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強求當100分的爸媽】
#關於放鬆育兒的6個小技巧
時常有父母來找我討論他們所遇到的難處,
時常討論到最後的結論是:你太累了,你需要放輕鬆。
現在因為資訊太發達,網路普及化,
我們很容易從網路上得到各樣的訊息,
這些訊息可能成為父母前進的動力,
也可能成為父母無形中的壓力。
(我之前發的一些文章或影片,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他人的壓力,在此道歉!)
而我一直認為育兒教養需要中庸之道,
關注孩子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
看見與滿足孩子的需要,也別忘了自己的需要,
平衡的育兒生活才能走的長、走的遠。
我也會有狀態不好的時候,
可能前一天工作到很晚、大姨媽來或生病時,
或者就是無緣由的低潮什麼都不想做(爛泥上身)
身為全職媽媽的我,
這時會運用一些小技巧來減輕育兒上的負擔。
1️⃣玩能躺著的遊戲
我很愛跟孩子們玩角色扮演,
然後自願當小寶寶或病人🤣
因為我就能一直躺著假裝小寶寶哭,
或假裝病人被診療,
有時真的會躺到睡著,孩子們也當我是很入戲這樣🤣
2️⃣給孩子一大桶水
在浴室或庭院,一大桶水就能打發很多時間,
我們家沒有庭院,所以都讓孩子在浴室玩,
也會搭配各種大小的杯子、容器、噴水瓶等,
同時我會將用完的泡泡慕斯瓶留下來,
裝一些肥皂水在裡面,光是壓泡泡就能讓孩子玩好久👍
3️⃣各種能自己玩的書和玩具
這裡要說點讀筆真的很好用👍
有家長會自製點讀,我們家則是買現成的,
(點讀筆無法替代親子共讀,但當成人很累時也可以幫忙擋一下)
還有各種附帶CD或音檔的幼兒雜誌跟科普,
可以放著讓孩子邊聽邊翻書,
有聲書、廚房組、多功能的玩具手機和故事機也不錯,
比起兒童高分貝的尖叫,被兒歌轟炸要來的好多了。
4️⃣出門避難,花錢消災
剛生完唯可那陣子,我幾乎天天出門,
你問我為什麼?當然是逃難去啊!
在家小孩的注意力跟關注都在我身上,
每天被兩個小孩哭到腦神經衰弱都快要憂鬱症,
出門孩兒的注意力不在我身上,時間過得又比較快,
公園、親子館、親子餐廳、兒童展館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最近暑假有許多活動與展覽,加上兒童藝術節開跑,
很適合帶著孩子趴趴走,除了能增廣見聞外,
大人小孩都能透透氣。(覺得真的有差)
同時我也不會逼自己要每天煮飯,
不想出門又不想煮的時候,屋伯跟熊貓很方便,
偶爾吃外食也沒什麼不好。
5️⃣固定的電視時間
我們家小孩每天都很期待看電視時間,
其實大人也很期待(終於可以耳根清靜一下)
固定時間就不用擔心小孩整天吵著要看,
可以參考之前分享日常作息表的影片(連結貼在下方留言處)。
6️⃣找到自己的村子(支援系統)
以前是整個村子養一個孩子,
現在則是父母兩人養一個孩子,
整體而言壓力與重擔都會多出許多,
所以找到自己的支援系統很重要!
如果有家人朋友能幫忙再好不過,
沒有的話也可以搜尋相關托育媒合平台,
尋找合適的臨托服務或是陪玩姊姊,
都能減輕育兒重擔,讓父母喘口氣。
學習正向教養,同時也學習放過自己,
好好對待孩子,同時也好好對待自己,
兩種是不衝突的 #共好派育兒
大家如果有其他能減少消耗育兒能量的,
小技巧或好用小物也歡迎(拜託)與我分享喔!
#為人父母的生存之道
#就是學習放過自己和看開點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
為人父母的生存之道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現代人對於關係的困擾,有很大的程度都源自於跟「家人」的關係,假如你也想要舒服的跟家人相處,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節目。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論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還是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跟大家聊聊「家人關係」這個主題。
我想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我們都是從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小時候爸爸媽媽照顧我們,長大了想多跟爸媽親近,這是很自然的事~
家庭會傷人?
只是當家裡發生一些紛紛擾擾的時候,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的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畢竟同在屋簷下,能夠和諧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上,「息事寧人」這樣的思維,卻是辛苦的開始,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情緒每天都在波動、變化;要是一昧的強調「家和萬事興」,反而容易壓抑過多的情緒。
導致家人關係太糾結,到最後養育的恩情、陳年往事、甚至於是生活、情緒、財務,全部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學生的家庭困擾,他的情形是這樣子的~
我的學生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畢業後有了工作,也曾想過搬離開家,不過考量到房價物價,掂掂自己有限的薪水,自己獨立生活實在太辛苦。
加上母親過幾年也會退休,怕媽媽一個人生活太寂寞,留在家裡跟母親作伴,還有人幫忙打理生活瑣事,想想也挺好的。於是她就選擇繼續住在家裡。
一開始還相安無事,可是隨著她工作越來越忙碌,母親對她的擔心就越來越多。怕她太忙沒時間吃飯、纖維質攝取不夠,每天都準備一大盆水果要她帶到公司去。
即使她表示整天的行程都在外頭,帶水果不方便,媽媽還是堅持。有的時候加班晚回家,媽媽也堅持一定要等門,不管她怎麼勸,要媽媽早點睡,都沒用。
她覺得兩個人住在一起很有壓力,想要搬出去,不願意自己變成媽媽的負擔,可是又放不下母親,怕媽媽一個人太寂寞,當然錢的問題也是一個考量。
這三方面的矛盾,一直在她心裡打架,讓她很糾結、為難,就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媽媽講不聽,怎麼辦?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一位朋友,在對家人關係的衝突上面,他的面對和回應方式,非常經典,於是我跟我的學生說了一個諮商界前輩的例子~
這位前輩有兩個女兒,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有天晚上,兩姊妹吵了架,妹妹先哭著跑到我朋友的房間告姊姊的狀;沒多久之後,姊姊也到朋友的房間,說妹妹的不是。
照常理來說,當父母親面對孩子吵架的時候,會很直覺的說「不要吵架!」或是會問「到底在吵什麼?」這一類想要介入排解,擔任調停者的角色。
不過我的前輩非常有智慧,他關注的焦點不是兩姊妹吵架的細節,而是跟兩姊妹說了一個「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森林裡啊有兩隻猴子,叫做『呵呵』和『癢癢』。呵呵和癢癢很喜歡一起 玩,玩得好開心的時候,都會哈哈哈一直笑,好開心好高興好興奮!
可是啊…有時候,呵呵和癢癢會吵架,一吵架,就會很難受,不舒服,不高興,很想要把對方推開,推得遠遠的…。
在一起的時候,會開心,會吵架,可是如果呵呵不在,只有癢癢一個,就會好無聊好無聊......」
這兩個小女孩在前輩的懷裡聽得很起勁,忘了哭,後來前輩接著說:
「森林裡啊,另一個角落,有一隻小河馬,牠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河馬波波,小河馬波波有一天遇到小鱷魚赫赫,小鱷魚赫赫有看起來好可怕的牙齒,牙齒好尖好尖看起來就好可怕…
小河馬波波看著小鱷魚赫赫,說:『我要來數一數你有幾隻尖尖的牙齒!嗯∼∼∼一,二,三,四,五......哎唷喂呀,怎麼那麼多啊......』
小鱷魚赫赫,看到小河馬波波沒有被牠尖尖的牙齒給嚇到,忽然也開心的想要數小河馬波波的牙齒。
小河馬波波也有很多很多牙齒,而且啊,小河馬波波的牙齒圓圓的,好可愛喔!『一二三四五,哇∼好多可愛的小牙齒喔!』。」
小河馬波波和小鱷魚赫赫,後來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下次把拔再跟你們說喔!」
前輩刻意賣關子,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兩個小女孩聽完故事,不約而同的翻下床,走到客廳,然後姊姊就跟妹妹說:「來,姊姊說個故事給妳聽。」
五分鐘前還吵的不可開交的姊妹,一下子又變得相親相愛了。
故事說到這裡,那位坐在我面前的年輕朋友,原本皺得很緊的眉頭鬆開了,嘆了口氣,笑了笑跟我說:「老師謝謝,我懂了~」
聽到這裡,不曉得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隱喻」是什麼?
會不會有種模糊的感覺,好像懂了一點點,又好像沒全懂呢?
事實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並沒有提供我的學生,任何實質上的解決方案,而是跟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就能讓他主觀感受上的挫折、痛苦等等情緒,減輕了很多,那麼到底為什麼「說故事」會有用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故事裡有「隱喻」!
而所謂的「隱喻」,它是一種繞過表意識,直接跟潛意識溝通的語言。要是你對心理學有點概念,你就會知道,在心理學裡,人的意識層面分為表意識跟潛意識。
表意識的理智思維無法控制潛意識,不過潛意識卻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表意識的行為和選擇。
這就是我的諮商前輩~哈克,在面對女兒糾紛時的策略!
他不是直接調解女兒們吵架的「表面事情」,而是說了「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就能繞過表意識,讓兩個女兒領悟到更重要的事情是「彼此的陪伴」,於是女兒們不吵了。
這就像是《孫子兵法》,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是教人打仗,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其實《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請大家要多想想如何「不戰而勝」?不用流血、殺傷就能弭平衝突,才是更高境界~
如何啟動「潛意識」?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隱喻」這麼神奇?
其實這個答案也不難,因為凡是有「隱喻」出現的時刻,它就意謂著在人們的心裡打開了「新的空間」,於是表面上過不去的事情,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前面提到的哈克兩個女兒,她們在聽「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同時,她們的表意識就跳脫出吵架的情緒,全心全意置身在森林裡,跟呵呵與癢癢在一起。
跟呵呵癢癢一起笑、一起開心、一起森77、一起失去呵呵,然後發現了會好無聊、好無聊!
透過這樣的過程,兩個小女孩的潛意識,不知不覺吸收了「呵呵跟癢癢」的故事結局;知道失去彼此會很無聊。
於是哈克不必為兩個女兒調停和仲裁,兩個女兒的紛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這就是隱喻的妙用所在!
同樣的,回到我的學生身上,雖然我沒有直接處理她和媽媽的關係,也沒有花時間協助學生細數她母親的好。
但透過隱喻和故事,她卻重新發現和媽媽的關係,不只有爭吵,其實還有滿滿的愛,他們都是相互在意的,誰缺了誰都不開心。
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思會被一些小細節給佔據,覺得對方好討厭,好想討一個公道,證明自己是對的。
卻忘了,只要有任何一方願意先釋出善意,不被表象兇惡或憤怒的模樣給限制住,主動靠近,就能看到對方身上還有很多優點。
也正是因為這份善意,幫助自己長出更多心裡空間,看見美好。
事情不一定都能解決,可是心情很快有了出口~
那麼要是你也跟我一樣,很佩服哈克的智慧,很想跟他學習潛意識的語言,我會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哈克~黃士鈞博士,精心打磨一整年,在華人地區推出他個人的第一個有聲課程。
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裡,我們會隨著哈克的聲音,進入潛意識的世界,遇見全新的自己!
今年年初蔓延開的新冠疫情,對我們的世界造成許多經濟、交通、關係的破壞,而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次疫情或許也在警惕我們。
當我們一昧追求成長、追求改變的時候,很可能是在傷害身邊的資源;就像人類之於環境的過度開墾、對生態的掠奪,這些都需要休生養息,才能恢復環境的健康!
同樣的道理,回到你身上,「表意識」為了生存而不斷擴張的人際關係,可能讓你感到疲憊或受傷,這也需要「潛意識」來幫你找回內在平衡。
我們在這個時刻,推出哈克的線上課程,是因為這個世界需要重新建立人與人的信任網絡,而【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就是能為世界、為家人重新找回愛與溫暖的課程,歡迎你的加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為人父母的生存之道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日的早晨已見赤暉,猛烈地打落於白招牌上,「時新快餐店」五個銀字相當剌目,下方「漢堡包之家」幾個紅字則比較低調,默然地安躺於落地玻璃門之上。縱使陽光不留情,仍然無礙一眾等待點餐的食客,長長的人龍裏,個個皺着眉頭,嘴裏一直嘟噥着,卻又硬要等候,倒也成趣。更早以前,那個舊招牌好像更好一點,紅底白字,加搭一個紅白相間的小簷篷,有特色之餘,又可為人龍遮光擋雨。
一個成功買到外賣的男人步出小店,只顧咬下手中的漢堡包,一個勁兒撞倒了我。站起來的一剎那,天旋地轉間,身旁的快餐店也一併轉走了,只剩下一道深鎖大閘。啊,對了,小店二零一七年就關門了,更掀起爭產風波。翌年,分裂了的大哥及二哥,分別於紅磡各開了一間新店,大哥的店是「時新快餐店」;二哥則是「時新漢堡包」。說不清,理還亂,情懷卻很無辜,只能靜候判決。
有今有昔
踏着快步,來到了有點眼熟的小店門口。背景帶點鋼琴黑,上方有兩個招牌,門口的右手邊亦有一個落地招牌,熟悉的地方在於它們採用了紅白相間的襯色,字體不大,寫着「時新漢堡包」,這是二哥的店。說時遲那時快,一名架着黑色粗框眼鏡的老人穿過自動門,步出小店,介紹自己名叫「鍾奇濤」,人稱二哥,然後就引領我到店內。時鐘搭正七時,離開門時間尚有一段距離。新店比起舊鋪細小得多,但更摩登整潔。店裏的木枱整齊地並列,黑皮卡座位靜候着,門口右方的收銀處閒擱,只有廚房亮了幾盞小燈。裏面傳來碗盤碰撞的聲音。
這是二哥幾十年來慣常的早晨,六時左右回到店裏,做着小店的靈魂——漢堡扒。先是配料,只略略見到有雞蛋、洋葱、牛肉等食材,由於是家傳秘方,他也不便透露,配好材料就開始攪肉,以前用人手方法,但隨科技發展,早已改用機器攪拌,攪勻的牛肉用鐵盤子盛起,一盤盤捧到木枱上。只見,他急忙地把幾個方盤放好,手執一個舀雪糕的勺子,就坐下來,把牛肉一球又一球地舀起,再放到方盤上排好,這個功夫要費上一小時。接着,他從廚房拿出一個印模,把一球又一球的牛肉平均放在六個洞口內,再用手壓平,就成了漢堡扒的模樣。漢堡扒必須每天新鮮製造,不能隔夜,這是傳統。就如枱面上的印模,看上去挺新淨,但其實自六十年代起,就一直沿用至今。有今就有昔,說起往事,二哥眸子變得深邃。
是的,早於六十年代,小店就由兩兄弟的父親鍾冠球創辦,當時只是一間小士多。舊陣時的士多不止賣雜貨乾糧,更會賣熟食飲料,總之一切能謀生的東西。當時他們也只賣三文治等簡食,後來,十分幸運地得到一位朋友幫忙,才有了地道的漢堡包。該位朋友於外國當西廚,回港時告知了鍾冠球原來有這一個做法,就是把一些不是最高級,但品質可以的牛肉攪成肉餅,再夾在烘過的麵包內,淋上美味的醬汁,配合起來相當美味。由於香港當時未有人懂得這樣做,現時著名的外資快餐店,也只是七十年代中期方才於香港出現。他又傳授了一個做漢堡扒的秘方予鍾家,及後鍾家再研發出一個獨特的沙律醬,成了一種新口味,二哥笑言:「初初乜都冇㗎,係得一塊肉,配埋我哋秘製沙律醬。」當時這款新作又被命名為「雜港包」,成了香港的地道美食。
鍾家一共有六兄弟姊妹,二哥排行第二,故此擔起了到鋪頭幫忙的責任,每天放下書包,就要跑回店裏工作,起初都只是賣煙仔、糖仔,後來在父母耳濡目染之下,對下廚有了興趣,逐漸學習做漢堡包。小子畢業,不似其他兄弟姊妹般到工廠打工賺錢,反倒全力到士多幫爸爸忙。當時未填海,士多門口就是碼頭,正值香港經濟起飛,生意興隆,湊巧業主要移民美國,於是第一時間問鍾冠球有沒有興趣買下鋪位,二哥大讚父親:「我爸爸做人好老實,人緣好又準時交租,所以業主唔問左右嗰兩檔,首先問咗我爸爸先。」
生意好又有積蓄,於是把心一橫,買下了左中右三個鋪位,打通擴充,裝修後,參考外國買票後才取餐的做法,一來節省很多人手;二來不怕有人走數:「啲人都唔係想走你數嘅,好多時食食吓有船嚟,佢哋幾大都趕咗船先啦,咁就冇咗㗎啦。」有見及此,他們索性採用賣快餐的模式,主力當然是賣漢堡包,就成了紅白簷篷的「時新快餐店」。當時西洋的漢堡包開始進駐香港,而且款式多樣,配料裝飾也豐富,雖然父親認為太複雜,但為了順應潮流,他就提議加上芝士及雞蛋,又改為雙層,僅此而已,希望盡量簡單一點,保持港式漢堡包的風味。
往事如煙
光輝霎眼,命運總是弄人。小店最輝煌的時光稍過,此時鍾冠球也到了退休年齡。他見兒子盡心多年,就問他是否有興趣接手小店,希望把鋪頭交予他打理。小子一心想將漢堡包發揚光大,當然答應。於是就與大哥鍾奇清一起打理小店。
怎料,一切惡運,也同時爆發。他說,做生意很有趣,任何一個基建,都能令一門生意死或生。最難的難關,就是碼頭搬遷,當時未有海底隧道,整區都沒有人流,生意淡泊。那時候,父親都勸說結業罷了,回想至此,他嘆口氣:「我同爸爸講唔好,我都喺度做咗幾十年,我點捨得唔做。」堅持還是有用的,及後開始周圍都有地盤出現,算是挽回了一點人氣,但快餐店嘛,始終不合三行工人的胃口,既然要生存就要想法子,於是他嘗試多加一點中式食物,例如很多人客喜歡吃他們的漢堡扒,他把漢堡扒煎過後,放於白飯上,淋上醬汁,又外加了一些蒸菜,加上快餐模式的效率,也就聚攏了一眾三行工人在此午膳。此外,當時又有理工大學的前身出現,很多學生都開始來小店吃漢堡包,生意開始好轉。
然而,好景還是不常。十多年前,開始傳出大地產商收購該區重建的消息,二哥眼見旁邊的店鋪開始陸續被收購,心裏也有了準備。終於,二零一七年時,他們的鋪位都被地產商收購了。最讓他始料未及的,竟然是身邊的兄弟姊妹,為了賣鋪的三千多萬,竟然掀起一場爭產風波,令本來能營業至當年十月底的小店,八月就突然結業。未幾,傳出了二哥重開「時新漢堡包」的消息,引來了大哥的提告,六人你一言、我一語,兄喊冤、弟呻枉,擾攘一輪,最後二哥及大哥各自重開新店。當初如何哭辯也好,他今天只拋下一句:「咁多年經歷咗咁多,都唔知點講啦。」不願再爭論,孰是孰非只一時,唯獨情懷永恆。他重開小店,只為兩個心願。
第一,很多街坊見他們結業,都十分關心,每次碰上老顧客,對方都會衝上前猛問小店會否重開,埋怨沒有漢堡包吃。不止是老街坊,還有一眾理工學生,結婚生仔後,都會帶上後代來光顧。他放不下這份情誼,但年事漸見高,能力也是有限。此時,他的兒子卻表示願意幫忙:「我今年六十八歲,佢唔幫手都好難再重開啦。」於是,他決定一試,以報答街坊多年來的支持。
第二,他一直以鍾家的漢堡包為榮,亦曾經答應過父母,會將它發揚光大,若此時終結,大家都只會記得爭產的黑歷史,浪費了父母的心血,也白花了他一天也沒有離開過鋪頭的大半輩子。「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嘅獨特,唔係每樣嘢都可以保存咁耐,唔係每樣嘢都有咁多人擁護咁耐。」開放式廚房開始煎着漢堡扒,香氣四溢。小店轉眼間已快滿座,眾人享受着那煎炸的聲音,氤氳飄繞於牆上的十六個大字「時尚風釆;與時並進;新鮮新意;薪火相傳」。
執拗僅一時,還願經歲月洗禮後,說起「時新」,只記得她的經典情懷。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時新漢堡飽
地址:紅磡德康街黃埔花園12期家居庭22-23號鋪
電話:2387 2868
營業時間:10am-9pm
詳情: http://bit.ly/2R6zbhd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為人父母的生存之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油畫展 #劉彥沂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劉彥沂外,還邀請到 #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督導楊雅涵,來介紹劉彥沂。
▲藉由畫中人,將真實與生活最直接地轉譯在藝術裡
▲藝術家劉彥沂以人物作為畫中主角,並呈現人在自然狀態下的樣貌,藉由自我的感受,畫出對畫中人的情感及畫中人本身的感受,讓人物不單只是呈現出「人」這個外在形象,而是表現出「人的某種內在真實」。
▲從小成長於充滿藝術氣息的陶瓷之都「鶯歌」
在充滿藝術氣息的陶瓷之都「鶯歌」出生的劉彥沂,從小就在藝術相關事物的環境中成長,而對藝術有著濃厚興趣的父母,則都從事陶藝相關的工作,所以父母的工作室就成了劉彥沂小時候玩耍的好地方,爸媽可能在忙著趕工陶藝作品,劉彥沂就在一旁一起捏土、燒窯,因此在這樣藝文資源豐富的環境下,便培養了她對藝術的興趣與熱愛。
▲求學時期對於〝藝術〞以及〝人〞的喜愛萌芽
雖然求學時期不是就讀與藝術相關的學校,但依舊喜歡畫圖或手工藝等活動,而大學時期所念的兒童心理與諮商輔導也是劉彥沂喜歡且感興趣的事物,出社會後接觸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工作,不論是兒童美術還是工藝木雕等等的經歷,同時也漸漸開始發現與人相處的有趣之處,也讓劉彥沂內心更加渴望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與父母再三商量後,決定回到家中,走向陶藝工作的道路。
在家幫忙陶藝工作上手後,也累積了自己的訂單和客人,並培養出生存的能力,漸漸穩定的生活讓劉彥沂希望有機會學習更多新的事物,至畫室學習時接觸到了油畫這項媒材,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她感受到自己內在的改變與對於繪畫的熱愛,因此便越來越想深究藝術的意義與所帶來的感動,因此進入了台藝大美術系碩士在職專班就讀。
▲新生活新感受,第一步是將自己變成畫筆下的主角
在台藝大的生活令劉彥沂興奮不已、新鮮感十足,在環境、課程與身邊人們的刺激下,總是有著許許多多的想法想要創作,而研究所教授也以更深沉卻又自由的方式來與劉彥沂對談,教授建議劉彥沂可以將自己最想畫的題材當作作品的主角,一開始她選擇了畫自己,將自己變成畫筆下的主角,這過程好似一種自我治療與發洩,並且在教授的提議下也同時創作著以表達自我內心世界為主的風景畫作品,慢慢地,這樣的方式讓劉彥沂的心更加穩定平和,在畫畫的過程中是一種反思,不論是人生或者是作品,也從此刻開始,劉彥沂對於〝人〞這樣的題材產生興趣,並創作了一系列以人為主的作品。
▲人,透過社會經驗累積,來瞭解人
喜歡人,是因為覺得人很有趣,劉彥沂覺得我們人雖然會將外表表現出我們想要表達的模樣,但其實內在又是完全不同且隱密的一個世界,而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人心也會跟著改變,與風景不同的是,人可以與人連結,並藉由油畫作品產生聯想,畫面中的人物是否有怎樣的故事與情感。
作為人類,我們用所有的感官來感覺、了解世界,用視覺為前導,來引領其他感官解讀世界,並在各種感官、環境與各種生物之間的作用下,得到屬於自己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在人生的過程中不斷地累積,構成不同的自我,但過程中必定包含了與他人相同或是相近的經驗與感受,使得我們對事物有了相近的判斷解讀標準,這些便影響了我們所身處的這個社會中的價值觀、行為與文化。
▲藉由畫中人,表達人的某種內在真實
因此人們懂得透過肢體語言、外在形像、冷暖色調等,來判斷其他人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及其中的含意,但人類隨著成長也漸漸學會透過外在行為來掩飾內心深處真正的情感與想法,不再像孩提時那樣地直接、坦率,人們卻常不經意地藉由某些細微的表情動作,流露出自己的內在狀態而不自知,因此劉彥沂想呈現人在自然樣貌下的真實,並運用畫製他人的方式使藝術家成為旁觀者,藉由自我的感受,畫出對畫中人的情感及畫中人本身的感受,讓觀看者能從中感受到真實,讓人物的表現上不單只是呈現「人」這個外在形象,而是在當中表現出「人的某種內在真實」。
▲藉由畫布空間,將生活最直接地轉譯在藝術裡
而作品中的空間也不只是單純的空間呈現,它所代表的是某種心靈空間,屬於畫中人的心靈空間、屬於藝術家劉彥沂的心靈空間,亦或可能同時屬於觀看者的心靈空間,劉彥沂所想表達的便是內在的真實呈現,而這也連結起藝術家與觀看者之間的橋梁,這橋梁正是來自於兩者間相似或共同的生命經驗。或許正如英國藝術家盧西安‧弗洛依德在他所寫的一篇主題為「將生活最直接地轉譯在藝術裡」的文章中提過:「一幅能打動人心的畫作不只是讓我們聯想到生活,而是本身必須要擁有生命力,能夠反應出生活的某些層面。」
在創作的過程中,劉彥沂覺得真正重要的是要回歸到自身所想要表達與追求的,因此對目前的她來說,真正想追求的便是人們對自己作品的「感動」與「共鳴」,就如同當初劉彥沂也會因某些作品而感動落淚、激動不已,進而促使她踏上創作之路,並且也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磨練,以期望作品亦能感動觀看者,以獲得共鳴。(文:金車文藝中心)
劉彥沂學歷: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
為人父母的生存之道 在 人都是因緣相聚或分離,人總會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靠攏,受到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是為人父母應盡的責任,孩子應盡的責任,人類恆久的生存之道。 因此,沒有必要為他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而感到失落,甚至悲傷。 感情在乍看之下,很美好,但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