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世界觀到創意、定位、與喜好的偏執】
這篇來自於對岸十字星工作室的文章,以一個很專業的角度來闡述其所理解的「世界觀」,我個人覺得蠻有啟發的。
作者認為,世界觀、人設、劇情都是一種"包裝",能夠將玩法與核心機制給包起來,讓玩家充滿沉浸感的進入遊戲機制中。
如果用星巴克咖啡來比喻,你進入店面時聞到的咖啡香、聽到的沖泡聲、舒適音樂、看到的裝潢、店員、以及咖啡杯上你的名字,都是一種"包裝";而咖啡就類似像遊戲玩法一樣,是最基礎核心。
而世界觀包裝最困難之處,就是效用很難被"量化"。我們很難衡量多寫了50萬字劇情,對留存有什麼幫助,因為這些"包裝"會分布在遊戲各處,不像玩法的調整可以集中在一個節點;我們也很難判斷什麼是好的包裝,什麼是壞的包裝。
另外,誠如作者所說,這世界不存在"民主的創意",每一個創意都是獨裁的。因為我們無法用邏輯去解釋創意的好壞,你只能說"這個點子我無感",或是"這個創意我無法理解"。 世界觀的建構來自於創意,而每個人心中對於創意的理解不同,腦中的畫面就會不一樣。
舉個例子,當你聽到金城武的廣告腳本是下圍棋時,每個人腦中建構的畫面都是不同的。而最終出來的畫面呈現,則是導演腦中專屬的世界觀,一定和你我預想的不同。
也因此,當遊戲要利用某種世界觀進行包裝立項時,一定是要交由對於該世界觀特別有研究,有狂熱,有感覺的人,才有辦法做出那個"醍醐味",開創出屬於中小型廠商自己的賽道。
這其實也跟遊戲立項、賽道選擇大有關係。
現在整個遊戲市場的專案投入越來越大,幾千萬可以說是低配了,而當玩法趨於成熟,各家廠商世界觀都一致時,那就只能陷入比拚資源,進入了大廠擅長的領域中。
小廠要找到生機,只能創新。玩法的創新沒有這麼簡單,很多是前人一代代累積的成果;但世界觀的創新來自於你的興趣、品味、審美,是從出生開始就培養的獨特資產。
譬如近期上線的《模型少女》,玩法基本上來自《劍與遠征》,但用另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去包裝,對這個題材無感的人,會只看到「換湯不換藥」的缺點;而喜歡這類題材的玩家,則會覺得玩法新鮮且完全沉浸其中,裡面很多的設計也是有在玩模型、喜歡二次元的人,才能感受到的細節與樂趣。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感觸是,前兩天跟個對岸的遊戲研發老闆聊,他說覺得最近挺迷惘的,不知道還有哪個賽道有機會,做什麼類型都會碰到騰訊網易的資金輾壓,怎麼做都覺得會失敗。
其實在這個產業久了都會這樣,大家熱情被磨滅,習慣以成敗論英雄,算來算去發現怎麼都比不過大廠。
但當我們只專注於資源、玩法、成功範例為策略的考量時,也許正把遊戲來自於創意的不可預測性給抹滅掉。
太專注於包裝與世界觀,容易流於白日夢;太專注玩法與模板,則會慢慢走向平庸。
遊戲業就是這麼個荊棘的產業,希望以上對你有啟發。
#所以偶爾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今天才知道月薪嬌妻是紀錄片
#出來決鬥吧星野
所以偶爾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在 Mei力小姐的人生OK蹦-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2016年有一部很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2016年有一部很紅的日劇叫做“月薪嬌妻” 裡面有一段主角的詞是這樣的「匈牙利有句諺語,「逃避雖可恥卻有用。」 就算選擇消極,那又怎麼樣? ... <看更多>
所以偶爾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在 [討論]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心理學解析- 看板Japandram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逃避雖然可恥 ,但有用——這也是為什麼,你難過的時候會聽難過的歌,因為 ... 人之所以能夠繼續維持下去,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是:那個逃跑的平匡,偶爾 ... ... <看更多>
所以偶爾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在 [討論]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心理學解析- 精華區Japandram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是〈泛科學〉的文章,引用許多心理學的著作討論男女主雙方,以及劇中角色的心理
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文末談到了「逃避」這件事情,是不是劇中的大家都在逃避什麼?
原文有圖且有大小標、適中行距較易閱讀,建議至原文觀賞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1020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心理學解析《月薪嬌妻》〉 作者:海苔熊
最近很紅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是有用》(月薪嬌妻),席捲了臉書很多的版面,不過你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部日劇會有這麼多人追?它打中了我們心裡面的什麼?只因為新垣
結衣可愛暴表嗎?還是因為自己跟津崎平匡一樣是魯蛇宅男,一邊看一邊滿足自己的幻想
?這個看起來荒謬至極的契約婚姻劇情,真正想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
當你已經魯了大半輩子,終於有機會可以脫魯的時候,你真的能夠放棄你原先「專業魯蛇
」的身分嗎?又為什麼條件這麼好的森山美栗(森山みくり )會願意進入「契約婚姻」
呢?
爆雷警告:以下涉及劇情
為什麼要逃避?
平匡:「因為不了解而害怕,我到目前為止,我在無意之間,到底給多少人造成了不同程
度的傷害呢?說不定連美栗小姐,也因為我不經思考的言行受到了傷害……這實在是一種
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複雜心情。」
其中有一集平匡在美栗睡過的床上幻想了一陣子之後,又起來用空氣清淨劑噴了整張床鋪
,然後跟自己說了這段話。我們可能都能理解他之所以要這樣做,或許是要逃避自己「愛
上一個人」的那種心情。可是,為什麼要逃避這種心情呢?
一直以來如果你都是用「專業的單身男」來定義自己(這就是你的「自我概念」
self-concept),那麼有人進入你的感情生活的時候,你就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我究竟
是要開始這段關係,然後冒險去做那些我不熟悉的事情,或者是閉上眼睛當作沒有看到,
維持我「專業單身男」的自我認同呢?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維持」的行為,就像憂鬱的
人會去找一些負面的證據來證明自己有多悲慘(Evraire、Dozois,2011)。
平匡:「比起刺激我更愛安穩,那就是專業單身男的終極之道。」
等等,為什麼要如此虐待自己阿?
這你就不懂了,對某些缺乏自信的人來說,「穩定」這件事情,比起什麼都重要即使
它看起來很不可理喻。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這也是為什麼,你難過的時候會聽難過
的歌,因為在心情差的時候「穩定的難過」比起「不確定的快樂」更好,這也是傳說中的
「追求情緒一致」(Mood-Concurrency)(Lee、Andrade與Palmer,2013)。
三種逃避的類型
在人際關係與心理狀態上,逃避至少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1. 人際逃避:社會焦慮或社交恐懼,指的是和別人相處的時候會有莫名的焦慮感,與人
說話的時候會感到不自在,稍微相處久一點就會覺得很緊張、不知道該說什麼、害羞、或
者是想趕快逃離現場之類的。有可能是來自於童年我青少年時期的一些自卑感、被霸凌的
經驗等等。輕微的社交/社會焦慮(social anxiety)(Vassilopoulos、Brouzos,2012
)也可能顯現在不知道如何跟人打招呼、說再見等等 [1]。
2. 逃避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不喜歡太靠近黏膩的關係。當伴侶問到一些比較
內心的事情的時候,會覺得不舒服(Monin、Feeney與Schulz,2012),習慣維持和伴侶
比較疏遠的距離,也不太擅長說一些自己的感受。有一些研究發現,這種類型的人在情感
上很容易蜻蜓點水,不斷的轉換伴侶,每一個都沒有深入,或同時和不同的人交往。不過
,相較於主角平匡,討厭被結婚綁住的風間可能更符合這個描述,你看甚至連在第三集摘
葡萄的廟宇山坡上面,大家提議要一起要大喊,他都說自己「不喜歡大喊」,可見得他對
於描述自己內心的事情,其實是有非常多不習慣的(Slotter、Luchies,2014)。
3. 逃離情緒:並不是典型的心理學用語,不過你會在很多實務心理工作經驗上面看到這
樣的狀況──當事人不願意接觸自己的情緒,或者是過度的超級理性、只用大腦來思考和
推理事情,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也有情感交流的部分。這種類型的人可能在處理人際問題
的時候,會過於使用邏輯推理「就事論事」的方式,看起來好有腦好聰明,但實際上不但
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忽略了對方的情緒。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看溝通姿態(
Communication Stances)裡面的「超理智型」(張冬寶,2016;盧宜蔓,2009;謝馥璟
,2014;顏欣怡、卓紋君,2013)。
當然,上面這三種分類並不是互斥的,而且世界上還有更多種不同可能的逃避出現在我們
日常生活當中,例如說逃避結婚、逃避工作(例如拖延症)、逃避去面對一直以來困擾你
,但又不敢碰觸的人生議題。
就像平匡說的:「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我一直相信,一個症狀或生活策略看起來雖
然非常奇怪,但是它之所以可以繼續被保留下來,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當事人透過這種
方式跳過或是解決了生命中的某些困難,獲得了好處。
真的這麼好棒棒嗎?
焦逃配:無法離開又難以結束的關係
這部片之所以能夠被瘋傳,其實是它不知不覺地打中了在戀愛裡面最常見的一種戲劇性組
合 [2]:追逃型關係。
你有沒有一些女生朋友 [3],常常跟你抱怨她的男友總是不懂她的需求、總是像一個木頭
,每次要討論重要事情的時候,男朋友不是消失不見、已讀不回、不然就是一副不在乎的
樣子。她總是愛得很辛苦,覺得很累,卻又無法離開這樣的關係(然後你只好當一直安慰
她但知道自己永遠沒機會補位的工具人)?
「這麼說來好像從頭到尾都是我一個人在很積極,從契約婚姻、週二的擁抱時間……說不
定根本就只有我一個人一廂情願地喜歡他?」片中的美栗說。
「天啊!平匡你不要送給我好嗎?」螢幕前的魯男A說。
「美栗為什麼你要這麼傻、痴痴地等呢?」螢幕前的迷妹B說。
「要是我,面對這樣的『木頭』,我早就『辭職』不幹了!」螢幕前的淡定姊C說。
這樣看起來弔詭的關係似乎很難維持,但為什麼沒有分開呢?其實恰恰相反,研究發現這
種「一個追一個逃」的關係往往才不容易分開(Fraley,2010),而兩人之所以能夠繼續
維持下去,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是:那個逃跑的平匡,偶爾也會停下來。
一直逃避的平匡每一次的自我反省,就是一種「停下來」。它對美栗有一個很大的意義,
美栗可能會想:原來我只要一直努力追,對方是有可能會停下來的,那我就更不能放棄了
!!(眼前出現比賽的小劇場和幻想)
需求滿足與關係不確定性
看到這裡你終於知道為什麼這樣的組合會扣人心弦而且無法分離了吧?
但老實說,如果從頭到尾只有一個人在很拚命的付出,如果你一直希望能夠了解他更多,
但他卻總是像拿鏟子去敲平底鍋的鍋底一樣(是什麼比喻啦!)「ㄎㄧㄤ!ㄎㄧㄤ!ㄎㄧ
ㄤ!」防禦很高、不說出自己的感受,那麼你終究也是會累的。
所以,如果是一般人,這樣的契約婚姻根本不可能維持吧?為什麼美栗條件這麼好的人,
會願意守在那麼冷淡的平匡旁邊呢?雖然很多的角度都可以解釋這樣的狀況(例如美栗的
個性、過往不斷被拒絕、不被需要的經驗等等),不過這裡我想談一個核心的東西叫做「
需求理論」。
「一個人在無法滿足某一需求A的困境中,常有另一個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需求B被滿足……
因為『已得到的需求B』往往對那個人更為重要,才會讓人處在困境中難以改變!」[4]
換言之,這個看起來很荒謬的婚姻關係,勢必滿足了兩個人某種更重要的需求,在這個需
求上面得到平衡。例如,兩個人可能都對婚姻有一些擔心,或者是對自己沒有自信,他們
共同找到一個「逃離社會眼光」的方法,並肩作戰,所以這段婚姻就滿足了他們「原來有
人是和我一樣,是常常不被接受的」那種被懂的感覺。
當然,這並不是長久之計,隨著兩人產生情愫,當一段關係沒有辦法呈現出「彼此想要的
那種親密」時,這種「不確定差距」(uncertainty discrepancy)就很容易讓關係面臨
危機。
研究發現,當你對於這段關係有更多的不確定性(relational uncertainty)(Knobloch
、Solomon,1999),你想了解他很多,但是他願意告訴你的去很少的時候,這會損傷你
對這段關係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你會擔心:我們真的能夠繼續下去嗎(
Tannebaum,2015)?
也因為這樣,你看到片中好多次美栗都對自己產生懷疑,懷疑自己會不會被 fire、懷疑
對方是不是真的喜歡自己、懷疑對方傳的訊息,可能只是老闆和員工之間的事務訊息而已
……。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大概只會有兩種結局:
兩個人愛得很辛苦,卻分不開
最後一方受不了,決定離開這樣的關係
但有趣的是,這兩個主角一開始擁有的那個好像很可恥的技能「逃避」,卻也轉動是改變
的命運之輪的鑰匙!
陰影裡,也包含改變的力量
一個人究竟什麼時候會改變呢?當你發現你對世界舊有的認識無法處理你現在面臨的囧境
、讓你感到痛苦不堪,就是你改變的時候(盧怡任、劉淑慧,2013,2014)。
「阿,果然還是沒有辦法這樣硬撐阿!」平匡在熬夜趕案子很多天之後,終於病倒了。而
這個病倒也讓劇情往前推進一大步。
呈現脆弱(vulnerability)有助關係改變、增加親密(intimacy)(Epstein,2010;
Giles,1994),如果沒有硬撐加班後的這場病,美栗也不會有機會可以到家照顧他、靠
近他的內心──不過,呈現脆弱是一把雙面刃,也可能讓自己受傷,這也是後來平匡不斷
逃避的原因──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呈現脆弱有助關係改變、增加親密。
如果這樣一直逃避下去,兩人會越來越疏遠。畢竟,對伴侶隱藏悲傷,只會把你的悲傷擴
大、也把關係帶往更黑暗的地方(Uysal、Lin、Knee 與 Bush,2012)。幸好,在這樣看
似「一廂情願」的關係中,還有一個令人動容的改變!
後期美栗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單方付出的關係」,平匡之所以開始產生改變,其實是來自
於美栗的離家出走。有時候,離開是為了回來,這個脈絡裡面,更可能是為了讓愛,回來
。
「關係是兩個人的互動,當你做了一點和以往不一樣的事情,你就會發現這段關係也會有
一些改變。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當那個想改變的人?如果你不能讓對方停下來、不要逃
跑,那麼你有沒有可能做一件不一樣事情是換成你停下來,不要追?」周慕姿心理師
說。
當這段關係裡面,一直在追的那個人停下來,或者是往不同的方向前進,你會發現這樣的
改變也會帶動伴侶的改變。當對方熟悉的世界不一樣,當他開始覺得痛苦,開始擔心不是
自己做錯了什麼,這樣的反省,也會讓原本已經走到僵局的關係有了契機(盧怡任、劉淑
慧,2013,2014)。
所有的角色都是逃避的
這部片還有一個你所不知道的秘密:所有的角色都是逃避的。
整體來說,美栗看起來是主動的那一個,但實際上她也是透過不斷地逃避、跳的幻想裡面
,來逃避現實當中那些讓他困窘的情景。根據家庭系統理論(Gilbert,2013;王鑾襄、
賈紅鶯,2013),我們都會複製爸媽的行為模式(黃之盈,2016),美栗的行為其實從他
爸媽身上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你看他們不論是搬家、討論重大的事情、往往都會偏離主
題、打岔,這樣的能力,也締造了一個喜歡幻想的女兒。不過,如果全家都是這樣就糟糕
了,所以幸好女兒某種程度上面,也發展了務實的能力。
而且,其他的角色也有逃避的影子:
風見涼太(上圖左一):逃避依戀、逃避婚姻。
土屋百合(上圖右一):逃避討論年齡、逃避卻又渴望感情
沼田賴綱(上圖左二):逃避面對他對平匡的感情,選擇用揭發、跟蹤、迂迴的方式阻撓
日野秀司(上圖沒出現,但下圖有,啾咪):常常想約平匡等人聚會,卻總是因為孩子或
家裡變卦沒到,你覺得他是否有在逃避什麼?
整部影集看起來有不同性格的角色,但實際上,它可能只是反應編劇或者觀眾,人格中的
不同面向。也就是說,所有的角色,都是你內在一部分的的投射(projection)。一個好
的劇本,就是能夠讓你好好投射的劇本。這裡面幾乎所有的角色,都是一個很好的投射客
體。
你呢?你和誰比較像?誰說話的時候,會讓你有一種「對,我也會這樣想!」的感覺?當
你看到裡面的主角用他們的方式去度過難關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
最後,我相信這部影集會吸引大家,某種程度也在於它用比較幽默的方式,來討論嚴肅的
主題,這點倒是蠻類似童話治療(Marchen als Therapie)(Franz,2016;Kast,2004
;河合隼雄,2015;苑媛,2014),利用故事和幻想,來讓聽故事的人產生改變。透過幻
想、腦袋裡面的自言自語、內心的小劇場,呈現每一個角色的內在既是脆弱,但同時也是
可愛的(就像片末跳的舞一樣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6.20.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drama/M.1481991733.A.FD1.html
補充一下,依日野的描述,他老婆似乎很強勢,猜測在家中是沒有什麼地位的
我個人認為日野逃避的是,他在老婆小孩前左支右絀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
※ 編輯: Sixigma (140.116.20.26), 12/18/2016 00:47: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