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道日本可能會捐贈AZ疫苗給台灣,日本網友一句「勿忘311恩情」,讓我深刻體會每一小滴的善意,都能匯流成河、蒸發變成雨最後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
我一方面由衷感謝日本雪中送炭,一方面又覺得難過。這批AZ疫苗可能是日本政府不想施打在日本國民身上的疫苗,也可能是日本國民對AZ疫苗的疑慮。被他國淘汰的疫苗,我們沒有本錢考慮,只能希望它們快點到
法國民眾從年初對疫苗的不信任,到目前65%民眾表示願意施打疫苗,在歐洲各國對AZ疫苗的政策不同,法國是提供給55歲以上的民眾,但是對AZ疫苗的信任度始終不高,所有最近打算把備用盈餘的AZ疫苗送給非洲國家,卻沒想到這樣善意也引起不少爭議
一位學者在網路上這樣說:
疫苗施打很重要的一點是「利益與風險綜合評估」
當中的利益又分成
1. 接種者「個人」安全利益
2. 全體社會「公共」群體免疫利益
這兩個利益需要並行考量
雖然AZ疫苗對年輕接種者會產生極少數、高危險的副作用,但是依照非洲國家的醫療能量和資源,年輕人施打AZ疫苗副作用,和因為感染重症缺乏醫療照顧下死亡相比之下,疫苗仍然是利大於弊。
‼️這樣的言論引起許多網友的不滿,紛紛到他的twitter留言覺得他是種族歧視、非洲人的命不是命嗎?只要我的家人因為副作用離世,對我而言就是100%的危險
法國學者有說錯嗎?沒有,他的言論是理性思考下的正確判斷,但是也無情掀開全世界強權與弱勢國家不同國家人命不對等的遮羞布。
我理智上覺得他說的有理,但是情感上還是忍不住想,為什麼台灣只有AZ疫苗,我在電話裡說服小巴媽媽,AZ疫苗的副作用多半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會發冷發燒頭痛都是你身體免疫系統在工作,你的年紀萬一感染很危險,而且你看ㄧ法國老人也打AZ疫苗,他們也都好好的。可是我沒對媽媽說出口,法國老人現在已經可以自己選擇疫苗廠牌了
疫苗研發之初完全是商業運作,目前歐美國家能優先比其他國家擁有數量更多且不同公司的疫苗,其實是在疫苗尚未研發成功時,就以國家資金投資各個實驗室,而以之後的研究成果疫苗作為交換,歐盟之前就有因為前期不夠大膽投資實驗室,而在疫苗取得落後美國被受批評。
現在隨著不斷有實驗室研發成功,這些疫苗就轉變成各大國國際政治上彼此角力的籌碼,中、俄以贈送自家研發的疫苗來做外交、歐美以強大的經濟後盾買斷疫苗。台灣錯過疫苗的商業模式時期,只能在原本就艱困的國際外交上努力,怎麼買、怎麼拿、怎麼交換,都要考驗台灣政府的智慧與魄力。
我們在取得疫苗的路還很長,所以除了做好個人防疫保持心情穩定☺️,也需要好好冷靜思考什麼是我們的「利益與風險綜合評估」,不要因為一時情緒做出錯誤的判斷
巴黎今天沒有下雪啦,這是2018年的照片,給我自己冷靜一下🥶
人之初性本善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班經策略【座位的安排決定班風的好壞】
班風好不好,座位安排也是其中不容忽視的環節。畢竟要一整天一學期一起學習,旁邊坐了誰,是否互相干擾,小至個人的進取心,大至班級的秩序,和老師上課的節奏都會受影響。
每個老師安排座位的思考各異,不同方案也必有優劣與盲點。
身為導師,我一直很重視座位安排,出發點是基於「怎樣讓學生既能學到某些人生道理,又能讓風氣更好」。
當然我的思考也有侷限,但誠摯與大家分享:
一、不要太頻繁更換座位
政策多則擾民,政策沒章法則民亂。座位常換只是讓大家越來越熟(雖然這是必然),也越來越難保持安靜。
因此,我不常換座位,也只在固定時間換座位:每學期兩次,在段考發成績單後進行。如果是三年級,則是段考和模考的名次相加評比後進行,一樣兩次。
二、座位安排的心意
我不想把班級塑造成溫室,相對的,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我期待自己給學生的教育是讓學生將來出社會後,能有韌性、能茁壯。因此,能在學校就學會人際、學習、社會的生存之道,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事。
遇到學生有各種問題,我會盡可能要他們拉開高度思考——面對不適應的老師,要他們假設「這位老師就是你未來的上司,你該如何聽懂他的話語?完成他的任務?適應他的方法?」面對不喜歡的同學,會要他們推想「他就是你未來的同事,你該如何與他好好相處?甚至一同完成報告計畫?」
在座位的安排上,尤其針對高三學生, 除了會開放成績進步的學生優先選擇外,針對比較容易分心的,經常坐後面的,若有意願往前坐,都會先幫他們調整。除此之外,另一個方式是讓成績前15名學生,依序擁有自由選擇座位的機會。這是我給認真學生的鼓勵,也是希望讓他們理解「想要什麼就靠自己爭取,憑靠努力,可以擁有選擇權」的道理。剩下座位則由抽籤決定;抽完後,便要學生立刻換到新座位上,確認需要調整的地方。
三、老師、班長、風紀有調動權
最理想的狀態是,不論自選或抽籤,全班秩序良好,大家態度一致,連調動都不需要。
但這基本不可能,隨著越來越熟,講話吵鬧的很容易連成一區,自律是學生最缺乏的特質,調動也是無可避免。
因此,在換座位之初,就會跟學生說:「對你們的吵鬧視而不見,不去理會你們的學習狀況,直接全班抽籤選座位並且不作更動,是最簡單、公平又輕鬆的方式。但為了顧及班風,給大家最好的讀書環境,老師和相關幹部會保有最終的調動權,希望大家可以理解這份苦心。」
學生並不是真心希望無限制的自由,對尚缺紀律的學生而言,毫無邊界其實是放縱,有時反而會有「老師不在乎我們」的感受;相反的,社會與一切事物的運行都是有邊界的,老師給出邊界,並允許一定範圍的自由,才能帶來安心感,才能讓學生成長。
只要老師把規則與背後的心意講解清楚,相信學生都會認同,不會被淪為霸權的批判;班規最忌朝令夕改,老師也要在原則公布前,就想好整個策略並確實執行,對學生而言,也是對領導力的信任。
因此,在大家按新座位坐定後,我都會和班長、風紀一起站在最前面,審視全局並調整,調動原則是:
✅吵鬧的要調開。
✅經常坐後面的,要讓他們有機會到前面;除非真的太吵或太常睡覺,影響全班。
✅說看不到的會稍做調整,甚至不調整,因為沒有最好的座位,每個位子都有視角差,不如自己適應或稍做挪動。
✅眼鏡度數不夠的,會先給一次段考的時間調到前面,並要他趕緊配眼鏡,對自己負責。
讓班長和風紀一起參與調動,也是讓他們明白:身為幹部,對於班風維繫的責任感;同時也讓同學瞭解:每個幹部的職權都是被尊重,以及需要負責的。
四、換完座位後,不得不說的話
越到三年級,座位越難換,大家越來越熟,吵鬧愛說話的越來越肆無忌憚;加上前十五名選完後,也會呈現某種固定分布,可調動的座位實在有限。
每回要依循上述原則調動時,都很花心思;這時候,如果還看到有些學生已經忍不住開始聊起來,就會很生氣。
於是,今天換完座位後,我說了以下這些話:
每回換座位我都要說一樣的話,我自己聽得很膩,很不喜歡嘮叨重複,覺得那代表「我們沒進步」。
但是,每學期換完座位,我竟然都得說一樣的話,所以,接下來要說的這段話,我其實覺得很悲哀。
剛剛跟幹部在調動座位的時候,有些同學已經開始躁動聊天,老師其實內心很生氣。
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但一直以來,我每次安排座位都對那些安靜很乖的學生感到不好意思,也很抱歉;我知道你們委屈,也謝謝你們從不計較。
你們上課認真安靜、不吵不鬧,卻常常為了必須作為吵鬧同學的區隔,被調動並安排在這些人的中間;你們安靜的原因是為了想更好地聽課,但這個好表現有時卻像是懲罰,你們像棋子一樣被老師任意安插,老師心裡有數,因此覺得很抱歉。謝謝你們從不抗議,乖巧配合,也謝謝你們體諒我的不得不。
當我們剛剛在思考如何調整時,吵鬧的同學依然嘻嘻哈哈,毫不自省。面對別人的考慮,其實你們心知肚明,面對即將來臨的大考,你們比老師更瞭解急迫與壓力,可是,你們不僅沒有收斂,還依然故我,讓人灰心。這就是我憤怒的原因。
在我的課堂上,大家表現乖巧令人安慰;可是老師不在的時候,你到底用什麼心態坐在這個位置上,你能不能意識到「自己說出的話、造成的聲音和不認真的態度」對班風的影響,才是我真正在乎的。
不是自己不想讀書、聽不懂,就把其他人搞爛;而是自己不想讀書,至少閉上嘴,尊重別人的受教權,尊重這個班必須有好班風才能一起向前。
然後,事實是:當你閉上嘴尊重別人想向上的心意時,最終這個好的風氣與善意,會反過來幫助你積極。
乖,不是做給老師看。在我面前的乖,我很感謝;但在我背後的乖,才是真的乖。
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必須對全班說這樣的話,我再次向那些安靜的同學說抱歉,也感謝班上有好多同學努力在帶大家讀書上進,你們的配合我都一清二楚,也都放在心裡。
做這些調整,對老師或幹部而言都很糾結。期待有一天,我們換完座位後,不需任何調整,我們都有共識,我們都在該認真的時候,沉靜下來,奮發向上!
____
2020.1.13補充
深夜兩點半,稍早剛剛結束與一個家長和孩子的談話,把一個孩子勸了回家,也讓一個家長安了心。終於可以來回覆留言。
謝謝您們的留言,教育有很多面向與顧慮,身為老師,我相信即使到我退休,甚至死前那一刻,我都會覺得自己依然有很多地方做不周全,做得不好。所以,非常非常虛心接受大家的建議與提問,也很感謝理解我的大家溫暖的回應,以及不理解我的補充看法。這些都是學習,謝謝大家花心思時間留言。
如我的文章所言,沒有一種制度是最周全的,我設定的方式當然也是,所以在寫文章之初,就有想到:當你提出一種想法,勢必會有不同想法的可能。因此,在文章最末,也鼓勵大家討論。
因為我們在一個開闊的時代,不同的聲音都有價值意義,我期待藉由討論圓滿更多更好的作法,也謝謝諸多先進的回應。
事實上,在一個班裡,我談最多話、讓我流最多淚、操最多心的,經常是大家所提到的孩子們,他們學習狀況跟不上、他們有其他優點、他們迷失需要關注、他們需要鼓舞、他們有各種狀況,相信在過往的文章裡,也能如實看到這些歷程。這些表面沒有在規則中被述及的孩子,反而是我花最多心思的孩子,也是我提到:會另外調整座位的孩子。
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這是我一定見得到的,也絕不會忽視的。
我絕對無意用單一原則衡量任何人,甚至如果您瞭解我,就會知道我是從最後一名、大考落榜,一路苦讀改寫結局的人,因為這段歷程,加上當時班級人數60人,我從58名開始努力起,所以,每個成績階段學生的心情、努力程度和會遇到的心魔誘惑,我都深刻地親身經歷過。這些歷程是我成為老師的初衷之一,因此,我是非常理解不同程度學生的心情和細節。
如文章所言,我期待我的班級不是溫室,而是小型社會,因為我覺得我們是擺渡人,我們有幫助孩子走向大人之路的責任。社會生存優勝劣敗,大人都心知肚明,即使同樣會有額外補助照顧,但大部分的狀況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堅持努力走出來。
設定規則的原則,除了我真心覺得應該把真正的現實面教導給孩子之外,我也真心覺得在我花很多心力照顧那些大家提到的孩子們的同時,也想給認真努力的孩子們鼓勵,他們的乖和努力是的確該被獎勵。因為在教育界待久了,其實會發現大家智力相差都不大,每個人都有機會是天才,可是真的是踏實認真才能看到成果,一個人他拚命努力,可以被鼓勵,也應該被鼓勵。
進步很多的、比較容易分心的、經常坐後面的,他們如果有意願往前,都會幫他們調整。很努力卻讀不來的學生,身為老師當然也很清楚,所以會以進步獎,或其他調動的方式來平衡。總之,沒有細講的部分,在此也一併補充了。
在我分享的作法之外,開放給學生自由選座位也是有的,如每學期一開始有時也是會自由選座,或直接抽籤不調動。都是彈性,也是按照學生狀況來隨時調整的。
說真的,如果學生上課都能專心,不影響其他人,人人都能自律找到方向,老師何必花費這麼大心思去思考這一切,甚至這麼晚還要找學生,以及寫了近一小時的留言來回應這些呢?
我相信我的回應一定還是有不圓滿的地方,也一定無法把我的真心完全表達出來。但我相信在每篇文章裡,您也會看到我對每個學生的在乎與努力;如果看不到與不理解,也沒有關係,那只是您可能不夠認識我,誤從這篇文章的某幾個觀點就判斷我,如此而已。
不論最終能否理解我,我都覺得很感動,因為我看到大家為其他學生說話,以及思考各種可能的問題與盲點,代表教育是活的。
願我們繼續以這樣的心意為教育與孩子們而努力,教育不容易,社會充滿挑戰,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良善的出發點,並且能妥善說明我們的想法觀點,不同意見都是可以被理解包容的。
晚安,謝謝您們!一起加油!
#歡迎分享
#除了教導頑皮的_更要對犧牲的表達心意_這是最重要的原則
#大家又是怎麼換座位的呢
___
❤️每個成功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人生導師。
❤️我是嘉嘉,我陪你更強。
人之初性本善意思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授與小人物]
在香港新聞學界裡,陳韜文教授是其中一位最受尊重的學者之一。不少教授其實是他的學生。我的碩士論文老師的老師,就是陳教授。
廿多年前,我在中大讀碩士的日子,陳教授和學生打成一片,我們下課後,會一起去中大的大排檔打邊爐,一邊閒話家常一邊討論學術話題,那是歲月靜好的中大,我們可以專心讀書。
沒想過一年前的這個季節,中大風風火火,我換上了反光衣,戴上了頭盔,在這間我的母校也是我任教的學校裡採訪。也沒想過,會見證警察衝進校園的日子。
而我記得,在人群之中,看到很多老師和教授回來看看,那是出於愛校心切的表情。有人眉頭緊皺,也有人憂心忡忡。11月12日的白天, 我在校園也遇過已退休了的陳教授, 我們怱怱交換過眼神, 他給我送了飯盒, 我吃了一半, 放在一邊, 衝突又變得激烈了.
一年過去了, Dr Chan購下了拙作,細細讀了五百多頁的紀錄,還寫了一篇長長的書評。評書之前,我不知情,今天打開明報,才看到這篇文章,感謝Dr Chan。他把我的一些對新聞採訪的想法,作了學術補充。即使Dr Chan已榮休,他寫的文章,還是一樣感情充沛。
我想起陳教授少年時代,他也曾經寫過報導文章,關於邊緣少年的,那是他退休派對上我們聽過的故事。即使後來他成為了被尊重的教授,他也沒有忘記社會裡最小的小人物的掙扎,感謝Dr Chan特別提及拙作裡對小人物的專注, 那是新聞採訪世界裡所有好記者的共同關懷。
//反修例運動前線的新聞故事(文:陳韜文)
香港有「社運之都」的別稱,反修例運動可謂當中的表表者。無論從規模、熾熱程度、持續性、自發性及影響觀之,至今尚未平息的反修例運動可謂空前。雖云尚未平息,運動也隨着疫情和《國安法》的頒布而暫告一個段落。當去年的人和事快要淡褪為歷史的時候,我的同事譚蕙芸老師經突破出版社出版了《天愈黑,星愈亮──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一書,以新聞特寫的形式再次把運動的肌理呈現在我們面前。我相信有不少讀者對反修例運動仍然懷有好奇,又或對新聞特寫和採訪有興趣,故想在此以書介的形式剖析一下。
回到現場
全書共547頁,厚近一吋半,裏面滿是有關反修例運動前線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我們看到運動的日與夜、血淚和歡笑。這些故事或已淡忘,又或根本錯過了,不過讀到的時候,有時不免受到觸動,使人不能自已。香港劇作家莊梅岩在序言中說到,她閱讀時間中要自覺掩卷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才能繼續。她並提到運動的戲劇性轉接,連編劇的腦袋都應接不暇,幸好多得譚蕙芸把她目擊的大小戰役有條不紊的記下來,使波瀾壯闊的運動得以重現眼前。
在反修例運動爆發之初,譚蕙芸剛巧到加拿大探親度假,因而錯過了連場過百萬人參與的大遊行。她看到來勢洶湧的運動,隱然覺得這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覺得不能缺席,乃提早飛回第一現場,繼而思索自己應該如何回應。她終於還是按捺不住當記者的初心,最後跑到運動的前線,以她最擅長的文字把運動的故事記錄下來,作為對時代的呼應。對她而言,「現場是神聖的」。如果她沒有到第一現場求取真相的熱切衝勁,一定不會有今天充滿全書的鮮活故事,而她躁動的記者心大概也不能安頓。
譚蕙芸不是新聞機構的僱員,更大程度是公民記者,是具有深厚新聞工作和教學經驗的公民記者。她以這個身分進出新聞前線,在街道上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找尋她的故事。很多時候,她的故事就是現場的觀察,是她跟示威者或長或短的訪問。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那些故事對運動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卻都是真摯的。
在採訪的過程中,她像其他前線行家一樣,除了日夜奔波,也要飽受催淚彈、水炮車和其他鎮壓武器之苦,也要為突發而來的危險而擔驚受怕。因為她沒有新聞機構的支持,一切皆由自己打點,難度自是更高。這些她都克服過來,其應變能力應有過人之處,當然也離不開同行和朋友的支持幫助。
觀察入微
《天愈黑,星愈亮》是作者的目擊記錄,行文自是以第一人稱。她對事物的觀察入微,無論是現場的氣氛、氣味、氣場、情緒,她似乎有能力把它們盡收眼底,最後化為文字。因為觀察入微,細節和直接引述在報道中常常可以信手拈來,使故事更立體、生動、感人。她說有一夜晚在警察拘捕的混亂中,她蹲在地上細心地觀察每個被捕者的表情、語氣和情緒,以至有一警察再三問她身體是否有事。她對細節觀察的執著由此可見一斑。
一般新聞報道的對象是權位比較高的人。有權位才有新聞性。運動中,最受傳媒注意的當然是建制中的權貴和運動的領袖。譚蕙芸卻反其道而行,專門報道的是運動中不見經傳的一般參與者。他們是構成運動肌理的普通人。不要以為小人物的故事微不足道,他們故事有時也很富張力和戲劇性,其感人處不一定低於宏大的故事。有時更是因為他們是小人物,所以更容易觸動人心。「小人物,大故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專業而不避情感
有些記者標榜他們是中立、客觀的,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也是一種可取的立場。譚蕙芸不拘泥這種態度,更多的是採取「新新聞」(new journalism)的取向,不諱言對運動的同情和關注。新聞特寫一般對這樣的取向的容納性都比較大。重要的是,有關記者沒有假裝中立而隱瞞自己對事物的評價,更不會因自己的主觀需要而扭曲故事、弄虛作假。
譚蕙芸畢業於中大,又在中大任教多年,像不少校友一樣,對母校充滿感情。所以在「中大戰役」的報道中,她寫來的感情特別充沛。像很多校友一樣,一開始她就聲言「中大是我的家」,當這個家受到攻擊破壞,感覺特別心痛。在警察與護校者抗爭的過程中,有她曾教過的中大學生在現場難過得沒法採訪下去,師生兩人在防暴警察咆吼聲中不禁抱頭痛哭起來。不過,她雖然對警察攻進中大特別痛心,有即時高喊反抗的衝動,但她還是自覺克制自己,最後回到辦公室靜靜地記下中大一役的起伏。
當然,譚蕙芸的感情不限於她個人的特殊經歷,而是透過與其他被訪者互動而建立起來。有一晚在西環,因為衝突過後,交通停頓,正在無計可施之際,有陌生女士趨前表示願意義載她及其他人回家。她原本有防避之心,後來為其真誠所動,乃接受了善意,並在後來的報道中表達了對香港陌生人的敬意。書中其中一個最富戲劇性的故事是一行10多個抗爭者因逃避追捕而躲進電影院。當電影快要落幕而被迫回到街上時,有帶位員提早帶他們到一隱蔽處,着他們先換了衣服才隨觀眾大流離開。譚蕙芸首先想到的是「舒特拉的名單」的故事,她的感情投向誰也就不必再問了。
誰有採訪資格?
最近警方收緊記者的定義,使一眾公民記者及學生記者再也無法到第一現場採訪。按此,以後像譚蕙芸這樣優秀的公民記者就無用武之地了。厚厚的一本《天愈黑,星愈亮》擺在面前,誰還好意思說作者不是專業的,還不夠資格到前線採訪?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榮休教授//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96%87%E6%91%98/article/20201022/s00022/1603287744723/%E5%8F%8D%E4%BF%AE%E4%BE%8B%E9%81%8B%E5%8B%95%E5%89%8D%E7%B7%9A%E7%9A%84%E6%96%B0%E8%81%9E%E6%95%85%E4%BA%8B%EF%BC%88%E6%96%87-%E9%99%B3%E9%9F%9C%E6%96%87%EF%BC%89?fbclid=IwAR3em1HR5O1e6DIuNMrVh0Tr-AgA5JDJ-Z8IjMy75a8ovjlhHnzUXVxTjMY
人之初性本善意思 在 By 和美小恐龍/柏柏芮芮的生活日常|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小妞妞」 !!!!!!! 這是什麼 意思 ?? ... <看更多>
人之初性本善意思 在 2020兒童三字經白話講解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0兒童三字經白話講解1- 人之初 , 性本善 ; 性相近, 習相遠。徐偉珍老師製作講解https://reurl.cc/VXZovA2020兒童三字經白話講解2-苟不教,性乃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