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室招生跟過去有些不同,現在有些課程會做難度分流,不是以學員廚藝好壞做區隔,而是對台菜文化的認識深淺做分界,因為上課過程中,學員會發現,台菜的烹調方式與其它菜系都不相同,技巧、觀念也都不相似,對新學員來說充滿衝擊,很多資訊要一次吸收的確有難度,此時的台菜烹飪課程不單純只是廚藝課,同時也是台菜的文化課,所以有些難度較高的課程,就會專屬舊學員報名,避免新學員一開始就遇到強烈的挫敗感。
我很期待自己能教得非常仔細,盡可能將技術、知識交給上課學員,不能有所遺漏,因此時間的控管變得需要非常精準,因此一整天的課程中,我都會安排三段提問時間,希望學員能先吸收上課資訊後融會貫通,然後再分批次的慢慢解決心中的疑惑,如此吸收能力變強,同時也不影響上課的時間規劃。
這幾年的課程教學中,我發現新學員通常會非常興奮、期待課程的到來,因此有時候會非常熱情的提出各種發問,但其實有些問題來得實在太早,等我解釋完、示範完,這些問題幾乎就不會存在,所以我會建議新學員一個好的上課訣竅,先將疑問寫在講義上,等提問時間一到再一併提出,如此的好處在於,有些疑問在示範過程中可能早已解釋,同時疑問經過整合後,會更有學習效果。
有些適合新學員參與的課程也會盡量控管人數,畢竟團體課必須掌控上課的秩序與時間,加上想傳授的知識非常多,因為部分菜色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識了解後才較為容易理解,但也不代表我不歡迎新學員加入課程,例如每年二、三月我都會開堂新生專屬課程,那就是「油炸課」,用巧妙的方式讓任何怕油鍋的人都可以簡單上手,會油炸以後,許多課程將會游刃有餘。
我認為教室的烹飪課是一場烹飪遇上文化的邂逅,單一片面認識一方都不可以,不了解文化背景,怎能做出老台菜?最近準備開一堂魚料理課,單一品種的魚,可以認識8種老台菜的經典料理方式,一整天的實作課程要準時下課,可真是對我的一大挑戰,這些魚料理的技法對早年的台灣人來說是稀鬆平常,但現代人卻完全陌生,必須在數小時內讓學員融會貫通老祖先的技術,這對我與學員來說都是考驗,對新學員來說也是挑戰,必須認識過往的生活背景,才能理解這些技法的產生。
傳承不是單純課程教學,而是要讓學員得以融入、內化,如此才能真正傳出。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30日台南市文化局的工作報告中提到,呼應市府市政E化的目標,自 109 年 6 月上線的「臺南市街頭藝人展演許可申請平台」,讓市民可以線上申請新證與換證。但市議員蔡旺詮實測之下發現,該平台的申請換證的功能雖沒有問題,但申請新證的功能卻顯示尚未開放,令人疑惑。查詢文化局的法規才發現答案,原來自110...
了解文化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作、職業與辦事能力,這些與性別差異有什麼連結?當我們自詡為進步且開放的社會,已經能夠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多元成家,已經選出女性元首的情況下,性別的不平等還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之中嗎?在職場與校園環境中提供哺乳室、生理假、育嬰假與產假等措施,就是性別平等的表徵了嗎?實際上,工作與職業的生涯規劃,以及能力被重視等面向,也就是真正的有著職業生涯發展的條件下,女性與男性的能力評估、升遷甚至是薪水登記是否平等,是否是依照真正的能力去評估,還是說評估的時候仍然會不自覺的帶入了性別差異的觀點呢?人類學的研究中,也有部分的研究在描述某些社會的現象,從我們眼光看來是十分「性別平等」的,但實際上深層的文化價值上,仍舊會讓女性感受到不自由或被壓迫的感覺。例如喜馬拉雅地區藏人的一妻多夫,看起來是由妻子掌控了家中的資源,甚至能夠決定哪一位丈夫可以同床共眠,但實際上,由於這個多夫的婚姻制度是父系的,所以多半是兄弟(有時是父子)共妻。當兄弟的年齡差距太大時,年紀小的弟弟可能會另外娶妻,在不分家的前提下,新娶的妻子也是要共妻的。所以,從女性的角度來看,表面上看來對女性較有利的一妻多夫,實際上並沒有男性一夫多妻那麼具有優勢,反而搭配上深層的文化價值來看,反而有可能成為女性被束縛的一種機制。或是中國西南的拉祜族,以要求丈夫必須參與妻子待產、生產到育嬰的每個步驟,在家務與勞動上也要求男女平等而聞名。看似平等的社會機制與文化價值,卻讓女性少了自由選擇婚配對象或不同生活規劃的彈性。從這些不同社會的規範與文化價值面對性別時的民族誌資料來看,對於性別與職業生涯發展的話題裡,最為核心的「男性適合工作,女性適合照顧家裡」,與過去的「男主外,女主內」有著怎樣的文化邏輯關係呢?這些性別與職涯的文化價值差異是否只針對女性,是不是也有處理男性與工作倫理態度上的論述呢?
小編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由研究職場性別不平等的學者所調查、撰寫的內容。同時,我們「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也即將於9月初舉辦一系列關於女性、人類學以及職涯的講座活動喔!尤其是今天推薦的關於女性職場平等以及女性職涯規劃與性別議題的內容,將會邀請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林宛瑩來進行講座,千萬不要錯過喔!系列講座的訊息請參考貼文最下方。
——————————————
我們是研究職場性別不平等的學者,企業通常會請我們調查,為什麼他們難以讓女性留任,並晉升到高階職位。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1970和1980年代,女性在晉升到位高權重職務方面,有顯著進展,但這個進展在1990年代明顯減緩,到了本世紀就完全停滯不前了。
如果你問人們,為何女性擔任高階職位的比率如此低,你會聽到絕大多數人哀嘆這情況,大致說法是這樣的(這是不幸但避免不了的「真相」):高階職位需要極長時間工作,而女性必須照顧家庭,因此無法在工作上投入那麼多時間,結果就是職涯受到損害。我們稱這種解釋是「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說法。2012年,一項針對各行各業超過6,500名哈佛商學院校友進行的調查發現,有73%的男性和85%的女性採用這種說法,來解釋女性晉升受阻的情況。然而,相信這種解釋並不代表它是真實的,而且我們的研究嚴重質疑這個說法。
企業文化阻礙女性員工發展
幾年前,我們從一家全球性顧問公司那裡聽到這個解釋,這家公司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於是尋求我們的協助,以了解文化可能會如何阻礙女性員工。該公司從頂尖的大學和企管碩士班招募人才,在頗負聲望的顧問公司名單上名列前茅,但和大多數其他專業服務公司一樣,它的女性合夥人很少。
我們和那家公司合作了18個月,其間我們訪談107名顧問,包括男性和女性,也包括合夥人和資淺顧問。幾乎每個人都採用某種版本的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說法,來解釋缺少女性合夥人的現象。但正如我們去年和同事艾琳.里德(Erin Reid)一起提出的報告那樣,我們和該公司的人員共事的時間愈長,就愈發現他們的解釋與數據資料不符。女性升遷受阻,並不是因為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需求;男性也有難以兼顧這兩者的問題困擾,但仍舊能夠升遷。和男性不同的是,女性升遷受阻,是因為她們被鼓勵要配合調整職務,而男性則不必,她們做出的調整包括改為兼職工作,以及轉為內勤人員,這些都妨礙了她們的職涯發展。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企業普遍的「工作過度」文化,這種文化不但同時傷害到男性和女性,也造成性別不平等的情況根深柢固。
人們告訴我們的故事,和資料顯示的實況大不相同
在好幾個層面上,該公司的資料所透露的現實情況,和員工告訴我們(以及告訴他們自己)的故事截然不同。我們觀察到這些不一致的情況,因而質疑為何這種故事有如此強大的掌控力;即使該公司的資料導向型分析師,理應看得出這是虛構的故事,卻仍受到這類故事的掌控。
來看看留任情形。雖然這家公司來找我們的動機之一,是希望協助處理「女性流動率較高」的問題,但我們仔細檢視他們之前三年的資料之後,發現女性和男性的流動率幾乎沒有差異。另一個不一致情形是,雖然公司成員把工作與家庭衝突的苦惱,大多歸諸於女性,但我們發現,許多男性也有樣的困擾。一位男士告訴我們:「我一星期出差三天,每週只有一、兩次能在孩子上床睡覺之前看到他們,每次45分鐘。」他回憶起一個特別痛苦的星期六,告訴兒子無法去看他的足球比賽。「他放聲大哭,當時我真想立刻辭職,」這位男士說。我們訪談已為人父的資淺顧問,其中有三分之二提到這種工作與家庭衝突的情況,但只有一個人接受調整職務的做法,以緩和這種衝突。
職務調整,是該公司說法和資料不一致的另一個領域。接受職務調整的員工幾乎都是女性,而她們被「汙名化」,並發現自己的職涯受到阻礙。在個人層次,結果是女性犧牲了權力、地位和收入;在集體層次,這意味高層職位是男性專利的模式延續不變。這結果是事與願違,該公司原本試圖解決女性晉升受阻的問題,卻使問題更加根深柢固。
我們還發現,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說法本身,也有不一致之處。就以這名男性總結問題的方式來看:「女性會想要生孩子而不想工作;或是她們想要生孩子也想要工作,但不想每週出差和一週工作六、七十小時,而這些正是顧問的生活方式。」他堅信女性的個人偏好,是她們成功的障礙,但他無法解釋無子女的女性這種特殊現象:她們的晉升紀錄,並不比為人母的女性更好。在他的推測中,所有的女性都是母親,而像這樣硬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的情況,在我們的訪談中很常見。人們回覆的內容,並未提及無子女的女性,或許是因為她們與難以兼顧工作和家庭的說法相牴觸。
在最後一種不一致情況中,我們訪談的許多人都會提到的一種經歷,令人質疑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說法的基本前提: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的全天候工作安排,是不可避免的。他們談到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做一些既昂貴又不必要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過度銷售(overselling)和超值服務(overdelivering)。我們聽到許多合夥人的故事,正如一位資淺顧問說的,他們「承諾客戶做到不可能的任務」,卻沒有考慮到,履行這些承諾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他解釋,他們的訴求方式如下:「我們將做X、Y和Z,而且只要花你以為所需要時間的一半,就能全部完成。」他告訴我們,結果客戶喜出望外,迫不及待要簽約。
資淺顧問覺得有壓力,必須要按照那些要求而加班工作,因為他們想在高素質的同事中脫穎而出,成為明星。「我們花好多小時工作,做出這些瘋狂的幻燈片。」一位人士說:「這種態度是:我要用一百張幻燈片征服這個客戶。但其實那個客戶用不到那麼多!」另一個資淺顧問懊惱地敘述,她每個週末的時間都花在這類任務上。「我真的非常非常努力工作,」她告訴我們:「犧牲家庭事務,犧牲我的健康,最後當我回顧這一切時卻會想,『嗯,我們真的必須這樣做嗎?也許不必。』」
“公司若要解決性別問題,就必須解決員工長時間工作的問題;並且要從停止過度銷售和超值服務著手。”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9484.html
---------------------------------------
百工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先加入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歡迎大家按讚分享留言
了解文化 在 資策會-數位人才培育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文化科技跨域融合培力班】熱烈報名中!
https://www.iiiedu.org.tw/cma255/
線上直播 互動共學 跨域學習無距離
即日起至9/8(三)前享早鳥價1600元
特別邀請六位超強師資陣容,將帶給學員們前瞻性的文化科技創意觀點,透過跨領域的文化科技實例,了解文化科技跨域現在進行式及大未來。
讓您了解博物館科技與數位轉譯的內核心及外創意、掌握文化內容與科技應用的一源多用及關鍵要素
洞察沉浸式展演、科技藝術、表演藝術、互動科技體驗行銷、高速環繞3D掃描、新媒體互動設計等跨領域應用之實例
■課程介紹:https://www.iiiedu.org.tw/cma255/
■報名網址:https://www.iiiedu.org.tw/courses/cma255n2101/
了解文化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30日台南市文化局的工作報告中提到,呼應市府市政E化的目標,自 109 年 6 月上線的「臺南市街頭藝人展演許可申請平台」,讓市民可以線上申請新證與換證。但市議員蔡旺詮實測之下發現,該平台的申請換證的功能雖沒有問題,但申請新證的功能卻顯示尚未開放,令人疑惑。查詢文化局的法規才發現答案,原來自110年起,街頭藝人改採線上申請與線上上課,申請與上課時間皆不受限制,報名完成後,會為申請者開通線上課程帳號,申請者可至「街頭藝人線上教學資源」上課,後取得資格。蔡旺詮質疑,既然街頭藝人之申請改成網路上課的形式,那申請平台這邊申請新證的功能是否應該修改,才不會誤導民眾?尤其是上面顯示「未開放」,會不後有民眾癡癡等候而不知法規已修改?
而且蔡旺詮進一步去了解文化局報告中提到的「街頭藝人線上教學資源」,發現也點擊不進去,沒有反應,質疑文化局的E化平台是否有失靈的問題?
文化局長葉澤山回應,由於街頭藝人的課程還在規劃設計中,所以申請平台上有部分功能尚未開放。
蔡旺詮對於文化局的效率予以肯定,超前部屬將網站上架,雖然本意良好,但也應該在其中加註說明,避免民眾一頭霧水,要打電話甚至到現場詢問文化局,十分浪費資源。葉澤山也允諾,會馬上修改相關公告,避免民眾誤會。
最後蔡旺詮強調,E化平台是溝通民眾與市府的重要橋樑,如果經常出現這種失靈的平台,不但民眾觀感不佳,也失去無紙化與線上申請的美意。當然如果是因為法規問題或是有時間因素而尚未開放,也該在申請頁面上公告周知,不要讓民眾一頭霧水,打電話或跑到文化局去現場詢問,不但徒增行政成本,也費時費力,嚴重擾民。
了解文化 在 VickyVickyChanCh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卑南族 #台東下賓朗 #大獵祭 #猴祭 #台灣原住民
2021跨年 我做了一件非常不一樣的事
我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與以往都不一樣的行程
曾經 總是在繁華都市中燦爛的夜幕下穿著最美的亮片洋裝踩著高跟鞋與朋友一起舉著香檳
望向不管是倫敦眼還是101的煙火
又或者是近年來逐漸偏向倒在家裡電視前面吃個拔辣滑個手機連倒數都懶得數就這樣 阿12點了阿的這種及不具有儀式感的行為
這些一切的一切 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
所以這次我自己請朋友邀請我一起與她們回鄉過年
原本人家可能只是聊天隨口說說 誰知道我這麼認真 馬上普悠瑪號就訂起來了
還記得在11月 12月 每當朋友問起 "ㄟ你們跨年怎麼過?"
我都說 "我要去台東 (跩) 因為很遠"
沒想到一堆人回我 "真假的! 我們也要去台東 一定是去看阿妹對不對" (可惡怎麼大家都跟我一樣遠)
Vicky: "Sorry不是喔 我是要去參加神聖的祭典 什麼日出啦 阿妹啦 於我如浮雲"
OK 我與台東下賓朗卑南族的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剩下的細節 在看完影片後 你們可以去追蹤我Instagram
我在部落裡的那幾天記錄 都有放在精選 "卑南大獵祭"
甚至發了兩篇落落長的心得感想
總之就是我覺得酷斃了 因為大獵祭這種詞彙 只有在國小的課本上看過
豐年祭這種就至少如果去花蓮旅遊 會有表演或是介紹等等
大獵祭 猴祭這種東西就是真的沒有 書讀完只會覺得 喔就是一些歷史這樣
沒想到這種傳統居然是存在著的 我的天啊不可思議 (沒見過世面)
尤其是對於以前的我來說 看著族人們穿上族服跳舞 就會覺得是表演 畢竟在九族文化村看過不少
但是這次的親自加入 才了解到 這些不是表演 這些是祭儀的進行 是有意義的
就像我們可能過年拜祖先 或是媽祖繞境這種 絕對不是抱著看表演的心態
而是了解文化 了解背後的意義 了解族人們為什麼會繼續這樣的傳統
感謝祖靈 感謝這片土地所做的表現
我覺得好好 希望可以一直被傳承
Instagram 追蹤起來: VickyVickyChanChan
請不要吝嗇按讚分享唷!分享再分享!
Filmed with: Canon g7x mark ii
----------------------------------------------------------------------------------------------------
CONNECT WITH ME!
Instagram: https://goo.gl/BMpSX7
YouTube: https://goo.gl/6rbLNx
Facebook: https://goo.gl/2EiFfp
Partner with me: vickyvickychannel@gmail.com
了解文化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檢討「原住民族長照政策」計畫修正》
~高金素梅2020.11.16
9月7日,我邀集原民會、原照會召開「原住民族長照政策暨文化健康站實施計畫」會議,針對「原住民族長照政策」的各個面向做檢討,並提供明年度文健站實施計畫修正方向。
很遺憾,原民會一直並沒有依據會議結論提供明年度的實施計畫草案。10月21日,內政委員會質詢,夷將主委允諾會加速完成明年度的實施計畫。10月30日,原民會答覆還在諮詢會議階段,而谷縱副主委允諾11月底前一定會完成草案。
11月5日,鍾副主委在衛環委員會質詢,允諾我及基層照服員:絕對不會因為明年度的實施計畫延遲公告,而影響照服員支領薪水之人事費。
今天,11月16日,原民會仍以「尚在諮詢階段」答覆,細節部分則不清不楚。因此,我要求「長照政策」最高主關機關的衛福部,必須進入平台了解文化健康站內容。而我所促成與推動的原民會與衛福部建置之跨部會推動平台,也即將在下個月召開,我要求應邀集原住民籍立法委員一同參加會議,完成各面向檢討及修正。
了解文化 在 北京古宫…要了解文化历史得付出代价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Tap to unmute.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Open App. 北京古宫…要 了解文化 历史得付出代价. No views · 8 minutes ago ...more ... ... <看更多>
了解文化 在 By 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讓大家更能夠 了解 到cikasuan 的 文化,大家都看到族人的團結力量大的氛圍在裡面, 也不失族人的曾經彪桿護衛自己的部落. 我們來慢慢的欣賞--歸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