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我們要被告了。
因為覺得食育力大調查的研究方法令人困惑,今天早上我們發文質疑了食力全國食農教育評比,是否具備統計上的意義。
(https://bit.ly/3gOs5Yy)
結果食力就發文說,網友轉貼那篇文章的話,也會被告,只好在此公告,提醒各位讀者。
我們在此彙整一些評比標準上的質疑:
1.學童肥胖程度、民眾食用蔬果比例、作為食農教育好壞的指標,在統計上是否欠缺了劃分變因的貢獻度?忽略了民眾體型與飲食習慣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2.查詢農委會「食農教育資源平台」的公開教案數量,台南市政府有教案、高雄市政府也有教案,但就是沒有花蓮縣政府,既然花蓮縣政府在這裡根本就沒有食農的教案,為什麼用這個指標能看出花蓮是全國食農教育第一名?該文所稱客觀指標「食農教案數量」為何跟政府公開網站資料不符?
3.有機驗證面積多寡,與農民願意投入有機農法並且驗證過關的比例有關,但跟學童的食農教育相關度何在?
食力作為一個獨立媒體,發放三千份問卷,採用「客觀指標佔60 %,主觀指標佔40%」來證明花蓮是食農教育第一名的縣市,是否有研究方法上設計錯誤?完全不可受到社會大眾公評?
也就是你說花蓮好,但我認為其實不是這麼好,我就要被告了嗎?
其實不只是花蓮,食力所評比的食農教育前五名:花蓮、宜蘭、台東、嘉義縣、嘉義市。
令其他農業大縣例如雲林、屏東、台南、高雄的居民也感到很困惑,特別是確實有在食農教育資源平台上傳不少教案的台南跟高雄,竟然不在前幾名?
另外,根據政府公開採購網,食力所註冊公司「厚策思維」確實承接花蓮縣政府的標案,分別是110年的花蓮縣政府 「2021花蓮縣食農博覽會」勞務採購案,得標金額400萬元,以及109年的花蓮縣有機小農電商培訓與多元行銷推廣案,得標金額475萬元,若標案內容與此篇文章無關,那麼為何主動採用不公正的評比指標來指稱花蓮食農教育第一名?標案內容所採購的服務究竟為何?
並且,截至今年4/18的花蓮地方新聞,都還報導食力總編童儀展,兼具身份為灃食基金會的執行長,並且與花蓮縣政府也確實有合作校廚培訓課程。
以上的問題食力都沒有正面回應,只是說要對我們提告。
但食力本身不但接花蓮的標案,也另外成立食農教育相關的灃食基金會去承接花蓮的食育活動,又寫文章說花蓮的食育力全國第一,這種自己比賽,自己評審,再頒給自己冠軍的行為,被人發現,卻要對本站及網友提告,是否還具備獨立媒體的公信力?
食農教育教案設計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事觀察] 你看的是統計數據?還是公關行銷?
近日因為我們注意到西雅圖與食力的新聞紛爭,近而注意到食力這個獨立媒體背後的爭議,因此有讀者來訊告訴我們,食力與花蓮縣政府的奇妙關連。
最近食力針對食農教育做了一系列的報導,報導內容為評鑑全國22縣市的食農教育,而最有趣的就是報導的結論:
「《食力》發起台灣第一次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最終拿下「食育力五星城市」桂冠的是花蓮縣、宜蘭縣、台東縣、嘉義縣、嘉義市,而六都無論是主觀或客觀評比成績都落到中後段班」
若根據食力的報導,『奪下「食育力五星城市」冠軍的花蓮縣,在「農業與環境」、「健康與營養」分項也是第一。檢視花蓮縣的五力指標,僅「教育與文化」拿下4分,「農業與環境、健康與營養、食安與衛生、食育推廣滿意度」等都達到滿級分5分。』
看起來,花蓮真是一個五星級的城市啊!食農教育五顆星!
那麼所謂的「食育力」究竟是怎麼評的呢?食力在報導中所訂定的評鑑指標是否具備統計意義?
報導中稱:
「花蓮有機驗證面積達2424公頃、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分之1,有機驗證面積、農戶數均排名全國第一。在農業委員會提供的食農資源運用上,無論是「上傳至食農教育平台上的教案比例」及「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選拔獲獎比例」指標表現都擠入前5名,顯現花蓮縣位居食育推廣前線的教師、營養師,態度主動積極,成果也相當豐碩。而在花蓮縣民的健康營養表現也很不錯,「成人每日攝取三蔬二果的人口百分比」是第五名,「國中及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比」是倒數第五,表示肥胖比例並不高,可見飲食行為也影響了體位表現」
但我們回到農委會官方的「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臺」來爬梳資料,發現因為食農教育計畫提案的單位是各級學校,若要評鑑食農教育計畫的好壞,涉及了教案的品質、數量、人數、成效、師生比等方方面的因素,又因各縣市的農業型態大不同,官方其實並沒有公佈評鑑的KPI指標。若爬梳網站有公佈的教案數量,所公開142個教案,上傳最多教案的單位其實是農委會輔導處、農糧署、企劃處、四健會、台南市政府學習網等等,跟花蓮相關的只有一個花蓮農改場的教案,從以上公開資料看起來,花蓮縣政府並不像報導所稱的上傳教案數量前幾名。最後評鑑出來卻是食農教育第一名?
而教案數量只是其中一個評鑑指標,回頭來看,花蓮有機驗證面積第一名,除了花蓮好山好水,環境純淨,容易進行有機農法,驗證也容易過關,農糧署及花改場確實很努力推廣有機驗證面積,但這個指標跟食農教育有關嗎?
至於花蓮的小朋友「肥胖比例」全國倒數第五,能作為食農教育好壞的指標嗎?因為肥胖的因子很多,需要劃分各種變因的貢獻度,我們是否也能說,小朋友的體型與「體育活動多寡」、「速食店密度」等因素也有關呢?花蓮的小朋友可能放學後趴趴造的空間比都市的小朋友還多,所以體型比較健康?「花蓮人每天吃蔬果的人口百分比」是第五名,我們可以說花蓮人確實吃得比較健康,但飲食型態的變因也很多,否能歸因於食農教育?
這樣看來,此統計研究方法就很令人傷腦筋了,回頭去看這個「食育力大調查」,「客觀指標佔60 %,主觀指標佔40%」,採用的客觀指標本身就未必跟食農教育有正相關,主觀指標則是由食力針對22縣市民發送三千多份網路問卷,再與「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合作,詢問這三大團體對於該居住或執業縣市的食育推廣滿意度。
我們其實不知道問卷所稱34項食農教育指標為何,但就網路上的公開資料查詢,實在很難驗證花蓮的食農教育棒不棒,或許以三千多份問卷的主觀感受,以及三大團體背書,結論就是花蓮好棒棒。
有趣的是,若查詢政府公開採購網,花蓮縣政府近年給註冊食力商標的公司「厚策思維」的標案就有八百多萬,這些標案當然未必跟食力報導花蓮好棒棒有相關。但巧合的是,食力的總編童儀展,剛好也是「灃食基金會」的執行長,而該基金會也剛好承接了花蓮縣政府的校廚培訓課程。只能說食力與花蓮縣政府的合作實在很緊密。
我們寫這篇文章只是因為發現,原來看似一本正經的統計調查,可能並不是真的具備統計意義,質化研究時的問卷設計本就容易產生偏誤或誘導,引用的客觀指標也未必跟觀測的變因有正相關(研究方法的設計本身經常就讓人傷透腦筋)這樣讀者就會很難分辨,報導到底是真的,還是一本正經的胡謅?
或許食力不用給我們八百萬,只要給我們八萬,我們也可以發問卷,引用各種客觀指標,來證明食力是一個五星級的獨立媒體喔。
資料來源:
1. 農委會食農教育資源平台:https://fae.coa.gov.tw/
2. 食育力大調查報導: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5098595920
3. 政府公開採購網相關標案:https://bit.ly/3gVkfMI https://bit.ly/3vLvbSD
4. 花蓮縣政府與灃食基金會合辦校廚培訓課程 https://bit.ly/3j7F1eG
食農教育教案設計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一堂有趣的食農教育課】
.
防疫期間,校園裡到處忙著消毒殺菌,這堂課卻教如何「養菌」。由臺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專案計畫助理教授黃書緯所開設的「教育創新與社會設計」課程,這學期關注「食農教育」的議題,以「發酵」作為主軸,請來「舞春食農工作室」,同時也是臺大社會系畢業的陳其農講課。
.
陳其農致力於推廣食農教育,用飲食牽連讓經濟歷史地理、文學自然科學透過鮮活的課程展現。這次課堂上,她帶領大家製作的發酵食品,則是本土的傳統飲料─康普茶。
.
黃書緯老師希望帶領同學探索相關的人文與科學領域,目標是設計出一個給高中生的教案,希望透過遊戲的方式,讓高中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認識食農議題。
.
延伸閱讀
教育創新與社會設計課程介紹 : http://swalk.blogspot.com/2020/07/gampus.html
.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
#教育創新與社會設計
#食農教育
#康普茶
食農教育教案設計 在 教學設計怎樣創新?創新教案的六大原則與五個方法(兩場次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很多老師及家長問小玩伴團隊:「我要怎樣帶孩子或學生,生活中如何有趣地帶孩子做食農教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