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鏡水樓台》Gazebo and the Water Mirror
#展覽預告
人們透過模仿,習得社會所運行的資訊系統,大腦不斷地學習、接收並四處傳播,資訊都會因有其用處而得以順利保留,成為熟知的文化現象,因此可以立即指認某些符號或概念,快速進入世界的系統。
現今網路迷因(meme)不僅是廣傳在網路上的梗圖,還泛指文化透過模仿的方式,成為訊息傳遞的機制,這些訊息快速的連結、不斷地混種、適應、變形,彼此相互吸引、結合共存,連結成新的訊息結合體。有趣的是它未必有其垂直式的文化脈絡,而是某種發散式的「水平式文化拼接」,發展出脈絡上的跳躍與斷裂,呈現社會與文化現象的存續與擴散。
藝術家在不斷接收網路虛擬空間中流通的文化後,將抽象之記憶形象化,成為某種真實的檔案或外裝的記憶,爾後又再度回到了虛擬(展場),再次將技術、真理及意義之間的定義不斷翻轉,讓現實主體轉成虛擬之物,重新調換了先與後、真與假、符象與實質之間的關係,讓虛擬成為另一種現實。
本次線上展覽,將與「台灣當代一年展」及由台灣民間所發起,響應世界博覽會的虛擬場館「群眾的國家館」共同合作。「鏡水樓台」透過網路,讓位在一片汪洋海面上,橫豎通直的跨海公路中的三座精美美術館,同時呈現在台灣及杜拜,還有可以自由進入虛擬現場的全球觀眾眼前。它像是透過影像紀錄下曾真實存在的現場,然,當現實與虛擬之間的邊界模糊後,人是否存在於真實已不再重要,破除了現實所限制的框架,其中「水平式的文化拼接」更是某種突破框架之動力,讓訊息或原初即存在的慾望找出新的道路,重新連結成新的隱喻出口。
儘管脈絡並非清楚絕對,依然可見其混雜的摺痕中原初慾望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展覽資訊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展期:2021 年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31 日(日)
開幕 / 閉幕 :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23 日(六)
瞭解更多:https://www.facebook.com/tw.annual
「群眾的國家館:我們的世博」
展期:2021 年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31 日(日)
瞭解更多: https://www.netizenpavilion.info/
#蔡昌豈 #吳柏賢 #陳昱凱 #傅寧 #蔡尚孚 #蔡傑 #羅悅慈 #鏡水樓台 #Gazebo_and_the_Water_Mirror #2021台灣當代一年展 #2021Taiwan_Annual #一年培力 #pavilionchallenge #自己的國家館自己蓋 #重新定義世博
同時也有4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
「文化意義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化意義定義 在 林郁晉- Yu Jun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化意義定義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化意義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化意義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化意義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化意義定義 在 SKRpresents 陶山音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化意義定義 在 文化意義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意義定義 在 文化意義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文化意義定義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9月 藝術】
.
早前在文化中心上演的編作劇場《我們在此漂流》由音樂人兼設計師黃靖主辦,與填詞人王樂儀合作,二人帶領着一班來自五湖四海、擅長不同領域的演出者,透過他們自身的故事帶出同一個主題:出走,為觀眾帶來一場震撼心靈的演出。當中幾位演員包括Stanley、Jink、Poey和Cal。
.
每位演員以自己的故事為藍本,經整合後組成在舞台上的新故事。每個人關於出走的想法都不一樣。當中Stanley和Poey也是透過出走香港以外的地方,再追溯到自身,尋找出走的定義。Stanley說去到不同國家,當面對世界之大時,會感到自己一個人的遺世孤立感。從而思考到如何面對世界,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模式。而Poey的故事圍繞留學,當中包括愛情的成份。出走過香港以外的世界,才能思索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
出走以外,劇目也探討了關於自身與家的課題,並有很多關於內心世界的獨白。離開家,也是出走的內容之一,對於家的想法,每個人都不盡相同。Jink認為,能夠讓自己有思考時間、獨立空間的,就可稱之為家;而Cal則認為家是讓他感受到自由的地方。在劇場之中,演員與家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透過離開家也帶出了出走的主題,讓觀眾在當下能充分感受到舞台上所帶出的訊息。出走不可怕,也不需要感到害怕,最重要的是好好生活。
.
《我們在此飄流》最重要的其中一部分可說是踢躂舞,透過踢躂舞的部分去說故事。原來Cal除了當演員,今次另一個身份就是舞蹈老師。跳了多年踢躂舞的他,讓演員們由零開始,一步一步學會,然後在舞台上發揮出專屬於踢躂舞的步伐與光芒。透過這種類似步行的節奏與聲音,帶出飄流與出走的主題,代替了言語,是Cal感到最欣慰的,也是最能透過藝術把力量傳達給觀眾的時刻。
.
#當我們在此飄流 #藝文青 #戲劇 #藝術 #asartisticasyou
文化意義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文化意義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文化意義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寫給Alaska 的」介紹
訪問作者:陳乙緁
內容簡介
以跨越時空的旅遊概念,重新想像各種關於生命
失去,與愛的詩與散文。
散文以阿拉斯加為一個空間和意象,指涉一種遙遠的過去,已故,失去的人事物。文字在詩與散文間,寒冷的意象與炙熱的溫度間協調,生命中的瞬間與永恆中互轉,千百種愛的絮語寫給每一個還在尋找永恆的人。全文以五個章節貫穿:自然、空間、臉譜、神話、敘事,綿密交織。自然的章節中,在四季,與各種自然景觀中做各種情與景的對話與想像。空間則結合了實際建築,場景,抽象的畫框,與圖書館,由抽象的概念探討美學,生死等人生議題,及創造實驗劇場式場景的故事。臉譜紀錄,平凡日常中的人物側寫,從最親的親人,到街頭藝人。神話的章節中,文字結合寫實與神話故事,敘事的章節則以圖像,意象,散文,詩,劇情去實踐各種敘事學的可能性。
以旅人的心境,描繪人生途中不同時空與階段下各式風景,或過去,或未來,或異地,或故鄉。文中探討失去,死亡,和愛情在生命中與存在的意義。愛情可以如龍捲風般,偶遇可以在雪地,戀人在月光下卻幻做一隻貓,人魚成了走不進禮堂的新娘,從中世紀古老建築到博物館畫框,從舞曲到焦糖瑪奇朵,文中不斷協調的是對遠方的思念,與人我間情感的距離,一如小步舞曲。主詞是祂你我他她牠它,走在人生中不同季節,透過對自然觀察、旅行、文學、美術、舞蹈、音樂、詩歌和神話的描繪下,重新對生命,愛與追尋重新思考與定義。
篇章是瞬間,亦為永恆,有遺憾,卻留有更多的空白,魔法和愛。透過文字,冰山融化了,瀰漫在空氣中的是一如紫丁香般的記憶,香草般的歡喜,與藝術與文學對生命美的啟發。因為書寫,所以,愛存在。
作者簡介:陳乙緁
喜愛旅遊、閱讀、美食、戲劇、表演藝術、跨文化議題。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後於愛荷華古寧學院及馬里蘭聖瑪麗學院任教,以及於華府的Liberty Language Services擔任口譯。文章散見於《世界日報》和《華府每日新聞》,並於2016年出版《記憶零度C》散文集。
作者粉絲頁: Claire Chen 陳乙緁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文化意義定義 在 SKRpresents 陶山音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三月初,杰明在我們的說服下
鼓起勇氣去參加大嘻哈時代海選
但最後卻得到‘海選0票淘汰’的結果!
回來他感覺很受傷、很低落、很不堪、也不服氣...
花了五天的時間
用他最擅長的創作,記錄下他複雜糾結的心情
《不服來戰》這首歌因此誕生!
《不服來戰》背後的歌曲故事
杰明IG文:https://www.instagram.com/tv/CPLDvtjhVOk/?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陶山音樂IG文:
https://www.instagram.com/p/CPNssBVn_ff/?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李杰明 W.M.L Playlist: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BJh1Mu7PPeS2THyw0DMZOYBOhYS2EAx
李杰明 W.M.L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mlhiphop/
SKRpresent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krpresents/
Listen: https://www.soundscape.net/a/1559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閉著我的嘴 感受我的罪
我心裡覺得不服但我想要Runaway
道理對不對?雙腳跪不跪?
我覺得很多有名氣的根本就不配
良心選擇昧著 手心往下背著
存心愛腐味呢?專心的撫慰著
曾經以為對的 人心已粉碎了 我累了
我們都吸不到空氣
但是每個人都支持 浮躁風氣
所以OG 是什麼東西?
用面子充飢 讓腦袋封閉
低一點的自信 多一點的年紀
低一點的音樂性 早一點的前戲
多一點的金曲 配上一點金音
稱自己菁英 互相幫對方的屁股親親
聽聽我的Rap flow別再玩心機
要diss就直接寫出人名
都平等的又不是神明
那些愛面子的噁心神情
要diss前可能還顧著人情
還先訊息你的IG門鈴
得到同意後附上愛心再畫個唇形 Fuck
成名之前希望別人盯著你經得起
那種壓力在你精神裡心神裡
紅了之後多了親和力敬個禮你才突然發現
原來我們都是人類活在同個星球裡
我只是想要知道OG的意義?
全部停在上個年代中心的記憶
重新去定義
出道早不代表值得尊敬的御筆
神性的具體 Fuck
要崇拜 即使對方不厲害
OG有的不是實力OG有的是人脈
這圈子充滿固執裁判
坐在王位做不實裁斷
這裡就像醫院住滿癌患
愛面子的Rapper不服來戰 Fuck
這三年我自己選擇關起門
擔心著內心的情緒
也專心的關心著整個音樂圈
直到一把刀穿進了灌進了我的內心
Leo王得獎那天我不相信金曲了
我不再夢想進去了 我那麼努力清醒著
我不再等待驚喜了 我心平氣和叮嚀著
我自己別再聽命了 我自己別再聽信了
我再聽就要心悸了 我需要空間清靜了Fuck
以前罵我只會炫技歌詞沒有意思
出了「閉嘴」罵我硬要快嘴真沒意思
我不停面對自己所有指教我都記著
我是個低自信的人有時候太感性了
我討厭自己那麼脆弱太容易走心了
寫了這首歌我懷疑自己是有病嗎
我只是再也嚥不下心中的那股氣了
88Bars除了炫技
它有什麼深層的意義?
他有名氣所以不願批評?
怕被他的粉絲們襲擊?
怕被整個饒舌圈排擠?
我從來不覺得炫技有什麼不對
但我三年前的炫技就是我的不對?
大屌歌的歌詞就是無味?
結果熊仔的炫技歌你把它捧上神位Fuck
現在大家都喜歡嗆高爾宣
一堆沒音樂性的都在跟風順便抱個怨
都期待他能道個歉 在他的墓碑悼個念
認為他音樂造了孽 就火冒三丈冒著煙
你用著雙手罩著眼 這場爛戲你照著演
我以為你們牢靠一點 都真的比他屌一點
殊不知你們是不要臉 怪聲怪調還笑著臉
就妄想這圈套能解 開戰吧我想冒個險Fuck
達成一堆規則束縛為了能說Keep it real
那我要貪婪嫉妒虛偽但自由的Keep it fake
必須記錄我的憤怒不用假裝我很Chill
那我說Fuck「OG」也Fuck「Rapper」
不自由的詞彙!
你可以用著深難字詞
配上一些古文再驕傲的登台致詞
結果只為了吹捧自己再崩壞素質
趕緊說你就是藝術家再哄抬市值
饒舌必須要有思想還有音樂性
我寫出自我的質疑也需要別人聽得進
之前我熱愛這文化饒舌也救了我的命
但現在放眼望去我熱衷的我卻不能信Fuck
要崇拜 即使對方不厲害
OG有的不是實力OG有的是人脈
這圈子充滿固執裁判
坐在王位做不實裁斷
這裡就像醫院住滿癌患
愛面子的Rapper不服來戰 Fuc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詞曲|李杰明 W.M.L
編制|陶山 Skot Suyama
導演、剪輯|顏士育 Bruno Yen
攝影|施郡欽 Lewis Shih
攝影助理|彭婷羚 PONG
燈光|劉家豪 Jia-Hao Liu
燈光助理|林柏傑 Po Chief Lin、林晏均 Yan-Chun Lin
妝髮|平平 Naomi PP
劇照側拍 |徐安 Hsu An
場務|謝佳霖 Lynn Hsieh、房洺緯Austin Fang
現場協力|韋宗晟 Ardent Wei
經紀|魏麟懿 Alex Wei
手寫字|班森學字 Benson Chen
黑衣人|林庭竹 Tingchu Lin、林柏傑 Po Chief Lin、房洺緯Austin Fang、韋宗晟 Ardent Wei、謝佳霖 Lynn Hsieh、陶山 Skot Suyama、魏麟懿 Alex Wei
特別感謝|林庭竹 Tingchu Lin、熊安吉 Matt Hsiung
文化意義定義 在 文化意義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始文化》“關於文化的科學”, “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 ...文化- MBA智库百科羅賓斯則把民族文化定義為一國全體或絕大多數居民共有的價值觀,它形成 ... ... <看更多>
文化意義定義 在 文化意義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始文化》“關於文化的科學”, “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 ...文化- MBA智库百科羅賓斯則把民族文化定義為一國全體或絕大多數居民共有的價值觀,它形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