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什麼叫通識教育,要先了解英文名Liberal Education 。
什麼叫Liberal ? 自由主義者。其價值觀就叫做Liberalism ,英國專欄作家摩根對這個字的定義(見圖)。
難怪「通識教育」特首林鄭月娥回顧,聲稱「由第一日起已經出問題」。
通識教育科不是彭定康撤走前刻意留下的地雷,是由特區政府「當家作主」時期自行設立的一科。其時口號非常吸引人,充滿正能量,聲稱要為下一代「培養多角度觀察世界」,培養「獨立思考」。
十年前如此張揚,因溫水煮蛙之水溫還不太高。今日看來,這兩句話似已觸犯「國安法」。
通識為何由第一日開始已經有問題?因為這科的刊憲英文,叫做Liberal Education。
Liberal完全是西方的產物,始發於十八、十九世紀,那時中國人還康熙雍正嘉慶道光的活在三跪九叩的主奴君臣宗法制度裏,天朝大國地,水波不興,直到清帝垮台,西方思想進入,在鹹淡水交界相侵時刻,司徒雷登領銜,才出現了不鹹不淡的幾個高等華人Liberals:胡適、梁啟超、傅斯年,帶引出章乃器、羅隆基、儲安平,當他們在尚有時間喊破喉嚨向中國的蟻民宣講何謂西方的Liberalism之前,早已為陳獨秀、李大釗的共產思想淹沒。
Liberal Studies不是通識,而是「自由主義研究」。
英國人管治香港,早已高瞻遠矚地裁定:只要培訓政務官,Liberalism不適合中國國情。難民成千上萬湧進來,他們不是為投奔自由,只因大陸飢荒。貿易和就業最大,當上海廠商將機器搬來香港,英國人知道不應該對唐翔千、董浩雲、邵逸夫及其僱員鄒文懷、宋淇、沈鑒治等文化人Executives,講述任何的Liberalism。
果然,不必英國殖民地政府培養Liberals,港澳工委的共產黨地下組織滲透文教,七十年代還在所謂港英眼皮底下的港大學府發展「火紅年代份子」,將暴動後香港華人企圖模仿歐美反越戰後的那種新自由主義,轉化為親中勢力。
一百年過去,所謂Liberalism在華人社會已經證實水土互衝,是將海洋的鹹水魚企圖放在中國江河的淡水裏飼養的一大失敗生物學實驗。
偏偏「當家作主」的特府,缺乏歷史人文知識基礎,出於崇洋,以為此名詞很時髦,將這件外衣拿來自己穿上。
殊不知大媽滿身愛瑪仕和Chanel,走在巴黎街道,最多是外表長相和歐洲高端品味九唔搭八地錯配,令法國人聳聳眼眉,心裏冷笑一聲而己。大媽和她一家人不會因為穿錯衣服而全家染病。但香港特區將Liberal Education當做西方品牌,移植來香特,就大亂子。
西學只能為體,着上身的、吃喝進肚裏的、手裏能把弄的電話工器,皆可以引進抄襲仿造,凡涉及心靈與精神的西洋事情,千萬不要碰,一碰就會死。
「何謂 歷史制度主義」的推薦目錄:
何謂 歷史制度主義 在 Hew Kuan Yau 丘光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这是七年前我在行动党“开放书院”授课的“导论”讲义,可以免费给大家参考!
至于第一堂到第八堂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很抱歉,只有上课才能获得讲义,以及享受超人风格edutainment!
導論:何謂政治意識形態?
1.為何要認識和研究“政治意識形態”?
• 為了理解你自己:你對當今政治朦朦朧朧的理解,最原初受什麽影響?
• 為了理解你所處的當今世界(包括政府行為和公共秩序)到底如何及為何如此運作
• 為了理解人類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體系和政權模式背後的根本價值、理念和邏輯
• 為了理解各式各樣的政黨、政府、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措同特定理念的關聯
• 為了理解為何其他人就以上現象,會采取不同的理解視角、立場和得出不同的結論
• 為了證明為何“沒有政治意識形態”也是一種右派政治意識形態(左派學者的使命)
• 為了預測和建構未來更自由和平等的社會秩序(政治家的使命)
• 為了繼承、修正和發展我們所推崇的政治意識形態(政治理論家的使命)
• 為了拆穿、揭破和解構敵對政治集團的文化霸權和語言偽術(政治宣傳家的任務)
2.意識形態的演進過程
• 從蒙昧時代(stage of savagery)到神權時代(人民不敢挑戰“全知”教皇/教士的知識權威)
• 從法國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英國工業革命時代(科學家的知識促進生產力,但解決不了社會問題)>到哲學家/革命家“解釋社會”的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
3.意識形態的定義
• 第一個使用“意識形態”詞匯的人:狄崔西(Antoine Louis Claude Destutt de Tracy,1754-1836)法國學者/貴族。“意識形態是研究觀念形成的過程,它是一種觀念的科學”(science of ideas)。主要論述:A.觀念是來自經驗學習(物質環境的影響);B.觀念用作改善人類的生活,和政治息息相關
• 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的定義:“意識形態是一種虛構,被社會上的統治階級用來自我辯護”。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
• 卡爾.曼漢(Karl Mannheim,1893-1947)匈牙利學者,“知識社會學家”,奠基之作《意識形態和烏托邦》。A.意識形態乃“社會境況決定論”;B.歷史研究法:除非我們掌握前一個時期的意識形態,並研究前一個意識形態對目前意識形態的影響,否則無法理解任何意識形態
• 華特金斯(Frederick Watkins),美國耶魯大學保守派政治學者。作品《意識形態的時代》。主要觀點:A.意識形態是出自政治極端分子之手;B.意識形態主張急速的變遷,故通常隱含著革命和暴力的性質;C.大部分的意識形態是用簡單的詞句來陳述其主張;D。意識形態帶來烏托邦的色彩,對人類追求成功和幸福的潛力,展露出無比的信心;E.因為保守主義維護現狀,反對急速變遷,所以它不是意識形態
• Reo. M. Christenson。作品“ideology and modern politics”主要觀點:A.意識形態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認知的概念框架,它不僅作為人們認識、了解和解釋這個世界的“羅盤”;B.意識形態是人們評估個人、團體、社會和國家的信仰與行為之標準
• David E. Ingersoll。主要觀點:A.每一種意識形態都包含對現狀的評述和對未來的看法;B.意識形態包含一種特定的行動計劃(action plan)
• L.T. Sargent。主要觀點:A. 意識形態為建立在各種社會之上的價值體系(value system);B.意識形態提供信徒一種世界的圖像(picture of the world),並將世界的復雜性,描繪成一種十分簡單且淺白易懂的觀念。
其他綜合性定義:
• 意識形態是世界觀(world view)
• 意識形態具有近似烏托邦、天啟式(apocalyptic)或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的目的感,它給追隨者提供“憧憬”和“希望”
• 意識形態是行動取向的(action-oriented)
• 意識形態對追隨者、參與者、支持者的個人和集體提出權利、義務、紀律和規範等要求
• 意識形態需要依附在政治實體和政治運動才能發揮作用
• 意識形態是解釋政治行為的變量
• 意識形態發揮著為既存和構想中的社會,解釋或辯護為人們所喜好的政治秩序,並為之實現提供策略(過程、制度、計劃)的功能
思考題:
1. 馬哈迪的wawasan2020以及納吉的satu malaysia是否一種政治意識形態?
2. 馬華公會的政治論述,有意識形態的根據嗎?
何謂 歷史制度主義 在 許文昌 Man-che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典型中國特色,憑領導喜好唔用腦,拆掉特色老招牌又重建新貨。
【北京再整改地鋪招牌】
【3年前要求統一款式 現要求有特色】
【學者:屢次整改反映權力粗暴干預市場】
3年前北京當局聲稱為了保留「最美天際線」,展開大規模清拆招牌行動,估計拆除超過8萬塊招牌。新招牌要跟隨官方標準,將所有招牌統一,但最近可能又再面臨被整改的命運。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上月底就商業街區的店舖招牌徵求意見,當中提到同一條街店舖招牌的樣式、顏色及字體不應該統一,要由負責人自主設計,體現企業文化內涵和特色,亦要跟街道的定位、歷史文化和景觀相協調,但仍然要符合一系列要求。
招牌字體大小的比例何謂協調,招牌又多厚等,徵求意見稿都有指引。有商家歡迎新安排:「我們會根據自己特色修門面,比如會讓它顯得更鮮艷更時尚。國家給統一這個東西太老了,都是黑灰不好看。統一了招牌不知道店舖是幹甚麼,如果招牌沒寫名字的話,你都不知道裡頭是幹甚麼的。」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郭于華認為招牌是市場經濟的標誌,應該有多樣性並由市場決定,而非由當局者命令整改。而招牌不斷整改其實反映了背後的制度問題:「招牌統一也好特色也好,其實都是圍繞大一統思路,說到底就是極權主義的思路。這都是權力對市場粗暴干預,而且體現出極權另外一個特點,除了審美上大一統之外,就是要不停折騰。」
#天際線
#景觀協調
#有線中國組
何謂 歷史制度主義 在 子雲老師導師室- [政治學] 「新制度主義」整理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簡言之,新制度主義吸收舊制度主義在結構因素、歷史因素的制度分析優點,修正舊制度主義過於整體、靜態的研究取向,以及在理論建構的弱點;再從行為主義動態的科學方法與 ... ... <看更多>
何謂 歷史制度主義 在 何謂歷史制度主義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三、何謂民粹主義(populism)?其對第三世界國家民主的發展有何影響?...史坦莫(Steinmo)指出「歷史制度主義」是「新制度主義」的一支,強調從歷史脈絡與., ... ... <看更多>
何謂 歷史制度主義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Examin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最近在整理一些筆記類的資料,正好看到這個大學時期滿困惑自己的主題,
正好先前有同學問我相關的問題,因此小弟野人獻曝,
嘗試對標題的三個主題用比較淺白的話去解釋。
也請版上各位前輩不吝指正。
(一)何謂新舊制度論與其歷史
政治學的歷史,或者我們稱為「研究方法論」好了,簡單來說就是政治學這門學派是用
「什麼樣的角度研究『何謂政治』」。
早期的制度論可以分兩個時間點談(最早期是談國家體制,例如內閣制、總統制的研究)
,(然後再來是例如政黨制度研究,如兩黨制、多黨制等),這些都被稱為制度論、或稱
傳統制度論,舊制度論。
(二)行為主義的發韌
然而在1930~1950年代行為主義(Behavioralism)興起,沒錯!這個主義就跟你在行政學念
的霍桑實驗(Hawthrone Experiment)、前人群關係學派(Human Relation School)是同樣
的研究。
行為學派不抽象,他就是「觀察人的行為」,就這樣!因為他把人的行為研究用科學的方
式作研究,而他的假定就是人的行為是透過外在刺激得到的反應。透過這種研究、觀察,
我們便可以預測人的行為,並加以解釋為何人的行為會是這個樣子。甚至我們可以期待透
過外在控制,使人達到我們所欲的行為。(可以用行政學霍桑實驗或者OD學過的內容去作
理解)
那為什麼行為主意會興起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先認識一個學者-「馬瑞安」
(Merrian),他是行為主義發端的學者之一。
行為主義興起其實就是對舊制度論的批判(請記得,後續新制度論的興起
就是對行為主義的批判。一個學派(或者研究方法)的興起也就是對前面的研究途徑作
批判或修正!這種概念也可以用行政學中孔恩(T. Kuhn)典範(Paradigm)的概念理解)。
因為舊制度論只談論國家制度,國家制度的運作等等,太抽象了!而且太「宏觀」了,為
什麼呢?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法國跟我國都是採取雙首長制,那為何法國可以有換
軌制,我國卻沒有呢?(順便補強政治學吧!換軌簡單來說就是總統和立法院多數不同黨
,行政院長的任命會怎樣。假設總統是KMT的,立院多數屬於DPP,在法國的話行政院
長會是由DPP人馬出任,可是在我國卻是由KMT出任)。發現了嗎?舊制度論研究制度,卻
無法解釋這些現象。
打到這邊我想到一個行政學例子,還記得生態理論集大成者雷格斯嗎(F. Riggs),二戰後
許多殖民地國採取和美國相同的總統制?那為何美國能運作順暢,而這些中南美、非洲國
家卻形成獨裁。這些都是舊制度論無法解釋的。
另外,舊制度論最大的缺點就是都只談「制度」,卻對運作這些制度的「人」隻字未提,
因此行為主義的研究乃逐漸受到重視。
(三)行為主義的優缺點
然而行為主義在運作上有很多好處。社會科學家透過「科學」的研究,可以對人的行為作
觀察、解釋、預測、控制(雖然目前我們也許只做到了觀察),但行為主義的研究至少可
以使政治學邁入「社會科學」的領域,而不是空泛的談論一些理想或思想(我打這句話可
能會被我思想史老師當掉XD但先打這樣會讓我解釋比較方便一點)。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當我們研究何謂「正義」、何謂「公平」很多人有不同的解釋,但我們卻沒辦法得出結論
。然而行為主義者卻期待能夠扮演一個客觀分析者的角色,例如我們可以告訴你透過民意
調查(記得!這就是對人的「投票行為」作研究),得知馬的滿意度、蔡的支持度等等。
因此能夠準確預測出選舉結果。這不就是行為主義作的事嗎?
再舉個比方,我們繼續用總統支持度來作例子,例如我們可以觀察到本省、外省、年齡層
、性別、政黨支持偏好、職業、收入,交叉分析,得出什麼樣職業、年齡、性別、收入的
人會支持怎樣的候選人的結論。
你看!這樣夠客觀吧!這也就是行為主義興起的重要原因。
然後我們常提到的伊斯頓(D. Easton)的某些研究常被大家誤解,Easton是行為主義論者,
也是後行為主義論者,他所提的政治體系論(就是系統論啦!就是那個輸入-轉化-輸出-反
餽 環境 持續),和社會學者帕森斯(T. Parsons)的結構功能論(這個你也學過,就是那個
金字塔切三層:三結構:技術、協調、決策;四功能:模式維持、適應、整合、目標達成)
並稱行為主義的兩大模型。
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注意,「行為主義不談國家」!!!!!!
這點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因為行為主義批判舊制度論(都在談國家),而行為主義因
此都在談人的行為!在行為主義研究中看不到國家的影子。我們舉Easton你只會看到輸入
項(需求、支持)、輸出項(政策、行動)、轉換項、反餽等,任何需求經過輸入、轉換
的過程得出輸出的政策。任何國家都是如此,還記得行政學第二篇談系統理論有個特性叫
「若....即....」的解釋嗎?若輸入A行為得到B政策,若輸入C行為得到D政策,以此類推
。
發現了嗎?這不就是行為科學所欲的解釋、預測甚至控制嗎!
(四)後行為主義與新制度論
好,我們來談後行為主義和新制度論。這兩個名詞請暫時當作同義詞。學習起來會比較輕
鬆。
前面提到,後行為主義就是在批判行為主義。那我們前面提到行為主義那麼好?為什麼要
批判呢?我簡單列幾點。
1.行為主義無法解釋動盪的環境。再把Easton這位大師拿來偷鞭一下好了,行為主義下人
的行為是穩定持續的,系統可以透過反餽進行調適。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系統論可以解釋
穩定的政治環境,卻無法解釋如暗殺、暴動等等的行為,例如我們沒辦法用系統論解釋泰
國黃衫軍政變。
2.承接第一點,行為主義的研究不談論國家,終究會招致批判,畢竟國家制度的運作還是
相當重要的,制度是人建立的,研究人與制度的互動過程才是較好的研究方式(這也就是
後行為主義、新制度論興起原因)。
3.行為主義認為自己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期待自己如科學家般價值中立。然而社會科
學卻很難做到,畢竟我們知道社會科學的研究不能不涉入主觀的價值判斷。因此價值中立
(value free)並不可行。爰此,行為科學的研究不涉入價值的論徵招致很大的批評,因為
他限制了政治學或行政學的研究範疇。
這邊我們可以想想行政學中NPA的興起,不是有寫到黑人、越戰、民權、貧富不均等問題
,行政學者在象牙塔中研究等等的。也是在批評行為科學的研究對當時美國國內的問題並
無幫助。
但我們要知道!政治學和行政學等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最終都是期待能夠解決社會問題!
4.行為科學希望控制人的行為,但研究人不像研究蘋果會受到地心引力必然下墜,人的行
為往往是測不準的,就像我們看民意、民調是常變動的一樣。
因此後行為主義希望結合制度論與行為主義的優點,既重視制度也重視人。
那你會問,怎麼做到呢?我這邊舉個簡單的例子,新制度論研究文化,文化是一種「非正
式制度」,但他亦是制度,人的集合、交流能形成文化,文化能造成制度運作的良窳。
所以簡單理解,新制度論重視「人」與「制度」的結合,但是較偏重「制度」的研究,而
研究領域從傳統的正式制度甚至擴及到非正式制度。
而新制度論的三大支派,考試不用深度理解,只要記得是新制度論中三種研究的方法。理
性選擇其實就是用經濟學的研究方式(人是利益極大化作假設來研究)、社會學(就是我
前面的用文化、非正式制度方式研究)、歷史學(人上一刻的行為、會造成一刻的制度的
結果),不過這邊支派部分不用深入研究,只有稍微記得這三大支派就好。(其實還有很
多種研究途徑)
那至於新國家主義,先這麼說好了,我希望你能理解新制度論不是單一理論,新制度論其
實是很多社會科學領域的結合,或者我們可以簡單說:只要針對行為學派進行批判,在研
究中同時重視人與制度的互動,都可以稱作新制度論。
準此,你才會看到新制度論下面有很多學派。
那新國家主義,我覺得目前學政治學的進度,把他跟新制度論劃上等號,或者新國家主義
是新制度論的特徵之一會比較恰當。
為什麼呢?我們前面不是談到行為主義不談國家,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對國家研究的消失
」,而只重個人行為,那新制度論(新國家論)認為這樣不好,我們應該重視國家(制度
),因此在1970~80的研究又重新回到制度論而非行為論。較著名的學者首推史卡波(T.
Skocpol)的名言,把國家找回來「Bring the State back in」,即在描述此一研究風潮
。
然而新制度論不能像舊制度論單純只研究國家靜態制度(不然又會被行為主義批評- - )
,而是要將研究領域從靜態轉為正式、非正式制度與人的互動,社會交互行為、文化、社
會化等研究。
最後補充一點,新制度論常被稱為中層理論(Meso Theory),因為他介於國家(巨觀研究
Macro Theory)與人(微觀研究Micro Theory)中間,而企圖整合兩者,因此又被稱為中
層理論。
抱持著這樣的觀念,這幾個名詞在理解上應該就能夠迎刃而解:)
--
以上 還請各位前輩們多多指教 謝謝
※ 編輯: GTOnizuka 來自: 140.119.105.37 (02/17 16: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