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 小心「微肌」找上你 !!】:小時候看著高壯的爸爸,心想著要快點長大;長大後,爸爸卻日漸佝僂且走路速度大不如前,讓人感嘆時光在身上的刻痕…
現在過馬路的時候,總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呢,有醫師表示,其實綠燈的秒數可以做為自己檢測心肺功能的參考【註1】。
以一般成年人而言,100公尺走路約20到25秒可以走完,也就是說,如果成年人過馬路覺得很趕,恐怕就是心肺功能或是肌少症影響,情況如果越來越嚴重,可以去醫院進行檢查【註2】。
雖然老化是必經之路,但…這是無法避免的嗎?但應該有方法可以從年輕即開始保養身體吧。
上述文字中提到走路速度大不如前,除了有可能是先前提過的膝關節問題外,另個可能的主因是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的「肌少症」。
■「肌少症」定義為65歲以上,且有肌肉量減少及肌肉表現有問題的人:「肌少症」顧名思義指肌肉量變少;但單純的肌肉量變少,不見得肌力會變差,像跑馬拉松的職業選手感覺都很瘦,身體沒有太多肉,但他們並非罹患肌少症。
所以年輕人肌肉變少與老年人肌肉變少是兩回事;若僅看肌肉量變少一事,並未看其他附加定義,有時會失真。
▶「肌少症」定義為
65歲以上,且有肌肉量減少及肌肉表現有問題的人。
▶「肌少症」病人
與肌肉相關的問題就會出現,如「走路無法走久」、「站也站不起來」、「肌肉沒力易造成跌倒」、「每天會覺得無力感」等。
▶「肌少症」指標
除了看減少的肌肉量外,還需看肌肉的表現,以下是兩個常見指標:
①是肌肉的力氣,如上肢看握力或下肢腳的力量。
②是走路速度。
這兩因子的重要性在於握力變差或走路變慢,其死亡率都會變高。
■「簡易篩檢」及「正規檢測」
▶「簡易篩檢」
當肌肉流失後,開始會有握力不足的表現,可能是毛巾用雙手扭不乾、雙手無法開啟玻璃罐蓋子。走路速度慢則可能在過馬路時,綠燈亮了但還沒走完就已經紅燈了,這就屬走路太慢了,有上述症狀出現,則應該進一步測量。
另一種篩檢方式是測量小腿圍,用自己的食指與拇指雙手環繞小腿肚,當圈起來有鬆鬆的感覺時,即有肌少症的發生率。或者拿皮尺測量小腿圍,老年男性小於33公分或女性小於32公分,則需留心。
這些皆是簡易的篩檢方式,若覺得有問題,即該進行正式的檢測。
▶「正規檢測」
較正式的篩檢,若要看肌肉的表現,可使用握力機測握力,亞洲老年男性要>26公斤、女性要>18公斤;如果看走路速度,應每秒鐘大於1公尺。
當篩檢出來握力不足或者是走路太慢時,醫師才會進一步測量肌肉量。目前有兩種機器可以檢測,一種是簡單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人站著透過電阻來測量,儀器會分析身體組成,可自行計算出肌肉量,這個量再除以身高的平方。
另種方式是自費以骨密度檢查機器做測量,透過軟體對身體組成分析,得知身體所有的脂肪、骨骼以及肌肉量,肌肉量再除以身高的平方。當數值低於某個標準以下就屬於肌少症【註1】。
醫師林謂文說:「肌少症可以自我檢測,第一個變輕肌肉量變少,這時候他在肌耐力上就會差很多,所以像是跑步或是快走的運動當中,一開始會受到影響」,不過醫師也提醒,跟小綠人賽跑,只是自我檢視的方法,如果出現突然異常的狀況,還是要到醫院尋求,醫師的檢查協助【註2】。
■小心「微肌」找上你
你知道老人家除了三高,最怕什麼嗎?不是沒錢、沒地位、沒有說話的份,而是沒肌肉、沒力氣、沒骨本!許多年長者認為年紀大了,飲食應該清淡些或因為三高的飲食禁忌,三餐簡單配點青菜,不知不覺讓自己越來越沒胃口,就不知不覺讓「肌少症」找上門!
30歲以後,身體肌肉量以每年0.5~2%的速度減少,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更遽,加上身體疾病狀況、活動空間缺乏等種種因素,身體活動越來越少,用進廢退,肌肉自然退化得更快。
■「肌少症」的徵兆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肌肉不足也會增加代謝性疾病的罹患率,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鬆,對健康影響深遠。
▶若有以下徵兆,無論您幾歲,要開始注意囉!
1.走不快:行動變慢、行動困難。
2.走不久:容易累、沒力氣。
3.拿不動:取物困難、握力變弱,如:毛巾擰不乾。
4.站不穩:包含站不起、需要輔助、容易跌倒。
■吃對營養,留住肌肉
1.「熱量要足夠」
年長者應該要吃夠熱量,身體才有足夠營養去建造肌肉,★銀髮族建議每日熱量應在每公斤體重25~30大卡,如60公斤的媽媽,1天建議熱量1500~1800大卡,會依性別、個人生理狀況、目前身形體重、身體活動等會有不同微調。若熱量攝取不足,為維持生理機能,肌肉必是第一個犧牲品!
2.「蛋白質要足夠」
年長者因牙口咀嚼能力不佳,飲食上會因咬不動而逐漸減少攝取肉類,其實蛋白質的選擇很多,透過適當的烹調方式,如:蒸、滷、燉等等,還是可以享受軟嫩且美味的菜餚。
因年長者蛋白質消化及利用率較差,★銀髮族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2~1.5公克,約占總熱量15~20%,並依生理疾病狀況、身高體重、身體活動等調整,若有肝、腎臟功能不全等問題,蛋白質攝取量需要由營養師個別計算調理,避免增加身體負擔。
★以60公斤的長者為例,1天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72~90公克,扣除乳類及五穀根莖類食物中的蛋白質,每餐應攝取2份優質蛋白質食物,包含魚類、肉類、蛋類及豆類(黃豆、黑豆、毛豆)等,2份的量約為女生的手掌心大小。
★簡易記法:若您是一般體型,無特殊疾病,每餐至少吃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有助於預防或減緩肌肉退化流失。
■做對運動,才走得動:「我有散步、快走不行嗎?」不是不行,是不夠!身體軀幹、臀部、腿部都有許多肌群,共同協助完成生活中的各種動作,我們需要鍛鍊身體核心的穩定度,學習腿部及臀部的肌力運用,維持肩臂關節及肌肉的靈活度,才能減少不當用力造成的疼痛及傷害。
增強肌力或肌肉量需要一些阻抗或負重,建議尋求專業運動指導員的協助,透過自身體重或運動器材來增加阻抗力或重量,抑或透過抵抗地心引力,讓肌肉必須出力,以達鍛鍊之效。
★建議每周進行2~3次肌肉訓練,一次至少30分鐘(可分段),循序漸進,也可使用裝水水瓶、彈力帶、彈力球、輕型啞鈴等輔助器材增加強度。【註3】
面對快速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如何讓長者能夠健康老化、成功老化是我們極需努力的目標;肌少症對老年族群有許多不良健康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即為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的下降【註4】。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尚儒醫師提醒,肌少症對年長者的健康影響包括行動能力、生活品質及增加失能及死亡風險,遠離老年限定的肌少症,靠養肌、活肌,銀髮族也能健康老化。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健康電子報)「年少勤保養,遠離肌少症」:http://bit.ly/3vUiAh5
∎註2
(Yahoo 新聞)「走輸「小綠人」 恐與心肺.肌少症有關」:https://bit.ly/3vTlqmt
∎註3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銀髮族小心「微肌」找上你:https://bit.ly/3tP2ALv
∎註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肌少症簡介」:https://bit.ly/2LCj35z
∎註5
(台中醫院)遠離老年限定的肌少症,醫師說靠養肌、活肌,銀髮族也能健康老化:https://bit.ly/3rl6qdI
➤➤照片
∎(基隆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肌少症的自我檢測方法」:https://bit.ly/3lKvfyw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微肌 #肌少症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陳月卿 養生達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素/蔬食者最佳蛋白質來源】 黃豆含豐富蛋白質,可幫助身體組織的建造;鈣質可使骨骼更緻密;卵磷脂幫助神經鞘膜的建造,影響腦神經的發育;異黃酮可舒緩更年期的不適,用五穀、豆類、堅果和根莖類打出來的濃稠漿汁,是營養豐富的全食物。植物性蛋白質只要搭配均勻,並不會有蛋白質缺乏的顧慮,米加豆就是很好的搭配。...
五穀根莖類食物 在 小韻的營養減脂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營養師回應網友Pei Han Su 的發問
https://www.facebook.com/Leeyunfifi/photos/a.330539780696663.1073741827.330532014030773/381001542317153/?type=3&theater
食物測量工具隨手可得____增健康:Vivian 營養諮商師
如何測量每餐所吃的食物份量呢?跟大家分享隨手可得的工具~請善用自己的手掌、碗、有刻度的量杯和免洗湯匙。
1. 自己的手掌:以厚度1公分,手掌併攏後測量最寬(從大拇指至小拇指)的距離為9公分,且從手掌基線至中指指尖的長度約17.5公分者,即所謂的4兩手,以其手掌所測量出來肉的大小約為4份。
2. 碗:所謂標準碗容量是240cc,先測量您家的常用吃飯碗容量是幾cc?可以大同電鍋所附的米杯來測量,2杯水約240cc。用來測量米飯、熟麵條、其他五穀根莖類食物、蔬菜和水果。
3. 有刻度的量杯:方便記錄您所喝的液體量,如 牛奶、豆漿。
4. 免洗湯匙:可用來測量食用油、堅果、奶粉、穀粉 等。
詳細的記錄每日進食量,除了讓營養師知道您最近的進食狀況外,還可以有效掌控減重速度唷 ! 善用測量工具讓飲食紀錄變得簡單又快速。
#健康減脂不用靠運動
#健康減脂不吃藥不打針不挨餓
五穀根莖類食物 在 李婉萍的營養天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減重時期便祕不來找,米飯一定要吃!】
把不吃米飯等主食當作減重方法之一,短時間體重會有下降,但這麼極端的作法並非長久之計,一方面回彈速度快,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人體代謝率會跟著變差,更不利瘦身,而且還可能發生嚴重便祕!
五穀根莖類食物除了含有澱粉之外,同時也提供不少纖維,過去臨床常發現很多減重或BMI值小於18的人常有便祕情形,就是因為主食吃得很少,糞便體積自然也減少。
門診中也有減重成效很不錯的病人,原本需要吃軟便劑幫助排便,把米飯加入飲食後,排便就逐漸正常了。所以……
建議想要瘦身的人,主食類一定要吃,有健康排便的腸道,減重效果才能持久!
#減重#高纖#便祕
五穀根莖類食物 在 陳月卿 養生達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素/蔬食者最佳蛋白質來源】
黃豆含豐富蛋白質,可幫助身體組織的建造;鈣質可使骨骼更緻密;卵磷脂幫助神經鞘膜的建造,影響腦神經的發育;異黃酮可舒緩更年期的不適,用五穀、豆類、堅果和根莖類打出來的濃稠漿汁,是營養豐富的全食物。植物性蛋白質只要搭配均勻,並不會有蛋白質缺乏的顧慮,米加豆就是很好的搭配。米裡面沒有的胺基酸,豆裡有; 豆裡面沒有的胺基酸,米裡有,用糙米加黃豆,可以提升蛋白質利用率達40%,糙米加黑豆、毛豆也一樣,這也是素食者最佳蛋白質來源。我就常利用這個竅門調製豆穀奶漿,喝起來營養更豐富、也更可口。秋冬天氣漸變涼、怕冷可以多喝溫熱的奶漿取代蔬果精力湯。
💪尤其適合: 成長期的兒童、銀髮族和病中病後、身體虛弱的人
☕讓吃素變得更健康【紅粉佳人+全豆漿食譜】https://goo.gl/C7m9hF
☕冬天蔬食進補【黑五寶奶漿】 https://goo.gl/NGZaXT
☕發育中補腦【高鈣健腦豆漿】 https://goo.gl/tdDAkN
影片來源: 健康2.0
||陳月卿||
FaceBook:www.facebook.com/chenyueching
痞客邦 Blog:vitagrace.pixnet.net/blo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PFmk2Hs9JI/hqdefault.jpg)
五穀根莖類食物 在 6大類食物_全榖雜糧類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白米飯是最常被當作主食的全榖雜糧 類食物 ,但搭配其他全榖雜糧類例如:糙米飯、全麥饅頭、甘藷、紅豆、綠豆等來獲取其他營養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E、 ... ... <看更多>
五穀根莖類食物 在 勵推出了「五穀根莖類篇」,圖上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Facebook · 1. 玉米不是蔬菜,一條熱量可能超過200大卡,吃生菜沙拉時可別光拿玉米不拿葉菜類。 · 2. 很多人有「燕麥是低卡瘦身食物」的印象,實際上燕麥的熱量並沒有特別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