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藻礁,我們能否重新好好對話?」
星期一國民黨開記者會聲援藻礁公投連署,經濟部製作圖卡貼文回應後,藻礁就成為本週最熱門的新聞關鍵詞,最近幾天連署的進度也因為社會關注而大幅成長,但社群媒體上,一些粉專和意見領袖把支持藻礁的團體和公民,說成是「支持國民黨」、「支持核電」、「環保膠」、「左膠」,他們憤怒地說著這樣的話:
「民進黨已經把開發面積縮小到十分之一,你們還想怎麼樣?」
「缺電讓台積電出走你們要負責嗎?」
「你們就是在支持核電!」
「支持連署的通通不要用電!」
「為什麼不去叫侯友宜柯文哲把台北港拿出來蓋接收站?」
「你們就是在幫助國民黨!」
看了這些言論我很難過,因為我很清楚,包括桃園在地聯盟珍愛桃園藻礁、荒野保護協會、Wild at Heart Taiwan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等這些協助藻礁公投連署的環保團體,他們跟他們的支持者絕大部分都是長期守護環境、反核、立場與民進黨親近,甚至大部分都是在2020年票投蔡英文的台派支持者。
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僅僅是為了保護生態支持藻礁公投連署,就要把同樣都是台派的支持者,替他們貼上與自己生命中信仰的價值完全顛倒的各種標籤呢?
而就我所知,其實民進黨也很清楚,這些發起守護藻礁的環團,絕對不是核電和國民黨的同路人,而且民進黨很明白,面對與國民黨親近的擁核勢力發起的「重啟核四」公投,台派支持者需要團結在一起向核電說不,#能源轉型不能再走回頭路,重啟要花7+N年的核四,以及核一二三都已經超過延役申請期限的現在,在2025年之後要立刻用核電來解決用電、減碳或空污任何一個問題,都是不可能的,#台灣的氣候治理路徑上,#核電不會是選項。
然而,面對2018年台派在縣市長與公投戰的慘敗,帶給大家很深的傷痛與陰影,我也完全能體會,那晚雖然是我當選議員的日子,但面對當時台派在地方政權和公投進步議題的慘敗,我跟大家一樣難過。
但是恐懼、貼標籤、猜疑、分化和互相怒罵,除了更深地切割分化本來都是台派的支持者,其實不會解決民眾對公共政策上的疑問,#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坐下來彼此好好說話的能力與狀態。
#我支持珍愛藻礁公投連署,因為我希望能夠守護珍貴的藻礁地景與生態系,但身為一個負責任的民意代表我也必須實說,如果三接延期另尋替代方案的確可能對供電穩定,以及燃煤轉燃氣的減煤時程,產生負面影響,只是這個另尋替代方案的負面影響會多大?
替代方案在技術、財務、時間與政治上的可行性如何?有沒有可能透過其他配套政策減輕這些負面影響?例如假設三接延期就是會影響到減煤時程,那我們是否可以透過加速其他固定和移動污染源的空污防治來抵銷負面影響?如果三接就是會讓備用容量會降低,我們能否加強過去電力吃緊時使用的各種需量反應管理機制來抑低尖峰用電?
這些方案其實從未被整合在一起對話過,也沒有在實際數字的試算與評估下討論,但絕對會是大家在平常討論中有的疑問,有些人認為經濟部已經有給圖卡和懶人包做說明了,但是單向的政治與政策溝通從來都不會有效,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話,經濟部的1張圖卡只會引起其他10張圖卡反擊,然後再出現10張圖卡互相攻擊,#任何一方使用的圖卡跟懶人包都可能會被另一方質疑避重就輕或是過濾資訊,#這絕不是溝通。
其實曾經有一個機會促成上面的討論,去年6月4日蔡總統曾經和包括潘老師在內的眾多環保團體面談,環團提出用「#行政聽證」的方式來針對三接議題的各個爭點,進行證據的釐清與對話討論,蔡總統當場有承諾安排府方的專人對口與環團討論如何解決三接衝突,後續也聽說就要舉辦「#類行政聽證」,可是最後還是沒有下文,那就是曾經最可能的一次對話時間點。
#曾經錯過不代表永遠失去,#我支持藻礁公投連署,#我更希望連署過了,#蔡總統能夠兌現承諾,讓這個題目能夠在行政聽證的對話平台上,把替代方案、影響和成本梳理得更清楚,再交由人民公決。我們在2018年學到的一課民主教訓,就是不該在資訊不清楚的情況下,僅僅依靠政黨或特定團體動員宣傳,讓民眾照著小抄投票。
雖然很困難,我還是希望,停止用圖卡和懶人包簡化問題或嘲諷彼此吧,讓我們重新好好說話,至少別再把同伴當敵人了。
————
去年6月4日會面後的新聞🔗
與總統會面後 環團樂觀:看到藻礁保育的曙光
https://reurl.cc/Kx43aq
————
新竹市連署,三種選擇:
①新竹市的朋友只要確認有十名以上親友簽署,請私訊子齊,親送到府說明簽署哦!子齊也提供代收。
②自行下載列印連署書,並在2月底前
寄到:320桃園市中壢區普光二街122巷10號 珍愛藻礁公投小組 收
下載連署書及注意事項:https://pse.is/3akxvp
③直接到全台連署據點或連署點填寫送出連署書:https://reurl.cc/Y6ZYOL
公投題目懶人包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選舉一畚箕、民主一湯匙》
作者: SM Chen (陳師孟)
這個題目是翻譯自半年前《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Lots of elections, little democracy”。剛看到時,心中有個問號:選舉不是民主的最直接體現嗎?獨裁體制最讓人質疑的,不就是沒有選舉制度嗎?既然辦了許多的選舉,怎麽又說民主很少?讀完之後發現,那篇文章沒有講什麽民主與選舉制度的大道理,只是就國際上的現實情況,指出選舉與民主之間不但不能畫上等號,而且往往還會呈現反方向的發展;也就是,一個國家的選舉辦得越是轟轟烈烈,人民做主的成份反倒可能被選舉擠壓流失,真實的民主水準也越趨低落。該文以東南亞一打的國家為例,從1945年到2015年的70年間,總共舉辦了110場中央級的選舉,包括選總統或國會大選,但這些國家的民主很健全嗎?
文章中特別指出新加坡最愛選舉,從1959年「人民行動黨」第一次執政迄今,舉辦過14次國會大選,但從來不曾發生過政黨輪替。雖然部份要歸功於李氏父子高人一等的施政能力,但另一方面執政黨的作為也令人嘆為觀止:恣意修改選罷法的規定以圖利自己候選人、騷擾反對黨的政治人物、威脅異議媒體、對支持反對黨的地區政府削減預算補助、強調「黨國一體、黨亡國亡」的公民教育…,這些反民主的壓迫手段,成功締造了「百戰百勝」的選舉奇蹟。另外,菲律賓的狂人杜特蒂總統也是經由選舉產生,上台之後把法治丟到一邊,不經審訊在街頭殺了數以千計的「毒販」。還有緬甸的民選總統翁山蘇姬,選前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選後為了迎合大權在握的軍事強人,聽任軍方對邊區羅興亞少數民族發動宗教清洗,導致70萬的難民逃入鄰國孟加拉。所以,如果我們用一句話來形容選舉在這些國家的作用,那就是:選舉成了政治強人鞏固政權的手段。事實上不只這三個例子而已,仔細檢視東南亞各國,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等,幾乎如出一轍,選舉次數不比人家少、民主程度不比人家好。難怪去年「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做的評估,除了一個小小的東帝汶 (East Timor) 在民主的表現上有明顯進步以外,其他若非原地踏步、就是不進反退。
上週末台灣的地方選舉令尖尾回想起這篇報導,心有戚戚焉;「選舉一畚箕、民主一湯匙」拿來形容別人,看過就算了,想不到如今自己似乎也是如此。在選舉中大獲全勝的中國國民黨,這次推出或支持的縣市長人選中,有過去擔任獨裁者打手還洋洋得意者、有來自黑道家族者、有狂言要讓大都會人口翻倍者、有擔任鄉長不知如何批閱公文者、有先生因貪瀆入獄而代夫出征者;更多的是,從政之後利用特權,財產扶搖直上,與收入顯不相當。不幸這批瑕疵品不但全都當選,而且打敗的都是不曾有操守違失、且深具市政治理構想的民進黨對手。選舉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是選賢與能,但這次的選舉十足是「反淘汰」的過程。回顧兩蔣時代為了鞏固外來政權,提拔一些在地派系頭人參選,把台灣地方政治金錢化、黑道化、低俗化,好不容易在民主運動的清洗下有了進步,這次不啻是大開倒車。
有些評論認為,這次選舉並不單純是候選人之爭,更重要的是藍綠政黨之爭;大家對民進黨執政兩年半的成績不滿,尤其是整體經濟表現不佳,所謂的「經濟選民」為了懲罰執政黨,遂轉而支持中國國民黨的人選,因為他們公開支持「九二共識」,主張經濟傾中,對百姓荷包有益。尖尾在選前兩天搭高鐵到彰化碧雲禪寺巡查,在車上親耳聽到前座一對從加拿大返台投票的母女,旁若無人對著手機大叫:「對啊!賺錢最重要,韓國瑜加油。」
尖尾當然同意賺錢重要,但就像任何慾望,要滿足它得付出一定的代價,「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求生、求愛都不便宜,求財也一樣,尤其是把財富的追求建立在中國的施捨讓利上。就在當今大部份的民主國家都紛紛譴責中國漠視人權,把維吾爾族關進「古拉格」(gulag) 集中營,這些國家不乏對中國有相當貿易依賴者、也有部份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受益者,也都有國內經濟缺乏動能的困擾,但它們至少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了一個與自己國家利益毫無干係的弱勢民族,公然對中國嗆聲;最近的例子就是,上個月14個歐美國家的駐北京大使,在「斯德哥爾摩中國論壇」(Stockholm China Forum),公開唾棄習匪近平的新疆暴行,表示「是可忍敦不可忍」。可嘆,只有台灣的選民似乎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明知中國對台灣垂涎已久,文攻武嚇強求統一,不放棄血洗台灣人民,卻仍然藉著選票對「綁匪」表態輸誠,對霸凌者承歡獻媚,這樣的選舉究竟是民主實踐、還是民主之恥?
最後不得不提,民進黨慘敗後,自總統以降的黨內菁英口口聲聲:「尊重多數選民的決定」,好像這樣的敗選感言才符合民主風度,聽來真是刺耳。一方面,接受敗選不是尊重的問題,而是規則如此,願打服輸,容不得你不從;更重要的是,明明知道選民做出了「反民主」的決定,無奈地表達尊重有如對社會釋出錯誤的訊息,正確的做法是表達遺憾,並反省選民的民主素養為何低落、如何提升。選舉勝負是出於民主還是民粹,只要問問投票的是自主選民、還是附庸選民?能獨立思考、還是人云亦云?像這次的公投十案,網路充斥「小抄」與「懶人包」,選民根本對選項沒有基本認識、更別說深入分析。紅藍陣營的網軍人多勢眾、戰果輝煌,奇怪嗎?值得尊重嗎?民進黨執政以來,對推廣人民的民主教育、法治觀念有任何的規劃嗎?對主權意識、國家危機有做任何的提醒嗎?對強調台灣主體性的公民團體,有提供任何資源嗎?
如果都沒有,選舉一畚箕、民主一湯匙,怨不得別人。
公投題目懶人包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選舉一畚箕、民主一湯匙》
作者: SM Chen (陳師孟)
這個題目是翻譯自半年前《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Lots of elections, little democracy”。剛看到時,心中有個問號:選舉不是民主的最直接體現嗎?獨裁體制最讓人質疑的,不就是沒有選舉制度嗎?既然辦了許多的選舉,怎麽又說民主很少?讀完之後發現,那篇文章沒有講什麽民主與選舉制度的大道理,只是就國際上的現實情況,指出選舉與民主之間不但不能畫上等號,而且往往還會呈現反方向的發展;也就是,一個國家的選舉辦得越是轟轟烈烈,人民做主的成份反倒可能被選舉擠壓流失,真實的民主水準也越趨低落。該文以東南亞一打的國家為例,從1945年到2015年的70年間,總共舉辦了110場中央級的選舉,包括選總統或國會大選,但這些國家的民主很健全嗎?
文章中特別指出新加坡最愛選舉,從1959年「人民行動黨」第一次執政迄今,舉辦過14次國會大選,但從來不曾發生過政黨輪替。雖然部份要歸功於李氏父子高人一等的施政能力,但另一方面執政黨的作為也令人嘆為觀止:恣意修改選罷法的規定以圖利自己候選人、騷擾反對黨的政治人物、威脅異議媒體、對支持反對黨的地區政府削減預算補助、強調「黨國一體、黨亡國亡」的公民教育…,這些反民主的壓迫手段,成功締造了「百戰百勝」的選舉奇蹟。另外,菲律賓的狂人杜特蒂總統也是經由選舉產生,上台之後把法治丟到一邊,不經審訊在街頭殺了數以千計的「毒販」。還有緬甸的民選總統翁山蘇姬,選前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選後為了迎合大權在握的軍事強人,聽任軍方對邊區羅興亞少數民族發動宗教清洗,導致70萬的難民逃入鄰國孟加拉。所以,如果我們用一句話來形容選舉在這些國家的作用,那就是:選舉成了政治強人鞏固政權的手段。事實上不只這三個例子而已,仔細檢視東南亞各國,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等,幾乎如出一轍,選舉次數不比人家少、民主程度不比人家好。難怪去年「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做的評估,除了一個小小的東帝汶 (East Timor) 在民主的表現上有明顯進步以外,其他若非原地踏步、就是不進反退。
上週末台灣的地方選舉令尖尾回想起這篇報導,心有戚戚焉;「選舉一畚箕、民主一湯匙」拿來形容別人,看過就算了,想不到如今自己似乎也是如此。在選舉中大獲全勝的中國國民黨,這次推出或支持的縣市長人選中,有過去擔任獨裁者打手還洋洋得意者、有來自黑道家族者、有狂言要讓大都會人口翻倍者、有擔任鄉長不知如何批閱公文者、有先生因貪瀆入獄而代夫出征者;更多的是,從政之後利用特權,財產扶搖直上,與收入顯不相當。不幸這批瑕疵品不但全都當選,而且打敗的都是不曾有操守違失、且深具市政治理構想的民進黨對手。選舉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是選賢與能,但這次的選舉十足是「反淘汰」的過程。回顧兩蔣時代為了鞏固外來政權,提拔一些在地派系頭人參選,把台灣地方政治金錢化、黑道化、低俗化,好不容易在民主運動的清洗下有了進步,這次不啻是大開倒車。
有些評論認為,這次選舉並不單純是候選人之爭,更重要的是藍綠政黨之爭;大家對民進黨執政兩年半的成績不滿,尤其是整體經濟表現不佳,所謂的「經濟選民」為了懲罰執政黨,遂轉而支持中國國民黨的人選,因為他們公開支持「九二共識」,主張經濟傾中,對百姓荷包有益。尖尾在選前兩天搭高鐵到彰化碧雲禪寺巡查,在車上親耳聽到前座一對從加拿大返台投票的母女,旁若無人對著手機大叫:「對啊!賺錢最重要,韓國瑜加油。」
尖尾當然同意賺錢重要,但就像任何慾望,要滿足它得付出一定的代價,「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求生、求愛都不便宜,求財也一樣,尤其是把財富的追求建立在中國的施捨讓利上。就在當今大部份的民主國家都紛紛譴責中國漠視人權,把維吾爾族關進「古拉格」(gulag) 集中營,這些國家不乏對中國有相當貿易依賴者、也有部份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受益者,也都有國內經濟缺乏動能的困擾,但它們至少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了一個與自己國家利益毫無干係的弱勢民族,公然對中國嗆聲;最近的例子就是,上個月14個歐美國家的駐北京大使,在「斯德哥爾摩中國論壇」(Stockholm China Forum),公開唾棄習匪近平的新疆暴行,表示「是可忍敦不可忍」。可嘆,只有台灣的選民似乎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明知中國對台灣垂涎已久,文攻武嚇強求統一,不放棄血洗台灣人民,卻仍然藉著選票對「綁匪」表態輸誠,對霸凌者承歡獻媚,這樣的選舉究竟是民主實踐、還是民主之恥?
最後不得不提,民進黨慘敗後,自總統以降的黨內菁英口口聲聲:「尊重多數選民的決定」,好像這樣的敗選感言才符合民主風度,聽來真是刺耳。一方面,接受敗選不是尊重的問題,而是規則如此,願打服輸,容不得你不從;更重要的是,明明知道選民做出了「反民主」的決定,無奈地表達尊重有如對社會釋出錯誤的訊息,正確的做法是表達遺憾,並反省選民的民主素養為何低落、如何提升。選舉勝負是出於民主還是民粹,只要問問投票的是自主選民、還是附庸選民?能獨立思考、還是人云亦云?像這次的公投十案,網路充斥「小抄」與「懶人包」,選民根本對選項沒有基本認識、更別說深入分析。紅藍陣營的網軍人多勢眾、戰果輝煌,奇怪嗎?值得尊重嗎?民進黨執政以來,對推廣人民的民主教育、法治觀念有任何的規劃嗎?對主權意識、國家危機有做任何的提醒嗎?對強調台灣主體性的公民團體,有提供任何資源嗎?
如果都沒有,選舉一畚箕、民主一湯匙,怨不得別人。
公投題目懶人包 在 歡迎來到志祺七七!不搞笑、談時事,資訊設計原來很可以: 從50人的資訊設計公司到日更YouTuber的瘋狂技能樹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從50人的資訊設計公司到日更YouTuber的瘋狂技能樹 張志祺 ... 國民看得「霧煞煞」之際,我們製作了圖卡懶人包,模擬大巨蛋失火的逃生情境,帶網友體驗台北市政府和遠雄 ... ... <看更多>
公投題目懶人包 在 公投懶人包pt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正方/同意:1.提高投票率,讓公投能過關,提高民主正當性。公投綁大選可大幅降低行政成本。促進多元討論,讓政治人物· 以下為《中時新聞網》整理的四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