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教室 ◎田煥均
「澎湖七一三事件」為白色恐怖時期牽連最廣的政治案件,亦被稱為「外省人版二二八」,許多山東流亡師生遭受刑求、栽贓而失去寶貴的生命
・朝會
威嚇的聲音自擴音器流了出來
越來越大,越來越急
(報告校長:我們還要逃亡嗎?)
逐漸浩大的水勢夾帶無數槍枝和刺刀
諸多冷酷而兇狠的瞪視
將我們驅趕至大操場上
高漲的鼓譟淹蓋至喉頭
一開口就被刺刀嗆到
比步槍高的同學一一被沖出行列
剃去頭髮,換上軍服
強迫被編入伍,匯流成泥濘不堪的土石流
乾淨溫厚的書本再見
平靜安穩的生活再見
・寫作課
你、你、還有你,全部出列
你們寫作的方法不對,内容也不正確
(相不相信沒有寫到我滿意,我會槍決你。)
你們為何要寫信抱怨?
誰教你們寫私函?是不是匪諜?
聽話。我教你們自白書正確的寫法
招供的格式和要點,無一缺漏才對
要認真學習羅織罪名
通通都給我學會栽贓,誣陷
指控敬愛的師長有罪(尤其是礙事的校長)
我就停止刑求,逼供你們的人生吐出污點
・實驗課
他們強制同學編入部隊做實驗
測試怎樣的軍事訓練可以使孩子忘記家鄉
如何持續灌輸步兵操點、戰鬥十三條
可以讓新的恐懼和疲累覆蓋往昔記憶
透過蹂躪改造學生的身心適合作戰
牢獄是他們的實驗室,將電線纏繞
反覆電擊不斷顫抖萎縮的年少身軀
直到眼睛都快著火,嘔出全新的謊言
(快說,你承不承認校長是匪諜?)
他們進行難以言喻的實驗
身體可以灌進多少水?靈魂可以被倒吊多久?
鞭打的數據停留在打斷三根扁擔
年輕的生命就會乖乖聽話
・游泳課
你們會游泳嗎?掙扎是游泳的一部份
(我再問一次,你知不知道誰是匪諜?)
跟我來,把衣服褪去,自尊也要,快!
躺到那邊怖滿藤壺的礁岩上
忍受陽光炙烈的咬齧
讓血味與痛覺教你忍不住哀嚎換氣
其餘嚥不下這口氣的人蒙住眼跟我上船
機槍是很好的教練,在它的注視下
你們一定可以很快掌握到訣竅
是的。套上麻布袋也是很好的訓練
一個個來,很快就把你們扔入大海
儘管掙扎,我要讓你們知道
想要自由吶喊,只會沉得更快
(2020菊島文學獎社會組現代詩首獎)
--
◎作者簡介
田煥均,1980年生。台大物理研究所畢。熱愛自助旅行、登山、創作,喜歡低調地活躍著,並時常感謝上天。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台中文學獎、桃園鍾肇政文學獎等,獲文化部資助前往蒙古國壯遊。
--
◎小編林宇軒賞析
對於地方文學獎,林益彰曾經在論文〈拆/猜大武山文學獎的表現度〉中,針對屏東大武山文學獎的歷屆新詩得獎作品進行分析,共計有遊記、個人詠懷、經典思想、歷史、原住民、動植物六大主題。由此出發,或許可以視為地方文學獎中所謂「得獎體」或「文學獎體」在書寫主題上的大致分類,從而進一步探究「獎金獵人」現象的成因與運作過程。
獲獎無數的現代詩寫作者田煥均所寫之詩作〈流亡教室〉獲2020年菊島文學獎現代詩首獎,詩中以朝會、寫作課、實驗課、游泳課四部分所組成。在吳音寧2008年出版之詩集《危崖有花》中收錄相似詩名為〈漂流教室〉之詩,其針對台灣遭受各個颱風侵害抒情地創造空間與故事進行描寫;而雖然都是以「教室」為名承載議題,但田煥均的〈流亡教室〉所書寫的主題為白色恐怖時期之歷史事件,並且以組詩方式呈現,具有更多的敘事性質。
在第一組「朝會」中,田煥均代言了澎湖七一三事件中的流亡師生,從他們的位置發聲,寫下可能的感受與行為;第二組「寫作課」則以執政者的視角,全以具權威性、諷刺的口吻書寫;第三組「實驗課」終於抽離,以旁觀者的全知視角描摹;在第四組「游泳課」又回到執政者的視角,同樣以倒反修辭承載歷史的悲哀。四組詩均各自包含一組括弧:第一、三組內的括弧為置換視角的對話口白,反觀第二、四組的括弧在此與其他部分融為一體,沒有達到足夠的效果。
全詩諷刺意味濃厚,以一種具主導權的姿態與聲腔書寫。從歷史的角度觀察,〈流浪教室〉提醒了我們國家機器在政權之下已經/可能產生的問題,而「轉型正義」正是我們不得不著手處理的重要任務。從詩作中所探討的外在現象,我們可以再更深層地探究階級、性別、語言乃至於國族認同上,警醒自己如同教室中學習的學徒,對歷史與未來保持謙遜的態度;反觀,當某些政治人物刻意淡化傷痕,抑或以「失言」作為藉口時,「歷史」是一個多麼諷刺的名詞。
當我們提及白色恐怖受難者時,其實是將他們化約成同一種面貌的「模糊群像」,其中即包含了身份政治的議題。將此群體作為一種符號認知,透過其所表現出來(包括文學作品在內)的一切事物,皆向我們「宣知」該對象的主觀意圖;而放在文學獎中,無非就是為了脫穎而出。如果沒有了文學獎,這些詩人還會書寫這些主題嗎?或許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從田煥均〈流浪教室〉的書寫主題來觀察,關於歷史事件的文化再現,可以從「詩學」與「政治」兩大層面去分析。這種透過文學獎「展覽」的行為,是中介我群與他者的關係,而非日常生活的直接經驗:若要作為一首優秀的現代詩作品,該如何提升其文學性?作為增進文化價值的媒介,該如何不以觀光的角度形塑出「文化他者」,亦不過分地僭越代言?
在地方文學獎中,時常可以見到這種書寫目標明確、爬梳史料細緻的得獎作品。在書寫歷史的過程中,太過消費他者的作品不甚適合,而處理粗糙的代言也會讓人質疑。由此延伸來進行思辨:究竟,文學的意義為何?只是重新整理已知的史實嗎?代言是否會強化刻板印象或錯誤訊息?對於文學獎,朱宥勳在《作家生存攻略》中提及文學獎只是文學殿堂的新手村,而「寫作者應該盡快通過這個階段」。以上賞析以及問題,提供給身在台灣的寫作者——如果要走得長久,時刻反省寫作對於自身的意義,絕對是必須思考的方向。
--
美編、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明明臺北不靠海,但是因為意象、敘事、譬喻,臺北文學獎大家都不約而同的用了「海」,像是2020首獎、2019評審獎、2019優等獎。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 #田煥均 #流亡教室 #菊島文學獎 #澎湖七一三事件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7.html
「台中文學獎2020得獎作品」的推薦目錄:
台中文學獎2020得獎作品 在 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諸葛亮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中文學獎歷屆作品、第九屆台中文學獎得獎作品、台中文學獎2020得獎作品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 ... ... <看更多>
台中文學獎2020得獎作品 在 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諸葛亮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中文學獎歷屆作品、第九屆台中文學獎得獎作品、台中文學獎2020得獎作品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 ... ... <看更多>
台中文學獎2020得獎作品 在 [閒聊] 作家推薦:散文獎裡的虛構大師(代友Po文) - 看板Literpriz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聲明:代友Po文,撰寫者非本人,內文文長請注意
這幾天看到許赫對於文學獎的討論,不禁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不久前小弟在網路上瀏覽
到某作家的獲獎簡歷,發現他竟於在學期間得了至少四十多座文學獎,差點讓小弟的下巴
掉下來──這數量光是得獎的作品就能出一本書了吧?!
於是小弟好奇搜尋了一下這位大大的作品,沒想到越看越興奮──這位作家的父親有好~
多種職業呢!而且絕大多數的得獎作品都使用第二人稱敘事,數篇更是結構類似,非常整
齊劃一,看完忍不住就想在這兒推薦這位大作家給大家認識。
先來看看這位大作家得過哪些散文獎,又都寫了些什麼內容吧:
2016馬祖文學獎散文優選〈桃花源〉,第一人稱,父親是馬祖漁民
2016新北文學獎佳作〈拉.鋸〉,使用第二人稱,父親是木匠
2016打狗鳳邑文學獎首獎〈最熱的時光〉,使用第二人稱,父親是鳳山打鐵匠
2016桃城文學獎優選〈焚香〉,使用第一人稱,爺爺是嘉義製香師傅
2017年磺溪文學獎優選〈面具〉,使用第二人稱,爺爺是鹿港做獅頭面具師傅
2017打狗鳳邑文學獎優選〈朽木〉,使用第二人稱,爺爺是高雄佛具店老闆
2017夢花文學獎佳作〈玻璃〉,使用第二人稱,父親是玻璃工廠老闆
2017道南文學獎散文組首獎〈紙錢印象〉,使用第二人稱,父親在金門開金紙行
2017新北文學獎佳作〈魚丸〉,使用第二人稱,父親在北部開手工魚丸店
2017媽祖徵文比賽第二名〈遶境〉,使用第二人稱,父親開麵店
2017台中文學獎第二名〈麵線〉,使用第二人稱,父親在台中做麵線
2018媽祖徵文比賽首獎〈剪一座神〉,使用第二人稱,父親上班,爺爺過世,奶奶學剪紙
2019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巡海〉,使用第二人稱,父親在高雄當漁工
嗯,看來這位大作家的父親從事過很多職業呢,這去應徵360行向前衝的主持人應該穩上
吧?
除了父親多才多藝、幾乎都使用第二人稱敘事外,大作家也喜歡在文章的前三分之一以「
彼時」、「那時」、「你記起」將文章帶進回憶段,可謂結構整齊、乾淨俐落。這樣的結
構可在:
〈最熱的時光〉第三、四段開頭(彼時,趁著學校午餐結束的休息時間……)(你記起高
中時某個逃課的午後……)
〈焚香〉第八段開頭(話說彼時,可以說是一個眾香喧嘩的時代……)
〈面具〉第四、五段開頭(你想起幼年時……)(彼時,鞭炮炸出……)
〈朽木〉第五段開頭(你想起幼年時……)
〈玻璃〉第三、四段開頭(那時還是高中……)(那時的你們進入……)
〈紙錢印象〉第四、七段開頭(彼時的你……)(你想起幼年期間……)
〈魚丸〉第四段開頭(那時的你……)
〈麵線〉第三段開頭(彼時的家中……)
〈剪一座神〉第三段開頭(彼時,爺爺剛過世不久……)
〈巡海〉第三、六段開頭(那是你第一次出航……)(想父親在你年幼時曾……)
等文中發現
而在得獎作品們的最後一段,也能發現大量「理解」、「明白」、「原來」句式,帶著我
們用同一種筆法寫出不同風情。這樣的結構可在:
〈拉.鋸〉末段(……那時你才理解到,原來每日割開序幕與閉幕的聲響,不是父親的鋸
木聲……)、
〈最熱的時光〉末段(……原來,我們也只是時間反覆鍛造的鐵……)、
〈朽木〉末段(……原來,要先有了心,累積厚重光陰……)、
〈玻璃〉末段(……你也才終於明白,為何眼淚和汗水同樣都是鹹的……)、
〈紙錢印象〉末段(……如今才明白一切並非容易……)、
〈魚丸〉末段(……在此時,你才理解,時間終究會把人搓成一個圓……)、
〈遶境〉末段(……那時你才明白,媽祖遶境的真正意義……)、
〈麵線〉末段(……原來,時間是陽光……直到這一刻,你才真正理解到,那吞進肚裡的
熱流……)
〈剪一座神〉末段(……直到此時,你才理解奶奶……)
等文中發現
然而,這麼優秀的作家,竟然偶爾也會遭受到文學獎評審的批評,實在讓人憤慨。凌性傑
就曾在2018打狗鳳邑文學獎兩票作品討論時,對一篇名為〈巡海〉的作品提出質疑。由於
五位老師的討論逐字稿過長,故節錄如下:
凌性傑:「這是我最焦慮的一篇,很怕感情受騙……他的職業是海巡員,行文卻
是文學院研究生的筆觸……這種結構與兩年前打狗鳳邑文學獎得獎的〈最熱的時光〉與〈
朽木〉很像。」
楊索:「性傑剛才講的那種,是文學獎常客常做的事。黃錦樹老師之前有一場散
文大戰,他強調真實性……」
林文義:「他認真寫出這麼工整的文章,感覺像是為了文學獎而寫的。」
凌性傑:「我不是指這篇文章和那些作品是同一個作者,不過我因為要編散文選
集,所以會去蒐集文章,可以感覺〈巡海〉真的是文學獎常見的套路。我對這種套路質疑
,過於精巧的設計讓人猶豫。」
孫梓評:「我想覆議性傑說的,我也對這篇狀況有點擔心,他的結構真的設計得
太工整。」
最後這篇〈巡海〉並未在打狗鳳邑文學獎得獎,但是2019年教育部文學獎散文優選作品剛
好也叫〈巡海〉,作者與2017、2018打狗鳳邑文學獎的得獎者更恰巧同名同姓,都是大作
家本人。好在最後〈巡海〉還是有得其他文學獎,算是還給大作家一個公道,不然憑凌性
傑等人的質疑就不讓這麼優質的文章現世,未免太不公平了吧?凌性傑欸,他有得過四十
座文學獎嗎?
這位大作家的得獎感言也相當令人感動,至少小弟我是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大作家表示
,「以後也會在創作這條路上繼續努力下去,讓自身的書寫更貼近文學的本質。」何謂文
學的本質小弟我是不太清楚啦,但這種「一時換行業一時爽,一直換行業一直爽」的寫作
方式確實是相當令人敬佩的。
但小弟仍然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既然這麼會虛構故事,那這位得過四十多座文學獎的
偉大作家,為何不乾脆去投小說呢?
註:小弟能力有限,以下文章是未能搜尋到或借閱到的,若亦有欣賞的價值再懇請大家補
充。祝大作家的父親能再創事業高峰!360行向前衝!
2016年第十五屆大武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
2016年第十九屆菊島文學獎散文首獎〈甜海洋〉
2016年吳濁流文藝獎散文佳作〈烏魚〉
2016年中興湖文學獎佳作〈逍遙遊〉
2017年第七屆全球華文星雲獎散文二獎〈畫糖〉
2017年第三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夢幻泡影〉
2017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優選〈蒸一塊寶石〉
2018年廖風德先生文藝創作獎散文組特優
2018年南投縣玉山文學獎佳作〈紙〉
2020中興湖文學獎佳作〈生長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14.218.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iterprize/M.1603303630.A.BD9.html
※ 編輯: linda20426 (119.14.218.61 臺灣), 10/22/2020 02:09:06
※ 編輯: linda20426 (119.14.218.61 臺灣), 10/22/2020 02:10:26
※ 編輯: linda20426 (119.14.218.61 臺灣), 10/22/2020 02:32: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