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告】2018 Toyota Vios 豪華版 歡樂蛻變
【4K UHD | https://youtu.be/Dsy1vCOWA3g】
對於愛車成癡的人們而言,選車,並不是件難事! 畢竟不論買得起、買不起,心底中意的車款早就再清楚不過!
然而對於購車時較無特別需求,僅注重經濟、實用、好上手的買家,Toyota Vios大概會是許多朋友的選擇,那麼,這輛暢銷車款經過新年式蛻變之後,有什麼地方變得更迷人了,你可不能不知!
【大膽進化】
有別於舊款讓人感覺較溫順的外型設計,新年式Vios導入了泰規車款的造型後,強調動感的車頭既有碩大的頭燈組,還有結合LED日行燈的倒梯形氣壩,給了人相當濃郁的侵略感;至於我們為何不斷強調[新年式]三字,那則因為本次改款雖然看來有著極為大幅的變革,但骨子裡,它依舊不算是輛全新車款,眼尖的大家,也應該能從車頂線條,和前檔看出這個與改款前最相似的地方!
而在車尾,新Vios的設計則採用了較摩登、時尚的造型,並搭配同樣龐大的燈組,若您可以接受本車設計大膽的車頭,我想車尾就不難符合大家的胃口了!在其他細節部分,看到新Vios的車頂,大家還能看到它有著些微突出的空力巧思,在優化車輛空力之餘,從後頭看去,還可讓人回想起舊式跑車的雙泡式車頂,也算是頗富趣味之處。
【質感倍增】
雖然新Vios的外觀不一定所有買家都會喜歡,但說到這次新車大家肯定會喜歡的,我想會是它的內裝設計!
在改款前,Vios和Yaris給人的車內印象,便是佈滿毫無修飾的塑膠料件,雖然眾人皆知這是成本之下的考量,但也讓人不免盼望,是否能再替車款增加些質感…
反觀,改款後的Vios,光是剛坐上車,便能看到中控台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了!透過霧銀處理、鋼琴亮面飾板、鍍鉻邊條,以及Drive+觸控介面的導入,沒錯,它還是有不少塑料,但至少質感大幅地提升了,讓人賞心悅目了不少! 此外,本車不只還多了藍色自發光儀錶,也因為新車換上了新座椅,不僅加上了更具質感的白色縫線,就連乘坐感也不若以往平價,雖然它不是包覆、支撐性高超的跑車椅,但至少不論腰靠、腿靠,乃至臀部都讓人感覺座椅泡棉Q到好處,駕車的舒適,也在這其中找到。
然而,這輛車也不是十全十美,雖然後廂空間提升至473L,且相當平整,後座腿部空間也稱得上充裕,但頭部空間則就稍顯不足了,此外,我們除了希望原廠得以再替車內增加些電源孔,並增設中控USB手機連結功能,要是補齊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操作鈕,這輛車也應該會更加完美才對!
【破除偏見】
在網路論壇中,相信大家對於批評Vios/Yaris車款安全性的網友都不陌生,不過,在改款後的Vios上,Toyota可說是祭出了相當令人讚賞的回應!
現在,Vios不論車型等級,皆標配了包含煞車優先系統、煞車力道輔助系統、可自動調配左右輪制動比例的煞車力道分配系統,和能夠防止車輛於起步後溜的上坡起步輔助系統,同時,就連循跡防滑、動態穩定系統,現在也都是車款標配了!此外,在正式發表之前,就連我們也很難相信Toyota竟會為頂級Vios車型配備了多達七具安全氣囊,由此便可見到Toyota力挽車壇輿論的積極!
至於我們的評價呢? 我們都懂氣囊多不代表車就可以隨便撞的道理,但可多些氣囊和輔助系統的防護,這著實對於消費者而言是件美事! 當然對Vios的競爭力也是同樣道理! 然而,在日漸重視安全的車壇、社會中,Vios固然越來越棒,但要是再能將盲點警示、倒車顯影技術配於頂規的豪華車型上,我想這輛車肯定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與肯定!
【自在選擇】
對會選購Vios的消費者來說,車輛所重要的,並非排氣聲浪、也非狂傲的動力,而是平順、實用、經濟,和好駕馭!
因此,在成本考量之下,Toyota在本次中幅度改款之際,仍舊替Vios搭載了原先那具1.5L直列四缸引擎,最大動力也依舊為107匹馬力,以及14.3kgm的最大扭力。
在這樣的設定下,雖然代表國人想等到入門的小排量渦輪車仍需段時間,但換個角度,這具引擎也替本車帶來16.8km/l的節能油耗,替小資族們省下荷包裡多一分錢,再搭配換檔滑順的Super CVT-i無段變速系統,這不就達成了上述說的經濟、輕鬆駕馭兩門必備課題嗎?
另外,經歷本次改款後,Toyota也替這輛車新增了Eco節能,以及Sport運動這兩種行車模式;在我們高速公路時速100km/h的實測中,這兩種模式約可讓引擎拉出800rpm的轉速差異,雖然這並不代表開啟模式後會有著極為巨幅的差異,然而,真想節約些油耗時,確實不妨將Eco開啟,而遇上爬坡、欲超車,或是想讓車輛動力反應更佳時,Sport模式下的Vios也能有別許多配備CVT變速箱的車款,不僅能讓動力反應更即時些,全油門驅策下甚至拉至6000rpm也不顯害臊,不只讓人可感受出模式下的車輛反應差異,也替用車多了幾分靈活性。
【恣意輕快】
至於在車輛操控部分,畢竟Vios仍是輛定位入門的車款,它的表現固然較難與其它帶有性能基因的車款相較,況且,也有些人總對這類入門車款的操控感到無信心,但在近年Toyota的努力下,這輛車又有何改變呢?
雖然為了讓人能夠輕鬆駕馭,Vios的轉向手感便設定地較為輕盈,但並不會讓人感覺方向盤過輕,讓人感覺飄飄的不安感,設定可說相當適中;而在更重要的底盤部分,雖然改款後Vios同樣維持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的懸吊結構,但舒適的懸吊設定,也讓Vios在通過市區斑駁的路面時能夠維持較高的舒適性,不至於讓過多跳動、起伏傳至車內。
而當略將車速提升後,我刻意選了一處道路起伏較大的路段,駕著Vios以普遍駕駛鮮少採用的車速衝上,在懸吊突然大幅伸張又收縮,且帶彎的路段,確實令車輪不免地哀鳴了聲,然而下一秒卻又回復平穩,並未出現腦中預期的搖晃與大幅側傾、飄忽感,讓人對這輛車的信心又更多了些!
沒錯! Vios大概不會是輛讓人可以充分享受駕馭激情的車款,但駕駛它的體驗可不差,它能提供的是自在、輕鬆感,而這,不也正是許多大眾所追求的嗎?
【TCar短評】
經過了這次幅度不小的改款,Toyota Vios的外觀更為大膽且充滿活力,內裝質感的進化更讓人對於本車多了許多肯定,至於動力與底盤,相信對於喜愛輕鬆駕馭,同時兼具舒適、節能的買家而言已相當適合;至於安全,Vios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只是若以消費者來說,要是它能夠再多幾分體貼,配上如盲點警示系統、倒車顯影這類標配,肯定更能讓人對它愛不釋手!
【2018 Toyota Vios 豪華版】
引擎形式: 1496c.c. L4 DOHC 16V
最大馬力: 107ps/6000rpm
最大扭力: 14.3kgm/4200rpm
變速系統: CVT無段變速系統
長x寬x高: 4425x1730x1475mm
軸距: 2550mm
車重: 1100kg
懸吊規格: 前麥花臣 後扭力樑
輪胎規格: 前後185/60 R15
台灣售價: 63.9萬元
【主要配備】
LED日行燈、光條式尾燈
投射式鹵素頭燈
倒梯形大型進氣壩
艇型空力車頂設計
15吋鋁合金輪圈
Smart Entry車門啟閉系統
Push Start引擎啟閉系統
湛藍三環式自發光儀錶板(附亮度可調功能)
豪華透氣皮質座椅
Drive+隨行駕駛系統(含藍牙無線通訊/音樂系統)
副駕駛座緩降式手套箱
智慧型恆溫空調
前座12V電源輸出孔
中控台鋼琴烤漆飾板
中控台鈦銀飾條
鍍鉻空調出風口調整鈕
鋼琴烤漆附鍍鉻飾板排檔座
SPORT MODE運動駕駛模式、ECO節能駕駛輔助系統
警示音+圖像化顯示倒車雷達
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BAS煞車輔助系統
BOS煞車優先系統
HAC上坡起步輔助系統
VSC車輛穩定控制系統
TRC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ISO-FIX兒童座椅固定裝置
WIL頸椎傷害緩和前座椅
雙前座氣囊、側氣囊、車側簾式氣囊、駕駛座膝部氣囊
TOYOTA Taiwan
#toyota #vios #豪華版 #tcar #新車試駕
公路車輪組等級 在 輪組的等級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各位大大好,小弟最近物色公路車,也知道輪組很重要,但是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又不像只有Shimano跟Campy、Sram可選,而且還有等級之分,我知道的 ... ... <看更多>
公路車輪組等級 在 KREXplus台灣粉絲團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More KC100碳纖維公路車輪組的介紹影片喔~ ... 貼標採用與KCONE相同的最高等級金屬拉絲無膜標,讓KC100簡單的設計中透漏出不凡的氣質。 ... <看更多>
公路車輪組等級 在 選擇公路車輪組的基礎思維- 看板bicyc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怎麼看待輪組?
輪組攸關一輛車的路感基礎。
理論上來說,影響最大的是輪胎,這才是一輛車與地面接觸的第一個介面。然而,
輪胎還有天候、路況的適性問題,車主可能會因應不同的場合換成不同的輪胎,而
價格較高的輪組則會是一輛車固定搭配的零件。基於擁有成本的差異,輪組值得
更仔細地挑選,也因為組成的複雜程度高於輪胎,會有更多值得深究討論之處。
輪組的幾個重點:
1. 重量
2. 結構剛性
3. 空氣力學
4. 軸承
重量
Roues Artisanales 是一個法文網站,在 2005、2006 年以嚴謹的儀器測試評比了
相當多的市售輪組,並且有實際的數據留存。在2008年開始的新一次評測仍然在進行
當中,但是已經有幾組具體的數據呈現。
重量是一個很直覺的數據,當然是愈輕愈好。輪組廠也一直朝這個方向進行,然而
輕量並非無限制地減重;而是要顧及成品的強度。輪轂的重量,以目前極限的
DT 190s 觀之,一對 295g。輻條以最極端的 20+24 來計算,是 264g。輪框以
350g*2 計 (clincher, not tubular rims)。也就是說,目前最輕量的手編鋁框輪組
可以有 1250g 左右的重量,而實際上這樣的輪組有相當嚴格的負載限制,大體而言
體重超過 65kg 的騎士恐怕都不適合使用它。
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謬論是所謂的「慣性輪」。事實上,這僅僅是一種廠商宣傳的技倆
而已。一言以蔽之,當一組輪子無論如何就是比別人笨重的時候,賣的人就會宣稱
「這是一組慣性輪」!
當一組輪子的轉動慣量大,表示不容易把速度拉起來、也不容易減速。這種東西的
特性適合平路或者長下坡,而且是一路不停歇地推進。然而,這並不是一般人的騎乘
型態;尤其是在有其他車輛以及交通號誌運作的道路上,速度難以恆定;而即使是
在郊區道路上進行長途騎乘,體力消耗大,一般單車騎士也會需要視體力狀況進行
配速甚至停車稍事歇息。更進一步來說,要在下坡時充分利用輪組的慣性,需要相當
程度的操控技巧,這顯然並不適用於大部分的業餘騎士。因此,重量輕的低慣量輪組
才是正確的選擇。
重申一次:重量與結構強度有相當程度的反相關。以自行車這種人力機械而言,輕量
是一定的追求目標,所有的高階產品都是在強度與重量上斤斤計較而來的權衡結果。
結構剛性
結構剛性主要包括了兩種。縱向 (frontal) 與側向 (lateral)。
顧名思義,這兩種剛性是輪子受該方向壓力時的變形量,所以剛性優良的輪子,應該
有優越的結構強度,而在由輻條織成的輪子來說,這就代表輻條張力高、也就是
「硬」。然而,這種觀點逐漸被近年來優秀的材料科技革新所顛覆。最典型的例子是:
Campagnolo Hyperon。這組輪組的輻條張力相當低。然而,在 Roues Artisanales
的評測之中,這對輪組的剛性卻是排在 Campagnolo 所有輪組的第二名。會有這樣的
結果,原因在於用極高等級碳纖布製成的碳纖維輪框,本身已經具備相當強的結構
剛性,至於輪輻的功用,僅僅是將輪軸「懸定在輪子正心」的功能。重量相當輕巧,
而低張力的輻條可以充分緩衝路面顛簸的衝擊,然而本體的質量輕盈,所以路感卻
不至於稀釋太多,依舊清晰。
而同一品牌的 Eurus 呈現的則是傳統鋁合金輪組的思維。極端強的整體結構剛性,
在評測之中穩坐結構剛性的王位,而且前後輪的剛性都極度優越,由此可以看出 G3
編法對於平衡兩側張力的優點。然而這對輪組的顛簸也猶如烈馬一般強橫,相當消耗
騎乘者的體力。(註:G3 編法,雖然是 Campagnolo 的專利,但是它可以被視為一種
triplet lacing 的變形。顧名思義,triplet lacing 是三輻條為一組,傳動側:非
傳動側為 2:1,藉此縮減兩側張力的差距。完整的 G3 專利包括了特殊的輪轂孔位、
輪框設計,要符合這些條件才是真正的 "G3 編法"。慎選材料的話,也可以跳孔的
手法完成 2:1 的手編輪,但是這應該稱之為 triplet lacing,而非 "G3"。) 對於
體力優越而且控車精準的選手級騎士而言,Eurus 是賽場的利器,卻不見得適合休閒
取向。
Hyperon 的優越剛性應該歸功於完整的考量,輪轂、輪框、輻條張力的完整搭配,
少掉任何一個環節都會讓這個組合大幅失色。大體來說,高輻條張力的編法依舊是
鋁框的本質,也是一般平價手編輪的準則。
(更進一步來說,張力的設定也是手編輪組可以客製化設定的重點,卻鮮少有人提及。)
框高
如前所述,所謂的「慣性輪」完全是一種謬稱。在此我們不再以這種觀點切入輪組,
而改用氣動力學角度來分類。由於氣動力學成為輪組性能實測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
依照框高的觀點來區分三種輪組。
1. 低框 (low-profile),輪框高度低於 2cm。
這樣的設計,空氣力學的考量較少,重點純粹是為了輕量。通常的使用目的為爬坡。
由於爬坡的平均速率偏低,因此風阻問題並不嚴重,輕量,甚至是低轉動慣量才是
讓騎士做更少功就能有效提昇自己位能的關鍵。一般而言,低價的鋁合金輪組多半
也採用低框設計,因為材料少,所以價格便宜,重量數據上也通常比較好看。然而
低框高意味著較差的本體結構強度,在這個範疇之中,鋁合金已經逐漸被碳纖維材料
超越、遠遠拋在其後。在這個類型內,可以作為代表的輪組:Campagnolo Hyperon
以及 Fulcrum Racing Light 系出同源,另外 Zipp 202 也素來享有盛名。
2. 中框 (medium-profile),輪框高度在 2.5~3cm 左右。
較高的框在切風時會有更好的效果,而且重量的增加並不顯著。由於新材料科技的
進步、冶金技術的提昇與電腦模擬計算的普及化,鋁合金框在這個範疇內仍然擁有
最好的性能/價格比例。這個類型的輪框的用途也最為全面,重量適宜、風阻較低框
優越。具代表性的產品是 Campagnolo Shamal、Eurus,Mavic Ksyrium series 以及
Reynolds Solitude。
3. 高框 (high-profile),輪框高度超過 4cm
在這樣的框高,鋁合金輪框無疑過重;碳纖維輪組在這個類型中一面倒地出線。由於
碳纖維材料的高度可塑性,超低風阻、適當的配重造就了這個系列的優越性能,公認
的頂級輪組大多屬於這個系列:Lightweight、Zipp 404~1080 series、Mavic Cosmic
Carbon series、Reynolds KOM、Campagnolo Bora 等等。
最終極的高框,當然就是封閉式板輪。Zipp 999、Campagnolo Ghibli、Mavic Complete
Road 為其中代表。雖然 UCI 不允許這些具備極致空氣動力性能的輪組出現在公路車
賽事 (計時賽例外),然而一般騎士並不是為了參賽而騎車,倘若因此在觀念上摒除了
這樣的優秀零件,其實是相當可惜的。
在預算有限的搭配之中,中鋁框的汎用性最廣,應該是一般人的首選。如果預算更充裕
的情形之下,選擇一組高板框搭配頂級碳纖維低框,視路況搭配,將是最具備性能與
應變廣度的方案。
輪轂
軸承是輪轂的核心,棘爪機構則是傳動的關鍵。然而,由於輪轂廠各自都有互不相通的
專利規格,因此選購者僅能就現成的各種方案之間、對照自己心中的尺度做選擇。
不過,就巨觀的觀點來看,其實輪轂廠的趨向是一致的:輕量化、高強度,以及耐久。
所以,不要選到已經被證實有缺陷的產品,差異不會太大。
軸承分為兩大主流:開放式軸承與卡式工業軸承。
使用卡式工業軸承者,俗稱「培林花轂」,不過在此應該澄清:培林是 bearing 的
音譯,事實上開放式軸承輪轂 (也被稱為散珠花轂) 一樣是 bearing 的一種。代表是
Shimano 與 Campagnolo。目前也有廠商使用自潤軸承開發出輪轂產品,然而目前尚
不普及。
開放式軸承的優點是容易維護保養、而且較大尺寸的鋼珠擁有較佳的抗撞擊強度。
缺點則是精密度普遍比卡式軸承低,大概僅有頂級產品擁有一流水準;Shimano
Dura-Ace 與 Ultegra 的差異非常巨大,整體表現與售價均是如此。
卡式軸承逐漸成為 3rd-party 超越零件大廠的利器,因為將產品模組化設計、訂製
工業用軸承,比起自行開精密模具、切削 cup & cone 的成本低廉許多,雖然工業
軸承內的鋼珠口徑小、強度較低,然而只要有適當的治具輔助,並不難更換。對於
欠缺處理經驗的一般使用者而言,尋求技術可靠的車店協助,花費其實不高,仍然
可以享有充分維護保養的便利。
--
- Mjolnyr -
Hamarr, helga ve veita ok hindra alla illsk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71.81.9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