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臺灣四季青草誌:123種在地青草圖鑑╳25年本土典籍總整理,24節氣常備青草保健事典」介紹
訪問作者:李嘉梅(大俠老師)
內容簡介:
最經典台灣青草大全百科指南,居家必備、收藏用書。
在西方香草風潮席捲之餘,
更多充滿成長記憶並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青草等著我們一起認識
救命青草、救荒野菜到有機蔬菜
野外求生也不怕,全天然內用外敷
隨手可得的台灣青草魅力
跟著24節氣的腳步,打開認識青草的大門
春分土人參、夏至貓鬚草、秋分洛神葵、冬至狗尾草,
本土青草順時生長,全年24節氣各有不同當令青草,
跟隨節氣變換的腳步,探索身邊青草蹤跡、學習辨識植物特徵,
進而認識青草學名、俗名、常用部位、保健功效、食用方式、園藝景觀,
初學青草最適合從此入門,熟悉青草一點都不困難。
藉由這本囊括123種臺灣在地青草的保健指南,
從名稱、產地、特徵到屬性,
從內用、外敷、觀賞到食療,
跟著大俠老師一起認識關於本土青草的那些小故事,
在24節氣裡感受最在地的臺式青草魅力!
★ 收錄野地實拍典藏照片,按圖索驥認識青草
臺北溫州公園旁一整排絢麗花叢,原來叫做臺灣魚木?
開著淡紫色花、長得像尾巴的草,真的就叫「狗尾草」?
600張以上實地拍攝照片、123種精選青草最具辨識性的觀察圖典,
一起發現身邊被忽略已久的珍貴青草,認識、熟悉並愛上它們。
★ 特選16道當季養生藥膳,跟著節氣吃野菜、喝草茶
春天是護肝好時機,適合喝杯養肝護脾的兔兒草排毒果汁;
冬天是養腎好時節,應該來碗補血養氣的茄苳燉雞湯。
身邊垂手可得的日常青草,同時也是以食代藥的保健好食材,
哪個部位可以吃、怎麼料理最順口、哪個季節吃起來美味倍增?
跟著四季的腳步,在對的節氣吃當令青草,應時養生補對營養!
★ 超過12萬字青草小故事,25年臺灣本土青草簡史總整理
桑葉能養蠶、桑葚可以養顏美容、桑根還能調理腰痠背痛、咳嗽氣喘?魚腥草煮茶可調理高血壓 、揉碎塞鼻孔能緩解過敏,還能煎蛋、炒菜、煮湯?
透過青草達人的典籍總整理,加上生動活潑、如臨現場的精彩敘述,
一起聆聽更多植株從救命青草、救荒野菜到有機蔬菜的各路青草演變史!
★ 書後索引依俗名排序,不怕青草別名難倒你
味道讓人退避三舍的雞屎藤,別名又叫「雞香藤」?
大花咸豐草原來就是一般俗稱的「鬼針草」「恰查某」?
為什麼馬齒莧又叫「豬母草」、落地生根又叫「倒吊蓮」?
一種草有多種名字好難記、青草俗稱太多讓人易搞混?
融合本草古籍及歷史典故,有趣又好記的青草俗名一次總整理!
◎ 既實用又可食用、藥用!細說臺灣本土好青草
花蓮、蘭嶼常見的麵包樹,樹幹可做家具、樹葉可當涼扇、果實美味可口,根莖還可煮保健青草茶;餐桌上常見的絲瓜,絲瓜水可養顏美容、絲瓜絡能洗碗洗澡,絲瓜根莖更是清血降壓好藥草!
透過代代相傳的常民生活智慧與經驗累積,從山野、田間、公園、餐桌全方位認識臺灣青草的生態特性與運用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屬於臺灣青草家族的那些草、那些事。
作者簡介:
撰文.攝影/李嘉梅(大俠老師)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
中華民國園藝景觀丙級技術士
隨順因緣、轉換生涯跑道,歷經10年臺灣青草的學習之旅,目前以撰寫台灣青草民族植物誌為職志。希望透過「四季節氣青草」、「保健養生廚房」、「綠活校園青草」等創意教學課程,以及採集記錄臺灣四季青草的文字影像,讓各年齡層、不同族群的臺灣人有機會重新看見——在地文化、環境生態、自然生活、養生料理的臺灣本土青草。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四季青草誌:123種在地青草圖鑑╳25年本土典籍總整理,24節氣常備青草保健事典」介紹 訪問作者:李嘉梅(大俠老師) 內容簡介: 最經典台灣青草大全百科指南,居家必備、收藏用書。 在西方香草風潮席捲之餘, 更多充滿成長記憶並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青草等著我們一起認識 救命...
「辨識植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有好用的植物辨識軟體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台灣植物辨識app免費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台灣植物辨識app免費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植物辨識 的評價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植物科技辨識體驗營領小學生認識鄒傳統植物2021-08-31 IPCF ... 的評價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免費植物辨識app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辨識植物 在 免費植物辨識app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辨識植物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白浪的瞥見】
身為一名白浪(漢人),有一段時間我總是極度羨慕著原住民可以信手捻來就講出自己的故事,部落的故事、家族的故事、遷徙的故事、獵人的故事,那些舊事在口齒唇舌之間被反覆練習,聽起來一切如新。
最近因為布農獵人王光祿釋憲案和特赦案,讓我想念起多年前和一群布農人一起入山的尋根之旅。男人們帶上了女人、小孩以及少數漢人,進入八通關古道一處溪谷。儘管那條路我已經走過幾次,但總是一五一十地走在路徑清晰的步道上,從沒想過要上攀或下切、沒想過要踏入獸徑、更沒想過要走上一條布農的回返之路。
隊伍在早晨入山,部落族人沿途拍照,其中最具備遊客資格的我,反倒成為那個拿著相機為他們留念的人(其實很喜歡他們喊我一聲「欸那個拍照的」)有的男人揹著鐵架,有的男人頂著頭帶(tinaqis)[1];女人和小孩一身輕裝,有時隨地撿起一根樹枝,親與子就牽在一起了。
同行之中,有一位安靜又敏銳的布農族長輩,布農名為Nas Qaisul Istasipal,漢文名字是「林淵源」[2]。路途中,林大哥曾多次回答我對植物名的提問、以及布農人都怎麼叫它,他多次下切到地勢較低的地方撿拾乾柴,不經易地流露出獵人的機敏和警覺眼神,除了這些少數又短暫的時刻,大多時間他都是質樸寡言的模樣——靜靜地卸下鋁製背架、靜靜地劈柴、靜靜地走著。到達營地後,我和朋友Y發現林大哥一直默默坐在一顆大石旁為大家煮水,我們忍不住笑著說:「大哥也太可愛了,到底要煮幾鍋熱水才會停手啊?」
這一支尋根隊伍主要是為了帶部落的孩子回到祖居的山林,傳承布農的生活經驗和傳統歌謠(多出我們這幾個漢人大概僅只是個意外吧?)大夥入山,穿的是平常穿的衣服、平常穿的布鞋和拖鞋,蓋的是平常蓋的棉被,用的平常用的鍋子、平常拿的菜刀。部落族人領路,我們偏離步道,上攀,進入一段植物高度及膝、沒有既成的路徑、最好手腳並用的典型中級山環境。越過了一條窄狹的稜線,便聽見溪水的聲音,很快地,一大片藍白相間的帆布棚就等在前方。
到了溪畔的營地之後,男人開始處理乾柴、起了爐灶、洗菜切菜的,準備餵飽這嗷嗷待哺、小孩與青少年占一半以上的大家。無事的孩子們很快就跳進溪水中納涼嬉戲,幾個大人坐在溪邊的大石上釣魚,孩子在溪裡也抓到了魚,全被煮進隔天早餐的鮮魚蔬菜湯裡。(個性總是小心謹慎的Y卻在此刻連人帶相機地意外落水,成為歷久不衰的笑柄。)
夜裡,在布棚底下,老人家說起瓦拉米的故事,林大哥一反日間的寡言,解釋「瓦拉米」在布農族語是「跟我去」的意思,日本話的意思「蕨類」,然後要哥哥林水源教孩子唱母語歌,先是一首充滿Uninang 的布農之歌,再來是一首和日本兵作戰後回家唱的歌,然後是「黑熊的歌」。一位大姐也說起家族抗日的故事,而這些舊事的紀念碑和駁坎,至今仍駐足在瓦拉米古道上。
更深更深的夜裡,漢人、女人、小人都入睡了。山裡傳來零星槍響,是男人外出打獵的聲音。清晨六點醒來,一隻紅棕毛色的飛鼠和一隻山羌已經被安放在營地一側的石頭上。「喔!原來飛鼠長這樣!」部落的朋友扯了扯牠的背膀。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見飛鼠。因為太心驚打獵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當場還極其愚蠢地用上「啊,我吃素啦!」推託,以免被招待野味(完全是多慮了,動物都是帶下山才處理)。
吃過早餐,收拾好營地之後,我們下山。本來以為是一路直下,但其實不然——半夜打到的獵物還暫存在四處,男人們得要沿途找到牠們,然後揹下山。山林經驗貧乏的我,在山裡早就搞不清楚東南西北,對於他們竟然不做任何標記就能找到獵物深深感到不可思議。
動物的血液還是溫的,獵人將牠們收進袋裡,我則交出了登山包的雨套,將動物覆蓋起來。身為一名連肉鋪都不太敢去、連豬頭羊頭都不敢正眼對視、連塊生肉都不敢碰的白浪,布農人能夠親手獵下動物、親手放血、親手將「動物」轉換成「肉品」的過程,都一一鮮明了我對狩獵的想像,一一抹除了我對狩獵的無知。
最近幾年我開始接受登山訓練,總覺得在山裡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或理所當然的。要能夠認得山頭、能夠在山裡存活、辨識植物、解讀動物留下的線索、判斷危險的地形能否安全通過,都需要反覆入山,並且經歷一些磨難才會慢慢懂得。而布農人過去活動在中央山脈的深處,如今,曾經豐厚的山野經驗也在當代靜默地流失、斷裂,必須一再地透過「復興」、「重返」才能勉力傳承。
2016年,林淵源大哥因鼻咽癌過世。我只見過林大哥這麼一次,他的樣子在我心中卻是莫名的雋永。他不但是布農族裡有名的獵人,所乘載的深厚傳統文化和山林經驗,使他成為一位出色的巡山員、布農文化的傳承者、生態與文化研究者的領路人,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他在1998年開始便協助屏科大黃美秀老師進行台灣黑熊的野外調查。在爭執不休的狩獵議題上,林大哥早已切切實實地揭示了傳統獵人與生態保育者兩種身分並存的可能。
後來再回到部落,和布農朋友W一起來到部落的高處,途中經過了月桃、颱風草、野生百香果。我們面著玉里鎮坐下,俯瞰著遠遠的市區,聽著剛剛忙完農事的Dama(布農語,對男性長輩的尊稱)說起布農傳統和部落故事。臨行前,Dama送了我一塊石板當禮物,還說收下會心想事成之類的話⋯⋯(當下非常震驚,因為石板真的有夠重,很苦惱要怎麼帶它回台北。)
如今,這座布農部落背倚著海岸山脈和秀姑巒溪,遙望著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身為一名白浪,我仍深深羨慕著。
註解:
[1] 頭帶是布農族人重要的背負工具。與頭帶搭配的負重方式稱為「頭額頂載法」:將一條頭帶頂載於前額,以頭部力量撐住,將背簍等背負工具靠額頭搬運。用額頭頂重物這個動作為patinbunguan。東西較重、背負的行程也比較遠的狀況下,頭帶可以讓族人在背負重物時走得比較久。(資料來源:《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2] 林淵源在玉山國家公園擔任巡山員長達25年,在占地10萬3千公頃的國家公園內,每月定期用雙腳巡邏著將近百分之40的山林範圍。林淵源具有豐厚的山林經驗,對園區所轄地與日治時代古道極為熟悉,孩童時期就被傳授狩獵技巧,年輕時的山野能力過人,縱橫東部山林,擁有「小泰山」稱號。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74年成立,81年設置南安管理站,林淵源於80年6月由臨時人員改聘為正式工友,負責第一線的生態研究、登山救難及古道修復等工作,玉管處於85年成立「黑熊專案保育小組」以來,致力於臺灣黑熊保育及生態研究,林淵源成為主力成員之一,受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倚重。此外,玉山國家公園許多人文、生態的研究案中,林淵源都是研究人員重要的搭檔,包括執行新康區動物相調查研究的周蓮香教授、研究布農族舊社建築及分佈的林一宏教授、古道研究學者楊南郡教授研究八通關古道,林淵源都參與其中。(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1523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辨識植物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吳宜靜/「沒看到你,我很抱歉」 植物學者與植物麻瓜 2之2
圖/thejane
🔗https://e-info.org.tw/node/230213
我有好幾次努力聞嗅植物的氣味、複誦著植物的名字(組合起植物名稱的那一串字,有時只能先用注音寫下),但一走出植物園,卻宛如喝過一碗孟婆湯,再也想不起新植物的顏色、形狀與氣味。往後的日子,只好繼續用花、葉、草、樹來概稱所見的植物們,心裡總是有一種「叫不出你的名字,真的不好意思」的歉疚感。
缺乏看見植物和辨識植物的能力,其實也不是植物盲的錯啊。數位世代普遍和自然環境失去了連結,造成了我們全家都是植物盲的結果,連在市場買菜、或在滷味攤夾青菜都得害羞地問一聲:「請問這是什麼菜?」如果能認出A菜或紅鳳菜,有時甚至還能贏得一個佩服的眼光。
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董景生這麼說:「歐美國家有很多新創意是來自對資源的了解。台灣有許多資源上的選擇,但一直做得不夠多,也導致現有的資源往往沒有極大化。」嗯,想想野外的幾度稀少的水蓮還能出現在菜單上,確實也是因為清脆的口感受人喜歡,而被人們努力吃回來的,「商業化」在此刻變得好讓人喜歡。
或許也因為我們不夠清楚植物園還有除了約會、呼吸清新空氣、寫生、做晨操之外的功能,所以一直無法脫離植物盲的身分。植物職人於是無所不用其極,透過策展、導覽、體驗活動、或是與藝術的跨界合作,把苦口婆心的科普教育,轉換成甜美可口的溝通,讓植物知識能夠返回大眾的日常。
儘管是蕞爾小島,台灣就像是天生幸運的田字草,擁有著5000多種植物,其中甚至約有四分之一屬於特有種。散步在台北植物園,所折射出的不僅是身為植物盲的自覺,更是一份從植物認識台灣的慶幸(如果你小時候是文青,請搭配一首 1976 樂團的C.K.M)。
三月下旬,騎著腳踏車在汀州路上,忽然聞到一陣不太合理的香甜,原來是苦楝已經開花。
原來,我還可以記得她的樣子和味道。
圖片來源:thejane
辨識植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四季青草誌:123種在地青草圖鑑╳25年本土典籍總整理,24節氣常備青草保健事典」介紹
訪問作者:李嘉梅(大俠老師)
內容簡介:
最經典台灣青草大全百科指南,居家必備、收藏用書。
在西方香草風潮席捲之餘,
更多充滿成長記憶並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青草等著我們一起認識
救命青草、救荒野菜到有機蔬菜
野外求生也不怕,全天然內用外敷
隨手可得的台灣青草魅力
跟著24節氣的腳步,打開認識青草的大門
春分土人參、夏至貓鬚草、秋分洛神葵、冬至狗尾草,
本土青草順時生長,全年24節氣各有不同當令青草,
跟隨節氣變換的腳步,探索身邊青草蹤跡、學習辨識植物特徵,
進而認識青草學名、俗名、常用部位、保健功效、食用方式、園藝景觀,
初學青草最適合從此入門,熟悉青草一點都不困難。
藉由這本囊括123種臺灣在地青草的保健指南,
從名稱、產地、特徵到屬性,
從內用、外敷、觀賞到食療,
跟著大俠老師一起認識關於本土青草的那些小故事,
在24節氣裡感受最在地的臺式青草魅力!
★ 收錄野地實拍典藏照片,按圖索驥認識青草
臺北溫州公園旁一整排絢麗花叢,原來叫做臺灣魚木?
開著淡紫色花、長得像尾巴的草,真的就叫「狗尾草」?
600張以上實地拍攝照片、123種精選青草最具辨識性的觀察圖典,
一起發現身邊被忽略已久的珍貴青草,認識、熟悉並愛上它們。
★ 特選16道當季養生藥膳,跟著節氣吃野菜、喝草茶
春天是護肝好時機,適合喝杯養肝護脾的兔兒草排毒果汁;
冬天是養腎好時節,應該來碗補血養氣的茄苳燉雞湯。
身邊垂手可得的日常青草,同時也是以食代藥的保健好食材,
哪個部位可以吃、怎麼料理最順口、哪個季節吃起來美味倍增?
跟著四季的腳步,在對的節氣吃當令青草,應時養生補對營養!
★ 超過12萬字青草小故事,25年臺灣本土青草簡史總整理
桑葉能養蠶、桑葚可以養顏美容、桑根還能調理腰痠背痛、咳嗽氣喘?魚腥草煮茶可調理高血壓 、揉碎塞鼻孔能緩解過敏,還能煎蛋、炒菜、煮湯?
透過青草達人的典籍總整理,加上生動活潑、如臨現場的精彩敘述,
一起聆聽更多植株從救命青草、救荒野菜到有機蔬菜的各路青草演變史!
★ 書後索引依俗名排序,不怕青草別名難倒你
味道讓人退避三舍的雞屎藤,別名又叫「雞香藤」?
大花咸豐草原來就是一般俗稱的「鬼針草」「恰查某」?
為什麼馬齒莧又叫「豬母草」、落地生根又叫「倒吊蓮」?
一種草有多種名字好難記、青草俗稱太多讓人易搞混?
融合本草古籍及歷史典故,有趣又好記的青草俗名一次總整理!
◎ 既實用又可食用、藥用!細說臺灣本土好青草
花蓮、蘭嶼常見的麵包樹,樹幹可做家具、樹葉可當涼扇、果實美味可口,根莖還可煮保健青草茶;餐桌上常見的絲瓜,絲瓜水可養顏美容、絲瓜絡能洗碗洗澡,絲瓜根莖更是清血降壓好藥草!
透過代代相傳的常民生活智慧與經驗累積,從山野、田間、公園、餐桌全方位認識臺灣青草的生態特性與運用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屬於臺灣青草家族的那些草、那些事。
作者簡介:
撰文.攝影/李嘉梅(大俠老師)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
中華民國園藝景觀丙級技術士
隨順因緣、轉換生涯跑道,歷經10年臺灣青草的學習之旅,目前以撰寫台灣青草民族植物誌為職志。希望透過「四季節氣青草」、「保健養生廚房」、「綠活校園青草」等創意教學課程,以及採集記錄臺灣四季青草的文字影像,讓各年齡層、不同族群的臺灣人有機會重新看見——在地文化、環境生態、自然生活、養生料理的臺灣本土青草。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辨識植物 在 台灣植物辨識app免費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App Store 上的「形色- 會上瘾的識花神器」 - Apple評分4.7 (32,581) · 免費· iOS拍照識花:1秒就能知道植物的名字和故事... 辨識準確而且快... 缺點是台灣無法註冊, ... ... <看更多>
辨識植物 在 台灣植物辨識app免費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App Store 上的「形色- 會上瘾的識花神器」 - Apple評分4.7 (32,581) · 免費· iOS拍照識花:1秒就能知道植物的名字和故事... 辨識準確而且快... 缺點是台灣無法註冊, ... ... <看更多>
辨識植物 在 有好用的植物辨識軟體嗎??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明道中學同學植物辨識系統: 透過林威辰所設計的「植物辨識系統」,使用者可透過智慧型手機,拍攝植物葉子照片,透過雲端傳回到主機,圖片會在資料庫中進行收尋、比對,找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