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可能沒辦法預防下背痛
看到這個標題我直接WTF
難道我以前學的都是騙人的嗎(泣
這篇熱騰騰發表自今年的研究
把從【非特異性下背痛】中復原的患者分為兩組來做實驗
※非特異性下背痛就是醫師找不到原因的下背痛的統稱,常聽到的包括脊椎骨頭很漂亮、脊椎空間很漂亮、人也很漂亮(?,但病人就是痛
實驗的目的就是要看他們復原之後做了些什麼比較可以避免復發
對象是超過百位平均年齡50歲上下的先生女士們
一組超認真給八週的團體運動、一週兩次的量身訂做回家作業、還有三次一對一的面談諮詢時間,好好的教育你脊椎的解剖、肌動學、背痛原因blah blah blah整個細心呵護讓我好生羨慕
一組根本放牛吃草,給你一本衛教手冊回家看,只有一次30分鐘的面談,有事有問題再call治療師唷ㄅㄅ~~
以上介入持續了三個月
並持續追蹤大家的狀況十二個月
發現了以下一些結果
➡️與衛教手冊相比,運動介入組的可信度、期望值、滿意度要高得多,但對於疼痛復發的時機沒有顯著差異
➡️運動組沒有顯著的減少因復發導致的活動受限、尋求專業協助或工作缺勤的比例
➡️介入的策略可以降低LBP復發的風險達45%,是因為患者至少有50%很乖,這些人有好好的接受心血管、肌肉神經控制、柔軟度、阻力訓練,但也有一半的人是沒有辦法堅持12週的介入,也就是說有些人對於身體活動和運動介入的接受度並不高
綜合以上的結果跟我自己的看法
因為下背痛的原因很多,但現代人大部分就是以下幾個原因:坐太久、站太久、負重姿勢不良,再深入探討下肢肌力不足、兩側過度不平衡、核心能力不佳、呼吸模式出問題、錯誤的動作模式.....光一個就可以解釋很久
其實給予病人好的衛教,不論用書面、用面談的方式,只要患者有接受正確的資訊並 #確實執行 來改變不良的生活模式,都能夠避免下背痛的復發,所以特別給患者運動但患者依從不高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解決下背痛的問題。
1️⃣為生活模式做出改變
2️⃣乖乖執行運動
3️⃣戴口罩勤洗手待在家
就這樣(搭配阿北的中指
參考資料:
Ferreira, Giovanni E., et al. "Exercise Is Medicine, But Perhaps Not for Preventing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Exercise and Education to Prevent Low Back Pain Recurrenc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51.4 (2021): 188-195.
衛教手冊:
https://i.unisa.edu.au/siteassets/human-resources/ptc/files/resources/safety-and-wellbeing/back_pain_guide.pdf
#物理治療師PT
#運動防護員AT
#LBP
#Exercise
#Educatio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1的網紅白白p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位叔叔阿姨大家好!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不會感覺雙腳無力、膝蓋卡卡不舒服呢? 或又是以前可以跑操場、爬高山、四處去旅遊,現在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呢? 那有可能是您的下肢肌力與肌肉量慢慢流失囉! 肌肉是我們天然的護膝,保護著我們的關節,帶給我們力氣! 我們來跟著影片一起把肌肉找回來吧! --------...
下肢肌力不足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長跑者、登山及騎車愛好者,小心跑者膝『 髂脛束症候
群 』找上門
(診次是和我們科最厲害治療師組長 曾鎮華老師合作)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記得年輕時自己還能跑完一場全馬,透過不斷的練 習最終也圓夢了,但卻也因為自己很多應注意而未注意的事情,而讓自己一身 傷,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曾發生在許多馬拉松或騎車選手身上的切身之痛:『髂 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是由臀大肌和闊筋膜張肌兩塊肌肉延伸所成,它與大腿伸直、外展、旋轉等動作有關,
髂脛束是沿著髖部和大腿外側往下連到膝蓋下方脛骨的一條粗厚纖維組織, 當跑步的時候,讓身體前進的肌肉是位於腿部前側及後側的肌肉,而腿部內外 側的肌群負責的是提供腿部穩定的功能,髂脛束除了提供腿部 動作與穩定外,也負責膝蓋的穩定。沒有它雙腿連站都不穩定了,更遑論走路。
正常功能良好的髂脛束應該是穩定又有彈性的,然而,不當的使用容易使髂 脛束產生微創傷,當髂脛束反覆出現微創傷而過程中又缺乏適當的牽拉運動, 就容易使組織纖維化而變得僵硬。髂脛束在膝蓋外側非固定位置,當膝蓋彎曲 時,髂脛束在脛骨後側方,而膝蓋打直時,髂脛束位置前移,當從事像跑步、 騎車、登山這類需反覆伸曲膝蓋的運動時,就容易使髂脛束在膝蓋處和骨頭產 生摩擦,易導致受傷發炎,特別是在膝蓋維彎20-30度時,有卡卡脹痛感。
髂脛束症候群容易發生在:
1. 扁平足:腿部過度內旋使髂脛束承受額外壓力
2. 髖外展肌(臀中肌)無力:髂脛束會和臀中肌一起合作負責大腿外側的穩定,當無力時,髂脛束需更過度使用
3. 股四頭肌無力:髂脛束需花更多的力量來代償
4. 下肢肌力不足又突然增加訓練的分量
5. 跑山路(尤其是下坡)
6. 熱身跟收操不足
7. 選用不適當的鞋子(如:訓練時穿著過度輕量化的跑鞋,或使用過度磨損的鞋子...)。
8. 長時間盤腿蓮花坐
9. 骨盆較寬之女性
如何診斷髂脛束症候群?
一般用身體理學檢查和病史來診斷,x 光一般無法幫助診斷,除非懷疑其他骨 頭問題時;超音波檢查也有部分角色,可在靜態影像看到腫脹發炎的髂脛束, 而動態檢查可見在膝蓋外側處與股骨摩擦卡彈;當懷疑其他疾患:如半月板損 傷、外側肌肉或肌腱撕裂傷、外側副韌帶或前後十字韌帶斷裂等,建議核磁共 振排除鑑別診斷。
發生時該如何處裡:
髂脛束症候群一般不用開刀治療,但請記住以下原則,治療並避免復發
1. 當發生當下立刻停止進行中的活動,在受傷部位冰敷
2. 在恢復過程中可執行髂脛束及上方闊筋膜張肌的按摩及拉筋,保持大腿側邊肌肉和髂脛束的彈性
3. 可加強訓練臀中肌及股四頭肌的肌力
4. 嚴重或慢性疼痛,經吃藥、休息或復健仍沒有改善,可選用震波或打針治療
5. 直到受傷的部位做任何範圍的動作都不痛了,才可開始運動。跑步的原則以先增加距離之後才增加速度。
若能有疼痛,但非運動不可,可選擇重量訓練 或游泳,游泳對於減輕膝蓋壓力是很好的運動選擇。
總結:
長跑者或長途單車愛好者有約20%曾經歷髂脛束症候群,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 後的收操是相當重要的,但是卻時常被忽略。記得傾聽身體的聲音,若是已經 感到不適千萬不要勉強,因為傷害往往發生在這個時候。如果疼痛一直沒有改 善,請立即就醫,尋求進一步的治療。
以下說明
圖一
大腿外側白色的髂脛束,連接我們臀部大腿肌肉至膝蓋的脛骨外側
圖二
髂脛束症候群之站姿伸展(伸展左側髂脛束為例) 患側腳往身體的後方與右方伸直,同時將身體朝右前方伸展,使左側大腿 外側產生緊繃感,維持 15 秒並做 5 次。
下肢肌力不足 在 竹子的體育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健康】自從當媽後,認識了很多媽媽,其中有些孩子發展遲緩,評估後是活動太少肌力不足,運動真的很重要,不是只有老人會有肌力不足的問題!
深蹲做得好
人就不怕老
說到孩子。幼稚園兒童、小學生、中學生
下肢肌力不足的現象
真的很常見喔!
而這些問題會一直被孩子帶進成年期
提供幾個標準給大家參考
2 歲:開始會跑、能夠急停轉彎
3 歲:單腳站立、雙腳跳、騎三輪車
4 歲:單腳站立 > 5 秒、可以把球往前踢、沿著直線走
5 歲:至少連續跳十下、手上拿東西還可以靈巧地爬樓梯
6 歲:可以走平衡桿、會跳繩
7 歲以上:大動作的發育大致上完成。可以熟悉各種運動了。
剩下的就是「訓練」的事了
以上都是低標喔。
如果做不到,務必找兒科醫師幫您評估喔~~
https://taitw.blogspot.tw/2017/09/blog-post_27.html
下肢肌力不足 在 白白p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各位叔叔阿姨大家好!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不會感覺雙腳無力、膝蓋卡卡不舒服呢?
或又是以前可以跑操場、爬高山、四處去旅遊,現在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呢?
那有可能是您的下肢肌力與肌肉量慢慢流失囉!
肌肉是我們天然的護膝,保護著我們的關節,帶給我們力氣!
我們來跟著影片一起把肌肉找回來吧!
------------------------------------
大家有沒有發現,第二組少了一下的訓練動作哇?
記得要自己再多做一下唷~~~
我們一次可以做16下 (依照個人體能狀況可分段進行)
一天可以做3~5組,組間休息1~2分鐘
這樣可以增強我們的"下肢肌肉耐力",讓您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活力!
下肢肌力不足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僅能協助身體活動、維持適當體態,肌肉的功能遠遠超出我們想像。其中對於身體代謝就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史考特醫師比喻,肌肉就像儲存血糖的倉庫,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鍛鍊肌肉促代謝
史考特醫師說明,當我們吃下一碗白米飯,會先從澱粉分解為葡萄糖,接著便會散布至我們全身。身體中能接納葡萄糖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肝臟,另一個就是肌肉。肝臟沒辦法經由訓練變大,但肌肉可以,所以它就如同儲存葡萄糖的倉庫,如果將這個倉庫擴大,我們吃進去的葡萄糖消化之後,就有地方可以去,「就不會堆積起來讓血糖變高。」
相反的,一個肌少症的患者,代表他儲存葡萄糖的倉庫很小,有部分的葡萄糖就會無處可去,最後只好堆積在血液中,「當然糖尿病擁有複雜的致病機轉,這裡只是一個簡化後的論述。」
下半身肌群很重要
「我們全身上下的肌肉,大概有2/3以上是分布在腰以下。」史考特醫師指出,如果我們只練上半身肌肉,等於只練全身肌肉的20%,是非常小比例的肌肉,對於健康的效果其實是不足的。
史考特醫師強調,尤其是對於老年人而言,下半身肌群更是重要。因為包括能不能站起來、走路、爬樓梯等維持行動自如、不會坐輪椅或臥床等,都非常需要下半身肌肉的幫忙。
50、60歲推薦訓練動作
1、徒手訓練:椅子深蹲
史考特醫師指出,由於有椅子的保護,安全性比較高。即使肌力、平衡感衰退,或膝蓋有些不舒服的人,也很適合在家鍛鍊。
STEP1:站在椅子前方,距離椅子大約半隻腳的距離。
STEP2:如同坐椅子般,臀部先向後推,膝蓋慢慢微彎下蹲。
STEP3:當臀部碰到椅子時,再以臀部的力量讓自己站起。
2、器材訓練:槓鈴輔助深蹲
史考特醫師說,年紀稍長的朋友,想在健身房做下肢的肌力訓練,槓鈴及蹲舉架就是深蹲的好幫手。特別適合膝蓋不適、有關節炎或肌力不足的年長者。
STEP1:面對蹲舉架(槓鈴),雙手抓穩槓鈴,雙腳與肩同寬站穩。
STEP2:背部打直、穩定核心。臀部向後推,彎曲髖關節,膝蓋再慢慢彎曲下蹲。
STEP3:雙手持續抓著槓鈴,作為深蹲的輔助,藉此分擔身體重量,不會全都落在臀腿。
STEP4:下蹲到最低點,再用臀部的力量讓自己站起。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3月號《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40
【相關影片】
三鐵醫師6私房撇步,緩解足部疼痛【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J7vYV4YGmUQ
肌少症非老年人專利!40歲後每年流失1%肌肉【宋晏仁醫師】
https://youtu.be/iLwQwlqAGy4
復健科醫師詳解,姿勢對了!疼痛不再來【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TBnQxNz6JUA
【相關文章】
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一窺3位名醫的私房養肌秘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578
深蹲重點不在膝蓋不能超過腳尖!醫師親自蹲給你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244
深蹲有比慢跑還傷膝蓋?醫師這樣說給你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762
#史考特 #深蹲 #肌少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下肢肌力不足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是大多數人最好上手的動作,但在加到一定重量時,常常學員或病患無法做下去的原因,反倒是覺得手腕壓力過大,而非下半身感到吃力,也就是說還沒有給下肢肌群足夠的刺激,就 ... ... <看更多>
下肢肌力不足 在 腿部訓練- 二個簡單動作加強下肢肌力|腳無力必看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二個簡單動作加強下肢肌力|腳無力必看|肌力訓練教學|腿部訓練宇劭教練是在說台語還是日文我是真的聽不出來拉但你知道下肢肌力「單腳椅子起立挑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