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議題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一次看完幾個焦點爭議,瞭解問題的本質,然後分享吧!
洪申翰委員長期深耕台灣能源及環保議題,他告訴大家,藻礁議題並不是開發與環保的價值對立,而是「環保vs環保」的權衡。
目前不同的三接方案,背後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中南部減煤減空污 vs 更徹底棲地保育 。
一邊是希望更大程度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
✅申翰委員針對藻礁議題的QA,請大家一起來關心,一起轉發給關心的朋友
—以下分享自洪申翰立委臉書—-
藻礁爭議,表層是「保育v.s開發」,但其實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
最近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議題爆發後,各種不同立場的朋友都來找我,表達他們的憂慮跟疑惑,包括推動連署方,也包括不贊成公投連署的朋友。不論立場,其實大家都有些相近的問題「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再一個接收站?」「目前的方案到底會不會破壞藻礁?」「到底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等等。
我也知道現在有一些人一些惡意的媒體,尤其是擁核勢力,又想要操作二元的善惡對立來簡化或標籤化這過程中努力過的人,我當然也是被鎖定的對象。對於這些無助問題解決的惡意,我只想說,如果這種把立場對立化、簡化的標籤,或突襲式的表決有用,這問題不會發展至此,這都只是姿態的操作而已,這種無用的消費動作還是省省吧。
我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這樣轉型的爭議中,我們恐怕無法再像過去,靠著二元是非善惡的對立來理解,來找答案,這樣是兜不出答案的。
現在輿論上的幾個方案爭執,並不是如表層的價值對立,不同的方案主張後面,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更徹底棲地保育」vs.「中南部減煤減空污」,孰輕孰重?大家其實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答案不會簡單,因此在藻礁爭議上,這兩天我接受了專訪,也希望可以相對完整的跟大家說說我長期接觸此案的看法和理解。
【台灣需要第三接收站嗎❓】
#第三接收站是為了天然氣布局 #為了減煤減污和電力風險管理
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是台灣長遠能源規劃的趨勢。為了台灣整體天然氣的佈局,以及南氣北送的風險管理,除了現有的台中和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北部勢必需要再一個接收據點來供大潭、通霄等燃氣電廠重鎮。桃園大潭的第三接收站計畫是馬英九2015年核定的,因此當時原因並不是非核(馬英九又沒有要推非核),而是為了處理台灣整體天然氣佈局的風險管理。
【目前的方案會破壞大潭藻礁嗎❓】
#學者調查證明大潭生態豐富 #離岸迴避方案保留藻礁
桃園的海岸線有很特殊的藻礁生態,目前爭議的大潭藻礁,在過去相對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與關注,當時中油說大潭藻礁遭到沙埋,因此判斷大潭藻礁的生態很差。直到2017年開始,越來越多生態學者進入大潭藻礁的區域做調查研究,發現這塊潮間帶藻礁的生物多樣性確實豐富得超出預期。這些新的研究結果,也讓中油無法再單方面聲稱這塊區域的生態很差,也無法否認這些塊區域的生態價值。
馬政府時期核定的方案是,現在看到的海岸上潮間帶藻礁區域要全面開挖,面積高達232公頃。但是因為生態學者和許多團體的投入和努力,讓大潭藻礁的生態受到重視,於是行政部門被逼出現在看到的「迴避離岸方案」。
也就是將工業港移到海上,避開岸上潮間帶,保留下這塊擁有最好生態的藻礁潮間帶,另外同時也將開發的面積縮小、不增加岸上新的開發。這個方案確實避開了岸上裸露的藻礁,保留下生態最豐富的藻礁區域,就生態上來說,從原本要把生態最好的區域全面挖掉到現在,這進展不能說不大。
【現在的方案是否完全不會影響生態了❓】
#目前方案不是完全沒影響 #但尚有生態疑慮需要被釐清
目前的離岸方案還存在爭議的是,工業港在海上,那對於海底下的生態會不會造成影響?以及,這些海面上的構造物,是否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針對海底下的生態影響,目前攤出來的科學資料,水深十二米以下的底棲生物棲地,仍有礁體和沙地,離岸工業港的興建,確實仍會對這些水下的礁體和沙地造成影響,這也是部份深海底棲生物的棲地。我認為很武斷說「絕對不會有影響」這是不精準的,但是影響程度多大,海底下生物狀態如何?還需要更多科學實證的證據。
另外,也有學者提出,海面上的構造物,工業港和棧橋,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不會對生態影響到什麼程度?目前確實是各說各話的狀態,因此也還沒有辦法被好好被釐清討論。
以上兩個爭議,我認爲都還需要更多方法和證據,包含現況與可能影響的程度,都需要更多科學方法來確認跟釐清。
【如果將第三接收站移到台北港會是最好的選項嗎❓】
#臺北港方案最大成本是時間 #是環保vs環保的問題
大家也在討論替代方案的可能性,例如,台北港合適嗎?我認為台北港最大的問題和成本是「時間」。臺北港所需要的時間加上環評、生態調查、填海造陸及工程時間等,我不採中油自評18年的說法,這說法太誇張。但在綜合工程和政策資訊後,我認為最最最樂觀的時程預估,也至少需要9到10年以上。如果從2021年開始做,需要到2030以後才會完工,因此原本預計2023-2030中南部要用燃氣來大幅減煤、改善空污的計畫將會停擺。
中南部有相當高減煤減空污的期待,這也是我過去幾年工作的重點之一,臺北港方案最大的實質影響,是我們原本預計2023-2024年可以更大幅度用燃氣取代污染最髒的燃煤,減少空污的計畫時間將會停滯,難以再執行。
另一個台北港案的影響是,原先要來替代燃煤的大潭8號、9號機將可能面臨完工卻沒有氣可使用的狀況,因此會影響到電力的備用容量。精準來說,這個備用的影響不會到絕對的停限電,但在未來半導體用電增加下,確實會使供電的風險會增加,這是一個機率的概念。
綜合以上,我們會發現,一邊是希望更徹底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所以,第三接收站和藻礁的議題不是一個尖銳的價值對立,在這個時間點上,這其實是環境保護與環境保護的權衡。
但我也想再提醒,這也是很多環團朋友對中油非常不諒解的地方,他們經歷這麼多年的過程,一定會想指控,如果中油在2015年2016年就開誠佈公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那現在就不用遭遇目前這個時程的巨大壓力跟兩難。這是他們這麼憤怒的原因。
【就是非核家園破壞藻礁嗎❓】
#國民黨挺藻礁別有用心 #但核四重啟無法解決藻礁爭議
最近擁核派和國民黨不斷說要拿核四來解決藻礁爭議,這都是錯誤的誤導和刻意擾亂視聽。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核四都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首先,目前封存的核四其實尚未完工,而建照也已經失效,要重新取得建照、重啟復工,光是重啟復工就需要7+N年,現在建照失效之後至少是10+N年,不管怎麼樣都趕不及成為可使用的選項,來緩解爭議,而這些都還不談到核四設備的老舊、拼裝的安全問題。
撇除擁核反核的立場,客觀來說,天然氣接收站和藻礁保護的議題,就是沒辦法用核四解決。但國民黨最令人厭惡的地方,就是一直拿核四來混淆視聽,但這都不是真的要解決藻礁問題,僅是國民黨見縫插針,覺得只要讓資訊更混亂、讓事實更難釐清,就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接下來,我們應如何面對藻礁公投爭議❓】
#各方的努力和焦慮都該被理解 #各方資訊利弊都該被釐清
過往,我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方式來理解議題,但像我前述,在這個轉型的當口,我們需要拋棄這樣的習慣與方式,嘗試並學習如何好好對話和相互理解各自處境。
這段時間非常多不同立場的朋友來找我交換想法,我也很有收獲。我看到推動連署的朋友對保育、保護環境的心意是非常的真切,很難用黨派思維來否定。他們跟我說,這些連署是關心環境者、年輕人和許多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的朋友提出疑問的方法,他們強烈希望是否能再多討論,目前的方案是不是最好的,希望這件事情可以被好好釐清和討論,希望開啟更多對話。
而環團很難諒解的是中油這麼多年的態度,讓處理此案的時間限制越來越大,要怎麼創造這個時間點對話的基礎,都還要各自再靜下想想。
長久以來,公共議題討論被國民黨的政治操作攪亂,在2018年的公投選舉中,更是重創台灣好不容易要開啟社會對話的機會。直到今天,國民黨也確實不斷利用罷免和公投的方式在進行政治操作對立跟分化,不惜打亂公共討論的風向來謀自己的利益,我知道很多朋友經歷當年的過程,這樣的焦慮很深很深,這樣的擔心也絕非空穴來風。
我心中最大的擔憂是,如果,轉型中各個環節和爭議點都變成是非善惡的對立,「轉型」將會越來越艱難。而對立的態勢和混亂的資訊所造成的局面,也是國民黨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法,相信也是各方朋友都不樂見的情況。
我希望透過這篇文,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了解剝除爭議的表層,這其實是環境保護和環境保護上的難題和權衡,但能否讓它成為我們好好討論能源轉型的機會,端看我們接下來怎麼作。
藻礁公投的連署已經達標,接下來我們該要逐步把問題利弊釐清,讓各方可以有機會對話,社會大眾才能好好思考選擇其中的權衡。
民主成長和能源轉型,我們的確都在十字路口。
https://tinyurl.com/ya983sj7
公共價值生態學 在 吳濬彥 Wu Jun Y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藻礁爭議,表層是「保育v.s開發」,但其實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
最近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議題爆發後,各種不同立場的朋友都來找我,表達他們的憂慮跟疑惑,包括推動連署方,也包括不贊成公投連署的朋友。不論立場,其實大家都有些相近的問題「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再一個接收站?」「目前的方案到底會不會破壞藻礁?」「到底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等等。
我也知道現在有一些人一些惡意的媒體,尤其是擁核勢力,又想要操作二元的善惡對立來簡化或標籤化這過程中努力過的人,我當然也是被鎖定的對象。對於這些無助問題解決的惡意,我只想說,如果這種把立場對立化、簡化的標籤,或突襲式的表決有用,這問題不會發展至此,這都只是姿態的操作而已,這種無用的消費動作還是省省吧。
我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這樣轉型的爭議中,我們恐怕無法再像過去,靠著二元是非善惡的對立來理解,來找答案,這樣是兜不出答案的。
現在輿論上的幾個方案爭執,並不是如表層的價值對立,不同的方案主張後面,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更徹底棲地保育」vs.「中南部減煤減空污」,孰輕孰重?大家其實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答案不會簡單,因此在藻礁爭議上,這兩天我接受了專訪,也希望可以相對完整的跟大家說說我長期接觸此案的看法和理解。
【台灣需要第三接收站嗎❓】
#第三接收站是為了天然氣布局 #為了減煤減污和電力風險管理
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是台灣長遠能源規劃的趨勢。為了台灣整體天然氣的佈局,以及南氣北送的風險管理,除了現有的台中和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北部勢必需要再一個接收據點來供大潭、通霄等燃氣電廠重鎮。桃園大潭的第三接收站計畫是馬英九2015年核定的,因此當時原因並不是非核(馬英九又沒有要推非核),而是為了處理台灣整體天然氣佈局的風險管理。
【目前的方案會破壞大潭藻礁嗎❓】
#學者調查證明大潭生態豐富 #離岸迴避方案保留藻礁
桃園的海岸線有很特殊的藻礁生態,目前爭議的大潭藻礁,在過去相對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與關注,當時中油說大潭藻礁遭到沙埋,因此判斷大潭藻礁的生態很差。直到2017年開始,越來越多生態學者進入大潭藻礁的區域做調查研究,發現這塊潮間帶藻礁的生物多樣性確實豐富得超出預期。這些新的研究結果,也讓中油無法再單方面聲稱這塊區域的生態很差,也無法否認這些塊區域的生態價值。
馬政府時期核定的方案是,現在看到的海岸上潮間帶藻礁區域要全面開挖,面積高達232公頃。但是因為生態學者和許多團體的投入和努力,讓大潭藻礁的生態受到重視,於是行政部門被逼出現在看到的「迴避離岸方案」。
也就是將工業港移到海上,避開岸上潮間帶,保留下這塊擁有最好生態的藻礁潮間帶,另外同時也將開發的面積縮小、不增加岸上新的開發。這個方案確實避開了岸上裸露的藻礁,保留下生態最豐富的藻礁區域,就生態上來說,從原本要把生態最好的區域全面挖掉到現在,這進展不能說不大。
【現在的方案是否完全不會影響生態了❓】
#目前方案不是完全沒影響 #但尚有生態疑慮需要被釐清
目前的離岸方案還存在爭議的是,工業港在海上,那對於海底下的生態會不會造成影響?以及,這些海面上的構造物,是否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針對海底下的生態影響,目前攤出來的科學資料,水深十二米以下的底棲生物棲地,仍有礁體和沙地,離岸工業港的興建,確實仍會對這些水下的礁體和沙地造成影響,這也是部份深海底棲生物的棲地。我認為很武斷說「絕對不會有影響」這是不精準的,但是影響程度多大,海底下生物狀態如何?還需要更多科學實證的證據。
另外,也有學者提出,海面上的構造物,工業港和棧橋,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不會對生態影響到什麼程度?目前確實是各說各話的狀態,因此也還沒有辦法被好好被釐清討論。
以上兩個爭議,我認爲都還需要更多方法和證據,包含現況與可能影響的程度,都需要更多科學方法來確認跟釐清。
【如果將第三接收站移到台北港會是最好的選項嗎❓】
#臺北港方案最大成本是時間 #是環保vs環保的問題
大家也在討論替代方案的可能性,例如,台北港合適嗎?我認為台北港最大的問題和成本是「時間」。臺北港所需要的時間加上環評、生態調查、填海造陸及工程時間等,我不採中油自評18年的說法,這說法太誇張。但在綜合工程和政策資訊後,我認為最最最樂觀的時程預估,也至少需要9到10年以上。如果從2021年開始做,需要到2030以後才會完工,因此原本預計2023-2030中南部要用燃氣來大幅減煤、改善空污的計畫將會停擺。
中南部有相當高減煤減空污的期待,這也是我過去幾年工作的重點之一,臺北港方案最大的實質影響,是我們原本預計2023-2024年可以更大幅度用燃氣取代污染最髒的燃煤,減少空污的計畫時間將會停滯,難以再執行。
另一個台北港案的影響是,原先要來替代燃煤的大潭8號、9號機將可能面臨完工卻沒有氣可使用的狀況,因此會影響到電力的備用容量。精準來說,這個備用的影響不會到絕對的停限電,但在未來半導體用電增加下,確實會使供電的風險會增加,這是一個機率的概念。
綜合以上,我們會發現,一邊是希望更徹底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所以,第三接收站和藻礁的議題不是一個尖銳的價值對立,在這個時間點上,這其實是環境保護與環境保護的權衡。
但我也想再提醒,這也是很多環團朋友對中油非常不諒解的地方,他們經歷這麼多年的過程,一定會想指控,如果中油在2015年2016年就開誠佈公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那現在就不用遭遇目前這個時程的巨大壓力跟兩難。這是他們這麼憤怒的原因。
【就是非核家園破壞藻礁嗎❓】
#國民黨挺藻礁別有用心 #但核四重啟無法解決藻礁爭議
最近擁核派和國民黨不斷說要拿核四來解決藻礁爭議,這都是錯誤的誤導和刻意擾亂視聽。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核四都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首先,目前封存的核四其實尚未完工,而建照也已經失效,要重新取得建照、重啟復工,光是重啟復工就需要7+N年,現在建照失效之後至少是10+N年,不管怎麼樣都趕不及成為可使用的選項,來緩解爭議,而這些都還不談到核四設備的老舊、拼裝的安全問題。
撇除擁核反核的立場,客觀來說,天然氣接收站和藻礁保護的議題,就是沒辦法用核四解決。但國民黨最令人厭惡的地方,就是一直拿核四來混淆視聽,但這都不是真的要解決藻礁問題,僅是國民黨見縫插針,覺得只要讓資訊更混亂、讓事實更難釐清,就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接下來,我們應如何面對藻礁公投爭議❓】
#各方的努力和焦慮都該被理解 #各方資訊利弊都該被釐清
過往,我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方式來理解議題,但像我前述,在這個轉型的當口,我們需要拋棄這樣的習慣與方式,嘗試並學習如何好好對話和相互理解各自處境。
這段時間非常多不同立場的朋友來找我交換想法,我也很有收獲。我看到推動連署的朋友對保育、保護環境的心意是非常的真切,很難用黨派思維來否定。他們跟我說,這些連署是關心環境者、年輕人和許多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的朋友提出疑問的方法,他們強烈希望是否能再多討論,目前的方案是不是最好的,希望這件事情可以被好好釐清和討論,希望開啟更多對話。
而環團很難諒解的是中油這麼多年的態度,讓處理此案的時間限制越來越大,要怎麼創造這個時間點對話的基礎,都還要各自再靜下想想。
長久以來,公共議題討論被國民黨的政治操作攪亂,在2018年的公投選舉中,更是重創台灣好不容易要開啟社會對話的機會。直到今天,國民黨也確實不斷利用罷免和公投的方式在進行政治操作對立跟分化,不惜打亂公共討論的風向來謀自己的利益,我知道很多朋友經歷當年的過程,這樣的焦慮很深很深,這樣的擔心也絕非空穴來風。
我心中最大的擔憂是,如果,轉型中各個環節和爭議點都變成是非善惡的對立,「轉型」將會越來越艱難。而對立的態勢和混亂的資訊所造成的局面,也是國民黨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法,相信也是各方朋友都不樂見的情況。
我希望透過這篇文,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了解剝除爭議的表層,這其實是環境保護和環境保護上的難題和權衡,但能否讓它成為我們好好討論能源轉型的機會,端看我們接下來怎麼作。
藻礁公投的連署已經達標,接下來我們該要逐步把問題利弊釐清,讓各方可以有機會對話,社會大眾才能好好思考選擇其中的權衡。
民主成長和能源轉型,我們的確都在十字路口。
公共價值生態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217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本周美國大規模疫苗接種給人們帶來希望,但衛生專家警告說,放棄能夠阻止病毒傳播的常識性預防措施為時過早。美國又創下單日死亡人數紀錄。全美官員週三報告死亡3,168多,超過12月9日創下的3,157的記錄。
#紐約Elmhurst醫院的工作人員接種疫苗後說:“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因要求戴口而遭到恐嚇威脅,堪薩斯州道奇市市長宣佈辭職。
#世衛專家小組將于明年訪華,追蹤新冠病毒源頭。這個國際小組由10名科學家組成,包括來自世界各國的病毒、生態學和公共衛生專家。據媒體報導,該團隊正在安排行程,希望能在明年1月成行。
#一位阿拉斯加的衛生工作者在獲得輝瑞的疫苗後發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
#新墨西哥州向大約13萬失業人口發送了1200美元的補助金。
#FDA批准了一項價值25美元的家用抗原病毒測試。
#國務院聲明中說,國務卿蓬佩奧與一名檢測冠狀病毒呈陽性的人接觸後正在檢疫。蓬佩奧到目前為止已經測試了陰性。
#由於病例激增,加蕯地帶的醫院氧氣供應不足。
#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周三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聯邦政府應投資425億美元,以積極提高冠狀病毒的檢測能力,並利用該能力使美國所有的公立學校在3月1日之前開放接受親自授課。
#志願者患病後,在秘魯恢復了中國疫苗的臨床試驗被認為是無關的。
#新加坡接近一半海外勞工感染新冠病毒。最新公佈的政府資料顯示,新加坡有15.2萬名外勞今年確診新冠病毒,相較之下,其他群體報告的病例僅不到4000例。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2/16/world/covid-19-coronavirus?_ga=2.156798907.1047026313.1608172172-1218030500.1531835523#a-who-team-will-travel-to-china-to-hunt-the-source-of-the-coronavirus
*【緊盯最後期限,國會達成了近9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協商方案】
隨著周五的最後期限逼近,美國國會談判已經接近達成一項逾9000億美元的新冠紓困法案,並有可能儘速進行表決。新出現的折衷辦法將提供緊急補助資金,失業援助和租金援助,將援助範圍擴大到企業,並為疫苗分發提供資金。但預算數字可能還需要更多。
https://www.nytimes.com/2020/12/16/us/politics/congress-stimulus-bill.html
*【醫院在接種疫苗時發現意外:額外劑量】
輝瑞疫苗本週開始在全美國送達,醫院的藥劑師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一些本來可以容納五劑的玻璃小瓶,足以容納六分之一甚至七分之一的人。該消息促使本週在推特和藥房留言板上進行了一連串激動人心的交流,因為醫院工作人員認為,迫切需要的有限疫苗供應可能會延伸到更多人。
https://www.nytimes.com/2020/12/16/health/Covid-Pfizer-vaccine-extra-doses.html
*【美國東北暴風雪]
#一場大的冬季風暴席捲了東北大西洋,席捲了中大西洋,帶來了大雪,凍雨和危險的駕駛條件。紐約市,一座連接曼哈頓和布朗克斯的橋上的多輛汽車堆放致使數十人受傷。在賓州80號州際公路數十輛汽車相撞,造成兩人死亡。夜幕降臨,紐約,費城和其他東海岸城市,遭到幾年來最大的暴風雨之一。紐約國家氣象局的專家David Stark說:中央公園積雪2.6英寸,還會再更高。
#風暴席捲紐約,無家可歸者的保護單位呼籲官員對在街上居住的人們開放更多避難所。
#暴風雪襲擊了東海岸,假日旅行計劃複雜化,數百次航班被取消,鐵路服務暫停,並且在一些繁忙的道路上行駛受到限制。
#華盛頓,維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降雪和凍雨。
#一些主要城市因暴風雪,暫時關閉冠狀病毒檢測設施。
#風暴將產生比去年冬天紐約市更大的降雪量。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的數據顯示,在2019-20年度氣象冬季(定義為12月,1月和2月),中央公園降雪4.8英寸。這是有記錄以來該城市第二小的雪。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央公園也錄得有史以來第二低雪的冬天-從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為61.9英寸。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2/16/us/winter-storm-gail
*【中國正式封殺澳洲煤炭,衝擊後者燃料市場】
分析認為,中國此舉旨在保護本土產業,懲罰澳洲要求溯源新冠疫情的冒犯行為,其減排承諾可能也推動了這一政策。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來說,這一打擊影響深遠。中國迫使澳洲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煤炭時代正在結束。
https://www.nytimes.com/2020/12/16/world/australia/china-coal-climate-change.html
*【阿里巴巴向客戶展示對維吾爾人的面部識別功能】
阿里雲計算業務網站的一些頁面曾顯示,其軟體可以對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面部進行識別,有助於監控恐怖主義與色情內容。這一發現可能會把該公司推入譴責中國對待穆斯林做法的國際風暴中。此前已有多家科技公司被曝牽涉此項業務,包括華為和金山雲。
https://www.nytimes.com/2020/12/16/technology/alibaba-china-facial-recognition-uighurs.html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太空競爭新時代來臨】
在為期三周的探測中,嫦娥五號收集了兩公斤左右的岩石和土壤,使中國成為1976年以來首個帶回月球樣本的國家。這一項目的成功突顯了中國在太空方面日益增長的實力和雄心,及其與美國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https://www.nytimes.com/2020/12/16/science/china-moon-mission-rocks.html
*【韓國十多名快遞員疑“過勞死”,引發勞工保護反思】
由於疫情中快遞需求劇增,許多快遞員不得不從黎明工作到半夜。一些死者生前曾抱怨巨大的工作量令人難以忍受。快遞員是韓國工作最苦、受保護最少的勞工群體之一。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01216/korea-couriers-dead-overwork/
*【觀點:2020年的抗議運動教會了我們什麼?】
從美國、香港到白俄羅斯,抗議活動改變了世界對社會正義的看法。俄羅斯女性主義樂隊Pussy Riot的創始人Nadya Tolokonnikova認為,可持續、有組織、有創造力的行動主義將使我們更接近完全民主的世界。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1216/george-floyd-social-justice-pussy-riot/
公共價值生態學 在 生態型政府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概括地說,生態型政府是一個秉承生態文明理念,在價值目標上追求可持續發展, ... 在生態學的理論中,生態管理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將生態學與社會科學的知識和技術 ... ... <看更多>
公共價值生態學 在 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的相關結果
“生態價值”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地球上任何生物個體,在生存 ... 環境價值具有“公共性”,即同一個自然環境,對於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 ... ... <看更多>
公共價值生態學 在 政治生態學 - 環境資訊中心 的相關結果
雖然關於取得水、牧地和木材等公眾資源的相關法規與限制已經由來已久,而以公眾利益為考量所制定的規範,以及將公共用地做為多種用途也早已行之有年,但「生態價值」卻一直 ... ... <看更多>