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芭樂人類學部落格開張,6年後2015年《芭樂人類學》實體書出版,再6年後2021年《異溫層迷航記【芭樂人類學2】》問世(所以2027年會有大事!)。
主編之一的趙恩潔老師利用開頭的序言領航並且解密,讓我們知道「目錄詩」的巧思、所收錄的每篇文章彼此關連的玄機、書名的奧義、以及為什麼網絡部落格的文章還是要用實體書形式發表。她這樣說道:
「這本實體書,可能難歸納,但會很好讀,也可能很好睡。在反覆構思之餘,兩位主編與責編也曾為了書名掙扎過。一開始我們考慮過「異溫層故事集」、「異溫層筆記」、「異溫層練習本」,但它們都太熟悉了。「那些異溫層教會我的事」太長了,適合文宣,但可能不適合當標題。「熊抱異溫層」的抬頭獲得兩位主編、某資深農友與責任編輯一致推崇,但一位資深農友表示太矯情,畢竟我們沒有真的「熊抱」。「面對異溫層」好像「太環保」,有點像談論氣候變遷?至於「異溫層奇航記」當中的「奇」難免難逃人類學原罪之一的「獵奇」,跳到高屏溪也洗不清。最後我們選擇了「異溫層迷航記」。有點幽默,有點可愛。 … 異溫層是一種氣層的意象,有飛行的感覺。… 在異溫層中會迷路,但也會著迷。會迷路,也比較謙卑。總是認為應該對人事物保持遲疑,相信真實沒有那麼容易破解,但也不怕出航。迷樣的人類學,迷樣的宇宙。」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95
芭樂人類學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人都可以作夢,但為什麼很多人不敢做、或者不敢實行?】
在西太平洋一個社會階層分明的小島上,我所接觸的的中低階層,都不太願意公開表達意見。我聽過他們表示,「不願在公開場合說話」、「在公開場合說話,我感覺好像在傷害自己」。
這樣的現象,就如同有篇文章提到的一個會令人類學者不安的說法:想望的能力在社會中並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呈現「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兩極分化……
#夢想 #社會 #想望 #做夢 #階層 芭樂人類學
芭樂人類學 在 芭樂人類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相隔六年,以「異溫層迷航記」為題的芭樂人類學2終於要在本週出版了。這週六9/25下午4:40-6:10我們在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2021年會的線上論壇上舉辦一場開放講座,邀請密切參與部落格運作的寫手們與大家分享大眾書寫旅程的經驗,也歡迎讀者把握機會提問、並且不吝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想:哪篇文章印象最深、什麼主題值得探究、未來希望看到什麼改變?
【線上講座】
面對異溫層:台灣大眾人類學的新方向
講者:趙恩潔、林浩立、郭佩宜、邱韻芳、李宜澤
時間:9/25(六),下午4:40-6:10
本場活動以Webex進行
會議室連結:https://bit.ly/2XigFpR
密碼:tafea2021
※活動當天下午4:30(活動前10分鐘)開放會議室,人數到達上限即額滿。如額滿不克登入會議室,敬請見諒。
+++
《異溫層迷航記【芭樂人類學2】》書籍頁
博客來│https://pse.is/3nv8pc
誠品│https://eslite.me/3nkned
金石堂│https://pse.is/3pcccg
讀冊│https://pse.is/3jxzrj
*紙本書博客來預購中,9/24正式上市。
電子書EP同步,下周同步上市!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18730315596079
芭樂人類學 在 芭樂人類學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芭樂人類學 創始於2009年11月,以台灣青壯人類學家為主的共筆部落格,七十多位輪值寫手多任教於大學及學術機構,從人類學觀點探索日常生活、文化況味、社會張力、與世界 ... ... <看更多>
芭樂人類學 在 [心得] <芭樂人類學> 人類學家的腦子都裝了什麼- 看板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網誌好讀版 https://manueletienne.blogspot.tw/2016/01/blog-post_22.html#more
-------------------------------------------------------------------
過往對於人類學的印象,就是一個來自都市的研究員,
來到某個原始部落居住並加入當地的生活,
當地人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持續好長一段時間,
最後能夠發表從這個原始部落裡觀察到的某些人類社會的本質。
也許就是一個這樣飄忽的想像,和人們對他們貧乏的認識,
讓這群人類學家們站出來,寫一些平易近人的文章,
讓世人試著去理解他們到底在做些什麼。
坦白說我看完一整本書還是不了解他們究竟在研究些什麼,
但是可以擷取人類學家的某些觀點,還有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服用這本書的每篇文章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首先會讀取一個看似莫名其妙,但時也具有吸引力的標題,
然後繼續看下去後會陷入五里霧中,
因為人類學者的特長就是從不同角度切入,並納入各方不同的觀點,
就好像是為了煮出一道好吃的菜而加入許多不同的材料一樣。
閱讀的過程中只覺得奇怪怎麼會有人會對這個題目有興趣、
怎麼會想到用這種方式思考這個問題,
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卻又讚嘆不已。
想要稍微接近一下這群人的思考邏輯,卻又困難重重。
有的人對於世界上某一個種族的生活習慣、文化儀式有著想要通盤瞭解的期望;
有的人想要了解黑道在村落裡所扮演的角色感興趣;
有的人探討了在經濟風暴之下風雨飄搖的工廠裡突然發生的鬧鬼事件;
有的人剛好碰上了中國某個好幾線城市卻開始慶祝聖誕節的始末;
有的人甚至去深入研究台灣鄉間的卡拉OK車現象;
還有許多人用不同觀點重新探討人類與家、社群、土地、農業和經濟活動的關係。
人類學家擅長田野和深入聽取在地的觀點,
從不同的田野經驗當中產生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
不會見諸報章雜誌,也不會在教科書出現,而是只有他們能寫出來的故事。
最後不像是社會學的書都會得到某個結論,
人類學者的結論或許更不像是一個結論,反而有種「待續」的感覺。
沒錯,當讀完這本書以後,也會有一種「自己到底讀了些什麼」的錯覺,
但是,一次見識這麼多種看待事情的方式,也許就是最大的收獲了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77.1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53393463.A.87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