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個禮拜,我很忙碌。
陛下放暑假第一天就連續發燒,工作空檔,我還默默回了嘉義兩天。
因為爺爺過世了。
一直避而不談,一部分是難受,好像承認這件事情是真的。
一部分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分享悲傷的事。
但不說出來又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
#很糾結
2.
不是第一次失去親人,但失去爺爺的感覺很新。
一開始我沒有哭,只是過得很恍惚。
氣炸鍋炸出木炭,到處發脾氣。
晚上睡覺時,跟陛下靜靜躺在黑暗的房間裡。
「死掉,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陛下問。「你很難過嗎?」
「我也不太清楚我現在的感覺⋯⋯」我木然地回答。
「很難過,要哭一哭⋯⋯⋯哭完,就可以了。」陛下用超齡的成熟說。「跟憋尿一樣,你憋尿,你的雞雞,就會爆炸⋯⋯⋯你不哭,眼睛!會爆炸!」
#不知怎麼
#聽著聽著我哭了
#又笑了
#兒子還沒忘記這個憋哭理論嗎?
3.
陛下好轉後,我趕回嘉義兩天。
堂兄弟姊妹聚在一起摺紙準備燒給爺爺。
每個人低頭專注不同的部分,好像一條工廠生產線。
只要停下手中的動作,就會有人挑眉。
「我們這裡不可以有冗員⋯⋯」
#說好的勞工權益呢
為了有所貢獻,我查了紙蓮花的做法。
誰知盯著部落格的教學步驟,卡關半小時。
#向上翻起蓮花瓣
#我就翻了半小時
#難怪我以前工藝課的冰棒屋會坍方
#這種立體機動裝置好難
好不容易學會製作紙蓮花,但廢柴如我,翻瓣過程弄破好幾個。
「糟糕了,爺爺坐到這個會漏風⋯⋯」堂哥惋惜地搖頭。「沒關係你做的,上面有手印,寫你的名字⋯⋯」
「哎,說不定那個會變噴射風火輪⋯⋯」堂妹幫我接話。
#想到爺爺踩上去就破輪
#或是噴走
#我竟然不孝地笑了
我中期完成的蓮花,都超級盛開。
「哎你那個也太開了⋯⋯是敞篷車⋯⋯」妹妹笑出來。
敞篷車好像蠻帥的?
收到鼓勵,我卯起來做了很多盛開版本。
誰知道大伯完全不接受,看了一眼,直搖頭。
「誰做的,這是碗吧⋯⋯勾做架多(做這麼多台語)⋯⋯」
#想到爺爺地下有知
#應該會很為難
#那時候我又不孝的笑了
4.
失去親人不是第一次,但失去很親密的親人,我倒是第一次。
我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情緒。
走過這些天,才知道,失去親人最難過的時候,往往不是你以為的那些瞬間。
難過爆發點是不可預期的。
好像大學聯考,以為自己準備好了,但進考場的那瞬間還是一片茫然。
#還以為自己很堅強
#原來只是反應慢
#做好準備回到嘉義
#看到靈堂的瞬間
#還是哭到全身發抖
過程間,很多人會給你安慰。
但這些善意,卻一直無法真正溫暖你的內心。
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天寒地凍的雪夜裡,點了一根火柴。
明明看見了明亮溫暖,卻一樣感覺到寒冷。
#我很茫然
所以這段日子裡,我還是照常發文。
其實沒有想像中勉強,兒子始終如一的撩媽,啾啾還是會理直氣壯的說著肖維。
啾啾都會這樣問我:「死後燒的好像都是立體的欸⋯⋯我們是不是該買3D列印機?」
因為他們,我大部分時間過得跟平常一樣。
#真的是很感謝我老公總是這麼瘋癲
直到回去嘉義那幾天,跟大家聚在一起垃圾話,我笑了。
那感覺很微妙。
好像手術後,終於排了氣。
感覺自己漸漸好轉了。
#大病初癒
5.
要準備回去送爺爺最後一程了。
說真的,還不太確定我準備好了沒。
所以我把這些過程,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希望,未來的我,在面對生老病死時,看到這些文字,可以好好的,不要被悲傷淹沒。
如果因此能給受傷的你們一點點寬慰,我會很高興。
因為我就遵守了當初跟爺爺說的寫作初衷。
「我寫的文章,爺爺。他們看了會很快樂喔。」
#深夜裡的雜言雜語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七星山雪訓-snow running 約在16世紀至19世紀,也就是明清時代, 全球氣溫明顯下降的現象,稱為小冰期或小冰河期。 1857年,《淡水廳志》和《苗栗縣志》都有大雪的記錄。 1892至1893年的冬天台灣更是嚴寒, 地方史料記載不僅澎湖「奇寒」, 雲林崙背「大雪,五穀、豬羊多凍死」、 ...
做好準備回到嘉義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七星山雪訓-snow running
約在16世紀至19世紀,也就是明清時代,
全球氣溫明顯下降的現象,稱為小冰期或小冰河期。
1857年,《淡水廳志》和《苗栗縣志》都有大雪的記錄。
1892至1893年的冬天台灣更是嚴寒,
地方史料記載不僅澎湖「奇寒」,
雲林崙背「大雪,五穀、豬羊多凍死」、
嘉義新港「雪下數寸,六畜凍死」,
北部的新竹竹東更是「大雪連下三日,平地高丈餘」。
近年來,台北市大屯山在寒流來時普遍會下雪,
已經一年沒有出國比賽了,
極地裝備也都放在裝備櫃,
決定拿出來透透氣也複習一下雪地技術,
寒流來襲,卻擋不住訓練的熱情,
早上6:30出門前,看一下氣象山頂應該是0度,
確認裝備後馬上就出發,
車子還沒到冷水抗停車場,
就已經看到山頭白白一片,
很久沒回到極地訓練與比賽了,
也順便複習一下雪地的技術,
帶著雀躍的心情跑到登山口,
進行O型的訓練路線,
冷冽的空氣,熟悉的感覺,
越野鞋踩入雪地的聲音,
一步步往東峰前進,
時常訓練的七星山,
頓時變成美麗的潔白世界,
彎腰穿梭在山徑中,有種神秘的朦朧美
很久沒有跑這麼開心了❤️
⛰️七星山主峰雪線健行溫馨建議
🔺上山前請確認行車管制路線
🔺建議穿登山鞋+簡易冰爪
(如果只有運動鞋可以噴上防水噴霧)
🔺內層、中層、外層,毛帽、手套,保暖做好
🔺下山容易打滑,不要踩有斜面的石頭,重心壓低左右側走較安全
🔺了解距離多長、行動補給、體力分配、時間估算
❤️做好準備才能開心上山,開心回家呦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登山技巧
#Runfordream夢想工作室
做好準備回到嘉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昆蟲上菜」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黃仕傑
內容簡介:
昆蟲上菜,既不是譁眾取寵,也不是好逞英雄,
而是為了不久即將到來的嚴峻糧食危機做好準備。
昆蟲數量龐大、飼養容易,
是未來極富潛力的人類食物。
入圍第53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黃仕傑 最新著作
人類的食物從古自今大多取自大自然,其中昆蟲當然也是可以食用的選項之一。時至今日,氣候暖化引發的世界性糧食危機,已然一觸即發。
聯合國農糧組織的研究資料顯示,全世界約有20億人口將昆蟲視為食物的一大類,超過100萬種以上的昆蟲約有1900種昆蟲可供食用,其中以甲蟲、昆蟲幼蟲、蜂類、螞蟻、蚱蜢、蟋蟀等居多。
昆蟲世代週期短,相較於其他飼養動物,換肉率更佳,而且營養豐富、脂肪含量少。基於健康、環保、生計等理由,農糧組織建議可以食用昆蟲來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糧食問題。瑞士更在2017年將麵包蟲、飛蝗、蟋蟀等三種昆蟲列入合法的食物清單。
昆蟲在環境中扮演的角色絕對不只是有害或是骯髒的,未來可能更是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重要生物。作者以其累積十餘年的各國食蟲文化資訊,提供嶄新的昆蟲知識視角,端視大家是否願意放下既有的成見,重新好好認識這一群大自然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本書特色:
1. 探討不同國家的食蟲文化:台灣、中國、東南亞各國以及南美秘魯等地,作者以其第一手體驗資料,豐富呈現不同國家的食蟲文化風貌。昆蟲不僅是許多地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也是自然環境的重要指標生物。
2. 昆蟲食物的五感體驗:五感體驗不只是為了分辨昆蟲的種類,還能藉由感官的體驗,將昆蟲食材的密碼解開。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嚐、心感受,如果可以將視野放到各國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層面去考量,或許看到的將不只是「吃蟲」這件事,而是對於世界與環境的了解。有許多國度的人們還過著靠山吃山的簡單生活,只要將自然環境維持好,保護森林的完整,這些昆蟲可是生生不息呢!
3. 提供簡易的居家昆蟲料理:將真實昆蟲端上飯桌,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事。為了打破既有的成見,作者實地示範簡易料理,如乾煸、油炸、爆香等家常料理方式,以及昆蟲食材的處理等,提供讀者完整的資訊以供參考。
作者簡介: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入圍第53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從小不愛念書,只喜歡自然觀察,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最高學歷:大同國中),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捩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原生動、植物知識。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
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負責撰寫的專欄包括國語日報科學版、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鍬形蟲日記簿』、『甲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螳螂的私密生活』、『好家在森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昆蟲上菜』是2018年最新著作。
做好準備回到嘉義 在 張麗善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近這幾年開始有一些少年人回到故鄉從事農業,高宗懋、高宗甫兄弟因為爸爸高建立是從事育苗場行業,從小就常常到田裡幫忙,雖然二人原本在外地都有不錯的工作,但還是對農業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三年前在爸爸的鼓勵之下,毅然放棄都市的工作,回到故鄉接手爸爸的育苗場,變成快樂的農夫。
在政府推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時,高建立和高宗懋、高宗甫三父子也積極參加,並且將耕作面積拓展到將近二十甲,一家人共同打拼,雖然有不少人看了很羨慕,但是高宗懋還是提醒想要回來種田的年青人,一定要做好準備,務農做一行是要看天吃飯,壓力也是很重。
高建立和高宗懋、高宗甫三父子種田也是求新求變,今年度也第一次運用自然農法方式種水稻,參考日本人種植技術,完全不用肥料和農藥,用最天然的方式來種水稻,期待讓消費者可以吃到最健康、天然的稻米。
高建立一家人對農業的用心讓人很欽佩,雲林縣日頭花姊妹協會理事長張麗善也專程來到田裡觀摩,希望未來政府可以提出更多照顧農民的方案,讓對農業有興趣的年青人可以安心留在故鄉和父母一起打拼。
《歡迎來坐》
國會研究室: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3-1號2103室、
青埔服務處:雲林縣虎尾鎮平和里青埔2-23號。
《張麗善 雲林ㄟ日頭花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unlin.lishan/
《張麗善 Youtube頻道 日頭花行腳》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LH...
《張麗善 Instagram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lishan6970/#
《張麗善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me/R/ti/p/%40yunlin.lish...
《財團法人雲林縣青埔教育基金會》
http://hanreporter.blogspot.tw/2012/0...
《懇請支持國民黨提名縣市長參選人》(依徵召提名順序排列)
苗栗縣長徐耀昌、南投縣長林明溱、連江縣長劉增應、彰化縣王惠美、臺東縣饒慶鈴、新竹市許明財、宜蘭縣林姿妙、雲林縣張麗善、花蓮縣徐榛蔚、基隆市謝立功、臺中市盧秀燕、嘉義市黃敏惠、澎湖縣賴峰偉、新北市侯友宜、桃園市陳學聖、嘉義縣吳育仁、屏東縣蘇清泉、臺北市丁守中,金門縣楊鎮浯。
《敬請關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委員群》
蔣萬安、李彥秀、蔣乃辛、費鴻泰、賴士葆、林德福、羅明才、陳學聖、呂玉玲、顏寬恆、
盧秀燕、江啟臣、林為洲、陳超明、徐志榮、王惠美、馬文君、許淑華、楊鎮浯、陳雪生、鄭天財、廖國棟、孔文吉、簡東明、王金平、柯志恩、陳宜民、林麗嬋、許毓仁、曾銘宗、黃昭順、吳志揚、張麗善、徐榛蔚、王育敏。
《雲林鄉鎮市》
斗六市、虎尾鎮、斗南鎮、四湖鄉、土庫鎮、 臺西鄉、崙背鄉、水林鄉、二崙鄉、麥寮鄉、口湖鄉、褒忠鄉、大埤、虎尾。
《雲林景點》
劍湖山世界, 北港朝天宮, 蜜蜂故事館, 雲林故事館。
做好準備回到嘉義 在 嘉義林聰明沙鍋魚頭- 2022國慶煙火在嘉義! 準備好踏上#回嘉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2國慶煙火在嘉義! 準備好踏上#回嘉之路了嗎? #林聰明沙鍋魚頭準備好了! 連假期間內用加長營業時間~至21:30 用最暖心#家的味道等你來報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