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隔山買樓 留意稅務免中伏
近日美元下滑,變相即外幣升值,連帶海外資產亦自然水漲船高。加上移民亦為近期熱門話題,令港人海外置業的意欲大增。不過買外地樓始終隔山買牛,準買家必須留意各地稅務制度,以免買樓收租卻中伏失預算。本欄就介紹最近大熱的英國、不少內地留學生的美國,和經常被媒體與本港經濟相題並論的新加坡的稅務詳情。
英國
在英國,買樓的費用包括稅項(如印花稅及市政稅)、首期、產權轉讓費、測量費、按揭服務費用、保費、地租和服務費等。而賣出物業則要繳付資產增值稅,經紀費用連增值稅等。買賣總費用多少視乎購買的業權種類、買家的身分、物業的所在位置和樓宇狀況等多項因素。
1. 印花稅
英國買樓印花稅以累進稅率收繳,樓價愈貴頂層價值部分採用較高的稅率,首12.5萬鎊免稅。例如一間40萬鎊物業,舊制下印花稅為:2%X12.5萬鎊+5%X15萬=1萬英鎊。
不過,英國財相辛偉誠早前宣布樓市減辣,英格蘭及北愛爾蘭地區的50萬以下物業免印花稅(現時稅階見表),不過措施屬暫時性,只持續至明年3月底。
2. 非首置附加稅 (Surtax)
留意,無論是否英國居民,本身已有物業的非首置買家,需付額外3%附加稅(Surtax),以上寬免未有將附加稅包括在內。除此以外也要留意,英國是全球徵稅國家,如果業主在本港曾置業並仍持有,在英首次買樓也算是再次買入,都不能享有附加稅豁免優惠。
另外,當明年蜜月期政策結束後,沒有居英簽證或居英權的外國人(包括港人)若買樓,會額外收取海外買家印花稅,類似香港的BSD。英國政府近日公布文件,列明英格蘭和北愛爾蘭徵收海外買家印花稅的細節。政府規定,一年內在英國居住時間少於183日,便會界定為海外買家,須徵收2%的海外買家印花稅。不過,若交易日後一年內,該買家在英國居住時間多於183日,可以申請退稅,有意定居英國的港人要留意相關操作。
3. 市政稅 (Council Tax)
在英國持有物業,每年都需向所屬地方政府繳交市政稅,類似香港的差餉,主要用作當區支付公共服務及設施,每年約1400至1800鎊不等。如果房屋用作出租,這筆費用可由物業合同簽署人,亦即租客支付,業主不用承擔。留意,不同地區會按情況免稅額各有不同,例如部分地區若租客全為全日制學生,業主便可以向當區政府申請豁免。
4. 資產增值稅 (Capital Gains Tax,CGT)
如同不少國家,在英國賣出物業、股票等資產,都要就售出資產時所獲的收益,繳納資產增值稅。若港人投資英國物業放租,日後如要出售物業,便要繳交CGT,而出售自住物業,則毋需繳納。
在英國,針對物業的CGT免稅額為每報稅年度12300鎊(英鎊.下同)。免稅額後首37500鎊以基本稅率計,基本CGT稅率是18%,即最多6750鎊;其後以高稅率計,稅率是28%。
假設物業買入是為30萬鎊,其後以50萬鎊沽出,即增長了20萬鎊,CGT便是約4.88萬鎊。
5. 代理費用需交增值稅 (VAT)
人不在當地,很多時買家都會找租務代理代業主找租客及解決租客的大小問題,例如睇樓或簽約。收費方面沒有特定標準,倫敦一般是每月租金收入的10%至12%(再加20%增值稅VAT),而曼城及列斯的收費大約是每月租金收入8%至10%(再加20%增值稅VAT)。
美國
除了英國,美國亦是港人海外買樓的其中一個熱門地。美國稅制分3層,包括全國性聯邦稅(Federal Tax)、州政府稅(State Tax)和地方政府稅(County Tax)。聯邦稅的稅率是全國劃一,州稅和地方稅則各地不同。全球徵稅適用於美國公民,因此除非是該國公民,否則並非全世界的收入均須向美國政府報稅。
1. 個人所得稅 (Income Tax)
若物業買來出租,業主便需繳稅,稅率平均約10至39.9%。個人所得稅分為聯邦稅和州稅,同樣各地稅率會有不同。留意,各州之中有7個州未有徵收個人所得稅,如華盛頓州(WA)、內華達州(NV)、佛羅里達州(FL)和德州(TX)等。
此稅是針對淨收入徵稅,因此與跟租務有關的費用可扣稅,例如出租廣告費、清潔、維修、保險、按揭利息、水電費及折舊等。海外業主扣稅項目也包括機票、住宿,作為來回美國實地視察物業的開支。至於折舊,根據美國稅例,物業價值隨時間磨損亦會是開支,住宅物業是27年半。
2. 物業稅 (Property Tax)
類似香港差餉,屬於州稅,稅率會按州政府評估物業價值,不會跟市值掛勾,亦會每年有所調整,加上不同州份會有分別,平均每半年繳1次,稅率大約是1%。
3. 資產增值稅
同樣,美國亦有資產增值稅,分聯邦稅和州稅,各地不同。如果是自住物業,每名成人住滿2年,可獲25萬美元的免稅額。
而根據第1031條款(1031 Exchange),美國政府鼓勵市民資產增值的延後稅務措施,投資者賣出1個原有物業,若在180日或下年度報稅截止日期內,再購入另1個市值一樣或更高價錢的物業,可將應繳的資產增值稅轉移至新買入的物業。不過,若業主在1年內在物業居住超過2星期的話,措施就不適用了。
新加坡
與香港一樣,新加坡同樣受環球資金氾濫帶動,政府擔心樓價飆升,不時會為樓市加辣,年初就將「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稅率上調半成。
1. 印花稅
不論公民、永久居民還是海外買家,所有人在新加坡買樓都需繳付買家印花稅 (BSD),稅款是根據單位市價作計算,稅率為1%至4%不等。
新加坡政府為打壓樓市炒風,另設有額外買家印花稅 (ABSD)。類似香港的辣招稅,外國人買入物業,需額外繳付20%稅款,公司買家則交25%。至於新加坡公民,則在購買第二個單位時,才需要繳ABSD。
至於永久居民,較海外買家置業稅階會稍低,但較公民為高,在購入第一套房時,要交樓價5%ABSD、第二套房以上就交15%ABSD。
以100萬新元(約564萬港元)的單位為例,港人就要先付22.46萬新元(126.58萬港元)印花稅(BSD連ABSD)。
#投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0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VCNA7_rmGg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全球徵稅國家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0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VCNA7_rmGg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達成歷史協議,提倡訂立全球最低企業稅率,暫定至少15%,港府表示將應對全球稅制變化,保持香港競爭力。新經濟時代,跨國巨企利用各地稅率差異,避稅成風,實際繳納稅款低得離譜,全球應當攜手制約。早前華府主張的21%最低企業稅率,水平偏高、私心明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現在G7提議將最低稅率定在15%,徵稅門檻針對跨國巨企而非一般企業,全球多數國家接納的機會相對較高。香港作為著名低稅港,所受影響初步看來未算太嚴重,惟亦非全無影響,當局必須留意魔鬼會否藏於細節中。
蘋果頭條
郊野公園邊陲起樓建議引發全城熱議,力倡建屋大計的前特首梁振英早於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近日重提舊事逼迫林鄭,追擊林鄭壓抑樓價無能。民意對侵入郊野公園建屋甚為敏感,《蘋果》發現元朗大棠有機生態園後山一幅大欖郊野公園土地,大片樹林被非法砍伐,更挖出巨型深坑非法傾倒人畜排泄物,形成一個相等於標準泳池的「超級屎坑」,惡臭瀰漫生態園,嚴重破壞環境,更引發播毒危機。傳染病醫生警告:「如果近距離接觸或間接接觸受感染糞便,有機會感染致病性微生物,會好危險!」
東方正論
香港有樓至上,無論順境或像現時疫境,樓價易升難降,4月份樓價指數較2019年5月的歷史高位僅低2%,但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說,市民供樓負擔比率達約73%,對比往年平均數據顯著提高。有果必有因,香港工時全球最長,在國際調查中更被選為「最過度勞累城市」首位,家屬哭訴工友過勞猝死,這個城市盡是打工仔悲歌!本報頭版報道,每年超過百名打工仔過勞死,「辛苦搵錢冇命享」。
星島社論
歐洲國家盃將於本周六揭幕,為期一個月的球壇盛事將吸引大量賭注,非法賭博集團早已瞄準香港大舉「吸金」,亞洲賽馬聯盟日前發表調查報告,指出港人去年疫情期間經非法賭博網站投注賽馬及運動項目大增一至兩成,估算非法集團利潤可能超過一百五十億港元,很多海外莊家不但銳意吸引香港賭客,有統計更指逾百個賭博網站伺服器設於本港,但因普遍使用匿名伺服器和加密交收賭注等資料,令執法人員追查困難。
經濟社評
金管局將研究發行數碼港元可行性,除了要趕上數碼貨幣大潮流,亦是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FinTech)的優勢。推出數碼港元只是第一步,金管局還提供長遠規劃,讓金融界盡快檢視提升業務數碼化,方能提升金融服務業的競爭力,鞏固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優勢。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天公布「金融科技2025」策略,表明內部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研究數碼港元在零售層面的可行性,還會全面推展銀行數碼化、發揮數據基建潛能、擴展金融科技人才庫及善用資源政策支持發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CNA7_rmGgw/hqdefault.jpg)
全球徵稅國家 在 hket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經濟日報】英國是一個全球徵稅的國家,移居當地作財政準備時,在資產處理及稅務上也要特別留意。
瀏覽足本:https://invest.hket.com/article/2142077?r=mcsdy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jmPDQa095Q/hqdefault.jpg)
全球徵稅國家 在 【#回加EP03】稅務居民Yes or No? 全球徵稅下海外資產該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全球徵稅 下海外資產該如何配置?《稅》 ... 一連四集回加 《因、學、稅、居》 敬請密切留意加拿大日報-香港的Facebook專頁或YouTube Channel! ... <看更多>
全球徵稅國家 在 YouTube 收益適用的美國稅務規定 - Google Suppor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如未提供稅務資訊,Google 可能必須依規定從你的全球總收益中扣除最高24% 的稅金。 ... 預扣稅規定可能會因多種因素而異,包括你的居住國家/地區、可否主張租稅協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