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露、香料、原木砧板 一年365天圍繞身邊的美好 , #主廚速成班✌🏻
晚餐是我們家的重要時刻
各種聊天、談心、討論、辯論.... 幾乎都從晚餐開始
而且有時候中午就會開始想晚餐吃什麼 週末還會跟Q一起討論
說我們家每天重心圍繞在晚餐 似乎也不為過
而準備晚餐幾乎一定少不了松露、香料、原木砧板
這樣想想 說我們每天被松露、香料、原木砧板圍繞著 好像也對
✨
✨
這次的快閃三天 #現貨團
除了大家熟悉的ㄧ系列,還有...首次見面新朋友
🆕✨
< 松露新品 邪惡的奢華美味 #松露蛋黃醬 >
松露調味品推出新作,松露蛋黃醬。
“松露蛋黃醬”給我最直覺的感受就是:#邪惡的奢華美味!
#邪惡,因為它非常適合搭配各式炸物,炸雞、薯條、炸花枝圈,甚至牛排、漢堡
#奢華,蛋黃醬內可以看見片片黑松露片,黑白相間,奢華程度不在話下
美味,濃郁獨特的松露味,配上溫潤可口的蛋黃醬,美味+美味=#加倍的美味
😋
第一次品嚐到松露蛋黃醬是多年前,在香港一個以奢華出名的飯店,
當時跟幾個朋友帶小孩下午茶,朋友點了一份薯條給小朋友share,當時薯條的沾醬就是”松露蛋黃醬”
記憶猶新,當時小朋友們幾乎是用”搶”的,迅速分食完那份薯條。再點一份,果然,熱騰騰的薯條沾上松露蛋黃醬,只能說真的太好吃了!
大家幾乎是不顧形象的,再次快速地分食完,
後來遇到來自世界最大黑松露供應商的松露蛋黃醬,
重新喚醒了”搶薯條”的記憶,而且更加美味好吃😋
👇🏻
💕
老樣子 主婦喜歡的 #現貨團
這次新品加上大家用得很熟悉需要補貨的商品
#現貨補貨團 快閃三天 5/7-5/10
因為我自己入手 新“ㄍㄟㄒㄧ"時, 總是又更想下廚
今天5/7 AM:10:00完成付款的訂單 也會如往常 快速今天就出貨喔!
也ㄧ樣 下單24小時後 尚未完成付款訂單會失效喔
請不要直接付款, 歡迎重新下單就可以囉!
✨
✨
【 宛若魔法的松露調味品 神秘且扎實的松露極致體驗 無數米其林主廚推薦 】
✔️分享文:https://qq2q11.pixnet.net/blog/post/351231097
松露,
法國人稱『廚房的鑽石』,
歐洲人把松露與魚子醬、鵝肝並列為『世界三大珍饈』。
但松露至今仍無法有效人工種植,
每年產量有限,造就了它不凡且高貴的身價。
全世界黑松露產量品質名列前茅的Truffle & Wine,推出的松露調味品有幾個特點:
🔹第一、松露品質極佳,真材實料
#松露橄欖油 都看得到滿滿的松露碎片,
🔹第二、除了松露品質,搭配的調味品,品質也沒話說
像是橄欖油,選用的就是等級很好的冷壓特級初榨橄欖油
選用的芥末,吃起來也很舒服,完全沒有嗆味
🔹第三、獨特絕佳的搭配,如 #松露蜂蜜、#松露芥末、#松露蛋黃醬 #松露蘑菇醬 #松露日式沾醬(胖豬)
像是 “松露蜂蜜”市面上真的不多,cheese加上松露蜂蜜的組合,只能說是絕配,Q小姐的說法是:Amazing!
還有很確定在這兒和我同感的主婦們....堪稱 #萬能的胖豬 (松露日式沾醬)
女兒奴口中: 他只要ㄧ瓶胖豬 都能吃得下ㄧ整碗飯!
💕💕💕
題外話~
可能因為以上原因,每次聞到、嚐到Truffle & Wine松露調味品,
總是讓我聯想到德國作家徐四金的著名經典小說<香水>,嗅覺天才葛奴乙,
靠著製造無可比擬的香水迷惑了整個巴黎市。小說雖然是杜撰的,
每每聞到Truffle & Wine松露獨特的香氣,
品嚐到那有人說是” #不屬於這個世界的美味“,
就想起<香水>裡對世間獨一無二氣味的描述,
Truffle & WIne的美味 #彷彿可以通透、#迷惑人心的!
其他商品 我們都ㄧ樣熟悉 分享文裡也有更詳細分享
版面上就不佔據太多文字囉
不過新品 ㄧ定要特別分享ㄧ下
🆕松露蛋黃醬 (#TruffleAioli) ~2021 05新品
特點:
松露與蛋黃醬,奢華邪惡的享受
黑白相間,視覺味覺的雙重饗宴
受歡迎的使用方法:
各種炸物,薯條、炸雞、炸花枝、炸魚的絕配
塗抹在麵包,質感美式漢堡輕鬆上桌
配上牛排,小孩都會把飯吃光光
一個獨特(又有點奇怪)的吃法,吐司夾肉鬆抹上松露蛋黃醬,怪,但是就是好吃
小提醒:打開後 要冰冰箱喔
(開封後要冰冰箱的:松露蜂蜜 / 松露芥末/松露蘑菇醬 /松露蛋黃醬)
✨
✨
【 當料理藝術碰上”香料科學“融合美味與天然極受歡迎的Tasteology闡述美味的新角度 】
✔️ 分享文:https://qq2q11.pixnet.net/blog/post/351307000
如果根據自己的使用心得,要用最簡單的形容Tasteoloy
我想是..... “#美食速成班”
從第一次使用Tasteology之後一個感想,
即使完全不會做菜的人也可以快速地上手,
輕鬆地做出一道道有模有樣的菜餚。
烹飪中,味道的調配本來就是一個大重點
從香料之間,適不適合搭配在一起,到比例的拿捏,
常常一個失誤就造成極大的差異
而Tasteology厲害的就是用有品質的天然材料,
搭配出美味且獨特不俗氣的味道。
即使沒有什麼烹飪經驗的人,
也可以在稍微拿捏香料的用量後,
做出有特色的好吃料理,真的讓人有種上過美食速成班的錯覺
Tasteology是個我很喜歡,在料理時也很常使用的香料(幾乎是天天用)
因為中式 西式餐點
蔬菜 海鮮 肉類
義大利麵 燉飯 炒飯
全都能用....而且就是廚藝再不好都能美味的神奇
✨
✨
【 近極圈的沈靜與純淨, 廚藝大師與學院的共同選擇 內外兼具的手工原木砧板 】
✔️分享文:https://qq2q11.pixnet.net/blog/post/350835769
來自澳洲南端大島 , Tasmania (塔斯馬尼亞) 手工原木砧板, Big Chop
是許多廚藝大師、烹飪學院、電視節目會指定使用的手工原木砧板,
知名廚師像高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
日本具良治刀具大師Mino Tsuchida........等,
#木頭來自全球最純淨空氣的領域 ,純淨 零污染
Big Chop使用的木頭全部都來自澳洲南端大島,塔斯馬尼亞 (Tasmania )
Made in Australia
塔斯馬尼亞( Tasmania ),
#澳洲最接近南極的一片淨土,因為再往南走就是南極,也有”#世界的盡頭”之稱
也因為自然生態保護得極為完整,也號稱”#天然之州”
無論那個稱呼,都透露出 #塔斯馬尼亞獨特極為純淨、#零污染的自然環境
Big Chop就來自這片純淨、#毫無污染的廣大森林
不只零污染,所有的木頭都是在這極接近南極,一點一滴透吸收著 #堪稱世界第一的水質與空氣,經年累月孕育而成
木頭選擇
在木頭的選擇上,也獨具風格,
所有的木頭是來自一位塔斯馬尼亞經驗老道的木匠
在長年與木頭相處的歲月後,
選擇了包含了黑木、橡木、松木,等,最適合做砧板的木頭
所謂的適合當然有很多理由,
但主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是 “#軟硬適中”的木頭,
這樣鋒利的刀具不會傷害砧板,砧板也不會因為太硬而傷了刀具
過硬的砧板除了讓人害怕傷了刀面,切下去的反作用力也過於即時 (像是切到鋼面的東西),少了一份安穩感
所謂的 #好的木頭砧板,
是可以微微地咬住下切的刀面,讓每次下刀都穩定安心,
所以用久的原木砧板上會留下淡淡的細痕,
難怪數家之名廚藝學院會使用一片原木砧板超過十年以上,
甚至把砧板上的刀痕、刻痕當作極富經驗、時間累積的象徵
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
塔斯馬尼亞當地木匠手工一片一片製成,
即使是相同型號,在顏色、紋路上也都會有些微差異
每片原木砧板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
如果再配合上使用過程中留下的痕跡,
漸漸的這片砧板的外觀也像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個性、生活,成為一個極為私人性的物品
#厚實的外觀、#天然交錯的原木配色 , 與眾不同 獨特造型
厚實的形狀、天然交錯的原木配色
有別於傳統木頭砧板,只有功能性卻完全忽略了外觀設計感,
使得砧板永遠只能在廚房使用
而Big Chop想強調的就是功能與外觀兼具,原木砧板是可以上餐桌的!
就算在滿是花俏品牌餐具的桌上,也絲毫不覺得彆扭遜色,
品質優良木頭散發出的質感,獨特的設計與配色,
無論搭配上各種菜色、餐具,感覺都很好
像是傳統的中式碗筷,或是現代的西式餐具,
都會有混搭與自然的美感。
👉🏻✔️訂購單 : https://www.liqform.com/v/vemvllnv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少年總鋪師系列「第一百面金牌、台灣炒飯王、異國料理大賽」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鄭宗弦 內容簡介:第一百面金牌:少年總鋪師1 我是阿弘,人稱「金牌辦桌總鋪師」阿添師是我爸,只要吃過他的辦桌每個人都讚不絕口。他還參加過許多拚桌比賽,靠著精湛的廚藝贏得九十九面金牌,如果能報名參加...
亞當炒飯 在 萊特‧微醺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國詩人詹姆斯·艾爾羅伊·弗萊克還在詩劇《哈桑》中寫道:「出於對未知領域的渴望,我們踏上了通往撒馬爾罕的金色之路。」
好像他筆下的商人不是去做生意,而是去探索神秘的未知。
如同人生的一場旅途,人們永遠在尋找未來的無限種可能...
好比餐酒搭配的組合,饕客毫不厭倦的嘗試各種餐搭的火花...
😉 😉 😉
所以拿這款紅葡萄酒來搭配澎湖鮮蚵。
對於沒有入橡木桶的葡萄酒來說,即便是紅酒,搭配上海鮮也不會有太大的衝突。
但是這款金色之路,是在木桶裡面陳放足足有12個月。
散發出來的香氣,是具有紫黑色李子,紫丁香花束,黑莓果等香氣。
但也神奇的飄散一絲絲海苔的鮮味。
是這樣的鮮味,造就了跟鮮蚵的匹配嗎?
沒有解答,這就是餐酒搭配的浪漫。
🍷 🍷 🍷
那是否可以搭配其他菜色呢?
同時間也搭配了燒烤的雞皮、七里香、魚下巴、松阪豬、牛小排、鮭魚炒飯等等~~
算是一款很百搭的紅酒。
不意外,因為這款酒來自於喬治亞,當地的飲食就有很多的燒烤類食物。
而這樣一個當地原生品種Saperavi,正是契合地酒配地菜的金色之路。
🌟 🌟 🌟 🌟 🌟
這款金色之路來自於Zangaura酒莊,酒莊在Kakheti擁有40公頃的Saperavi葡萄園,而葡萄園位在Zangaura河的乾燥河床上,使該區釀造的葡萄酒具有特殊的味道和香氣。
#Zangaura #Saperavi 高加索酒櫃
亞當炒飯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紀錄片的社會啟蒙](個人拙見)
我是從去年開始,才開始關注所謂社會之於我。
·
我對自己感到詫異,明明生活在社會之中,生活中的一切動輒都覆含在社會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卻選擇視而不見,新聞上播的畫面對我來說都像是假議題一樣地扮家家酒。我將自己的人生簡化為一道道看似複雜無解的公式:工作、想辦法找人戀愛、維繫一些保險般以防失戀時沒人聽你靠腰的友情、空閒時怨天尤人地補充因工作不足的睡眠、計畫下一次旅行或正在旅行途中、擔憂這個月錢花太多沒存到錢而未來的我有辦法搬出家裡嗎?
·
這些看似私密個人的事,其實都受社會影響而少有人關懷。好像社會是一場遊戲規則不能改變鬼抓人,遊戲裡的人都在為了存活拼命,自顧不暇、無法分神,以至於我們都忘了,遊戲規則是「人」訂的,不是那冥冥中存在卻其實不然的鬼魂。若以經濟學的角度而言,那鬼就是亞當斯密所謂市場裡一雙看不見的手。
·
不過那手真的看不見嗎?
·
其實我們都看見了,市場裡是哪個國王出手攪和。卻很少有人敢直言不諱,背地裡連議論紛紛的力氣都沒有。
·
·
·
·
去年我的人生發生了一件很大的事,這件事大到,連帶影響了上萬與我完全不相識的人。我參加了罷工。
·
我原以為罷工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堅定團結地不工作至提出的訴求能被討論為止,直到看見和我們一樣每日來現場站崗的警察、媒體、網路上的輿論,我才發覺自己的生活其實動輒得咎,社會原來可以不是自掃門前雪的冷漠。
·
在罷工中後期,為了引起更多關注,我參加了苦行活動,從我的公司門口徒步走將近三十公里路到總統府陳情。
·
罷工之前,我其實就隱然發覺這個社會有一種殘忍,便是人很容易被各種極致所吸引,不論是極致美麗的,還是極致血腥的,如果無法造成話題,人便會漠然,因為光是忙著活就佔去了人絕大多數時光,況且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多人願意貢獻各種極致:為了奧運金牌努力、為了炫耀財富裝逼、為了平息心中某種不平衡殺人越貨、為了被注目而寫下文字拍攝影片⋯⋯。因此,即便我的理智知道苦行活動並不能實際解決問題,蔡英文也不會因此出面,卻也認同必須要做些什麼被大量注目,才有機會翻轉情勢。
·
在苦行的途中,來了幾家媒體一路跟拍。雖然大部分時間記者都是搭車隨行,但也有不少路段記者是實際陪我們一起走的。我們一開始很高興也很感動,高興似乎受到了重視、感動媒體願意陪我們這樣辛苦。不過路程才不到三分之一,便有人發覺事態有異。當我們頂著超過三十度的烈陽走到第一個休息站麥當勞時,有一起苦行的同事發覺有記者刻意拍攝我們打哈欠、吃蛋捲冰淇淋的畫面,似乎想要營造我們懶散、根本不累的觀感。因此走到第二個休息點時,大家都警覺起來,除了上廁所,不敢有一點歡樂嬉鬧的感覺。
·
中午行至餐廳用餐,是一間有在操辦婚宴的海鮮餐廳,工會替大家點購的菜色是最平實粗飽的炒飯、炒麵、炒青菜、沙拉,一大盤一大盤一起上上來,用完餐便繼續行程。為了答謝隨行的記者朋友,工會也準備了一桌相同菜色令他們食用。
·
從早到晚,走了超過八個小時終於行至總統府,平時有運動習慣的人,竟也累掛,結束行程和我一起去做腳底按摩的同事,在按摩店內睡到打呼。
·
隔日,看新聞,有些媒體內容和我們行程本意千差萬遠,有些行文著重在我們中途休息、有些更特意翻拍我們中餐餐廳的宴會菜單,睜眼說瞎話直指我們吃了龍蝦、鮑魚(明明你們和我們吃一樣的食物啊)。我的身體很累,對這個社會也感覺好累。
·
·
·
·
我是相當自私的人,因為對公司政策不滿、認為自己被剝奪,才開始關心社會之於我的事情。公司雖是民營,卻也必須要遵守公司法、勞基法,就像個人也需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生活中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秩序便構成了虛擬名詞的「社會」。
·
因為終於切身感受到社會對於我的虧欠,雖然這虧欠好像小到可以被忽略,不過是薪水比同行少一點、不過是工時比別人長一點,但一旦關切了便無法移開雙眼,我便是這樣不合群且自利的人。
·
或許是因禍得福,我因為我的自私自利,開始想要花時間深入了解一個「議題」,再也不願被表面浮誇求極致的大膽標題操弄,想要以少而深的方式,去觸碰所有我可及的事件。剛好,我是喜歡看電影的人,我相信在所有人被工作佔據大部分時間、又有好萊塢漫威英雄電影的今日,沒有人在交友軟體上的自介不會說興趣是看電影,因為那是最快、最輕鬆,可以看起來有點文藝深度又安全的事,比起興趣是收集充氣娃娃要教人感覺正常可靠多了。
·
不過我自我感覺良好地認為自己較一般人多了一份文青式的驕傲,我會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會去松菸誠品、國賓長春看一些非常小眾的影展得獎片,片子來自美日泰韓以外的製作團隊。我秉持著我自私的性格、文青的驕傲,以及一些對社會失望的複雜情緒,開始看我從前從沒有注意過的電影類別——紀錄片。
·
即使是在已故導演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當紅的時候,都沒有激起我為紀錄片花電影票錢的一絲慾望。我購買了影音平台的會員資格,看了我第一部有意為之的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後來又陸續看了《一首搖滾上月球》及《灣生回家》。
·
有別於一般電影像是無中生有般創造出一個世界,紀錄片則是在這個已經發生且已被形塑出的社會找尋題材,花時間聚焦,企圖以重新拼接的畫面呈現真實,每一顆鏡頭都來自你我周遭不完美的景觀、人物,有些甚至醜陋地令人不忍直視。
·
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從前不喜歡看紀錄片,因為即便是一般電影刻意描寫的悲傷、痛苦,人都能藉由螢幕隔出的雙重標準,融入卻又自外於影像之外。有點像是觀眾都愛嘲笑恐怖片主角,總要白目去開地下室的門、總要自告奮勇去冒險一樣,我們可以接受螢幕裡的人物去做出現實中不可能的事,一個人進入鬧鬼森林、暴露於伽瑪射線竟沒死還成了特異功能人士、倒掛於飛機之外,我們能從這些虛假、被設計出的情節得到一種自己也身歷其境的快感;紀錄片卻不然,刀刀見肉的真實題材,沒辦法令人產生一時麻痺的雙重標準,如果看完了紀錄片卻沒有做點什麼,好像還有種無情的罪惡感,而我們平時的人生已經夠累了,看電影是為了逃避現實,不是為了將自己更逼近現實。
·
·
·
·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是一部以「太陽花學運」和其他社會運動為背景的紀錄片,鏡頭環繞在學運領袖陳為廷及在台中國留學生蔡博藝之間開展。我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大約是和關懷弱勢掛勾,從沒想過電視新聞、政論節目日日在報已經令人煩膩生厭的政治,竟也能成為被記錄的主題。
·
而我對政治冷感,每次大選投票都比較像是參加廟會一般地湊熱鬧;我是本省人且母親來自台南,卻對民進黨沒有歸屬感,對國民黨也沒有好印象。我覺得政治比較像是一群追逐權勢利益的小丑共演的一齣野台戲,我不知道誰選上了、誰推動了什麼法案會對我有什麼影響,國土計畫法只要沒有計劃到我家,我好像沒有置喙的理由、紅色媒體其心可議,但我不看就好所以也沒差。
·
不過或許是《我》片裡的青春火焰太過耀眼,竟讓年過的三十的我開始檢討起自己的政治無感。我隱約想起一句看過的話:「三十歲前不是左派沒心肝;三十歲後還是左派沒腦袋。」而我從來沒左沒右、隨波逐流,我是不是沒心肝也沒腦袋?
·
我不懂那些學生為什麼要為一個看似那麼遙遠的議題(黑箱服貿)冒險翻進立法院。影片中段,主角之一陳為廷由一個帶頭違法佔領立院的學生,搖身一變為學運明星,然後受黨團徵招參選立委,企圖以合法手段前進議場,後來卻又戲劇性地因為過往的性騷擾案件而黯然退選。另一位主角蔡博藝,也因為以中國學生身分參加淡大學生會會長競選遭到操弄、調侃,在她參選之前的競選公報上從未印過「國籍」項目;在她參選後,公報上非但加入了「國籍」一欄,還刻意似地放得極大,然而中國人蔡博藝參加支持的台灣社會改革運動,我相信比兩千四百萬人中的兩千萬人還多。
·
影片最後,紀錄片導演傅榆哭了,兩位主角由原先的揮灑熱血,初生之犢地企圖改變這個社會,到最後光環退去,被一些無法改變的個人現實吞沒,陳為廷無法否認性騷擾的過往、蔡博藝無法拒絕中國人的身份。即便他們曾有一顆熱切的心,被視為救世主一樣地高高抬起,他們卻終究只是凡人,就像我們這些始終只敢躲在鍵盤後的魯蛇。
·
傅榆哭,是因為她不知道她的電影該怎麼ending,不知道曾經寄予希望的目光在希望破滅以後該怎麼收回。一個紀錄片導演在紀錄片中將自己的影像、自己的信念一併帶入影片中,某種程度是有違紀錄片倫理的,不過這部片令我感動的地方便是在於,我看著看著,竟也和傅榆一樣,懂了那種想被人拯救的無奈沈重。我們都不關心政治、覺得自己沒左沒右、隨波逐流,但心底竟也有一塊地方期待能有完人現世,漫威英雄般替我們拯救世界。接著發現英雄也不過就是跟你我一樣,看a片、打手槍、無法逆流自己的血液,我們失望了但隨著影片的進展一絲絲熱情也被喚起,卻只能卡在中間進退兩難,這便是青春無以名狀的憂鬱、是代表自己「左」過的一點點證據,然後我們回到現實,這部片便是在紀錄人回到現實的現實。
·
·
·
·
《一首搖滾上月球》是用夢想包裝的晦澀,六個家有罕見疾病孩子的父親組成了搖滾樂團,要花一年的時間從零到有站上貢寮海洋音樂祭的舞台。我不知道導演黃嘉俊是怎麼挑選出這個主題的,不知道他怎麼能用「罕病兒的爸爸有夢想」這樣的角度切入觀眾對罕見疾病的關注,而我會點開這部片來看,便是被這樣獵奇超展開的主題給吸引。看完以後我大受震動,而我的震動不是因為同情,卻是因為終於能夠「同理」。
·
印象中,各種描寫罕見疾病的電影、小說,無不聚焦在疾病患者本身,強調他們也需要受人尊重的空間與權力,《一》片卻告訴眾人照護者的生命也一樣珍貴,即便分出了心神在罕病兒身上,夢想仍然不是遙不可及。當我們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得到罕見疾病有多不幸、多痛苦的時候,我們也就掉入了「同情」的陷阱,只能用一種上對下、慶幸自己是「正常」的眼光看待;但當我們將目光換到和我們一樣「正常」的照護者身上,突然就明白了不論是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都會有同樣的渴望與意欲暫時拋下一切的喘息。
·
影片中,一位爸爸說儘管又要練習樂器又要照顧家裡很辛苦,但每個禮拜和其他爸爸們一同練團的時光卻是他沈重生活的救贖,能夠感覺夢想還握在手上,就有勇氣再面對下一個挑戰。
·
我可以感覺得到影片中的每個爸爸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就像天下其他爸爸愛自己健康的孩子一樣,而這就是同理了,不論面對什麼情況,有一樣的愛、一樣的需要暫時從家庭現實中翹課的小確幸,不論自己的孩子健康與否、自己的小確幸是練團還是打籃球,人都是一樣的。
·
在這部片中我感受到的不是罕見疾病好可憐,所以我們要多多關心他們(片中每個罕病兒都是幸福的),而是明白每個人都有一樣的需求,所以應該要將這個社會改造成能容納所有人需要的所在,不該只為了「健康」的人設計。我想起年初我到加拿大知名雪場惠斯勒滑雪,居然在海拔兩千英尺的高山上看見有人用特殊改造的輪椅滑雪(將座椅下部改成雪橇狀),那人速度極快,我匆匆看見他的身影後擺動我粗壯的雙腿居然追不上。當我一直誤以為這個世界只有一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二分法,《ㄧ》片讓我看見,只要讓世界容納所有人,人人都可以是贏家;輪椅滑雪客的恣意暢快也令我知曉容納眾人不是夢想,那是一種可以成為日常的實在。
·
·
·
·
《灣生回家》雖然在片子上映時有些爭議,便是電影製片田中實加(陳宣儒)冒名灣生後代出書一案,這也造成了我在點擊影片前有些猶豫,不過再多查詢了一些資料發現電影內容是導演黃銘正自己找到灣生取材,田中實加僅是提供初步構想,而影片中的灣生的確是真人真事,才放心點開。
·
《灣》片聚焦在一小段被歷史變遷快速洗刷的過去。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當時殖民台灣的日本政府放棄台灣主權,所有在日台人必須回到日本。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有些日本人在台灣出生長大,認台灣做「故鄉」,因而被稱為「灣生」,卻因為國與國的無情競爭,像是棋子一般被移動來移動去,因為開墾需要移來台灣,因為戰敗移回日本。如果我們不認識這些灣生,這段歷史便只會像是呈堂證供一般冰冷,證明有罪但人已死了那又如何?
·
影片一開始,一名灣生爺爺回到花蓮村落找尋兒時的朋友,他喊著一些中文名字、也喊著一些原住民名字,爺爺說,小時候他們不會管對方的族裔,大家都是一起玩的好朋友;還有一個灣生奶奶,中學時唸北一女,她的父親在台灣總督府(現總統府)工作。這幾年,台灣開放一般民眾參觀總統府,她也特地來台報名。奶奶說即使自己年紀一大把了,走在總統府中,卻還是有種好像自己的父親隨時都會從哪個角落走出來的錯覺。這些灣生爺爺、奶奶,對台灣有種不合時宜的執念與情感,如此詭異,又如此真切。
·
儘管我們都被教育了要愛國,這是現今世界再政治正確不過的一項觀念,但對於那些國族認同被歷史、被他人的貪婪切一刀的人來說,鄉愁依舊是無法斷開的念想。在《灣》片之前,我無法想像有哪個國籍在GDP比台灣強大國家的人會對這座鬼島存有思念,更何況我們的身邊,還有這麼多人想逃出去,想去做別國人民。
·
有人看《灣》片是加深了對台灣的認同,有種「連日本人都說我們地方好」的潛節奏;我看《灣》片是終於能稍稍理解了死忠藍營支持者,也許他們覺得只有國民黨才能帶他們回「家」,不論是統一還是被統一、一中各表還是一國兩制。
·
其實我的願望是世界大同,人類世界再無種族、國籍之分,人喜歡去哪便去哪、想留在哪裡就留在哪裡。《灣》片用一種溫柔到近乎殘忍的方式重新顛覆了我對國家的想像,然後才發覺,啊,「國家」這個名詞,不也和「社會」一樣是一種人造的箝制?只是它被造久了,久到我們都以為它是天然的。我可以將「社會」解釋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相處的共通原則;但「國家」的樹立,綜觀歷史,好像除了令彼此敵視、征服與被征服以外沒有用處,聯合國及歐洲共同體內也是處處算計,人類不過是登陸月球的猴子。
·
·
·
·
現實是,即便我看了紀錄片也無法改變這個世界。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媒體便是這社會的一股洪流,他們有因為同業競爭壓力而發展出的不負責任、不公正報導方式;也有人願意花一年、兩年、五年、六年⋯⋯只為了鑽研一個議題。如果這社會是張網,那麼媒體和我們一樣,都是網中的一部分,這代表著閱聽人的選擇與喜好,亦是間接造成媒體亂象的幫兇。
·
好的媒體,可以是人民的力量,真正成為監督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而人的目光向哪,媒體的鏡頭便會追隨。在我們對社會失望,覺得假新聞滿天飛、沒什麼可以相信的時候,我想我們更不能小看自己。德國哲學家班雅明提過一個「微弱的彌賽亞」概念,彌賽亞是基督宗教中的「救世主」之意。我一個人拯救不了世界,可是一群人可以,因為彌賽亞的力量便是散落在每個人體內,當人能結合在一起,彌賽亞就會出現。
·
·
·
·
雖然眼下這疫情肆虐,我們還是可以慶幸,這個病毒沒有人類的狠心及愚昧,造成的死亡人數還不及我們打的一場世界大戰。
·
我是一個沒有政黨傾向的本省人,性格自私自利,身體健全,也沒有令島國人民求之不得的雙重國籍。我的歷程,有造成我成為我的必然,我無法選擇家庭、族裔和基因上的染色體,但我同時也遇見了許多偶然,一點一點侵蝕了我以為不可能被改變的部分,像是我開始願意去了解政治,去設想很多好像離我很遠的事(要是有一天出車禍半身不遂,可是家門口沒有輪椅專用坡道怎麼辦),去感覺如果我是一個被歷史切一刀的人,我會怎麼看待台灣。
·
我不知道你的必然是什麼,但我希望這篇文章也能成為你的一種偶然,成為我們投射目光的望遠鏡。
亞當炒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少年總鋪師系列「第一百面金牌、台灣炒飯王、異國料理大賽」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鄭宗弦
內容簡介:第一百面金牌:少年總鋪師1
我是阿弘,人稱「金牌辦桌總鋪師」阿添師是我爸,只要吃過他的辦桌每個人都讚不絕口。他還參加過許多拚桌比賽,靠著精湛的廚藝贏得九十九面金牌,如果能報名參加日本料理鐵人比賽,我相信老爸一定會贏。可惜拚桌比賽不常有,真希望爸爸能早點奪得第一百面金牌。
我喜歡做菜也想成為獨當一面的總鋪師,爸爸卻要我好好用功讀書考上大學,怎樣都不願意教我做菜,連人手不足都不肯讓我去當「水腳」幫忙端菜擺盤,直到最後不得已才讓我去幫忙。辦桌真的不簡單,從辦食材挑選準備,到當天的洗菜、挑菜、切菜、烹調、擺盤樣樣都不能馬虎,菜色要搭配場合還得取個吉祥的好菜名,如喜宴的冷盤運用食材擺出「鸞鳳拼盤」,運用燻鵝和鹹水鵝組合而成的「永浴愛河」,或是銀魚煲海參的「庭院深深」,除了「色、香、味」,還有菜式的搭配,這些都考驗著總鋪師的巧思。
在爭奪第一百面金牌之前,爸爸跌斷了右手,眼看著將要退出比賽,幸好在太師父勸說後,爸爸才願意讓我幫忙,這次拚桌不但事關爸爸的第一百面金牌,更重是的是決定爸爸是否教我做菜,但大師伯用的全都是世界頂級的材料,不惜賠本,爸爸真的能順利贏下第一百面金牌嗎?
內容簡介:台灣炒飯王:少年總鋪師2
自從我幫爸爸贏得第一百面金牌之後,爸爸實現對我的承諾,開始教我做菜。我學會調配滷包原料的比例、組合拼盤,還有新的雕花果飾,看著一道道美味的料理從自己的手中完成,那種成就感真是太棒了。同學都誇獎我是金牌主廚,只有爸爸對我不滿意,還擅自替我報名「台灣炒飯王」大賽,我一點都不想參加,但爸說我若學不會炒飯,就不肯教我辦桌菜。
只好開始學炒飯,這才發現炒飯雖然家常,居然也是一門大學問,從選米煮飯,到拋鍋翻炒,不只要快狠準,還要把配料炒香,並仔細炒鬆飯粒,只要練成這個技術我就能在比賽中大顯身手了!但是,我炒出來的不是太油,太糊,就是太焦有苦味,學拋鍋卻將飯菜撒了滿地。
糟糕了,眼看比賽就要來臨了,我到底該怎麼辦?爸爸說炒飯和辦桌菜不同,大鍋小鍋火候不同,技術也就不同,「火箭快炒手──小周」火很大,手很快,炒飯特好吃,我想拜他為師學炒飯,但他會答應嗎?
內容簡介:異國料理大賽:少年總鋪師3
我終於晉升爸爸的二廚,我的總鋪處女秀開桌了!味噌加了起司片的獨門密技,讓「龍膽海鮮味噌鍋」很受歡迎,連水腳們也心悅誠服,另眼相看。雖然手忙腳亂,但這一晚學到好多東西!
辦桌淡季的暑假,爸爸答應讓我到台中玩,因此在逢甲夜市認識了在雞排店裡打工的達哥,我第一次接觸不熟悉且別具創意的異國小吃料理,還去吃了法國料理,法國菜和辦桌菜大異其趣,真是有意思。
我跟達哥去參加的異國料理初賽,有人做韓國菜、泰國菜,達哥端出四道越南料理,鮮蝦生春捲、沙茶牛肉米粉、茄汁牛腩法國麵包和甘蔗蝦,都是運用東南亞當地的調味料和食材製作出來的,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呢。
沒想到雞排店生意不好老闆打算關店,不甘心的我和達哥,決定研發新口味的德式鹽酥雞,來挽救雞排店,我們能成功嗎?我報名參加了芋頭料理大賽,但要如何想出有創意的新菜色?芋頭可以跟異國料理搭配嗎?芋香瑞士起司火鍋?而達哥的異國料理大賽又是否可以順利贏得冠軍呢?
作者簡介:鄭宗弦
喜愛美食、閱讀與寫作。筆尖常帶感情與幽默,擅長用各種故事引領孩子去探索歷史與文化的精華。
他是個文學獎的得獎高手,曾經榮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兒讀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金鼎獎推薦獎、小太陽獎等數十個文學獎項。
著作有:《媽祖回娘家》、《又見寒煙壺》、《姑姑家的夏令營》、《紅龜粿與風獅爺:鄭宗弦
精選集》、「鄭宗弦的生命教育」系列、「豬頭小偵探」系列、「快樂點心人」系列、「來自星星的小偵探」系列、「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少年廚俠」系列等數十本書籍。
他立志要寫出優秀的故事,分享有趣的生活體驗。期盼小朋友因他的作品而能熱愛生命,熱心助人,熱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