,而你對這個社會的本質是否有充分的了解?
◆ 在生兒育女之前與之後,你會運用哪些資源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與父母)─家庭資源、長輩的智慧,諸如此類?
◆ 你是否在無意間以不加思索的方式複製了你父母的作法?這些作法如今還適合嗎?
◆ 你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的強烈心態(這很自然)是否不當限制了他們的生命經驗,以及他們學習如何處理危險、在現代社會中應對的機會?
◆ 你對待孩子的時候,是否當他們是有自己權利的人,或是當他們是財產,抑或是縮小版的你本人?
◆ 你如何劃分可以接受與不可接受的教養作法?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什麼你這樣想,他那樣做?日常倫理學的思辨與解答:劍橋哲學博士親擬96道日常選擇,519個延伸思考,揭開生活大大小小決定背後,不同的哲學思考運作!
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840523
.
免費雲林斗六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31518593550668/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割禮是什麼意思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國高中會考BAC "佳句"遺珠之選
BAC是法國人一生當中很重要的一次考試. 考過BAC就可以拿著證書去申請大學或其他高等教育學院.
法國的考試一向是以申論題為主, 因此每年的試卷都會出現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金句!
以下是剛出版的2014年版本
1 – "Pourquoi chercher à se connaître soit même ? Je dirai que des fois cela peut être dangereux si on découvre que l’on est débile."
為什麼要尋求自我認識呢? 我認為, 有時候會有發現自己原來是個笨蛋的危險.
2- "Que devons-nous à l’Etat ? Cette année, 760 euros."
我們對國家有何責任 ? 今年, 是760歐元! (devoir也可以當作虧欠的意思)
3- "Les icebergs sont surtout dangereux pour les sous-marins car ils ont une partie sous terre."
冰山對潛水艇來說是特別危險的, 因為他們有一部分在地底.
4- "Le solde migratoire est la somme que l’on donne aux émigrés pour repartir chez eux."
凈遷移率(solde在法文可以當作出售商品或差價)是我們給移民, 讓他們回母國的款項.
(凈遷移率指某個地區在一段時間內每一千個居民(時間中段的人數)中移民入境的人數和移民出境人數的差值)
5- "La culotte glacière fond et fait dévier les ours polaire"
冰內褲融化會導致北極熊遷移 (應該是calotte glacière 冰帽 )
6- "Dans ma conclusion, je serais circoncis."
在我的結論當中, 我將會被行割禮(猶太人那個)
(其實他是要寫concis 簡潔)
7- "Margaret Tadechair n’était pas bien vue par les Anglais."
英國人並沒有很喜歡 Tadechair夫人(應該是Thatcher)
8- "Le président américain a rencontré son monologue français Hollande."
美國總統會晤了他的法國獨腳戲歐蘭德
(他是要寫homologue 同等職務的人)
9- "Le triangle est un rectangle avec un côté en moins."
三角形就是四角形少一個邊
10- "Finalement les chinois sont punis de confectionner tous nos objets car ils ne peuvent pas rapporter des souvenirs made in France à leurs amis car en dessous c’est marqué « Made In China »."
其實中國人都自作自受, 因為我們的產品都是他們做的, 但是他們來法國卻買不到"法國製造"的紀念品給朋友, 紀念品底部都寫著made in China !
http://www.planet.fr/societe-le-top-10-des-perles-du-bac.85…
割禮是什麼意思 在 無麻醉割去陰部…揭非洲駭人「女性割禮」傳統 - 風傳媒 的相關結果
女人有性高潮是罪嗎?她十歲被父母騙到非洲,無麻醉割去陰部…揭非洲駭人「女性割禮」傳統 ... 在部分非洲國家的傳統習俗中,會以割除女性外部生殖器的「女性 ... ... <看更多>
割禮是什麼意思 在 女性割禮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女性割禮是一種陋習,於四歲至八歲間進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以免除其性快感,並且女性割禮確保女孩在結婚前仍是處女,即使結婚後也會對丈夫忠貞。 ... <看更多>
割禮是什麼意思 在 割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割禮 (又名包皮切割),天主教名割损,是一種宗教儀式,通常是指對男孩施行的割禮,方法是把阴茎上的包皮割去。 Sünnət circumcision əməliyyatı.gif.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