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歉的清理法」訣竅就在於:不帶情緒地單純表達意見。
假如你跟朋友是在敏感話題上的核心價值觀有所衝突,在表達時就務必小心,不能講得太直接,也要格外注意禮貌。跟對方明說你不認同有機的純天然花生醬對健康有益,這沒什麼關係;但「女人憑什麼有選擇權?」「巴勒斯坦根本不該獨立!」「新英格蘭愛國者美式足球隊都是靠下三濫的手段才會贏球!」這種白目內容就不該大聲嚷嚷。
遇到這類情形,如果你不認同其他人的看法,也不想吃人拳頭,或是被政府列入禁搭飛機的黑名單,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傳達彼此的想法不同,然後識相點,讓一切到此為止。
比方說,你是個家長,而身邊總有其他人愛指點你帶孩子的方式。有可能你也看不慣他們怎麼教孩子,但你沒有他們雞婆,知道這種事不適合多嘴。畢竟,教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爸媽的出發點也是出於對小孩的愛。對於旁人不請自來的高談闊論,你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在「由衷採納」跟「聽到一肚子火」之間取得平衡,既然育兒建議經常反映出你們迥異的價值觀,自然也會牽動著你們的感受。
有一天,你帶孩子去公園的遊戲區玩,聊到孩子跟爸媽是否晚上該睡同一張床的話題時,現場的家長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辯論起來。假設其中一個媽媽叫史黛西,她跟你的立場相反。
對於孩子晚上跟爸媽一起睡,耽誤他們生完小孩後恢復的兩人時光,你跟史黛西的看法不同,你也不希望她因此認為你是失職的家長。無論你的立場是贊成或反對,你都不想在表達相反的意見時,讓史黛西覺得受到冒犯,或是害你的小孩在遊戲區受到大家排擠,衣服還被別人寫上「你爸是混帳」。
在今天以前,你可能會擠出微笑,勉強點頭,或許還會花個二十分鐘聽史黛西氣憤地說個不停,抱怨某些家長沒有照她認同的方法養育孩子。而你這種壓抑自己接受的行為,外加消耗了二十分鐘的在乎成本,就好比是有白蟻在木屋裡開趴,瘋狂啃蝕著你的內心。
你需要施展改變人生的魔法,愈快愈好,不要拖延!
下一次相同的情況又上演時,你只需要平靜地望著史黛西,聳聳肩告訴她:「我懂,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嘛!」接下來你就轉移話題,開始聊些不痛不癢的事,比方說,喬治克隆尼真的愈老愈帥嗎?(其實不是。)
透過這種說法,你傳達了史黛西的意見並不是唯一的看法,而你也不想附和她或是跟她爭辯。你沒有攻擊她的價值觀,在過程中也沒有傷害到她的感受,所以你既不會成為也不會看起來像是王八蛋。你坦率以對,而且毫不失禮,你可以順利脫身,心裡明白你不用顧及史黛西在想什麼,她也無法對你說的話挑出任何毛病。
這個時候,你的心情會是如何呢?沒錯,你完全不用感到抱歉。
.
本文摘自
《#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
活出理想人生的身心靈清理法則
.
作者:莎拉.奈特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看法跟他人不同,不需要抱歉,也不用爭論。能點到為止,這是超讚的修養。我會想要分享這本書,是可以讓各位看到一種態度:當我們用誠實與禮貌照顧對方的感受之後,就不用為想法不同感到抱歉!
這本書使用類似「負能量」的方式書寫,從前一篇摘文的留言可以看到,已經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共鳴。有朋友以為「『幹』捨離」是寫錯了字,我想補充一段「幹捨離」的定義:
.
所謂的 #幹捨離,指的是先照顧好你自己!
就好比是搭飛機時萬一出了狀況,你需要先幫自己戴好氧氣罩,才有餘力幫助他人。
幹捨離也代表允許你自己對各種情況說「不」,勇敢宣布「我不想」、「我沒空」、「我負擔不起」……等等。
更重要的是,幹捨離的真諦是讓你在說「不」過後,不被困在擔心、焦慮、恐懼、愧疚的負面情緒中,讓你可以停止把時間花在不喜歡的人身上,也不用再去做不喜歡的事。
幹捨離也意味著減少內心的雜亂,擺脫生活中讓你心煩的人事物,將內心的空間保留給自己由衷在乎的對象...
.
祝願您,能照顧好自己,藉著誠實不失禮又點到為止的自我表達!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GEM鄧紫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tream/Download the song here: https://GEM.lnk.to/LLS 某個凌晨,G.E.M.鄧紫棋漫無目的坐在熱鬧過後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看著皎潔的月亮看到天亮。她心裡迴響著無數問題:人生的意義為何?努力是為了什麼?真正的自己是誰?…… 連續很多個凌晨,她看著...
「濫訴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GEM鄧紫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楊岳橋Alvin Ye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閒聊] 關於濫訴- 看板LAW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司法院- #修法快訊#民事訴訟法#濫訴#司改改什麼雪莉?你 ... 的評價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惡意、不當目的或有重大過失語意模糊,司法院濫訴定義應更明確 的評價
- 關於濫訴定義 在 何謂濫訴? - 考試板 的評價
濫訴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除非你自殺,否則沒有任何痛苦足以毀掉你,一切都是過程】
這幾天和讀者在限動對話,從吳亦凡事件延伸一個問題:
女人如果被暗示要上床才能上位,否則事業無望,面對權勢威嚇,她到底有沒有選擇權?以及一個女人在名利面前迷失、做出她不喜歡的事情,算不算自主?
讀者各種理論大噴發,丟給我多角度觀點,而我也慢慢彙整出我自己的完整邏輯,在一波波頭腦風暴中回顧往事。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
過去讀張愛玲、亦舒、珍奧斯汀到西蒙波娃,她們經常透過作品描繪「金錢等於權力,權力等於性剝削」。
例如《第一爐香》的葛薇龍,因為受制父權社會的規則,最後不得不成為交際花、權貴們的玩物;再到亦舒《喜寶》,講述女主角滿足物欲背後的心靈空虛,以及在情感中無法握有選擇權的悲哀。
更別說 18 世紀的珍奧斯汀,女人根本是婚姻市場的選物,充滿長輩們的盤算與門戶較量。
這造成很多作者喜歡透過這些經典文學,警惕女人必須要財務獨立,有自己的房間,否則就是任人宰割。
我也是,事實上直到現在,我這個立場仍舊站穩不變。
可是回到現代社會,時代氛圍到底和張愛玲身處的時空不同。
今天那些夢想或不小心成為喜寶跟葛薇龍的女孩,雖然很可能會面臨到被權勢者玩弄情感的結局,但是她們還是能重返職場、擁有工作賺錢的能力,她們並不會像葛薇龍和喜寶一樣逃出無門。
-
張愛玲和珍奧斯汀,寫的是她們那個時代的悲哀,因為女人真的沒得選啊,出去找工作也找不到的那種。
現在不見得如此。
就算事後發現被欺騙感情跟身體,女人仍然擁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甚至,我們可以將這個歷練視為一種覺醒,明白有些男人行走江湖就是會靠著他們的才華、金錢、能力去讓女人跪舔。
相對女人也是,有些男人同樣喜歡女人漂亮、有才華、能力好,什麼都要好棒棒,以上性別是可以置換的。
可以確定地是,不管怎樣,一段關係,你必須拉長時間觀察,除了確保自己不會那些濫用權力的人欺騙,你也有更多時間去瞭解這個人的本質和你是否相似、善不善良。
你必須考慮你在感情中到底「需要」什麼,對,我說的是需要,在於我發現很多人的「想要」並不符合他的「需要」。
例如,一個男人明明很自我、大男人主義,卻要求另一半不只要有主見,還要她溫柔婉約,但撒嬌又不能像女孩,還要求要一個「平等」關係。
但他卻沒思考,個性毛這麼多,他心目中的「理想關係」到底實不實際?另一半勢必要配合他比較多。他要的平等,真的能完整實踐嗎?
你要辨識你的需要,找一個和適合你的性格、能夠供需互惠的人在一起,當然,以上前提都是要建立在雙方相愛。
對一個人知根知底,需要時間。
-
回到正題,自 me too 運動以降,社會氛圍慢慢改變,尤其在台灣,我認為台灣比起日本、韓國的平權意識都開闊很多。
女人永遠都有選擇權。
是啊,我們難免會在挖掘自己的途中真心錯付,身體吃虧,心靈受創,但今天妳不管做了什麼「事後回想起感到錯誤跟難受」的決定,這永遠不會毀掉妳的一生。
我的母親單親撫養我 31 年,從幫父親扛下負債到成為女老闆,期間沒有依靠過任何一個男人。
幾十年前,一個女人帶著小孩在外打拚,辛苦程度絕對讓人意想不到,但我母親做到了,而這讓我明白:
女人真的做得到,在於我們願不願意放下千百年來的惰性,勇敢探索、自我超越罷了。
再來,幾年前,我被欺騙成為小三,被對方高貴的職業頭銜跟外表所惑,最後發現被騙,我心甘情願等他處理正宮問題,換來自是一頓心酸羞辱。
我常常在想,我那時候狀態是「自主」嗎?
現在我的結論是,那是自主沒錯,但不是「真正的自主」,因為我喜歡他,不過是他符合社會定義的高富帥,我是被各種「政治正確的條件」所蒙蔽,被從小到大被偶像劇影響,被社會資本主義的價值影響。
我以為那些大家追逐的條件,就是「我要的」。
我卻沒有思考過他適合我嗎?他愛我嗎?不要說這些無法觀察,不,這些真的可以感受得到。
可是,我必須經歷這一遭。
-
就是經歷過,透徹反省過,我才知道我是誰。
「真正的自主」,就是你深刻瞭解你的本質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釐清個人與社會的分野,最終做出最「讓你開心」,以及不欺騙他人跟自己的選擇。
自主,必須建立於你的開心及對外界的尊重,辨識你的同道中人,畢竟當你舒展自己,絕對會有人受到干擾、看不順眼、指指點點。
那就回到孔子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你就去找彼此坦承、真心理解你行為的人交朋友、建立親密關係。
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坦白說,我現在身邊就是有這麼一群朋友。
數量很少,但他們知道我是誰,一路看著我的蛻變、持續反叛、事後反省,他們支持這個我,欣賞這個我,和我和平共處。
-
《紅樓夢》有一段我很喜歡,是賈寶玉跟晴雯的對話,晴雯心情很不好,賈寶玉買扇子給她撕,晴雯說扇子是拿來搧的,沒有人拿來撕。
賈寶玉說,有人喜歡用搧的,有人喜歡用撕的,但是不管什麼方式,「只要你是開心的,那就是對的方式。」
賈寶玉是人間清醒,這是我心目中的自主。
回到家庭主婦或職業婦女,回到情婦包養,回到談一段感情,回到想要找有錢人又要找真愛的那群女人,回到妳們的選擇本身了。
妳痛苦嗎,妳開心嗎,如果妳情緒這麼糾結,而且這份糾結並不包含心甘情願,那麼這真的是自主嗎?在於妳很不開心啊。
不開心,代表內心一定有衝突跟矛盾在其中,那麼這時候,妳不能去欺騙這是自主。
妳要撥開迷霧,分析妳為什麼不開心,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你才跟著這麼做?還是這是你追逐某種自我實現時必須取捨的代價?
前者跟後者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打從「本心」你就抵觸了;後者,則是練習承擔你的個性與行為形成的後果。
如果是我,前者我是完全不會隱忍;但是後者我會忍,我會修,因為後者,我視其為負責。
向下扎根到靈魂最深處,不要再逃避了,深入剖析它,很痛苦,很想死,但妳一定會知道答案,端看妳願不願意為妳自己勇敢而已。
-
我遇到一個遭受主管性侵的女孩,被性侵後,她催眠自己跟主管是有愛的,但那個主管已婚。
有沒有很熟悉這種騙術,社會新聞一大堆。
女生告訴我,她覺得人生盡毀,走出傷痛花了 8 年這麼長,「但我面對過去,原諒自己,因為犯錯的是他,不是我。」
後來,她直接轉職換新工作,目前嫁到以色列,婚姻幸福,我覺得她好酷好勇敢,好險,她有活下來。
她對我說:「我希望奶媽能夠有機會告訴讀者,我們永遠都有選擇權,但途中發生不對勁時,不要勉強自己。」
-
以色列女孩的故事給我很大的鼓舞。
不要強迫自己喜歡,還以為是自主,因為妳不快樂,連「痛並快樂著」的成份都沒有,剩下的只有痛跟羞辱,那麼對我來說,它只是自我安慰,不是真自主。
但沒關係,都是過程,拋開框架,寬恕曾經的荒唐、別人的錯誤,你還是會柳暗花明的。
容我回到賈寶玉的扇子理論。
扇子,照理說是拿來搧風,但有人撕它很爽,不覺得曹雪芹在這段就是一個譬喻嗎?
限動裡,我透露自己嘗試過多人運動,這個體驗我實在不喜歡,在於那時候我的身心狀況極度崩盤,但我發現有人真心樂在其中,還帶著伴侶一起加入,這是他們解壓與找新鮮感的一種方式。
聽完後,我覺得很棒啊,而也是經過這一遭,我更確定我是一個性愛合一的人,無法性愛分離。
有段時間會回想,我到底在衝啥小?
但現在我清楚,這都是我歷劫過後的寶藏,哪怕過程瀕臨自我毀滅,但我出來了,正是如此,我真切明白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需要什麼。
也許未來某些想法,我還是會隨著社會氛圍前進改變,但人格基底已經確立了。
天啊我整個不斷離題,總之我要講的是,多人運動在傳統價值裡很「毀三觀」,可如若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一群喜歡多人運動的聚在一起多人運動,不是很好嗎?
關鍵是,你要開心,還有尊重別人。
人生苦短。
-
ps. 這篇文章有好多東西都還沒講完,但字數有限,有機會再說,等我未來出書和大家分享,不過目前都還在各方洽談中。
以及,九月我會去讀師大國文系在職專班,默默考上一陣子了,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多東西。
嗯,忽然感到這篇文章毫無章法,常常一扯就太遠,需要一個專業編輯拯救幫我拉回來~!😅
濫訴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彈性的心靈 #自我反思
#反求諸己 #週五的沉澱時間
.
別人出於本能的固執而抗拒你的好意,或許會讓你覺得有挫折感。但你可能沒有意會到的是,自己也有一樣的毛病:你也會出於牛脾氣而限制了自己的創意。
.
從小,我們的腦袋瓜其實是很有彈性的。我們學習新事物的速度會比大人快上很多。我們可以將這種「超能力」歸因於一種自覺無能或弱勢的感受。感覺自己比起大人什麼都不會,我們會產生想好好學習的動機。我們會發自內心產生好奇心與求知慾。我們會虛心以待雙親、同儕與師長的影響力。
.
進入青少年期,我們不少人都會有受到某本書或作家影響很深的體驗,我們會被書中新鮮的主意迷住,因為我們對影響力懷抱開放的心胸,因此這些早年與嶄新想法的邂逅,會深深入我們的心靈,成為我們自身思考方式的一部分,進而影響我們數十年之久。這一類的影響,會充實我們的心靈地景。事實上我們的智識與智力,也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從年長者與有智慧者身上汲取教訓與創意的能力。
.
如人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失去彈性,人的心靈也會在老化的過程中變硬。而相對於弱勢的感覺會賦予我們動力去學習,變強的優越感會在不知不覺中入侵我們,讓我們把新點子影力拒於門外。有些人會主張我們活在現代世界裡,警覺心來就應該要高一些,不好隨便相信別人。但比起被詐騙,更大的危險其實來自於心靈的封鎖。人愈年長,就愈是這種危險的高風險群,同時也是一種廣見於現代人類文化中的現象。
.
首先讓我們來定義一下何謂理想的心靈狀態,那是一種未成年的彈性與已成年的理性可以並存的狀態。這種兼具彈性與理性的心智,不會輕易對外來的影響力說不。而就像你得善用策略去融化他人的抗拒,你自己的心靈也需要同樣的軟化處理,以免你的思緒經久變硬。
.
要達到這樣的理想境地,我們首先必須採納蘇格拉底哲學中的金科玉律。蘇格拉底早年有位崇拜者是個名叫凱勒(Chaerephon)的年輕人。凱勒豐因為雅典人愈來愈不如他一般尊崇蘇格拉底而深感挫敗,於是他走訪祭祀太陽神阿波羅的德爾菲神廟(Oracle of Delphi)去問了一個問題:「放眼雅典,還有人比蘇拉底更具智慧嗎?」先知回答沒有。
.
凱勒豐覺得先知果然識貨,便興高彩烈地衝去把這好消息告訴他的恩師。但生性謙遜的蘇格拉底並不開心聽到這個消息,於是他決心要證明先知這麼說是錯的。他去拜訪了許多人,從政壇、藝術界、商場上,每一位都是在各自的領域中有頭有臉的人物,然後問了他們許多問題。如果是回答本業的問題,他們每個人都講得頭頭是道,聰明得不得了。但問題一旦牽扯到他們很明顯一無所知的主題,他們雖然還是會長篇大倫,但所說內容都是陳腔濫調,顯見不是深思熟慮過後的心得。
.
最後,蘇格拉底只得承認先知是對的――他確實是比其他人都有智慧,理由是,只有他一人認知到自身的無知。一次又一次,他再三確認了自身的想法,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與卡在內心幼稚的情緒。他活在世上的座右銘是「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活」。蘇格拉底的魅力所在,包括他之所以會在年輕人之間所向披靡,就在於他有一顆高度開放的心靈。本質上,蘇格拉底佔據了有如無知小兒般弱勢而無助的立場,有問不完的問題。
.
你可以這麼想:我們嘲笑十七世紀的祖先有各種迷信而不理性的想法,那二十五世紀的人又會如何嘲笑我們呢?科技雖然日新月異,但我們對世界的了解是有限的,我們的很多想法都受到上一代人所灌輸的偏見制約,受到文化的制約,也受到所屬歷史時期的制約。另外,人類的心靈日漸僵化,也讓我們的想法受到進一步的限縮。對我們所知抱持多一分的謙遜,將有助於我們多一分好奇心,也會讓我們對各式各樣的想法抱持多一分的興趣。
.
--
.
📖以上摘文節錄自書籍《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The Laws of Human Nature)。
.
雖然本書書名乍聽之下可能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不是又是一本什麼讀心術、裡頭寫著各種沒有跟據的偽心理學書籍」,但實則不然。偷偷說,本書在美國亞馬遜獲得了5,827個讀者評分,拿到了將近滿分的4.8顆星(不查不知道,查了嚇一跳;但讀完,也許你會感覺不意外)。
.
作者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在本書裡融會貫通了包含歷史故事、人物史實,輔以心理學、哲學等概念,有憑有據地引經據典,試著切入探討各種真實出現在人類行為中的樣貌,背後深藏的故事。
.
雖然讀過後,我並不認同作者全部的論述,但我倒覺得,作者其實也未必希望讀者照單全身。反而希望我們駐足思考,甚至與他的分析進行對話。週五的夜晚,與大家分享這本好書。也十分感謝發行本書的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將這本好書帶給我們。
.
👉 閱讀本書 https://reurl.cc/noA9Xn
濫訴定義 在 GEM鄧紫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tream/Download the song here: https://GEM.lnk.to/LLS
某個凌晨,G.E.M.鄧紫棋漫無目的坐在熱鬧過後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看著皎潔的月亮看到天亮。她心裡迴響著無數問題:人生的意義為何?努力是為了什麼?真正的自己是誰?……
連續很多個凌晨,她看著月亮彈著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也許是因為離家數月想家了,也許是因為凌晨總會情緒泛濫,但也許無論身邊有沒有人陪伴,有些事終究只能一個人面對,所以人總會感覺孤獨。於是,她寫了《孤獨》。
「我從小到大 凡事都要做到第一位
再艱難咬著牙 再累我不流一滴淚
我有著強迫症的意志力 天賦不能浪費
我讓我家裡幾個櫃子裡都放滿了獎盃」
從十六歲出道以來,G.E.M.鄧紫棋獲獎無數,一次次創下樂壇的輝煌紀錄,她卻在獲得第一座金曲獎之後,正式發行《孤獨》一曲,因為她早已發現...
「我已經變得熱可炙手 但優秀還是沒有為我帶來自由」
她用最孤獨的剖白,安慰同樣感到孤獨的無數靈魂。
這首歌,送給所有曾經或正在感到孤獨的人們。
《孤獨》
作曲:G.E.M.鄧紫棋 / Ludwig van Beethoven
作詞:G.E.M.鄧紫棋
製作人:G.E.M.鄧紫棋 / T-ma馬敬恆
又是另一個夜 雨飄的夜
在一條喧鬧後的街 我望著月亮
忘了是雨還是淚水突然滑過臉上
心喃喃自語 我卻又聽不見
白天 我總笑容滿面
為什麼每夜 我總輾轉難眠
自律和壓抑 到底如何分辨
說要做自己 卻不敢對自己正眼
原來孤獨 是燈光下 所有人都對我佩服
但月光下 卻一直害怕自己退步
你別停下 有個聲音催促
但這無盡的賽跑為何追逐
If ain’t nobody stayed with me
那這是演給誰的戲
我看著一路多少人都撲空
到最後 怕自己也沒什麼不同
也背向了背向了初衷
皎潔的月光 請潔淨我
洗淨年月潑的墨
熄滅我吞下的煙火
我從小到大 凡事都要做到第一位
再艱難咬著牙 再累我不流一滴淚
我有著強迫症的意志力 天賦不能浪費
我讓我家裡幾個櫃子里都放滿了獎杯
這世界告訴你 成功要靠自己
什麼叫做成功我卻不知道定義
我已經變得熱可炙手
但優秀還是沒有為我帶來自由
原來孤獨 是感覺自己是那藍天下的枯樹
站在高處 傷口得自己捂住 無處哭訴
雖然我堅強但是我也偶爾無助
每當我祈禱上帝說努力了就好
但面對世界我只感覺自己瘦小
They say when you‘re lonely, Hang out with homies
他們不懂 說得容易 但我的Home里只有Me
皎潔的月光 請潔淨我
洗淨年月潑的墨
熄滅我吞下的煙火
對自己說了多少遍 I’m a superwoman
我逼著心裡面 那渴望愛的小女生
要學會成熟點 有話就說給日記本
終於發現世界再冷 沒有我對自己狠
我爸教我恆心能讓 鐵柱變成針
但一不小心能讓 泥足陷很深
我是不是應該換個第三人稱
問問自己 其實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原來孤獨 是想哭卻又不想矚目
是努力融入 但你還 常常感覺自己格格不入
是不想辜負 了期待 你卻又感覺束縛
唯一的安撫 是知道世界之大
這一刻和你一樣 感到孤獨的 無數
訂閱我的頻道!!!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
https://www.youtube.com/gem0816
Instagram: @gem0816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E.M.Official
Weibo: http://weibo.com/gemtang
#鄧紫棋 #孤獨
濫訴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濫訴定義 在 楊岳橋Alvin Ye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誠實取用電腦罪】(04/04/2019)律政司終極敗訴 萬能Key從此廢武功
就「不誠實取用電腦罪」(第161條)定義,終審法院判律政司敗訴,終院認為條例只適用於「取用」別人電腦,用自己的電腦、或具有電腦功能的裝置,並不犯法。
約在2006年有案例開始,警方和律政司就一直懶惰、貪方便,動輒就用舉證門檻較低的161條來濫捕濫告,令不少人無辜惹上官非,也令這條例被譏為「萬能Key」。
這次終極敗訴後,161條的「萬能Key」功能,就會成為歷史。
楊岳橋官方Telegram頻道:t.me/AlvinYeungCP
濫訴定義 在 司法院- #修法快訊#民事訴訟法#濫訴#司改改什麼雪莉?你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什麼是濫訴? 起訴如果是基於惡意、不當目的或有重大過失(例如基 於騷擾被告、法院,或是一般人 ... ... <看更多>
濫訴定義 在 惡意、不當目的或有重大過失語意模糊,司法院濫訴定義應更明確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立法委員陳椒華】2020-12-10_惡意、不當目的或有重大過失語意模糊,司法院 濫訴定義 應更明確_司法法制委員會質詢. 11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陳 ... ... <看更多>
濫訴定義 在 [閒聊] 關於濫訴- 看板LAW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一次在這板發文 如果不服板旨或標題選錯 還請不吝告知 發現後會立即訂正
===========================================================================
起因是這樣的。
因緣際會下,我在marvel板的四月份置底閒聊文中,
分享了一些法律上的經驗和觀點,有提到我個人不喜歡濫訴浪費司法資源。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大概是夜有所思(分享時已經是晚上了),
結果我做了個夢。
夢中我收到一些人的分享,他們認同我不濫訴的觀點,
因為他們都自認為是被濫訴的受害人。
(到底告他們的人算不算濫訴,其實我也不知道,
但都是妨害名譽的問題,以下也都是在討論妨害名譽。)
他們有的已經和解,有的還在掙扎,有的事過已久,有的才剛開始。
我當然建議他們如果有需要,可以去找免費法扶,網路上也有律師提供諮詢,
不然到法律板爬文也會有收穫。
雖然有些人已向專業求助,但是很奇怪,還沒去向專業求助的卻意願不高,
已求助的也對回答並不滿意,卻很想知道我這個門外漢的看法。
我又旁敲側擊了一下,這才發現,原來他們想要的並非專業資訊,
而是情緒上的發洩和認同。
他們想知道的不是該怎麼打官司,
而是能不能給濫訴的人一個教訓,出一口氣,討回公道。
但是從專業人士得到的答案都是沒辦法。
只要原告沒有偽造或變造證據,被告就只能摸摸鼻子去跑程序,無法狠狠倒打一耙。
這些被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情感上的矛盾。
因為官司纏身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身心上都會有壓力產生,
所以他們都想趕快和解息事寧人,一方面卻又很不服氣,
為什麼明明是自己莫名其妙被告,還要低聲下氣卑躬屈膝,捧著錢請原告笑納高抬貴手。
他們甚至對法律的公平性失去信心,陰霾很難平復。
我能明白那種感受,所以很願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是又怕有錯誤導他人,
所以夢中就提議我把文章發在法律板上,讓有法律專業的人檢視訂正,
有不足的地方,也可能會得到補充。
然後夢醒了,不過我還是決定遵守約定發文,因為這畢竟是從marvel板開始的事情。
板上不久前還有「可能會因為讀文感染靈障業障 而導致頭暈、身體不適、噩夢、
睡不著等狀況」的說法。
所以搞不好我會做這個夢,也是因為有人心懷怨念,讀了我的文章產生共鳴,
然後我在睡覺時,接收到負面能量的強大頻率而做夢。(笑)
有沒有辦法反制濫訴,我認為當然有,而且並不難,只是需要勇氣和犧牲。
為什麼有人要當訟棍,當然是因為有利可圖,抓住一般人會想花錢消災的心態。
恐懼來自於無知,只要弄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自然就不用擔心害怕,
而弄清楚的最好方法,毫無疑問就是求助於專業,詢問法律人的意見。
如果有把握對方是亂告,不起訴的機率很大,那就別和解拼不起訴啊!
為什麼訟棍能賺錢,因為受害的被告互不相識,只是一盤散沙,當然容易各個擊破。
要是這些被告能無形中團結起來,有志一同,全都豁出去不計代價和訟棍拼到底,
就算被起訴也繼續打官司,讓訟棍沒辦法從中得利,還要付出成本。
這些人衡量得失,久而久之就會慢慢減少。(當然前提是要確定贏面夠大啦。)
其實法律已經有抵制訟棍的機制了,那就是讓公權力分出是非,
只是被告未必會選擇這條比較坎坷又漫長的路據理力爭。
所以不需要認為法律不公平。面對濫訴,有些公僕也很難為,他們職責在身不得不為。
以下是一小段我和某員警的對話:
(只是該員警個人看法,不代表警方都是這樣,而且內容經過我的修飾和刪減。)
我:啊你們會常常遇到亂告的嗎?
警:也不能說人家亂告啦,只是可能提告內容根據經驗,不起訴的機率應該很大。
我:所以就是濫訴浪費國家資源啊。
警:這個......就算有這種感覺,也不能明講啊。只能勸提告者以和為貴。
但是如果人家堅持要報案,我們一定也都是受理啊。(苦笑)
我:我懂。那種愛亂告的都不講理,搞不好還說你們吃案,到時候自己倒楣惹一身腥,
有理說不清有苦說不出。
警:哈哈哈哈哈。(笑而不答)
我:那真的沒有辦法抵制濫訴嗎?
警:我們能做的也不多啊,就是在能力和職權範圍內,盡量讓被告清楚狀況,
然後提醒被告可以尋求法律協助,不要忘記把有利自己的證據整理好這樣而已。
法律是講證據的,如果原告的證據不夠力,其實被告沒事的機會不小。
除了員警所說的以外,其實被告有利的地方也不少。
利如:舉證責任在原告,被告不自證己罪,但能努力證明自己清白。
微罪不舉、罪疑惟輕、無罪推定等觀念。
只要自己注意言行,不要被釣魚抓到把柄,人家要告就讓他告吧,
反正專業的諮詢管道很多,免費的也不是沒有。
至於怎樣叫濫訴呢,我不知道法律上有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有聽過以下幾個類型,
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類型。
1.告人不是為了討回公道,只是想讓被告產生壓力和不便,甚至是賺和解金。(例如訟棍)
2.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對簿公堂。
(例如男女網友約在公共場所,相見後女方就對男方說:「抱歉,我不喜歡臭它它。」
覺得自己約到龍還被打槍的男方惱羞成怒,就抱著很幹的心情衝到警局去報案了。)
3.明知超過六個月了會不起訴,還是硬要給他告下去。
4.不做好功課就先告再說。
(例如A和B在B的家中一言不合,A罵了B髒話,
當時家中只有兩人,沒有別人進出,B告A公然侮辱。)
以上觀點如有謬誤,還請各位法律人指正。感激不盡。
--
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 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2.113.1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