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南寮國際風箏節 小孩被捲到天空中,驚嚇後的孩子該如何處理?
看見新聞後,家長要如何防範與應對?😱😱😱
新聞都是咎責與誇大的言論,標題聳動但沒有可使用的建議,應該要提供後續建議與防範機制,來教導家長要如何處理
看見案例就擔心的我,針對可能會產生的問題,趕緊找了一下資料
針對「急性壓力症候群」,甚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父母須注意的部分,下面由案例至名詞由簡單至深分享給你們
來不及整理,把重要新聞與文章分享給你們,想看細節可去文章中看!
🌟【風箏捲童】女童遭捲上天 醫師:一個月內要觀察急性壓力反應
👉https://pse.is/v8ejr
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事發後一個月須觀察女童有無急性壓力反應,常見如哭鬧、恐慌、草木皆兵、失眠等症狀,家長多陪伴和傾聽,未必每個人都會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群。
臧汝芬說,從鬼門關前走一遭,肯定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小小孩一定是哭鬧不休,大孩子可能哭完會非常害怕,害怕再次出現難過的情況,或認為到處都有危險。
至於父母該怎麼做,她建議,父母要給予更多陪伴和安慰,向孩子解釋這是一場無法預期的意外,父母也知道他很難過,但不要讓孩子持續哭泣、不斷想起難過的情境,「安撫、轉移、放鬆」三部曲要整套做完,引導孩子想別的事情來放鬆情緒。
臧汝芬表示,每個人情況不同,家人引導的狀況也不同,因此淡忘創傷所需的時間長短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群,父母無需預設狀況。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臨床心理師王映淳
🌟在“4種症狀,孩子心理受傷了“文章中說明:
注意孩子說不出口的焦慮和壓力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1342
孩子是否因此受到短期的「急性壓力症候群」,甚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需要父母特別注意孩子說不出口的焦慮和壓力。
孩子受創的行為表現並不如成人的創傷後壓力症狀群那樣典型。王映淳提醒,多數孩子只知道心裡不舒服,但不懂得如何表達、宣洩情緒,因此,較容易以混亂的行為表現,父母可能只覺得孩子怪怪的,卻看不出他們在逃避、焦慮。這樣的症狀可能出現在事件發生後幾天,也可能延遲至半年。
王映淳建議父母,多觀察孩子是否出現與過往不同的行為,替他們注意說不出口的焦慮和壓力。
● 難以入睡或是睡不好。
● 對有興趣、該做的事感到意興闌珊,如上學、打球、聊天等。
● 容易焦慮、煩躁或是發脾氣。
● 變得黏人。
這樣的混亂行為經過良好溝通,很快能夠過去,但若持續超過1個月,可能就屬於「創傷後症候群」,父母可帶孩子至醫療機構的兒童心智門診就醫,或是尋求縣市政府心理衛生中心或自費的心理諮商服務。
此外,父母也需以身作則,讓孩子學習面對這類社會事件的適當態度。
● 避免刺激孩子。別將注意力放在這件事情上,反覆觀看新聞、談論案情或顯露憤恨、恐懼的情緒。唯有父母自己先穩定,才能處理孩子的不安及害怕。
● 創造討論空間。王映淳說,孩子無法表達情緒,需要父母以引導方式協助釐清,比如詢問孩子,「是不是因為這件事情影響你?」或是透過分享他人經驗來溝通、討論。一來能促進親子溝通,二來讓孩子在這樣的經驗中學習成長。
這起不幸事件雖然傷害了整個社會,但父母可以將它轉化為與孩子溝通及成長的契機。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施顯學在「認識兒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文章中提到
文章來源:👉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907/child_2.html
兒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除了侵入性的*災難經驗、*畏避症狀、*負面認知改變與*災難相關的警醒反應不正常提高四項外,細項症狀,考量六歲以下認知發展有局限,診斷標準在6歲以上或6歲以下症狀有部分的不同.
兒童相對於成年人族群,兒童除上述四種症狀,較容易出現喪失近期發展的生活能力(退行症狀)、身心症狀如肚子痛、魯莽行為、分離焦慮等等.
另外,值得特別提出的是,與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在遭遇急性創傷事件時,因為病 人當下的心理狀況往往極度不穩定,立刻的深談反而會對於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 害,當下的治療原則應是給予在環境上、心理上足夠安全的支持,酌量給予適當的 藥物治療。處理創傷後症候群,必須謹慎地考量心理治療的時間點與治療方向,避 免造成病人身心的二度傷害。
名詞解釋:
*侵入性的災難經驗: 其實是「杯弓蛇影」的概念,不但自己無法停止想到與災難相關的事情外,甚至患 者會再想到、看到局部與創傷場景相似的物品,就激發強烈的生理反應
*畏避症狀:指的是患者會努力躲避與創傷相關的記憶、事件;
*負面認知改變:是指患者會對自己有全面性的自我否定
*警醒反應不正常提高:指的則是病人會有容易生氣、睡眠易 中斷、過度警醒、過度驚嚇的反應等等。
簡單整理給女孩們!最近有事忙得心力交瘁,之後再分享給你們
來不及了,趕出門了~
希望對女孩們有幫助
#新竹 #風箏節 #風箏捲童 #急性壓力反應 #創傷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急性壓力症候群 #風箏 #醒醒吧女孩們
兒童創傷 症候群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九二一大地震邁入第21年,當年的兒童變成了青年。從事九二一心理輔導的醫療團隊長達21年的追蹤調查,發現扣除人格特質及原生家庭原本存在矛盾的因素,九二一地震後創傷症候群持續最久的,往往是家中的成年女性。
此外,1/3的家庭在凝聚力健全下,可以走出傷痛,90%的兒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會在1到2年內消失,但部份孩童會在5年後重新出現部份症狀。
▶️睡不著嗎?看看新聞吧!
https://pse.is/PTSNEWS
↑↑↑ #公視新聞搶先看 ↑↑↑
兒童創傷 症候群 在 骨科戴大為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6台南大地震搜救行動告一段落,但是重建的道路才剛剛正要開始。
災後我連續一個多禮拜晚上閉上眼睛就回到災難現場,或是做相關的夢。心智成熟的大人尚且需要平緩,何況是小孩。
現在孩童頻繁接觸媒體,很容易受到影響,一起來看看由成大醫院團隊與"達特黃"黃菁樺醫師製作的懶人包吧!
2/6台南大地震搜救行動漸漸告一段落,但是重建的道路才剛剛正要開始。心理的創傷不單單是只有災區的人,所有台灣的人,曾經是地震受害的人都有可能因為媒體的消息而受到影響,特別是年幼的孩童。對於兒童面對網路媒體的災害新聞,大人該如何處理以及採取保護措施呢?應成大護理部柯乃熒老師請託,趁年節假期趕工出來的簡報作品,歡迎分享給身邊朋友~
特別感謝:
成大醫院護理部、精神部及社工室聯合翻譯修正
簡報藝術烘培坊創辦人彭毅弘老師友情指導校稿
文件製作:Keynote
圖像:Nounproject
參考資料:美國國家災害資源網:http://bit.ly/1PmPY5l
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創傷症候群說明:http://bit.ly/1QeHy3A
網路分享授權:CC BY-SA 3.0
兒童創傷 症候群 在 標準在6歲以上或6歲以下症狀有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創傷 後壓力症候群牽涉到的症狀相當多,在臺灣常用的診斷標準DSM-V,共分四個主要症狀群:侵入性的災難經驗、畏避症狀、負面認知改變與在與災難相關的警醒反應不正常提高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