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生死,讓愛延續
--相信愛一直都在。--
經典暢銷書《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寫過:「人生的意義在於溝通,在於尋找相互之間的關係,而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如何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回顧我的成長歷程,我幸運在愛裡成長,也學會盡力去愛,即使我愛的人終究會離開。
很多人以為我天不怕、地不怕,其實「死亡」一直是我的死穴,我憂見「生離」,更深怕「死別」。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死亡經驗,是我深愛的外婆在我讀大學時過世,那讓我深刻體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原來不是所有事都可以靠努力克服。一般人也許難以想像,這看似簡單平常的道理,對向來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我有巨大的衝擊。
上大學後,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把學分修完提早畢業,我和弟弟寒暑假都留在美國修課,鮮少出遊度假或回臺灣探親。唯一例外是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外婆中風住院的消息傳來,我立刻放棄暑期課,選擇飛回臺灣,自願在醫院當外婆的看護,誓言要「救回」外婆。我知道雇用一名專業看護就能減輕照護的辛苦,但當時的我自認對外婆的愛和照顧無人可取代,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照顧她,而且愛一定能戰勝病魔!
我搬進醫院兩個半月,成為外婆的全天候看護,不但配合醫生指示,更努力研究相關的醫學知識,了解中風的成因及復健的技巧,一度還讓醫院裡的護理人員以為我是醫學院的學生,外婆也確實在我的細心照顧下,病情大幅好轉並逐漸穩定。
短短兩個多月,外婆奇蹟似地從不能說話到能簡單對話、從不能走路到可以緩慢自主行動,比醫生預期的康復速度理想許多。暑假結束、學校開學前,我把照護外婆的原則和做法有條理地交接給看護,然後帶著滿滿的自信和喜悅返回美國。當時我告訴自己,全力付出就會有所回報,人定勝天,外婆當然會完全康復,長命百歲!
不料事與願違,幾個月後,意外傳來外婆過世的噩耗。我感到震驚並且深受打擊,原來,這世上有再怎麼努力仍無法如願的現實!
外婆告別式那天,在禮儀師下令蓋棺的強大撞擊聲中,我失去摯愛的外婆,也深切領悟命運的嚴酷。老天爺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生與死」無論再怎麼掙扎,都無法逆轉。此後,我開始害怕面對「死別」,徹底明白人類的渺小,不再無所畏懼。
外婆的離去我無力回天,爾後,又經歷了母親的久病,讓我長期生活在隨時會失去摯愛的恐懼裡。因為害怕失去,讓我更堅定和家人的相守,在母親第一次罹癌後,我就下定決心,當父母健在時,無論待遇和職位多優渥,絕不考慮國外的工作,好讓自己能守護珍愛的家人。
母親生病十六年,歷經五次不同癌症與各種治療,我和弟妹齊心協力一起照料,每回母親病發住院,我們兄弟姊妹便各司其職與分工合作。我打聽並安排最理想的醫院和醫生;博學的弟弟負責研究病情、治療選項與副作用的分析,以利我們和醫生有效討論,為母親做最好的判斷;貼心的妹妹不僅在家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也分擔陪伴母親的工作。
然而,生死有命,家人間再怎麼相愛相依,該面對的終究逃不掉。四年多前的一個早晨,我在公司接到母親再次發病的電話,我推斷應是中風或癌細胞轉移的情況,依循過去的經驗,我立刻通知醫院,同時啟動家庭照護機制,聯絡弟弟妹妹分頭準備,但這次跟過去不同的是母親的反應。一向溫柔聽話、不想麻煩家人的母親,這次卻意志堅定地要求大家先不要去醫院,而是希望所有人盡快回家集合。
家人都到家後,母親平靜溫暖地和我們一一道別,她緩緩地說:「謝謝你們對我的照顧,很抱歉,我病了這麼多年,讓你們這麼辛苦,現在我準備好要離開了。我這一生沒有遺憾,三個孩子的孝心和能力讓我欣慰和驕傲,我知道即便我不在了,你們還是會好好照顧爸爸,也能好好地生活。」
母親接著緊握著我的手說:「心慧,不要害怕也不要責怪自己,這些年,妳已經為媽媽做得夠多也做得夠好了,媽媽謝謝妳!」母親知道,我對家人死亡的恐懼和好強性格,一定很難接受她最終離開的現實,為了讓我能堅強活下去,這個交代和肯定,是她送給我最後的恩惠。個性柔弱的母親,對家人的告別異常勇敢,一滴眼淚都沒掉。我摯愛的母親,她是真的放下了。
母親終究走到了人生盡頭,再次面對「死亡」這個考驗,我瀕臨崩潰邊緣,無法接受母親離開,遺憾母女緣分只有短短四十幾年,也不斷反省,為什麼沒有能力再次救回母親?在那段渾渾噩噩的日子裡,有天夜裡,夢見母親對我微笑並擁我入懷,沒有對話的夢境,但我真實感受到母親的愛和訊息,她提醒我要堅強。夢醒後,我將留了三十多年的長髮剪掉,用短髮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母親的樣貌、恩情和無條件的愛,我領悟到,愛其實一直都在,分離只是讓我學習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愛的考驗。
我決定跨越生離死別的痛楚,
讓愛延續,勇敢鍛鍊求生的韌性。
.
本文摘自
《#人生有所謂_決斷無所畏》
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
作者:唐心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在昨天的贈書直播有提到過,作者是很有感情,而且算感情強烈的人。在這篇摘文,我們可以同時看見作者的決斷力,還有她的感性。
我很感謝作者願意分享這麼私人的情感,因為我認識的不少人做不到,他們連面對都有困難,所以根本就避而不談。閱讀能幫的忙,是我們能藉著其他人的人生,替代性地部分整理我們的內在。
祝願您,能好好面對悲傷,因為那後面有愛!
不想 照顧爸爸 在 Ant Fami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們有沒有聽過「當你很想做某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這句話。
-
人的信念能量有多強?
我第一次體會到這樣的信念可以強到逆轉我爸的失智情形,一個人的心念變了,雖然無法改變全世界,但是卻可以翻轉自己的世界。
.
學會內觀後,你會發現不只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你的孩子跟家人,因為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就算你現在用不到,但難保哪天不會發生在家人身上,所以我很想跟大家分享這些心情............我概略說一下陪伴失智爸爸的心路歷程,其實失智症是慢慢退化,等我們發現爸爸異狀的時候,他已經出現認知障礙,不認得老白的車,不認得我姐的女兒,無法回覆手機LINE,一開始我們還誤以為是他懶得回訊,後來是我一直回娘家陪他,才發現他會因為不知道怎麼打字而發脾氣,並且對時間很混淆,甚至無法接受自己變這樣而嚴重憂鬱,情緒低落。
.
如果你們照顧過生病的老人家,就知道他們其實沒有我們小時候印象中那般堅強,就算有那也是偽裝出來的,因為我爸是個很怕麻煩子女的人,他從一開始很排斥我回去陪他,總會罵我趕我回家,我沒有放棄,我就是把他當孩子一樣,很有耐心的安撫他、每天陪他說話,一直到現在,他可以放下很多不必要的執著,甚至願意跟我交心,所以我才能跟醫師一起找出他病因的根源。
.
老實說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是雙向的,當你看著自己父母難過沮喪的時候,做子女的何嘗不難過、沮喪。我原本以為自己的心性很穩定了,所以防疫期間忙到沒什麼在做靜心。但因為陪伴我爸,他的各式情緒時常打擊我,當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等全家人都睡了,一個人坐下來靜心。當你的心、念頭安定下來的時候,就發現它不是內在,也不在外在,不會受到你的習性、情緒、習慣跟頭腦的汙染,那個狀態自然會帶領我們去覺知覺察,你不再感到那麼無助,會積極的去找方法(很抽象我知道XD)
.
其實每個人都有面對疾病或死亡的恐懼,再加上年過半百的老人家很容易胡思亂想,導致他們的內心是很焦慮、沒安全感的,子女個個都在外地,我媽也不在了,爸爸的心裡多少是寂寞的。
.
我發現要幫助人釋放他的情緒,是需要學習的,因為你的心必須要夠沉著穩定,才不會被對方的思緒牽著走,我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給他無條件的愛跟安全感,讓他知道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能感受到被愛,就像他當年愛著年幼時期的我們一樣。
.
他難過的時候,我就是陪著他,甚至是給他擁抱,其實我也很無助,但愛是一種力量也是光,是一道激發人性美善的光,連我自己都沒想過這麼做,竟能帶來療癒性的魔力。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學會內觀有這麼大的力量,大到可以帶著爸爸慢慢走出他的困境.....前後兩週的時間,我爸的頭腦已經恢復到很不錯的狀態,真的非常不可思議!
.
他會主動打電話關心我們,不再呆滯,很會回訊息,不再那麼沮喪,還會跟我開玩笑。我從沒想過自己能影響家人,甚至能解決這麼多的問題。若大家經歷過父母生病,就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子女之間是很容易吵架的(呃)可能因為工作或家庭因素不能照顧自己的父母,再不然就是為了要去哪間醫院治療意見不和而吵(當年,我媽病倒的時候,全家人就為了這件事吵翻天😵)
.
.
因為我不斷學習看見自己的每個面向,全然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擁有愛自己的心,再發展出悲憫去理解我的家人,感同身受的同理心被放大了N倍,我只要想到爸爸病了,還要忍受身邊的兒女吵吵鬧鬧,很於心不忍,剛好家裡的子女裡,就我沒有正職工作,於是默默把照顧爸爸這件事扛下來,連要怎麼醫治都由我來決定,讓姐姐弟弟好好工作無後顧之憂,這樣就少了最大的爭吵點。
.
.
另外,我時常從照顧過敏的兒子的過程中體悟到,醫病關係不是只有醫師的責任,不是帶家人去給醫師看,然後靠吃藥打針就能好起來的,日常生活上的照顧還有關愛也是需要花很多心思。我很意外可以把照顧孩子的各種經驗,套用在我爸的身上,現在兒子對我發脾氣的時候,我不再是兇回去,而是安靜的讓他發洩完情緒,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能全然被接納、理解,他的情緒也就逐漸緩和下來,我才有機會進一步去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
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個困境
都是來幫助看見自己
唯有理解了
才能帶來真正的善意跟改變。
.
.
------
這段期間常常有人問我內觀到底怎麼做?
我就是從靜心入門。真正開始學習、修行都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來的,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問題,就從那個地方開始,痛苦跟煩惱是人生無可避免的考驗,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生活本來的真面目,學著不要去評斷是非對錯,而且不要把情緒轉嫁到他人身上,只能不斷用愛跟理解柔軟自己,當我知道這個道理後,就慢慢的去學習跟體會。
.
.
我的人生說不上有多麼順利,但一件事情接著一件總會有幸運的成分在裡面,我沒有太多的顧慮,也沒有所謂的矜持跟面子,什麼事都願意嘗試,心裡總是充滿很多熱情。其實我對很多事情是不太懂,甚至是少根筋的,不過我也是仗著少根筋,才不至於受到太多傷害。換做是你們,被生病的父母破口大罵,是不是就跟他們賭氣,甚至罵回去,明明是很關心自己的父母,但說出來的話卻像是讓人傷痕累累的血滴子....
.
這段期間我不斷把承受到的情緒在心裡轉化掉,不是壓抑而是真正的內化自己,這才發現其實沒那麼難,只要去掉愛裡的那份擔心跟情緒,讓家人感受到最純粹的愛就對了。
相信自己!
聆聽,是最溫柔的陪伴
陪伴,是最穩定人心的力量。
----------------
前幾天收到了九百多則留言為我爸祈福,我半夜打開電腦看到,眼眶就紅了....你們一定不知道我從中得到多麼大的力量,有一種在困境中看見曙光的感覺。
.
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是兩條平行線,可能你覺得自己的一句話沒什麼,就吝於對別人表達,但是你並不知道那句被你認為不怎麼樣的話,卻能讓正處於低落的人抽離那個情緒。真的很謝謝大家帶給我這麼多的溫暖,因為不知道怎麼報答你們,我想起很多人喜歡我做的造型饅頭,所以我剛才從900多人留言中抽了五位,想送給你們我做的造型饅頭.....下週我不用再往返娘家了,到時候做好,會用冷凍宅配寄給你們。
.
做這些東西是我的興趣,我覺得做這些很療癒身心,我在療癒心靈的同時,也能把這份幸福跟大家的小孩分享,讓我覺得很快樂。請五位被抽中的人,私訊跟我連絡,如果有人不想要我做的造型饅頭也沒關係,我可以送別的禮物給你們❤️
.
#內觀修行是讓你學會用不同角度來看待這世界
#心想事成這件事是真的XD
-----
新觀眾如果沒看過內觀文
我把自己過往的心情
貼在這給大家參考:
【關於踏上內觀修心之路】https://pse.is/3g553v
【內觀第一步~學習靜心】https://pse.is/3g6qdm
不想 照顧爸爸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6/16~17(半夜)
電視劇的劇情
一個兒子到醫院看看住院的爸爸和照顧爸爸的媽媽
兒子說:我之後會常來
媽媽很敏感的停了一拍說:是不是發生不好的事情了?
兒子:沒什麼~~我被解雇了
(媽媽很真心的笑了)
媽媽: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事
兒子:這就是大事啊!
媽媽:不是受傷,沒有生病,就不是大事!
我好喜歡媽媽的態度
她說的也是真的
特別在這樣動盪的時期
媽媽接著說:既然被解雇了,就休息一下,幹嘛還來看我?
兒子:這個時候不來,什麼時候來?
(表示平時經常忙到沒時間來)
兒子:是真的,來這裡是為了休息
就這樣很簡單的一場戲
把媽媽的溫暖和兒子當下需要力量的事情都講完了(兒子是那種平常不會把苦說出來的人)
整場戲最一開始的時候
就是兒子看見媽媽行動不便的鏡頭
那些媽媽平常不會在兒子面前露出來的辛苦感很真實
我媽和我爸也是這樣的人
他們總是在我面前呈現的是非常健康和正常的狀態
轉了身之後的辛苦都自己藏起來
買東西給我的時候很大方
當我想要買些什麼給他們的時候總是會聽見不用、不需要
但他們其實只是不想要我花錢
劇裡面的媽媽
是很多人媽媽的樣子
劇裡面的兒子
也是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人們
回家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家從來都不是某一間房子
是有你們在的地方
才是家
#用小時候爆炸頭山賊王的照片示意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