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幾胎好?」
在阿福住院那幾天,難得有機會只要好好專心照顧一個孩子,阿福難得當上一回獨生子,享受媽媽的專寵與陪玩。
生活中沒有一拖拉庫的兄弟爭吵事件需要調解,不用處理孩子上課學習各式問題,不用在煮飯跟顧孩子間忙得團團轉,不用在顧A時還要分出心思理會跑來要你注意的B、以及安撫同時正在哭鬧或搞破壞的C…讓我那幾天不僅耐心特別足,”大部分”時間情緒也都很平穩(笑)。可以全心好好陪伴一個孩子,這感覺真好~
除了老大以外,我懷老二老三基本都算是意外,在這個鼓勵生育卻還是不敢多生的年代,生到第三胎應該是很多家庭的上限了,很多人常問我勸生否?
因為我自己生第一胎已經33歲,生到老三已經快39歲,差不多也該封肚了。看到很多生三胎以上甚至四五胎的媽媽,不難發現大部分都是在30歲前就生下第一胎,很多甚至是20初頭就結婚生子,想想那個年紀的自己正忙著讀書拚工作,怎麼也不可能在二字頭的年紀就結婚…
但老實講,要生幾個小孩,除了經濟考量,時間跟精力也占了非常重要因素,就算我是億萬富豪,我只有一個人一雙手,我一天也只有24小時(請別人照顧的不算嘿),能做到的陪伴當然也有限。
如果孩子都是學齡前還好,一起玩中學比較好安排,等要孩子再大點陸續上學後,要看三個人課業、可能有不同才藝班要接送,甚至出門時三個小孩有不同意見(想去的地方不同、想吃的餐廳不一樣),當每個人都需要媽媽陪伴時,如何公平分配也需要智慧,還有當小孩生病時呢?
#心態上的轉變
生一個也好二個也好,孩子多了以後,我想更多的是態度心境上有所轉變了。
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總想著要努力賺錢要把最好的給他,對於栽培花費也不手軟,那時候帶孩子體驗了各式各樣的課程。到二寶出生後,生活教養上大部分還不至於顧此失彼,但再到有了第三個孩子之後,更能體悟,孩子的好並不是只靠栽培只看成績表現,有些孩子從小就是聰明伶俐有些孩子就是大雞晚啼,難道手足間也要這樣比?
現在反倒覺得陪伴的質量很重要,當然也是因為不只一個孩子,#既有資源不變下只能把資源重新分配。不會再想著以後一定得要留錢留房子給孩子們,反而應該要好好陪伴孩子成長過程,#因為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那到底生幾胎好? 我想分享的是:
1. 生越多肯定越帶越順手越輕鬆,因為父母已有了經驗了,有時候大的小孩還可以幫忙看顧弟妹。
2. 但不要忽略中間的小孩。不得不說對老大的重視一定比較多,因為很多”為人父母的第一次”都是老大帶給我們的,而最小的孩子自然也會得到較多關注,誰叫哥哥們進入可怕叛逆期時,屁顛的小小孩更顯得特別可愛。
3. 真的很多時候會面臨無法同時滿足每個小孩的需求,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需要被關注。我也會固定安排每個孩子跟媽媽單獨約會的日子,到現在他們都還是很期待跟媽媽約會的那天。
生不生小孩、要生幾個小孩,當然都是每個家庭自己的評估與選擇。我們生孩子是為了讓生活更幸福,而不是要讓生活更混亂。我們生孩子是為了愛他,他而不是讓他來這世上遭受不幸,即使沒有太多資源給孩子,如果可以給他們一個幸福健康的童年以及互相陪伴成長的手足,總歸也是不錯。
但是所謂的手足之情,不光只是手足之間友愛相處這樣單純,而是父母能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有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我想這才是每個多胎家庭,都要面對的難題。所以回過頭來,不管要生幾胎都不是問題,家庭教育才是為人父母的另一個重要課題。
同時也有1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J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cer Swift X 是一台14吋輕薄筆電 (ACER SFX14-41G-R2CE)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50 與AMD Ryzen7 5800U 在性能與體積上取得微妙的平衡,價格也是比較親民。 對於通勤學生來說是非常值得納入選擇清單的型號 馬上就來看看這台筆電的完...
個人課業 在 A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常/週一有感/教學相關]
昨晚睡前沒事,看看粉專有無新動態後,隨性翻閱了過去粉絲們給我的私訊。有問問題或課程諮詢的、純聊天鬧著玩的,也有鼓勵和關心的,一轉眼四年多,沒想到細數下來會有這麼多的來訊, 很多加油打氣現在看來,還是很溫暖。
也許是演算法的排擠效應,又或是我不像前兩年這麼常開直播的緣故,但我想更可能只是個自然規律罷了,人們來來去去,許多粉絲們隨著時間慢慢消失,但也有新朋友加入支持,沒什麼好抱怨的,只是在夜深人靜時看著這些,多少有一點感傷。
有好幾位曾說想要報名上課、但當時可能因爲額滿、或等候時機才確認的朋友,現在回頭看都已經過了一兩年了,雖然好像應該要回應一下做個提醒,但又覺得都這麼久了,這些朋友們的生涯規劃還和當時一樣嗎?猶豫了一陣,實在覺得不好意思打擾,就還是沒敢主動發訊詢問了。
所以在此也借文問一下有看到的朋友們,是否有人還是想報名而一直在等待的呢?還請不用客氣的再跟AK說一下啊,目前很多班級都是有空缺的喔,歡迎再做參考呀~
⋯⋯⋯⋯工商分隔線⋯⋯⋯⋯
想嘗試學習畫圖的朋友,沒有基礎,從頭學起又怕跟不上進度嗎?
這裡有包括基礎素描、速寫、空間透視、人物設計、電腦繪圖、iPad繪圖、作品集製作⋯等教學內容可供參考喔!
AK繪畫家教班採小班制教學,每班最多六人,而每位同學的學習內容都會在授課前與老師先行討論,再針對個人目標安排課程內容,設定訓練強度,無論是慢活的純興趣,抑或想要養成專業畫力都適用喔!
歡迎參考招生簡章,期待能給您愉快紮實的學習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akart2014/posts/737515809728032:0
#攝影 #個人課業 #AK繪畫家教
個人課業 在 A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攝影:國家音樂廳:雨後鏡影]
上週六去觀賞了莫斯科芭蕾舞團的天鵝湖,入場前下著大雨,而這場劇的版本結局也是悲劇,但散場後走出戲劇院,倒是雨過天晴留下美景了。😊
練畫功之餘,出外多走走也是重要課題,對自己來說都是重要的事啊,不只是提升自我,也希望盡量能給學生作為榜樣呢~🤔
⋯⋯⋯⋯工商分隔線⋯⋯⋯⋯
想嘗試學習畫圖的朋友,沒有基礎,從頭學起又怕跟不上進度嗎?
AK繪畫家教班採小班制教學,每班最多六人,而每位同學的學習內容都會在授課前與老師先行討論,再針對個人目標安排課程內容,設定訓練強度,無論是慢活的純興趣,抑或想要養成專業畫力都適用喔!
歡迎參考招生簡章,期待能給您愉快紮實的學習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akart2014/posts/737515809728032:0
#攝影 #個人課業 #AK繪畫家教
個人課業 在 J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cer Swift X 是一台14吋輕薄筆電 (ACER SFX14-41G-R2CE)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50 與AMD Ryzen7 5800U
在性能與體積上取得微妙的平衡,價格也是比較親民。
對於通勤學生來說是非常值得納入選擇清單的型號
馬上就來看看這台筆電的完整介紹與測試吧!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筆電在遊戲上有光線追蹤、NVIDIA DLSS與Reflex 是為遊戲打造的終極黑科技,在課業上有為工程學、電腦科學、資料科學和經濟學中使用的頂尖應用程式提供 GPU 加速性能,滿足學生生活的各個面向。
Swift X 哪裡買:https://reurl.cc/q1mpy3
GeForce 全方位加速您的校園生活: https://reurl.cc/r1a0NZ
0:00 開場
2:30 Acer Swift X 模具外觀
6:23 Acer Swift X 內部構造
7:37 Ryzen7-5800U測試
8:57 GeForce RTX 3050 測試
10:39 遊戲測試
13:33 個人心得總結與優缺點
#Acer
#SwiftX
#GeForceRTX30系列筆電
--------------------------------------------------------------------------------------------
• 快Jing來Discord吧! - https://discord.gg/WPxnySf
• 加入頻道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8RylKj3lLOH7tTPkJg4OQ/join
• 副頻道 - 電Jing日常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uY5DdW0YMDdJSy6iS4-6A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ing4966/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ing94993
•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302292951
個人課業 在 電扶梯走左邊 Jack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來賓:
從美國辭掉apple工程師的Ian和精算師的Eric,成為YouTuber TheDoDoMen 的過程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TheDoDoMe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dodomen
- 為什麼面對夢想只能裹足不前,評估狀況、想好計劃、下定決心 | Stop planning your dream, Just do it
- 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活,那要做什麼才有意義 | Live everyday like your last
- 危機就是轉機!雖然因為covid-19不能環遊世界,但轉職做 YouTuber又何嘗不是挑戰 | Crisis is opportunity
-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為舊金山封城而拍的影片開始被看到 | is it Luck or perserverance?
我們每集都會辦抽書活動,記得 follow 我們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FB: https://www.facebook.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
(00:01:12) Jacky與Eric、Ian的相識過程 | How we met
(00:03:24) 神回覆的三個字形容自己 | 3 words to describe each other
(00:07:53) 小時候到美國的文化衝擊 | Cultural shock moving to the US
(00:11:50) 回台灣的逆向文化衝突居然是等垃圾車 | Reverse culture shock moving back to Taiwan
(00:14:58) 融合台灣和美國的文化 | Fusion of Taiwa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00:16:11) 亞洲家長的過度關心 | Asian parenting
(00:17:40) 兩邊的文化對人生有什麼影響 | Impact of being bi-cultural & bi-lingual
(00:21:03) 脫離舒適圈:自信和獨立思考 | Leaving comfort zone, confidence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00:23:11) 成績不代表一切的證明 | Grades aren't everything
(00:25:58) 自信的無形蝴蝶效應 | The butterfly ball effect on building confidence
(00:27:13) 大學申請實習對課業影響 | Internships in college impact on their lives
(00:30:27) 大學除了課業以外 最大的收穫 | Biggest takeaways from school other than academics
(00:32:03) Eric 和 Ian的相識過程 | How Eric & Ian met
(00:32:50) 聊聊apple工程師和精算師的工作 | Jobs as Apple Engineer and Actuary science
(0037:03) 什麼時候埋下辭職的種子 | When the idea of quitting
(00:38:07) Ian首次公開的人生大事 | Ian's exclusive story
(00:41:30) 以下暴雷「靈魂急轉彎」請注意 | "Soul" the movie / spoiler alert
(00:42:27) 為什麼會想開Youtube頻道 | Why start YouTube channel?
(00:43:25) 剛開始拍Youtube的時候最難的是 | Hardest thing about starting a channel
(00:45:16) 會不會不適應成為Influencer要公開私生活?| Private life
(00:47:34) 還不成名的時候怎麼堅持 | Perseverance before fame
(00:48:38) 舊金山封城是轉折點 | Lockdown turnaround
(00:51:25) 數據放一邊 先做自己想做的 | Data aside, do what you want
(00:52:36) 犧牲很大 但觀看很少的影片 | Huge sacrifice, low reward videos
(00:53:30) 回覆酸民留言來了 | Here's to you haters
(00:56:23) YouTuber最容易被誤會的事 | Biggest misconception from being YouTubers
(00:57:10) 只有先準備好 才有爆紅的機會 | Luck is for those who are prepared
(00:59:45) 一開始有設立停損嗎 | Limit stop?
(01:00:49) YouTuber Role Model
(01:01:33) 影片想傳遞的核心價值 | Core value from videos
(1:02:24) 兩個人意見不同的時候 | When disagreement happens
(1:05:34) 成為YouTuber最大的成長 | Biggest learning from becoming YouTubers
(1:06:55) YouTuber的時間管理 | Time management as YouTubers
(1:09:29) 創造和技術類工作的差異 | Difference between a content creator and technical career
個人課業 在 U2M2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個人吃東西的眉眉角角都很多餒!
如果找到跟自己習慣全相同的人
大概可以原地結婚惹XD
🙋主持人
陳玉婷 Yuting 👉 https://www.instagram.com/yuting_0127/
【U2M2】 = You too Me too
生活是否有很多困擾的你的事情😰😞
課業、愛情、打工......各種青春雜症
自己煩不如一起煩,快來《U2M2》煩起來💖
喜歡我們請訂閱頻道,並開啟小鈴鐺🔔
連結傳送門
🔺訂閱我們:https://reurl.cc/xZNLZN
🔺FB:https://reurl.cc/d0QQeM
🔺IG:https://reurl.cc/0oyXrb
#街訪 #飲食 #食物 #習慣 #調查 #差異 #兩派
#U2M2 #高中生煩什麼 #陳玉婷
💕伊林娛樂EeLin Entertainment💕
Official Website|https://www.eelin.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elinmodel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elinofficial/
合作請洽 曹小姐[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